绿林网

《人性的因素》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性的因素》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性的因素》是一本由[英] 毛姆著作,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6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性的因素》读后感(一):2021.2.23《人性的因素》

不知不绝中毛姆的第二集短篇小说《人性的因素》在今晚看完了,每个小故事还是那么一如既往的朗朗上口,每次一个个新的小故事读起来都是那么有趣,并且其中有几个小故事觉得比较短,还想再看续集的冲动呢,不得不说毛姆笔下文学小说就是这么的吸引人,让读者可以在平淡的文学作品中,能读到有趣而又欢乐的作品,这样的文采,简直非毛姆莫属了

《人性的因素》读后感(二):人性的因素

不可多得。生活在这一点上很有意思,就是如果你只肯接受第一流的东西,很多时候你就能得到第一流的——要是你完全拒绝妥协,不屑于得过且过,那么不管用什么方法你往往能得到你自己中意的结果。就像命运女神在说,这家伙实在愚不可及,居然要追求完美,然后只是出于她女人的任性,就把“完美”扔进他的怀里。

芒德内哥勋爵。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单一的自我,而是由许多自我构成。

《人性的因素》读后感(三):吟游诗人毛姆在世界各地收集故事

吟游诗人四处游荡,收集各种地方传说,四处传述。他以音乐施展魔法,让听众时而落泪,时而欢欣,这正是游唱四海的生活。吟游诗人必须面对各式各样的人,因而他们常成为外交官、协调者、传讯者、密探或间谍。

——在这本短篇小说集的背后,毛姆正像一位吟游诗人,在世界各地游荡,像个民间故事的收集者。你很少在他的故事中很明显地感觉到有"我"这个主体的存在,"我"只是为了"听到"或者"见证"别人的故事。

《愤怒之器》从女性视角点出了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对男人产生爱情,让我想到昆德拉在《享受无意义》中说对女性表现得并无多大兴趣的男性,反而更容易俘获这位女性。

《身不由己》则展现了男性对待婚姻和生活的实用主义。面对远去的真爱,男人会选择去追逐吗?毛姆认为不会,男人会选择另一个能老老实实为自己生孩子的女人一起继续生活下去。

《人性的因素》读后感(四):这年头走的最曲折的竟是英国作家的套路

概述:一个典型英国政府官员,过了20年美满的幸福生活,可是爱情以消逝。为了自己的名声是断不能离婚的,但是双方却早已分居,暗自给与对方自由。一个正派的五旬公务员要找新侍女,总不能找年纪轻轻的吧,坏名声!条条框框居多,人却找不到。不过从天而降一个在男管家手下工作数年的中年侍女,非常符合要求。日子久了,她以完全掌握并挤入他的喜好和习惯,男主人早已离不开她,他的朋友们都对她赞不绝口。但是!!!他并不喜欢她,因为觉得她太顺从了,答话从不超两句。然而!!!机会来了,他在俱乐部无聊回家发现本应休息的侍女却在家,鬼使神差的约她一起看电影吧,约完下一秒就后悔了,可是她答应了,并且去换了得体的衣服,完全不像侍女。那离得近所以就走着啦,路上就可以交谈啦,看电影时注意她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结束后发现她没吃东西,就去吃饭,因为看过电影就有的可聊,越聊越投机,在回家的电梯里,情不自禁的吻了她,第二天发现自己枕的两个枕头变成了一个,另一个在他的侧边,大呼:我的天哪,我都干了什么!唉,这下我不得不辞退她啦,可是,没了她的照顾我可怎么办呐!幸好睁开眼睛没有看到她的脸。等到见到她,他犹犹豫豫,她却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依旧一样照顾他,绝口不提昨晚的事,他放下了心,他不用辞退她啦,简直太高兴啦!

我的感受:看开头:噢,又是一个嘴硬心软的男人看上了自己以为自己看不上的女人。中间:果然不出所料,他对她动情了。最后:emmmmm这和我以前看到的所有结局为什么不一样!不应该离婚后和她幸福美满的过下半生嘛?

《人性的因素》读后感(五):小说家毛姆的幽默王国

在我浅薄的认知中,我更愿意将小说家看成是一类特殊又有趣的存在。他们的文风和笔触都不像严肃意义上的文学大家,要么高举批判愚昧封建的大旗果断投身到未知的黑暗中去,情绪高涨激昂到近乎失控;要么善于洞彻社会每一个阴暗诡谲的角落,将深邃复杂的人性用细微的笔法一层层撕开,展露无遗,之后迎接读者的的是各种永恒庞大、耐人寻味的主题等等,诸如此类。当然,要能够称得上小说家,稍微上得了台面的作者,作品也不能像某些网络写手的风格那么低级、媚俗,怎么着立意也得稍高于大众的层次。小说家和文学家,有时候是后者包容于前者,但更多的时候因风格的悬殊两者又截然不同。但是深入到作品本身,从中能看到更多小说的技巧,还是文学的底蕴,就因人而异而众说纷坛了。

这种关于界限的忧虑在毛姆身上,是不需要存在的。并不是说毛姆不够格,是我认为,若要在一个高大上的称谓和故事的乐趣之间做出选择,毛姆会更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如何在简短的故事中把更多难言的乐趣带给他的读者们。

