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利维坦之书》的读后感大全

《利维坦之书》的读后感大全

《利维坦之书》是一本由[美] 彼得·布雷瓦著作,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元,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利维坦之书》读后感(一):利维坦博士的奇妙地狱机器

彼得·布雷瓦是那种乱洒金点子的作家,一边让人瞠目结舌,一边让人恨得牙痒痒。一本讲小婴儿的漫画怎么让人看得毛骨悚然?他做到了。难说这是不是漫画:比起漫画它文学味儿多了点,比起小说它字少了点。字数少并不意味着它引起的联想就少。一页纸足够让你的脑子疯狂转上好几圈,然后要么会心一笑,要么哑口无言地把它翻过去。这种哑然的寒意通常来源于真实。

我曾想创造一种融合了文学与视觉的体裁,却发现它已经存在了:那就是漫画。漫画,虽然已多少落于窠臼,却仍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形式(下一个是游戏)。《利维坦之书》的标题就是挑衅:什么东西能既是婴儿,又是海怪?在这本书中,读者要相信不存在的存在,而相信的又不一定存在。开篇这一出《俄耳甫斯》中,小婴儿抬手穿过不存在的活板门,进入存在的幽冥世界。黑夜是这里的白天,幽灵们放声高歌。为了带回他的父母,利维需要在五天内爬过五座山,不能回头看。山崩地裂,碎石滑下脚边,在读者和他一起痛苦挣扎、为他的苦难而揪心时,爸爸妈妈吃饭回来了。一切都只是婴儿床上的梦。

是吗?

这本书的乐趣和恐惧都在这个问号上。

彼得·布雷瓦将漫画解构得这样彻底,整张纸页都被他揉成一团,再拆成和皱褶数目相等的维度(参见第五章第二回)。一页《利维坦》至少有三层馅儿:婴儿视角、成人视角和作者视角。从婴儿视角看去是真的,从成人视角看去也是真的,然而婴儿看到的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成人看到的是尿布。作者自诩为主宰,在分镜和旁白中躲躲闪闪,有时以一只手的模样出现,有时这只手被烧,被打,被放干了血。最有趣的是,还有一种读者视角,愿意相信什么完全取决于你,我亲爱的读者。几种视角扭打在一起,世界变成了埃舍尔的杰作。

后半本书中,小婴儿开始挑战时空。小鸟能冲破分镜吗?画作这一头的火车会把那一头的人碾死吗?利维乘气球飘出了画框,“可怜的孩子,”读者想,“他以为他得到了自由,却无往不在这一页漫画之中!”

我想我还是把这本漫画收起来。太真实的东西都不讨人喜欢。利维坦无声大笑,这是一种纯正的英式幽默(英伦摇滚)。他创造意义,又取消意义,每一个画框都在嘲笑世界和它自己。

《利维坦之书》读后感(二):[利维坦之书]The book of Leviathan 布雷瓦

很难用常规思维来描述对这本书的感受。

也不得不承认,跟真正对艺术家之间有着难以跨越对鸿沟。

我尽力去理解了,但这确实是 “ 不受编辑控制的卡通世界设定 ”。

辛普森一家的作者说:

这种感受伴随我贯穿始终。

似乎能理解,但仔细琢磨又触摸不到。

就像每个人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不尽相同也无法概述,这大概就是作者的心机。

用孩童天真的视角,来审视成年人复杂的思想,甚至是肮脏的世界。

这可能是一本披着漫画外皮的哲理书。

成熟并不代表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任何人。

永远保持乐观并清醒不容易,但也不难,与初衷背道而驰的人那么多,可能刚好你就是其中一个。

看奇葩说里有一期的辩论题是 “ 成为你讨厌的人是好事还是坏事 ”。

还是觉得,做事可以讨巧但做人不能投机。

卑鄙是激发人性美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承认自己的贪欲并不丢人,无限放大自己的善念才无耻。

就像得道高僧只会说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一个道理。

我们讨论生,讨论死。

但从来没见过以漫画形式来描述 活着 这件事。

诡异的话题 和 诡异的表达。

一切都刚刚好。

《利维坦之书》读后感(三):一面天真无邪一面看破一切的利维坦漫画书

我好像不是一个爱看漫画书的人,唯一认真看过的漫画是张乐平的三毛的故事,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想要看日漫,隔壁开超市的阿姨家的胖儿子送了我一沓龙珠,但我的大脑图像处理器好像是落伍的型号啊,根本不理解一个事件比如悟空运个球为什么要画那么多帧呐。所以我可能是不能看帧数太多的漫画,会翻书翻出腕管综合症的吧。

利维坦之书既不是张乐平的简朴明了的画风,也没有龙珠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主人公做动作的帧。画风华丽又诡谲——除了拒绝给我们主人公画脸。

有时候很天真可爱生活化:婴儿利维坦在地面上摊开的玩具实际上是很有内在严密联系的哦~

有时候很像那个没有安全感的自己:拒绝睁开眼睛是因为在梦里梦到把父母亲救出地狱半路听到声音睁开眼睛就会半途而废的!!

