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四十个房间的读后感大全

四十个房间的读后感大全

《四十个房间》是一本由[美] 奥尔加·格鲁辛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7-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十个房间》读后感(一):一部迷人的长篇美文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 第一遍被书中流畅优美的语句吸引着,感觉像在读一部优美的散文诗。 第二遍被书中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震撼着,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感叹,同时也令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的一次次选择和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欢乐和痛苦、艰辛和磨难。

如果能够重新来过,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会怎么选?你呢,相信大家都会禁不住思考这个问题。

《现实总是不够浪漫》,好喜欢作者的译后记。

本书文笔如此摄人心魂,我想译者应也是倾注了心血的。

《四十个房间》读后感(二):四十个房间读后记

有那么一段文字

你总觉得似曾相识

也许是在星光璀璨的夜空

也许是在波光粼粼的珊瑚丛

好像是在自家卧室的化妆镜

又好像来自灵魂前世的回音

有那么一篇故事

你总觉得与之相仿

词句里写满了你所知的美感

笔触间遍布你所渴求的奇幻

当故事展开时你若有所得

在故事结束时却又怅然若失

想象有那么一本书

你会觉得,嗯太好用了

有能当作枕头的厚度

足以撑起梦境

有能遮风挡雨的大小

就像头顶的太阳

正页上写着与你熟识的文字

背页里写着与你相似的故事

说不定把角色换个姓名

就可以用来做自我介绍

每次出门前都会烦恼

今天我应该换上哪段人生

有一个房间

它只会被书本照亮

随着书页翻动

你会觉得像在光谱中游荡

当我在房间里面打开那本书

哦,原来这就是你们所谓天堂

没有给这段文重新取名字,想了一下感觉没有比现在这个名字定义更准确的词汇了。顺便,现在的简介如果以一个出版者的角度这样写,感觉未免有点太小气。

《四十个房间》读后感(三):牢牢记住藏珠宝的位置

“我”是满含理想充满天真的俄罗斯小姑娘,被阿波罗指引,一心想要运用自己的天赋,成为一个诗人。

“她”为了不再回到一成不变的故乡,逃离永不改变的语言,执意留在美国。然而,“她”违背了阿波罗的指引,坠入平凡的关系中,虽然也一直在作诗,但故事从“她”开始,接受现实,变得平凡。

“考德威尔夫人”为了防止被人偷窃,将“她”最珍贵的珠宝藏在了不常用的袜子里,总想着会有一天能重新找到它。但房子、孩子开始慢慢地侵蚀“考德威尔夫人”的一切,包括时间,包括精力,包括天赋,再也找不到了。

“考德威尔夫人”孤独老去,“我”终于逃离了这具躯壳,“我”才终于计划要逃离,要出走,不顾一切。

女性的天赋总是被太多的关系绑住,通往天堂的等式总是倾斜到房子、家庭,阿波罗很明白地告诉“我”:这世上没有渺小的生活,只有渺小的人,而艺术不可能诞生于渺小的生活里。但是现实总是适时给人当头一棒。

尽管如此,还是要牢牢记住藏珠宝的位置,千万不要弄丢了天赋。

《四十个房间》读后感(四):不愿承认的绝望

我向来对这种剥离自身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没有抵抗力。说起来,我并没有读过什么女作家的书,奥尔加是我第一个记住的名字。 这个故事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祖母在浴室里给年幼的她讲述的世界树。每个人的名字都被刻印在一片树叶上,只有叫这个名字的人才能读到树叶另一面的话,那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话。 全书读完后,我觉得考德威尔夫人早就找到了自己的树叶,只是她一直不愿意承认,不愿意相信树叶上的话语,她还是想着,自己是诗人,自己本可以过着艺术与不朽的人生,只是自己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罢了。 为此她甚至发出了刻毒的诅咒,为什么要这么残酷地对待她,树叶的话语像是黄蜂的毒刺。她带着不属于她的诗人的自傲来嘲讽自己和生活。她的沉思变成了自我伤感,在生活的迷雾里化作了玻璃。她在玻璃里看到的倒影也是模糊不堪。 是我自己吗?带着诗人的自傲?还是自以为是的作家的自傲?我始终不愿意嘲讽世俗,因为那是建立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上的。自我价值的提升究竟是选择当一个物质满足的考德威尔夫人还是选择当去追随艺术诗歌哲学的奥尔加?似乎对于年轻人来说总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眼下我能做的只是在阅读和写作的路上尽量处理好学业与生活。我的选择早就做好,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看到路的尽头。不管怎样,这本书留在了我的记忆里,2018-2019这段时间读了太多的书,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奥尔加的《四十个房间》似乎是要被我以后经常念叨的作品了。

《四十个房间》读后感(五):还要再读第二遍的书

本来给四星的,忍不住改成了五星。要说这部作品的故事性有多强不见得,当然这种事情见仁见智啊,文学性真的更棒。忍不住看了一下作者的简介,89年获得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成为史上第一个申请到美国读本科的苏联学生,18岁时移民美国,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口译。当然,她的父亲给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这样看来《四十个房间》有很大一部分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生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诗歌和艺术的独特见解,以及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的一针见血的剖析,同是在艺术领域,作者描述的种种心理活动我都有过深切的体会,到底是选择生活还是心无旁路的从事艺术创作,到底是成全自己的梦想还是妥协于家人对我的期盼,这些问题我统统都考虑过也为之挣扎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这本书每一页我都不曾用浏览的心态匆匆翻过,而是逐字逐句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从书中我回顾了自己的过去,看到了现在,我很担心自己会落入俗套跟书中女主一般从此再也没有了自我。还好,真本书来的正是时候,也算是给自己敲响警钟:不要为谁而活,不要为任何人改变,坚定自己的方向,活出自我。这才是对自己对周边人最负责的态度

怕就怕,从此有了牵绊,就像书中人,开始是自己选择了生活,大大小小看似不经意的选择,最终造就了没有选择被生活推着走的境地。

我很庆幸自己有看书的习惯,从书中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现在的生活是五年前的自己造就的,所以,我不敢轻易地浪费时间,甚至想着把年轻时候浪费的那几年给找补回来,每天都在努力。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别人是不是认为我学的每一项技能都没有多大用处,我都没有放弃,我很庆幸,而且,越来越庆幸,未来的道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真的,未来可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