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静!》读后感摘抄

《安静!》读后感摘抄

《安静!》是一本由[美]瑞安•T.希金斯著作,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8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静!》读后感(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德国幻想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曾创作过一部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书中除了两条故事主线外,众多的人物和角色各有自己的故事,故事套着故事。故事没有完结的时候,可书必须有个结尾,于是作者不得不一再重复“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以后再讲”。

当然,恩德并没有把这些留待以后再讲的故事真的写出来带给我们,这部史诗般的儿童文学巨著随着结尾那句“以后有机会再讲”完结了。好在现今更多的创作者们真的乐于将“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进行下去,比如带给我们无数惊奇和感动的J.K. 罗琳,不但“哈利•波特”系列一口气出了七部曲,还陆续创作了《神奇动物在哪里》《神奇的魁地奇球》和《诗翁彼豆故事集》等与“哈利•波特”相关的图书,让读者能够更长久地畅游在魔法世界中,彻底地过把瘾。美国作家瑞安•T. 希金斯也是一位擅长讲故事并乐于把故事讲下去的好手,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弥足珍贵的童心在《鹅妈妈布鲁斯》和《布鲁斯旅馆》两本作品中彰显无遗。继这两本书后,他又推出新作《安静!》,让读者再度大笑不已,尽享奇趣和欢乐。

严格意义上来说,《安静!》不是前两本的续集,而是一部新的作品。迪士尼和皮克斯等动画巨头向来有把经典电影中的配角拿出来单独制作成小短片的传统,希金斯在自己的绘本系列作品中延续了这一手法,为《布鲁斯旅馆》中甚为抢眼的配角——三只老鼠量身打造了这本新书。书中延续的希金斯式幽默风格,以及客串出场的布鲁斯和小鹅,使得这本新作既独立成一个全新的故事,又和“正片”一脉相连。

《安静!》读后感(二):优秀绘本的几个特质——读《安静!》的一点感想

文/岸晓风

孩子现在上一年级,我也和孩子一起读了整整五年的绘本。慢慢的也开始对绘本上了瘾。为什么上瘾?我也自己总结了一下。一方面是亲子阅读的习惯问题,天天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如果某几天因为出差等缘故,没有和孩子一起履行这个“固有程序”,总会感觉少了点什么,形成习惯了,便成为了一种自然。另一方面,我喜欢绘本的讲述方式。对于看惯了长篇大论的小说、看惯了程式化的公文、看惯了云里雾里的文案的我,突然发现了这样一种文体:通俗、易懂、惜字如金,绝对没有废话、套话,那是一种怎样的“回归淳朴”啊,于是,绘本已经成为了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是不是所有的绘本都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绘本同样有经典与平常之分,有优秀与普通之别。对着阅读量的增大,我和孩子一起建立了一种分辨的能力和套路,或者说是针对绘本的“评价体系”。

当我们建立了这样的“评价体系”的时候,再来读《安静!》这本绘本的时候,一切就都变的思维清晰、逻辑清楚了。

这的确是一本经典的绘本。不愧是美国新锐童书作家、曾获“E.B. 怀特朗读奖”“艾兹拉•杰克•季兹奖插画类新人奖”的瑞安•T. 希金斯的代表作。

这本绘本至少有这几个方面的“优秀特质”。

一是抓住孩子的心态特别的准确。我们常说,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做人的思想工作要说到人的心坎里;进行心理疏导要踩住“关键点”。这些特点这本书里全有。老鼠鲁伯特准备制作一本漂亮的无字书,试想,作为一群孩子,这个创意的确很好,但是能够实现吗?孩子们的心态是活泼的、外扬的、好动的、简单的,他们能够憋住吗?我们在很多的游戏设计中,都有让孩子安静的环节,但是这靠谱吗?正是这种“矛盾”形成了书中独有的戏剧冲突,结果不仅不是无字书,反而是话越来越多,书越来越厚。

二是画面非常的自然流畅。现在很多人都在怀念以前的“小人书”,因为那个时候,物质贫乏,小人书的绘画作者都是大家,当然这种“盛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不是说就出不了高质量的绘画。《安静!》做到了,画面水平之高,之精确,之惟妙惟肖,之入木三分,都是绘本中的佼佼者。这也是作者的书受小朋友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安静!》读后感(三):一本不安静的“安静”故事

