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孩子的100首新诗读后感100字

给孩子的100首新诗读后感100字

《给孩子的100首新诗》是一本由杨克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100首新诗》读后感(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以梦为马,你且安心做自己

在读本书之前,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孩子眼里的“诗界”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往往具有超越成人的领悟能力,那是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灵性”。 有人说,“读诗,是在忙碌之中找到的一丝缝隙,是折射进来的一缕光,是一种沉浸和惬意。这样的感觉很好,我很愿意把这份美好同孩子去分享,并享受其中”。 读一本好诗,你将和孩子一起成长!

《给孩子的100首新诗》读后感(二):新诗,一座尚待挖掘的文学宝库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新诗,又称中国现代诗,一座尚待人们挖掘的宝库。2017年,适逢新诗的百年诞辰,但对它的讨论仅限于文化圈,在大众间未能掀起波澜。3年前余秀华的走红再到今年《我是范雨素》在媒体上的疯狂传播,透露出新诗对大众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因为国内新诗教育的缺乏及大众对新诗的误解,使新诗的传播转瞬即逝,在众声喧哗中悄然冷却。至今,新诗已跨过百年,经过诗人们的耕耘,新诗像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等着后人浇灌、采攫。新诗与民众之间的面纱,急需文化圈、教育界与媒体圈携手揭下。

新诗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遇,主要归咎于人们对新诗的误解和不熟悉。传统的古诗教育下,形成的固定思维,认为评价诗歌的标准应该是格律规整、辞藻华丽、平仄对仗便于诵读,一旦看见新诗直白的语言、自由的形式,就像家中进了个门外汉,有些不适感。新诗提倡诗人的独创性,但诗人构建出的陌生化情景与语言及词句中隐晦不明的指代,加剧了读者与新诗间的隔阂。因此,新诗的教育价值长期受到忽视,很少有家长愿意选择新诗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那么,新诗究竟好在哪?我们应该怎样走近它?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人们的日常用语不再是古典汉语,而是现代汉语,新诗的内容是孩子熟悉的语言和生活经验,对孩子们来说,阅读诗歌文本将不成问题。诗与其他文学题材有很大不同,最小的容量承载最大的情感,耐得住孩子们细细咀嚼,越嚼越有味。口语化的语言非但没有消磨掉诗歌的艺术价值,而增添了时代的气息,大部分新诗作品承接汉语的浓浓诗意与音律感,读起来优美动人,诗人驾轻就熟的文字能力,信手拈来的文学手法依然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文学的高深,提升孩子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阅读新诗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快感,一些词句、意象可能会阻碍孩子完全的理解,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将被诗人的语言把控力与表达的巧思而折服,为他们创造的“诗意空间”啧啧称奇。新诗最可贵之处在于诗人的无边创造力,他们身上有孩子般的特质,是细致的观察家,充满着好奇,是生活的幻想师,充斥着联想与再创造。在他们建造的“诗意空间”中,诗人触摸石榴内部微黄色的果膜像是抚摸着新鲜的祖国(选自杨克《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我的祖国》);诗人在鸟儿中的转向,在海浪的背脊中看见被忽视的美丽“弧线”(选自孤城《弧线》);诗人用大象的脚步声与落日走下天空的声感与观感去勾勒恒河的壮阔。(选自于坚《恒河》)这些天马行空的诗意世界,就像孩子们脑中千奇百怪的想法,或许只有诗人能与孩子们很好地对话。

然而,时至今日,孩子的新诗教育依然是待填补的空白,市面上针对中小学生的新诗选本寥寥无几,它的价值有待挖掘。正是基于此,杨克主编《给孩子的100首新诗》,让家长们重视这个文学宝库。本书题材丰富,有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景物、历史、成长、亲情等,也有他们似懂非懂的生死情感,无论诗的基调是悲伤、乐观、恢弘、悠然的,归根到底,诗歌的主题都直指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善、美。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没有一味迁就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只择取那些简单通俗的诗歌,而是博取众家之长,强调诗歌经典性与艺术性,在编者看来,这样的书才能有生命力。让孩子从小接触高品质的新诗作品,而不是只“喂养”他们那些容易咀嚼与嚼烂的东西,这才是让他们懂诗、爱诗的关键。书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等类型的诗句,音节整齐匀称,具有自然的语言节奏,非常适合年纪稍小的孩子诵读。而另外一些譬如“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这时河汉无声,鸟翼稀薄,青草向群星疯狂生长,马群忘记了飞翔……”;“战争坐在此哭谁,它的笑声,曾使七万个灵魂陷落在比睡眠还深的地带……”等类诗句,浓缩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则适合高年级的孩子,值得他们去细细推敲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诗后的深意。

