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摘抄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摘抄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一本由[英] E. M. 福斯特(E. M.Forster)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一):房间不再,风景犹存|寻找爱情和自由的真谛

初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源于其同名电影,这个曾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并荣获3项大奖的爱情故事,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二):愿你不被困在某个世俗的房间里

中秋假期读完了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是一本关于女性勇于追求爱情的故事。适合慢慢读,福斯特在小说中夹杂了不少佛罗伦萨和伦敦郊野的人文和风光描写,只有慢慢读才能体会其中细致、幽微的情感,它们如涟漪般一层层扩散开来,就像女主人公露西被爱情搅动的那颗心。

若用今天的眼光审视露西和乔治的爱情故事,也许你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是你要知道小说的背景,那可是英国爱德华时期呀(1901-1910)——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彼时阶级分明,女性仍被束缚在传统礼教中,缺乏独立意识。

阶级的藩篱:和不同人之间竖起一道篱笆

故事的开场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间旅行公寓里,几个英国人萍水相逢,有特没想到日后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了一起。即使远在意大利,即使同为旅行者,依旧有人竖起高高的篱笆,硬生生把艾默生父子与上流人士隔离开来,只因艾默生父子言谈举止因不符合英国上流社会传统道德准则。

要命的是,露西却被这对父子的真诚打动,而且对乔治·艾默生产生了微妙的感情。面对这份悸动,露西选择逃离佛罗伦萨。

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回到英国的风之角,露西抑制住内心的悸动,决心嫁给塞西尔。按照英国传统道德准则,塞西尔可以说是个非常理想的结婚对象,高大帅气,家底殷实,两人算是骑士和淑女的绝配。

婚期将至,乔治又出现在露西的生活中,乔治的再次出现让露西彻底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塞西尔是爱露西的,可那是一种倒退式的“中世纪”的爱,他要充当“保护人”的角色,他要把露西改造成他喜欢的模样,告诉她如何才迷人,什么才有趣、怎样才淑女,告诉她男人眼中的女人是个什么样。让她听从男人的声音,而不是自己的声音。

毫无疑问,乔治和塞西尔都是爱露西的,可是塞西尔对她的爱控制和塑造,希望露西变成他喜欢的模样;相反,乔治则希望露西拥有自由和独立的灵魂。露西的心逐渐明亮起来,她果断解除了和塞尔西的婚约。她想要的是一个相濡以沫、琴瑟相合、诗情画意、平等自由的婚姻。

露西无疑是幸运的,她碰上了乔治。她的表姐夏洛蒂则不然,年轻时的夏表姐一定有过露西同样的经历,不想过将就的婚姻,却没有勇气对抗世俗,熬成了老姑娘。

这本书装桢太美了,彩色书口,上下刷金边,封面镂空设计,隐隐透出佛伦伦萨的风景。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三):房间不再,风景犹存(内有真的很美的实拍图!)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于 1908 年问世。它是E.M.福斯特心中最美好的那部书。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真爱故事下,福斯特构思了一幅真爱与虚情假意,自由与传统陋习,自然风景与窒息的社会环境,不同阶层的民众之间充满张力的图画。

天真烂漫的少女露西,在佛罗伦萨遇到了行事风格与上流社会迥异的爱默生父子,她的激情被乔治·爱默生点燃,而不是向她求婚成功的塞西尔·维斯。在老爱默生先生的鼓励下,露西最终选择冲破束缚,追求真爱。

尽管故事以露西和乔治的蜜月为结局,时隔40年,在1958年,E.M.福斯特为这部他一直关心的作品写了附录,大方展示了他的可爱,他替自己和读者真诚发问:

“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应该是善良美好、俊美靓丽、彼此倾心的,按说也该获得幸福。他们当真得到幸福了吗? ”

和童话故事里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总是止步于可能面临的婚姻生活的风险不同,福斯特的克制与疑虑让人深受启发,他在故事的结局借老爱默生之口说:“我们可以互相帮衬,但又能帮多少。我曾经以为,可以教给年轻人生活的全部,可现在我懂了,我能教给乔治的只有一点:千万别犯傻。“

后浪新版《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采用全新的创意装帧和译文,相信每位读者在手握这本书时,都能感受到风景与爱情的美好。

(书口四色喷绘)

(护封正面背面全部镂空,切口周围饰以烫金,露出内封的风景,与书名相呼应。)

(天头地脚烫金)

(圆脊精装,护封、内封、环衬精选特种纸)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四):春宵苦短、少女恋爱吧

当我愁眉苦脸地拿起这本严肃的经典文学名著时,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正经文学里读到一个甜文爽文。熬过第一部分沉闷无聊版“佛罗伦萨假日”的铺垫之后,我终于迎来了女主对自己心意的发现、男二的离场和男主的高光时刻。

套路是经典的:出身上流社会富足之家的女主在佛罗伦萨旅行时结识了善良的男主,他总是很真诚、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上流社会所谓的“有教养”的迂腐要求、也懒得理会众人的唾沫星子,只是在做正确的事、真诚的事,却总是成为所谓”上流阶层“那群吃饱了撑的、叽叽歪歪的人猜忌和说闲话的受害者。

