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故事读后感1000字

人间故事读后感1000字

《人间故事》是一本由虎皮妈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故事》读后感(一):把生活的不快意集中写给你看

我不久前还写散文,这是个神仙打架、光怪陆离的,平凡人的困顿被人为边缘化的时代。结果就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视角前言已经告诉你了——“真实的人生,有几个是快意的呢?”这本书就是立志远离那些虚构的浮华,将现实主义的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说给你听。那当然,充满困境和不快。但反而这让我读了很满足。

原来每个人都和我一样难过。和许多人比我甚至已经够幸福了。

我想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好和不好两面,这本书中故事们的主人公许多如果有心选择性展示,那几乎会个个人生赢家、现充、女神,俨然网红配置。但作者偏要全面展现——你看,他们其实一地鸡毛,不过也是人生。

《人间故事》读后感(二):当当上这本书是全五星好评....

当当上这本书和另一本《硅谷是个什么谷》都是全五星好评。难道是营销?

《硅谷》我可以给到三星半,半颗星扣在文笔实在欠佳。朴实隽永和记流水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颗星扣在部分情节很不合理,比如那个谁给Lydia发邮件用大写说NO NEED那段,直接暴露作者没在国外上过班。对一个不管出于什么用心提出要在你的项目上帮你一把的同事,你回答NO NEED,这种邮件cc老板,是instant death。不cc老板,是你自己送一个把柄到同事手里,随时可以引爆年底评估表上communication skills缺乏的评价。

再比如冷敏给小孩打电话那段,孩子暴哭,她说妈妈在加班。这种事情在国内我信,但在硅谷,就像在公司聚会时候当众问别人生日一样匪夷所思。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冷因child abuse被告。

这本《人间》,抱歉只能给两星。第一个故事那么沉重,被写成了小学生周记体。

作者有可能是非常好的编剧,但是写书真的差了些火候。

《人间故事》读后感(三):生命像一张草图

读完后,关注了虎皮妈的微信公众号,签名上写:“亲爱的,我无法告诉你人生该怎么过,只能讲个故事给你听。”

书中故事人物的悲喜终将在时代浪潮中淹没,在斗转星移中,他们微不足道,脆弱,无能,但对他们自己而言,却是一辈子。

在《不嫁》中,二妮向阿婆讲:结不结婚,到老都有后悔的可能,这是从概率上讲,但对个体而言,概率没有指导意义,因为谁也不能预先知道自己会是哪个百分比。所以怎么高兴怎么好。

凌空回望时,我们能毫不费力地评判他人是非,做错事的人,我们说他咎由自取。然而,置身其中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却没有这样的便利。我们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根本无法辨别哪里是地狱和天堂。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被评为咎由自取的深渊。

米兰·昆德拉说,没有任何方法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这一切都让生命像一张草图。即便我们认清它的轮廓,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过好。

这本书里的故事大都贯穿一生。人的一生就这样在茫然慌张中度过,然后草草了事,想起来真不甘心。但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却像被设计好了程序,被偶然攫取了所有的可能性。只有回忆时,才会拍腿惊呼,在某个环节上,我们的人生轨迹是可以改变的。

王自梅再等几天,股票就会升值;吴观只差一步,就万劫不复;曾姐创立“除三盟”,却曝光了当小三的女儿……似乎,扭转了那一瞬间,人生就会柳暗花明。

可柳暗花明后,会不会仍旧面临着雨打风吹,红消香断的命运?像《狂奔》中,沈媛媛逃离后,将过上怎样的人生;王自梅的股票若未跌落,是否会过得更好……我们不得而知。

人们总是在逃离当下的困境,诸如贫穷、冷漠、孤单、不公等等,逃离成功了,总是值得庆幸和祝福的。至于未来,谁知道怎样才能过得更好。

《人间故事》读后感(四):这么近,那么远

十月国庆假期刚刚举办了婚礼,筹备前后,特别脚踏实地的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生活。

和我豆是校园恋人,戏剧式的恋爱开端和校园美好单纯的氛围让我很久都没有机会见识我们的爱情在柴米油盐中的样子,自从毕业以后,所有呵护与温柔伴随许多禁忌与约束瞬间解除。自此,我目睹了许多事故和故事。