有时候又很暗黑

1

2

会突然插入一款可沿虚线剪开折成飞镖的纸哦,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会和幼儿园的你一样永远会以无数坨废纸团收尾~

利维坦也会突然变成哲学家:

“在一个时代里如果不存在让人们敬畏的公共权力,这即是战争;既是每个人的战争,也是反人类的战争。”

(是旁白呀,婴儿怎么可能说这个)

一个诗人:

“为得音乐,你剖开云雀,一颗颗银珠,盛着翻腾得鲜血。”

社会学家,喜欢谈论政治,有时候还很犬懦。

还有一些莫名其妙古里古怪的科学实验,难辨真假。

既不能说你读懂了,也不能说你对它爱到痴狂,但是总有那么些小小的利维坦情节折射出了无数个自己。还有作者一本正经的脑洞,让人一会捧腹大笑拍手大笑,一会怎么也摸不着头脑~~

《利维坦之书》读后感(四):满怀希望的旅途要比到达目的地更棒

这是一本漫画书,好久没有看漫画书了,而且还是有阳光的午后的飘窗上,惬意。

利维坦是个智商超群、没有表情和头发的婴儿,我很奇怪的是,我们这里,对婴儿的称呼叫“毛毛头”。好吧需要承认大多数的婴儿其实是有头发的,只是有点稀疏贴头皮而已。

婴儿这种生物看世界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为什么要追加这种区别性,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多少会存在误解和鄙夷,这就导致我们不能平常地对待那些刚出生的事物。现在的很多人都犯有这个毛病,也许这些小恶魔的脑海里我们都是恶魔或者精神病人而已。

利维坦的出生是和黑暗世界的猫咪做了交换条件来到这个世界的,它太想它的爸爸妈妈所以自己翻阅5座大山才引领这个缘分来到现在的世界。这也是一种很奇异的想象,佛教里的说法是,人死后由行修的人超度,在此岸和彼岸之间引领能去到不同的轮回里,如果修行好,可以升到西方极乐,但是前世积德的人才会耳聪目明,能听到这些引领的声音。人离世和人来世无非是一个场转到另一个场没有迷路,才可以这样华丽的闪亮登场。

利维坦盘点了自己的生活,他对兔兔、灰尘球、奶瓶、勺子、爸爸妈妈的感情也许分不出好坏,它们都是自己世界的组成部分,贴满整个地图的时甚至没有地方留给自己姐姐丽贝卡了,也许它根本不喜欢丽贝卡,但是现实中总有很多你不喜欢却需要打交道的人,你会发现这种存在让你的生活有了些许恶作剧的味道。

书里有个“利维坦迈出人生第一步时的两种视角”这一小段的4幅图片,给我印象很深。我们一开始也许就是被最亲近的人用玩具或者这样好的看似好的诱惑下到了肮脏的洞里,然后再回不到自己安静的小花园。本来就很简单阳光小世界,总有一天要按照别人的思维和规则来收拾打乱,其实利维坦们有自己的规则和摆放物品的道理。

有一个章节是对于时间和文字的解读,不得不赞叹布雷瓦神奇的脑回路,让人说不出对错,原来可以这样定义内容或者物质,或者说存在。也许我们都自以为是了,其实世界可以这样看那样看,每种方式都很有趣,这就是利维坦想告诉我们的吧。

最后用倒数几页的一幅图来收尾:

幸福与否不在于庞大的所得,而在于渺小的欲望。

猫猫对利维说的,记住了:满怀希望的旅途要比到达目的地更棒。

《利维坦之书》读后感(五):如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利维坦是什么?百度上说“Leviathan”的字意为裂缝,在《圣经》中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在基督教中利维坦是恶魔的代名词,并被冠以七大罪之一的“嫉妒”。1651年霍布斯有本据说是王室的基础教材、国王的必读书,名叫《利维坦》,又被译成《巨灵论》,它用海兽来比喻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

想来想去这些都跟一个人畜无害小婴儿没什么关系,但是翻开看一眼,感受一下书中那种暗黑的风格,就会感觉到有点恐怖了。在小婴儿的眼里,世界的一切都是巨大而邪恶的;而在大人的世界眼中,小婴儿的那种脑洞与好奇也同样像一只巨大凶猛的怪兽,拆解了那些理所应当的世界秩序。婴儿眼中的世界扭曲、神秘、阴湿、残酷、颠覆,令人崩溃,而且还无从反驳。张爱玲曾经说过,“大人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小孩子随时准备着说出来吓所有人一大跳。”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作者以一种端着架子来胡说八道的方式,借婴儿之口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你要说这是胡说吧,处处引经据典,典故彩蛋无数;要说这是正经之谈吧,又让人觉得云里雾里,怪诞到背脊发凉。有人书评里这样一句话很到位:“它有着浓厚的中世纪手抄本味道,它既庄重又邪恶,既晦涩又直白,可以讲量子力学,也会说先锋派摄影。在作者布雷瓦分裂的画笔下,极阴极阳自成一派,统一成指数大爆炸级别的邪典之作。”这种书小读怡情,深度易疯。

随便拍了几页稍作总结:

第一,制造悖论。

第二,拆解重构。

第三,颠倒世界。

第四,祭出名人,增加画风的恐怖感,如黑格尔和杜尚。

第五,剑走偏锋。

后面应该还能列出百八十条的,大概这就是婴儿利维的思维方式,反正正常上过学的人是不会有这种脑回路的。要达到这种能胡扯出哲理的水平一是不能受过太过正统的教育,二是要有超高级的知识储备,否则那些梗你都读不懂,这叫做“知识分子尖酸刻薄的最高境界”。

《写出我心》里有这样一种写作方式:“关闭你讲求逻辑的脑袋,脑中需空空如也,一个念头也没有。让文字从你的腹部出来,把你的脑子往下移到胃里,让胃来消化你的思想,让它们供应营养给你的身体。像菩萨一样,样一个圆鼓鼓的肚子。深深地吸气,别把气憋在胃里;拿出耐性,保持慎重。让写作渗出思想形式的水平线下,渗进潜意识,渗透你的血脉。”——我想此书多半是这样写出来的,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一面天真无邪,一面看破一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