在孩子的成长中,我想大部分的家长都会经历很多次令人抓狂的哄睡过程,眼看时间越来越晚,自己的上眼皮下眼皮开始打架,而孩子们却一点要睡的迹象都没有,我通常都会用很严厉的语气跟女儿说,关灯!睡觉!不许说话不许动!但也只会保持一两分钟,她就会说,妈妈你不让我说话我觉得很难受,最后只好将条件改成可以说话但必须躺下。

现在老鼠鲁伯特也遇到了和家长们一样的难题,它想一个人做一本安静的无字书,却遇到了两个很热心但却叽叽喳喳的小伙伴泥宝和西斯尔,令鲁伯特非常头疼,明明强调了要安静,它们却一直说个不停,而发散性思维也很强大,似乎永远也抓不住鲁伯特说话的重点,鲁伯特说需要很强的插图,它们就变成两个肌肉男;又强又安静的内容在它们这里变成了一头熊;简单的内容它们可以联想到土豆,复杂的能想到“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这种深刻的哲学话题,而泥宝更直接,一段话只听了个开头就直接去砍到了一棵树。

这似乎很像我们小时候都很喜欢玩木头人的游戏,不许说话不许动,但总会有一个人忍不住说出第一句话,然后第二个人立马就会对他说“你刚才说了xxx”,而第三个也会对第二个人说“你刚才说了‘你刚才说了xxx’”,我想如果人数够多的话,大家可能会一直这样接下去,而这个不许说话的游戏最终也变得一片吵闹。

和我们其乐融融的游戏场面不同,鲁伯特可是受不了了,来了个大爆发,一口气给无字书加了整整一页的字,就如同我们家长一样,给不听话的孩子来一场狂风暴雨,但狂风暴雨之后让鲁伯特最泄气的是泥宝和西斯尔竟然对它说:嘘......安静,这本书没有字,听了这句话不知道鲁伯特是该哭还是该笑,只好气哄哄地转身走掉。这一幕像极了我教训女儿时的场景,控制不住地一顿吼叫,而她却给我来句:妈妈,你不是告诉我对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大吼大叫的吗,而我也只能像鲁伯特那样败下阵来。

整本书的风格比较诙谐,鲁伯特戴着大大的眼睛,像个老学究,面对着不停说话、一个主意接着一个主意的泥宝和西斯尔一直处于抓狂状态。而反观那两位则不疾不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且还认为自己什么都没说。书的结尾泥宝和西斯尔开始筹备下一本无字书了,而旁边的鸭子发出了“嘎嘎?”的声音,可想而知,这三位在一起会做出一本什么样的无字书了。

《安静!》读后感(四):最深刻的哲学思考起源于孩童时期

辛波丝卡写过一首小诗:

当我说出“未来”一词,

第一个音节便已成为过去。

当我说出“寂静”一词,

我就立刻打破了这种寂静。

当我说出“乌有”一词,

我就在创造一种无中生有。

诗人用简短而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常见却难解的悖论。这种对时间、声音与语词的困惑和思索不仅仅存在于作家身上,也存在于孩子的头脑中。一个9 岁的孩子卡勒姆就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寂静算是一种声音吗?”这个问题被收录在《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中,由作家昆廷•库珀慎重解答。

成人眼中艰涩难懂、形而上学的哲学,距离孩子并非我们认为的那么遥远。小朋友们的想法往往比成人带有更多的思辨趣味,他们天生就是哲学家。《哲学与幼童》的作者加雷斯•B. 马修斯说:“对于许多幼童和青少年来说,进行哲学思考是天生的本能,就与从事音乐和做游戏一样,这是人之成长为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儿童哲学启蒙并不适宜以概念性的接触为开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开展以儿童为对象的哲学教育计划,其中就包括编撰哲学思考故事。相比抽象的概念,趣味性的哲学童话和故事更容易开启孩子的思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哲学是什么。

美国绘本作家瑞安•T. 希金斯的新作《安静!》,便用一个趣味十足的故事引出了两个哲学问题。

在这本书中,有着学究气质的老鼠鲁伯特想要做一本无字书。然而,从封面上他的两个朋友絮絮叨叨,而他试图挽救自己的作品而大喊“安静”时,寂静已经被打破,无字书已经有了字。而正文里,小老鼠泥宝理解了鲁伯特的意图时,它捂住嘴巴说,“糟糕!我在说话!”接着意识到自己发现错误的时候又进一步加剧了错误——“哎呀!我说了‘我在说话’。”一本名叫《安静!》的书就这样变得吵吵闹闹,一本无字书开始不受控制地塞满了字……