虎皮妈的这本《人间故事》太符合这一阶段我所身处的生活,“人间”定位有点宏大,但“故事”的讲述却格外精准。每天上下班地铁上,豆瓣微博热帖会冒出太多男女故事、家庭故事,打发通勤时光之余偶尔会有一些故事的瞬间让人忍不住将自己的生活与这些彼处他人的经历联系起来。虎皮妈的故事就有这种能力,让你感觉这么近又那么远。

《人间故事》当然都不轻松,这些故事不是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温暖积极,但这些故事也不都苦涩难捱。生活,总会在露出獠牙的紧接着下一秒回报一个灿烂的微笑。虎皮妈的好几个故事都采用倒叙的线条铺开,结局时而美好时而残忍,其实,读完整个故事,总会默默叹一声,结果早就不重要,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一路的经历,才是每一天时光中的血肉。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局限,虎皮妈的成长、求学、出国生活的经历,让这些故事时常会发生不可抗拒的离别。生活中,很难处理的刹那应该就是离别,直面离别的次数多了,表面看起来,似乎成熟、勇敢、不再容易伤心。而表面这一切的平静和从容,总会掩盖那些从未被治愈的创伤。

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远距离长时间分离带来的难以弥补的时间,总会成为《人间故事》中主人公面对的选择,个人命运在大时代、机遇、距离与时间面前总是变得很单薄很脆弱,这些不那么温暖的故事反而会让我觉得有那么一些踏实,读完之后,仿佛更加能够面对自己生活中那些小纠结小不满以及小离别。很容易在别人的生活中反窥自我,这也许就是人类无论年龄与成长总是很容易沉迷于或真或假的一段段故事中的原因吧。

我想不出这本故事集锦比较适合什么环境下阅读,我是在好几个下班回家做饭前夕懒惰发呆的喘息时刻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故事都不那么美满,但下班回到家,面对琐碎的晚餐,问题不断的生活,读完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总能让我觉得平静许多。实际,我们都是独自面对生活,有这样一本《人间故事》的相伴,总会让人觉得面对杂乱无章的现实,你不是一个人。

《人间故事》读后感(五):没时间看《繁花》的,花一天看《人间故事》也距离真实的上海八九不离十了。

真实线下朋友圈中出了一位作者,幸甚。复旦毕业的上海才女,之后随老公赴硅谷定居。丈夫硅谷精英,自己全职太太,属于经典的高知夫妻。作者目前还作为法律博士候选人在攻读。说这么多不是为了剖析个人生活,而是佩服其令人惊叹的专业级bilingual能力。现在人动不动就说“通”多国语言,实在是噱头得很,简单口语交流,经常也就是旅游时或email correspondence的程度,顶了天不过商务场合使用。但虎皮妈是博士级别的法律英语,和著书级的中文,这样的双语切换,实属难得。语言以外,专业从新闻到法律,外加丈夫经常的IT熏陶(我猜的),知识体系的强大很大程度上补足了作者全职太太期间未入职场的缺口。好了,就此收住,近来的趋势,写书评前愈发要了解作者本人的大致生活轨迹方才下笔。

半天内看完的书中,《人间故事》算是货真料足的,这里是比照我之前阅读的《匠人精神》与《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机场类书籍。这么想来,作者圈与娱乐圈何其相似。机场类书籍要么是冠以名人效应,要么是得到公司方面的大力宣传,没有一些抓眼球的因素,实力派实为艰难。而且我个人觉得以作者的智商和表现能力,若是其再加上一段职场经历,那么写出《外滩十八号》也完全没问题。

女性作者的优势,在我眼中的代名词,就是下笔细腻,文字温婉如常却能折射出剧烈的内在起伏,画面感也很强。寥寥几笔勾勒出生动画面的能力,虽暂达不到严歌苓对室内场景人物、屠格涅夫对于乡野林间那样的驾轻就熟,但作为非全职作家的第一次练手小说已足见功力,观察敏锐度结合语言表述的能力。

