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锦集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锦集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是一本由【意大利】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著作,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84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0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一):名著也能这样读——《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

xiaoxiaoblue编辑

读名著,相信是很多家庭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子教育的一个必备选项。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在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浸泡中依然能够为人们所传承所接受。名著本身就具有比较高的文学价值或艺术价值,知名度也很高,往往我们在于别人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那些多读名著的人(这里特指不是死读书的那种人)往往也会自然而然带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或者内涵在里面。

上面谈了名著的重要性,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做铺垫了。既然这么重要,学校里面老师是不是也会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这也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孩子在家中的时间也是相当多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同样重要。

所以近年来的亲子教育也就越来越流行。名著不仅仅在学校可以读,在家中一样可以读;不仅仅上学的年纪可以读,而且在学前一样可以读,不过如果在学前读的话可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了。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清华附小校长、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主编的系列共读名著丛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带来的这本是系列丛书之一的《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爱的教育》的原作者是意大利著名文学家德•亚米契斯,书中作者采用的日记形式来讲述了小主角安利柯在上小学四年级时的学期所见所感。这本书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作者最畅销的作品,得过一系列的奖项,甚至还被改变成动画片。电影和连环画,可以想象本书的巨大魅力。

但是知道这些是一回事,想要真正让孩子明白书中的故事,能够体会这里面的精彩就需要父母的努力了。可喜的是,本书不仅仅是原著的再现,而且还加入了窦桂梅老师等人的导读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父母们来说可以很容易抓住书中的重点,能够比较方便对孩子进行讲解。

本书中的日记文体也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关于日记书写的一些概念,通过书中小男孩安利柯的这些日记结合书中的导读内容,相信对于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家有孩子的父母(正上小学的最好)可以考虑将本书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在开阔视野的前提下说不定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哦!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二):记住孩子眼中世间的美好

虽然对《爱的教育》这本世界公认的书名早已熟知,也计入必读书目,但一直没机会读到这本书。这本书是小学生的成长日记体,记录了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见闻,非常容易读。我突然想起,刚上一年级就被要求写日记,正愁着该怎么引导孩子学写日记,就遇到这本书,心想这下找到参考了。

作者记录的开学篇,让我想起孩子对我讲起的学校见闻,下雪天放学前,他看到班主任穿着保暖衣在扫雪,为同学们清扫出一条走出校门的路。孩子感叹道,我现在知道老师平时很严厉,但她也是爱我们的。我对孩子的这个发现给了大大的赞,但当我建议他记录下这个事情,这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但他却并不愿意。以我所了解的原因应该和孩子认字不多有关,他只是很认真地反复向我讲述了老师扫雪的那件事。他说老师当时是直接脱掉大衣,当时飘着鹅毛大雪还刮着风,同学们都站在走廊里隔着玻璃看着老师。这个画面如在我眼前,我很欣慰,孩子开始读懂来自家庭以外的爱了。而且也因此,我相信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日记里一定是他用心记录的成长故事。

这本书按照日记体,编辑目录表,从十月到来年七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学期时段,从开学见闻到生活事件。在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的笔下,孩子们之间的相处纯真,孩子眼中的孩子,孩子眼中的大人,还有孩子眼中的生活,或贫苦感人或深情温暖,或正义激昂或悲天悯人。作者描写人物的细节,和叙述事件的和缓态度让人不由得耐下心去读曾经发生在他眼前和身边的故事,这是充满探索和爱的表达。

作者眼中的孩子,老师,父母,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形象,故事也是符合孩子心智的情景,如探望生病的老师却都是老师讲话,孩子还很难讲出祝愿的话,但孩子主动探望已经让老师感到了孩子的牵挂。故事中老师的形象性格不同,但他们则从各个角度向孩子输出各方面的素养教育,这些课堂上老师大都也涉及过,但通过故事里的老师讲出来,好像就这些道理就显得平易近人很多。故事情节也非常适合孩子阅读,亲子共读。