对于孩子来说,毫无疑问,他们的关注点不在这样有趣的悖论上,而在搞笑的情节中。他们关注到的是一只戴眼镜的想要有所追求的老鼠立志做一本艺术范儿的无字书,他的两个朋友主动请缨来帮忙,结果却“越帮越忙”。“好心办坏事”在泥宝又一次错解同伴的意思时达到一个顶峰——老鼠西斯尔似懂非懂地拽了一个哲学命题:“如果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砸到了那个没在听的人……”(原本应该是“如果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了,而附近没有人听见,那它是否发出了声音呢?”)更加一知半解的泥宝于是去砍了一棵树,直挺挺地砸在鲁伯特身上……

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获得的不是什么“不被感知地存在的可能性”,他们得到的是纯粹的、未经稀释的欢乐。而在大笑之中,他们的心底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多年之后,他们或许会钻进高深的理论书籍中,开启对最深刻的问题的思索,那时,童年接触到的故事与眼前艰深的定义穿越时空相互融合,过去在未来展示出新的意义。而他们会发现,自己哲学思考的开端,源自于孩童时期。

《安静!》读后感(五):一个热闹的安静故事—读《安静!》

一个热闹的安静故事—读《安静!》

by:洁yuanyuan

一说起鹅妈妈布鲁斯,儿子就会学着书里的小鹅叫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 ……这是儿子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也是一只熊和一群小鹅的故事。故事中的布鲁斯绅士范、现代感十足,让我们一大一小都印象深刻。而这次布鲁斯客串的《安静!》同样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故事。

安静,“Be quiet”这是儿子最近刚刚学的一句英语,看到标题页这个大大的英文,儿子的兴奋劲瞬间来了。在看看封面,“安静”会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可是小老鼠给人的感觉就是吵吵闹闹的,怎么会安静呢?在看看右边这个张着大大嘴的小眼镜,这是在干什么啊?带着好多好多的疑问,我们赶紧读了起来。

小老鼠鲁伯特准备创作一本安静的无字书,而他的两位朋友泥宝和希尔斯也想加入这个创作团队,留在这本书中。可是事情却并没有像鲁伯特心中所想的那样发展,两位新加入的朋友不停的说啊、演啊、蹦啊、跳啊,分分钟让小老鼠鲁伯特爆炸,给鲁伯特帮了大大的倒忙。最后这本书变成了一本塞满了字的热闹的无字书。

安静与热闹是一对反义词,在这本书里,标题和内容就恰恰如同这对反义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个头小小的老鼠形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吱吱吱、不停的有动静的小家伙,让他们安静下来,在脑子里想想都觉得不可能。而书中三个小家伙中两个叽叽喳喳的聊个不停,一个在旁边吆吆喝喝,整个安静的故事中,变得热闹无比,塞满了字。尤其是倒数第二页,鲁伯特愤怒的喊出了整整一页纸,让旁边两个小伙伴目瞪口呆。大小朋友看到这里都会忍不住笑出来吧,可见一本创作一本无字书,是很难得一件事情吧!

这两只聊的欢快的小老鼠,感觉就像我家的娃子。你越是让他安静,不要讲话,他越是各种捣蛋出声。可现在看到泥宝和希尔斯,突然间有点理解孩子,发现也许娃子并不是想要捣乱,只要想要帮忙,仅仅只是帮了倒忙而已。

书中的每一个形象的表情都栩栩如生,鲁伯特的着急与无奈,泥宝和希尔斯的沉浸与开心,客串嘉宾布鲁斯的安静,以及可爱猫咪的张牙舞爪,包括黄瓜和土豆都有了自己的表情。在看看布鲁斯的安静,本身就自带气势汹汹光环,让人不忍直视。儿子最喜欢猫扑看的自己万分欢乐。而小老鼠变身土豆君也非常吸引人,让我们看到他们依然会为了创作一事争论不休。

从《鹅妈妈布鲁斯》到《安静!》,作者总是在搞笑的故事、丰富的情节、生动的表情与动作中,带给我们缕缕温馨,耐人寻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