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伯利安四部曲经典读后感有感

海伯利安四部曲经典读后感有感

《海伯利安四部曲》是一本由[美] 丹•西蒙斯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0元,页数:27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伯利安四部曲》读后感(一):爱上济慈

四部曲本身的回肠荡气就不说了。此书大量引用济慈的诗句,还塑造了一个人工智能的济慈,实在太吸引人了。因此书,去找来济慈的诗歌通读了一遍。希望有朝一日真的能制造出来一个AI济慈吧。声名没有水上书,济慈在一本又一本的书中延续着生命。

其中对折磨女孩致死的耶稣情结表示不慎甚理解。鉴于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还是要着重理解此意。

《海伯利安四部曲》读后感(二):西蒙斯在外太空传教

西方史诗似乎总是和基督教内核纠缠不休,换着名头咀嚼同样的故事,所以我觉得情节一般般,除了第一部十日谈一样的结构还有些咂摸的劲儿之外,其他几部的情节都淹没在了海量的宏大概念里,阅读的感受与其说是由情节带着我跌宕起伏,倒不如说是一马平川的道路边上坐着等待作者用情节解释他一个又一个的设定来补全叙事。书里的很多概念来自于(相对于西方的)异域人文文化,纯粹植根于物理天文机械的设定数量不多,对它们的想象也也走得不太远,我自己觉得和读过的其他科幻作品相比,这本书的想象远远不够酣畅淋漓。若是给一个完全西方背景的人读是很猎奇的,不过如今,具有多元视野的人越来越多,只靠异域文化意象拼凑起来作品,就失掉很多魅力了。当然对作品的评价最好放在文学史中来看,所以以上只能算作个人的孤立的阅读感受了。

《海伯利安四部曲》读后感(三):到现在还没有一本书,能超过这本在我心中的地位。

提起丹·西蒙斯,不得不提《海伯利安》——这部被科幻迷称为“科幻圣经”的《海伯利安》。约翰·济慈本就是我爱的诗人,西蒙斯居然写了一部以他的诗命名的著作。果然文学的世界里,总是能找到莫名的契合点和共同点。首先是他的想象力以及那些或华丽或雄厚的文字功底,令我惊艳。另外,就是渗透到字里行间的西蒙斯传达出的人文气息,关于爱情、亲情、生死、时间……他写下了厚厚的四部曲,有人说,写过了《海伯利安》,西蒙斯已经到达了就能他自己也无法超越的高峰。 在第一二部中,西蒙斯用他的太空歌剧惊艳了读者,但我认为后两部,才是精髓所在,它探讨人性和伦理等更加深刻的话题,不仅限于科幻文学,更是成为科幻文学和严肃文学难以逾越的高峰了。 总而言之,《海伯利安》是可以翻来覆去看很久的一部科幻经典。到现在还没有一本书,能超过这本在我心中的地位。

《海伯利安四部曲》读后感(四):《海伯利安》

2.21,在读第一个故事,很震撼,这永生十字架到底是什么? 2.22,霍伊特神父身上的两个十字架说明他讲的故事有很多假地方。第一个神父遭受七年的痛苦,去摆脱这个十字架,太震撼了。 2.23,环网 世界网,人工智能生命,操控,驱逐者,南布雷西亚战役中卡萨德帮助不断失败的军队赢得胜利,却可能因战争罪被审查,人类是在温室中太久了吗? 2.24,伯劳想利用卡萨德发动战争?时间熵又是什么?卡萨德为了杀死伯劳而来。 3.2,诗人的故事,闪回到过去 毒品,任意穿越的家,很有想象力;诗人能写出真正的文学,却不再有市场。 3.3,诗人以伯劳杀人为灵感,这次也是为了完成诗来寻找伯劳。 3.12,犹太学者索尔和他的女儿瑞秋,亚伯拉罕的困境,信仰或者神秘力量要求父亲献祭孩子,父亲该如何选择?这个故事好悲伤,父母的无奈,孩子的无辜,唉

《海伯利安四部曲》读后感(五):更广阔的星空

去年看完三体,颇有点余音绕梁的感觉,对科幻世界开始心向往之,所以当有朋友推荐海伯利安这个系列,便欣然入坑了,历时数月,终于啃完了这个大部头。

海伯利安有着更广阔的想象,从一开篇,人类就已经扩展到银河系了,传送门,霍金驱动,树形巨舰,后来的基甸驱动,十字形重生,还有时刻交错着的人类和内核的争斗。很喜欢海伯利安中的朝圣之旅,七位朝圣者一边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演绎着逐渐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命运。也很喜欢安迪密恩中的漂流之旅,遥远的星河,万千的世界,也不过竹筏瞬息间的流淌。不太喜欢伊利娅和信徒间那些神神叨叨的部分,圣神的垮塌也似乎过于容易了些。

在我心中,这四部曲是不如三体三部曲的。维护宇宙的多样性,选择的多样性远不如宇宙是个黑暗森林这样的想法来得振聋发聩。我也对三体“给时间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时间”这样的金句也更推崇备至。可这无碍于我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段跨越银河的星际旅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