而女主其实早就觉得上流社会的人们迂腐沉闷、装腔作势,尤其是作为她的监护人、陪伴者出现的老表姐——她虽然心地善良、但却没有脑子、非常烦人。社会阶层的压力、以及对这些虽然烦人但却本性善良的人的爱让女主选择压抑自己内心不时涌动的不耐烦、努力做好一个合格的富家千金。无奈男主——这个跟内心的她自己一毛一样的自由不羁而善良的灵魂——的出现,吹乱了女主心头的一池春水。女主无论多么努力地压抑自己,都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想要做真实的自己的冲动,想让上流社会无聊的繁文缛节、对人的吹毛求疵、对没什么用的音乐文学品格的浮于表面的“教养”都见鬼去吧——就算不是见鬼,也不要成为限制和打击本性善良的人、人为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便利武器。于是从佛罗伦萨回到英国之后,女主越来越无法忍受她门当户对的"有教养"的未婚夫的无聊和神经质,越来越想怼她那个烦人的老表姐。

故事发展到这里,有几种常见的发展方向:如果女主选择跟沉闷的未婚夫虚与委蛇、同时跟男主出轨,那就变成《安娜卡列尼娜》;如果女主跟原生家庭决裂、愤而出走、放弃财富、追寻自由却无根的爱情,那她就成为娜拉;如果女主困于上流社会的唾沫星子而放弃爱情老老实实嫁给门当户对的未婚夫、忍着恶心跟他过一辈子,那她就变成……一个普通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人,比如《劝导》前半本里因为别人的嚼舌根而违背内心拒绝了男主求婚、之后后悔不已的女主。而EM福斯特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没有让故事往上述任何一个方向发展,他选择了写一个甜文、一个爽文。他不仅给男女主都开了金手指,让所有的人都不阻挠他们的爱情、而是支持他们在一起,还让那个门当户对却很无聊烦人的老实人未婚夫都没有黑化、而是选择默默退出、成就男女主。他甚至用了很传统但却非常非常甜的套路——男主因爱女主而不得而缠绵病榻、女主幡然醒悟、携爱奔现。这种罗曼蒂克的剧情虽然三俗,但还是让我露出了克制不住的姨母笑,糖尿病都要犯了。这种轻浮的剧情,作为一个很三俗、很爱看大团圆结局的甜爱爽文爱好者,我只想说:写得好!再多写点!

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有种熟悉感,很像是把简奥斯汀的故事剪碎了拼到了一起:《傲慢与偏见》的套路(女主一开始听信谗言以为未来公公杀了自己的妻子、从而对男主有偏见),《劝导》的主题(女主在终身大事上徘徊在到底是听长辈过来人的意见找个门当户对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心追寻一个不符合自己阶层普世价值观的伴侣之间),当然最明显的还是《艾玛》式的浪漫轻喜剧(女主无忧无虑、财富自由、从来不用被现实教做人,男主虽然出身下层阶级但也不愁吃穿、还能带着爹去佛罗伦萨旅游,他俩冲破阶层差异走到一起时也没人跳出来捣乱,而是所有人像TVB台庆剧大结局一样出来拍着手撒花)。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男性作者意淫出来的浪漫爱情故事比女性作者幻想出的大团圆爱情故事更加浪漫(或者说是脱离现实)。简奥斯汀的女主角们是深知在维多利亚时代做女人的苦的,从《傲慢与偏见》到《理智与情感》,其底色无不是中产阶级贫寒教士多女家庭女孩儿们高雅背后的清贫、以及对未来漂泊无依的凄苦恐惧。勃朗特姐妹故事里的苦涩感就更加浓重了、甚至成为故事的原动力。盖斯凯尔夫人的苦涩会被更明朗的色调所冲淡——《克兰福德镇》里女人们对男人的调侃讥讽、《南方与北方》里小妇人式济贫扶困的个人价值的建立,但那种苦涩的基调仍在后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笔下女性存在的苦涩感也是浮在句子背后的。大概也只有男人意淫出来的女人,可以像《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露西那样自由、那样勇敢、那样被规训而不被毁灭、可以追求真心而逃脱惩罚。

如果读者就此认为EM福斯特是一个满脑袋浪漫念头、脱离现实的网文作者,那就大错特错了。从他写的附录番外中我们就能看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浪漫意淫、这种对人性美好的120%的信任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并非头脑简单的后果(但很可能是年轻上头的后果)。在这个番外中,作者把时间推进到两次世界大战,用战争给这个漂在空中的甜美爱情故事加上了现实的负累和艰难的选择。真诚的男主将在战争中继续真诚,并为他的真诚付出代价。追寻自我、热爱音乐、不愿牺牲音乐的本质而向陈规陋俗低头的女主将在战争中继续坚持,并因此受到迫害。爱护着这对真善美的爱人的人们将继续爱护他们、为他们作出牺牲。保护了他们的财富将在战火中付之一炬。这对爱人将接受战争的洗礼、在痛苦中受到锤炼,但也将衣带渐宽终不悔,继续做着忠诚于自己内心的选择。甚至连那个平庸却善良的未婚夫,EM福斯特也让他露了个面,他的长袖善舞让他爬到高位,利用权势保护了男女主,也再现了他的风度。

说实话,这个番外故事比《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更像一个严肃文学、正经故事。如果是我,会禁不住诱惑,用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第三部“给《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糖水文学增加一点现实主义的冷峻色彩。可是EM福斯特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不呢?也许现实主义看似是最严肃的注意,却不如《看》更具有人年轻时的勇气吧。那时我们都年纪小,还相信人性的美好,相信世界不会报复一个坚持做自己的人,相信美好还能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被善意相待。

也许这种不顾一切的相信,才是最严肃的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