在新诗这座宝库中,选择一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新诗读本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家长的配合与引导,与孩子们一块在这座属于现代人的文学宝库中学习、成长。

《给孩子的100首新诗》读后感(三):让诗意渗进孩子的生活

我一直觉得,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多美妙的诗词世界啊。但和童书、孩子打过这么多年交道,也和很多孩子家长交流过,却发现一个不太妙的现象——孩子们可能会背很多首古诗,但新诗或者说现代诗却接触不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相对而言,诗歌比童话更概括、更抽象,孩子理解起来没那么容易;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的喜好也决定了孩子接受的内容。有的家长不喜欢诗歌,给孩子读的也少;在已经出版的儿童读物中,适合孩子读的优秀诗歌相对较少。

幸亏,还有很多人记得诗,记得给孩子选诗。当代著名诗人、连续八届小学生诗歌节评委会主任杨克先生精心挑选了适合儿童的100(其实是99首,最后一首需要读者自己选一首写在最后一页,也算是这本书别出心裁的地方)首新诗编辑成书,有了这本《给孩子的100首新诗》。这本书所谓的“新诗”指的是中国现代诗,收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优秀的100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这些诗的内容贴合孩子们的趣味,内容也丰富多彩,有的诗写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的诗记录着人们丰富的情绪,有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亲情、成长、历史、战争的思考。这些诗简单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有些诗还是现在孩子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念过的呢。

优秀的诗歌寓意隽永,节奏鲜明,让人过目不忘。当代著名诗人王家新说:“诗歌的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诗歌’,更是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所以,我们的诗歌教育源远流长,任重而道远。近代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诗教,并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诗。老诗人圣野曾经说过:“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多给孩子读诗,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诗歌,让诗意渗进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给孩子读诗,赋予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心灵纯真,感觉敏锐,这是读诗、写诗的基础。每一个诗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给孩子读诗,就是帮孩子打开一扇发现的窗户,孩子们透过诗歌可以感受到美的熏陶:大自然广阔无垠,日月星辰,一草一木都有其可爱之处——读叶圣陶的《小小的船》,你能发现月亮的纯美;读哑默的《海鸥》,你能体会海鸥的自由;身边的亲人朋友,四季的循环往复,都能引发诗人某种特定的情感,而诗歌是情感宣泄的最好出口。穆旦的《春》,杜运燮的《秋》,吕德安的《父亲和我》都深深打动着我们;诗歌还是思想最灿烂的火花,它以特定的形式有节奏地展示着思维的变幻。余光中的《乡愁》,将乡愁具象化,层层递进,像一首咏叹调回响在脑海心间。而流沙河的《就是那只蟋蟀》则将乡愁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抒发出另一种不同于个人的乡愁。诗歌就像精致迷你的图画,将东方神韵和情感浓缩到一个个方块字中,展示出一个简洁美丽的世界。

给孩子读诗,送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诗歌是浪漫的,是充满想象力的,这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诗中那一个个充满灵气的意象把我们带到一个无垠的世界。现实中的事物也罢,思想也罢都可以自由地在诗中穿梭,大的能变小,小的能变大;具体的可以变抽象,抽象的可以变具体,寄托着诗人的情感,穿越时间和空间,翱翔在现实与想象中。就像余光中的《乡愁》,情感本来看不见,摸不着,但诗人将这种思绪化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以小见大,每一节都像一帧动画,画面感极强。

给孩子读诗,带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小孩子虽然还没有受过正式的语言训练,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对事、对物的体会表达最本真,脱口而出的话未经雕琢,常常语出惊人而不自知。给孩子读诗,就是让孩子感受语言的简洁、韵味,让他们体会语感,感受语言的生动活泼和蕴藏在其中的思想感情,进而在他有所思,有所想的时候,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那对他来说,一定是最好的诗!

诗歌让我们的心灵充实,情感丰富,想象力飞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空灵而美好。给孩子读诗吧,让诗歌犹如和风细雨浸润到孩子的生命中吧,让他们能够诗意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