本书由一系列独立的故事场景组合,可以理解为短篇小说集。故事的场景均为上海与美国加州,也就是虎皮妈真实生活所在的两个舞台。这再次印证了我的坚信,那就是有诚意的作品都不会距离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半径太遥远:狄更斯笔下的伦敦、老舍笔下的北京城、张爱玲笔下的民国上海、普希金笔下的圣彼得堡、雨果笔下的巴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杰克伦敦笔下的阿拉斯加。只有你挥洒过情感与岁月的地方,才能成为创作的最佳土壤,读者甚至不会意识到创作的“刻意性”,就自然走入了书中的方寸世界。

作为被上海这片土地滋养大的人们,读《人间故事》就如同在自家街道口嗑瓜子聊天的日常,再熟悉不过了,谁的亲朋好友圈里没有一个八九十年代“投机倒把”先发家的,没有一个“噶姘头”的,没有一个出国留学或工作的,没有一个勾搭海外侨胞的,没有一个因为买房炒股改变人生的。遗憾的是因为篇幅十分有限,没能留足够的背景给到某一方面,红时代、改革开放、国企下岗潮、下海经商、老八股的股疯、98房改、出国留学潮开始。这些素材是前辈作家最为得心应手甚至炫技的资本,而对于八零后作家来说,要么索性发生在出生前,要么也就是在少儿懵懂时期的经历,八成是长辈那里、纪录片新闻那里、其他书籍文献那里的舶来品,确实也不应该扩展,毕竟这不是八零后写作的主战场。而对于上海房价坐火箭与职场包括后来创业这一八零后最有希望的创作阵地,受限于作者大学毕业后就去了美国而无法写个通透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这里又要引用老掉渣的“凡事都有两面性”了。正是因为虎皮妈二十多岁就离开了故乡的上海,可以说在那个刹那关于上海的一切就瞬间冻住凝练成了记忆中的白莲花,随着时间的作用,逐步在内心深处展现了不一样的绚丽,虽然横跨一个太平洋,却愈发清晰愈发生动,这恰恰是那些从出生到今天时时刻刻成长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不具备的优势,因为距离太近,被审美疲劳也好烟火气也好遮住了镜头拉开后产生的美。《繁华》的作者金宇澄接受采访时也说,他对上海的街道、人物、市井、百货商店那一点一滴的感悟与体会升华恰恰发生在他离开上海去东北上山下乡的岁月。

所有的故事都从女性视角铺陈开去,赞新时代高知女性的自信!让你们直男作家们在作品中品评女性,什么温良恭俭让一个不能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要白玫瑰与红玫瑰一身。武侠小说更别提了,都是给男性读者的隐性春药,时刻感觉作为武林高手今晚该“临幸”哪位姑娘(我没说韦小宝张无忌也没说金庸先生)。《人间故事》里最不缺乏的就是独立有主见的漂亮优秀女性,往往是木讷、没眼光、妈宝、无担当、没本事的男人相形之下是可笑的小配角。只是作者还是太过“乖小囡”,那些要拼搏更美好更精彩未来而选择离婚的女性,都带些不怎么样的结局,离婚有各种各样的情形,不能用“拉三”概括之,即使是同一个女性人物,也可能一段时期是真正的拉三,一段时期只是勇敢追寻而已。

最后想说下,《狂奔》与《伞》两篇,绝对是作者最熟悉的部分,尤其是《狂奔》,延申开去一点也不会亚于《北京爱上西雅图》。《伞》我怀疑就是作者的自传有没有。老公在美国奋斗事业,名校毕业的妻子放弃国内光彩亮丽的写字楼职场赴美当全职太太,生儿育女,诸多辛酸,冷暖自知。关键若是一心做中产太太的傻白甜,也就没有内心斗争,麻烦就麻烦在太太本身很优秀,那种The road not taken,what if是挥之不去的,但历史没有如果,珍惜真实轨迹中的生活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你想品读上海这座城市而又嫌《繁花》太厚重太花时间,那么拜读《人间故事》,八十年代后的部分,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附: 第一次给认识的作者作品写书评,还犹豫过一会。光写好听的奉承的,这不是一名真作家想听到的烂好人comments;评论中有微词的部分,会担心对方有不悦,还有就是我真的有资格这样评论吗。但转念一想,自己的担心是多么可笑而不上台面。秉着以文会友,尽自己最大能力表达真实的观感,实则是对作者和作品的尊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