《人性的因素》承接于上一部短篇小说全集《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的惊艳,毛姆依然稳定地发挥他成熟的架构功力,从平淡得不能在平淡的日常琐碎中搜刮笑料和幽默点,再搭配其一贯以来的毒舌,自是妙趣横生。在《愤怒之器》里,温文尔雅但略显做作的教士妹妹和闯祸邋遢大王“红头特德”,两人从怒目相对老死不相往来,到最后奇迹般的日久生情,毛姆没有评价这段恋情的是非好坏,只是最后知道真相的长官告诉自己:我已经要昏厥了!他还讽刺恃才自傲的贵妇—《创作冲动》的阿尔伯特·福里斯特夫人,平凡老实的丈夫被她自傲的品性折磨得是如此卑微,最后以丈夫跟厨娘私奔的“不老实”闹剧收尾。对了,说到丈夫曾经有多听话,毛姆也不忘抖机灵几句:

而至于说到人性万花筒的奇特—在《人性的因素》里,卡罗瑟斯的求爱经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自认为自己跟贝蒂是门当户对,即使屡次求婚失败,也认为得到她是势在必得,可最后还是出乎意料地败给了贝蒂人性中他绝没想到的一面—贝蒂想要的是阶层的距离带来的自在心境,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拒绝了他,而选择了因阶层低下而从未被卡罗瑟斯放在眼里的情敌。

毛姆笔下的这些人物冲突有一股浓浓的烟火味,就像是百无聊赖的日子里那些时不时总会迸发出来的八卦热闹。故事的灵感可以取材于大街小巷的流言中,可以取材于阁楼下下棋散步的大妈大爷,甚至可以从邻居喋喋不休的争吵里面听到事态的走向,有一种锅碗瓢盆的朴素感。我想毛姆编织故事的高明之处可能也在于此,会写故事的他,并没有刻意营造锅碗瓢盆进化成美妙乐器的戏剧性,也不会用花样的手法将情节的变幻描写得波澜壮阔,故事的结尾也不会出现一个欧亨利似的结局扭转平淡的基调。 “锅碗瓢盆”怎么相遇的,怎么吵架的,最后以怎样的结局分道扬镳,全在于他们自己的造化。对于理想的真实性,热恋中的理智,爱情的执着与否,毛姆很少在其中直接表明是非的判断,似乎故事开篇的刹那,他就早已逃之夭夭,躲在荧幕的背后,故作淡定得看着自己的读者如何想象和思考,从中能收获怎样的乐趣。但是在这种佛系般的发展中,故事却出乎意料的好看,这种好看并不是悬疑故事般的惊心动魄,反而还有许多琐碎的唠叨夹杂其中,慢慢的让你体会到俗世里那种熨帖的况味和细腻之美。你看在《异邦谷田》中,对于怀揣成为钢琴家的理想坚定不移的贵族公子哥,毛姆一点儿也不吝惜笔墨去勾勒出一幅“亲朋好友苦口婆心用尽好话轮流相劝、奈何公子哥岿然不动”的画面,然而当公子哥理想破灭,把玩子弹枪时中子弹的那一瞬间,沉浸在里面的我还真有点没反应过来,诶,这是自杀还是真的误操作?回过头仔细一想,咦,其实这样的结局也却是水到渠成的。怪不得张佳伟曾这样评价毛姆:他的小说就像没有管弦搭配的钢琴单奏。有点儿薄,不厚润,但是滴溜溜溜溜明净流畅。

相比于毛姆的长篇小说,在短篇小说中,我看到了毛姆亲切的一面。他卸下了《月亮河六便士》中的极端理想主义负担,也暂时回避了《刀锋》中对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矛盾的探寻,真真正正让人看到了一个就是生活在“生活”中的毛姆叔叔,没事儿就坐在楼下的茶馆品茶听书,热爱搜罗八卦,犀利、毒舌,所以书中的金句频出:

类似这样嬉皮又犀利的话语,在书中随处可见。尽管毛姆自称自己为二流作家,重在发掘故事情趣的他可能无法比肩于其他世界级的英国文学巨匠,但是外在的名次高低并不影响我们对毛姆的喜欢。我想每个人在从有较强认知能力的十几岁开始,就会不知不觉接触到各种文学巨匠,例如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等等,他们下笔洋洋洒洒,作品里随手就是一个世纪,一种信仰,一类民族的精神,对于这类大家,对于他们笔下的世界,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更多的是崇拜和震撼,可这种仰慕是有距离的,以致于很多时候只能从各类名言警句中看到他们的名字。但是说到毛姆,我们的毛姆叔叔,在文学的成就上也许称不上伟岸,但仍然配得上读者给他的荣誉和爱戴,完全可以就用“喜欢”这样极其普通的词表述出来。他就像我们身边认识的某个有趣的大叔,有不苟言笑的深刻,也有嬉笑怒骂的真性情,也许不会写故事,但是看待生活的乐趣却丝毫不减。喜欢与短篇小说中的毛姆叔叔做朋友,走进书页中,听他诉说一个个离奇浪漫的事件,然后无拘无束得开怀大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