在孩子的故事里,同学克莱谛,六千里寻母,是作者描写贫民窟生活的一个缩影,作者以励志的视角描写贫民同学以及残疾同学。包括老师,以同情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向孩子们循循善诱灌输尊重生命的态度。从校园中开始向学生介绍各种特质的生命,对盲童,耳聋,身体畸形的同学,老师帮助孩子们认识这些生命的局限,并给孩子们心中种下尊重,同情,帮助的态度。从这个角度看,这部书对生命是有着高度尊重和理解,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做了家长对生命也还没有全面认识的学习并且引导给孩子。

还有描写父亲(父亲的话),母亲(卡隆的母亲)和老师(父亲的老师)的故事,他们的言行映射在孩子眼中,这大概就是我们所倡导的身教吧!

我阅读我感悟和我阅读我实践这两个环节是帮助孩子阅读理解的提问,有很多读书方式,而带着问题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孩子都不明白也没有关系,书后附有答案,可以借鉴别人的视角阅读理解,从而学会阅读的更多视角。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爱的教育》中的死亡教育

《爱的教育》一书在童书领域及教育界的地位是如泰山基石一般的存在。意大利人亚米契斯于1886年出版此书,距今已经有136年。你很难想象,又或者说很惊讶地发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世界上每一处的学生似乎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有认真学习者,有调皮捣蛋者,有仗义直言者,也有无可救药者。如果不是夏丏尊先生的译本距今已过98载,部分语言习惯不同于现今,把它当成描写现当代课堂现状的读本也毫无违和。

书中可以讨论的点很多,我独想讨论一下此书中提到的有关死亡的描述。国内的教材以及童书鲜少有看到角色(尤其是正面角色)死亡的,不如说是避免出现此种情况。我上一次看到还是在郑渊洁先生的生肖童话里,好像是写龙的那一本。但死亡无疑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当一个孩子长到四年级时,他已经完全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死亡可能来自于他看的电影电视,可能来自于他或朋友的宠物,甚至是自己的长辈亲人。既然死亡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书中第一次提到死亡是在万灵节,这是意大利一个纪念死去的人的日子,我觉得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了。这一节是母亲写给安利柯的话,她特别提到了有许多人为了孩子而死的人。父亲在劳苦中死去,母亲为养育孩子辛苦伤身死去,先生(老师)劳作过度而死,医生因医治儿童而自己被传染而死,在灾难中,很多人为了孩子的生存而牺牲了自己。母亲对安利柯说这些,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感恩。要感恩于在看不见的地方,许多人在为了像安利柯这样的孩子在牺牲在付出。感恩教育在国内有,但是近年来已经逐渐变了味,流于形式。让孩子给妈妈洗脚,给妈妈捶背,就算感恩了。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重要,言传也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言行一致,要一如既往。

我最深有感触的死亡教育来源于卡隆的母亲去世那一节。先生为了让卡隆振作,引用了意大利一位革命者写给友人的信,信中这样说道:“……你对于母亲,也就有比以前更重的责任了。……以后你无论做什么事,常须自己反省:‘这是否母亲所喜的?’母亲的死去,实替你在这世界上遗留了一个守护神。你以后一生的行事,都非和这守护神商量不可。要刚毅!要勇敢!和失望与忧愁奋斗!在大苦恼之中维持精神的平静!因为这是母亲所喜的。”

当母亲在时,在她所在之处。当母亲去时,她便无处不在。“守护神”,一个多么令人温暖而又伟大的称呼。我想,这样理解死亡,才是对一个孩子最好的死亡教育。

《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四):在爱中成长,用心去感受

清华附小校长、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她的“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系列图书的的“前言”之前给广大的小读者们写下了两段话,一则是告诉小读者们都要“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二则是告诉他们,要想具备“超越的力量”,就一定要开始阅读、喜欢阅读,因为阅读才是真正的“超越之旅”!她主编的“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一共六册,包括《爱的教育》《柳林风声》《我所熟悉的野生动物》《呼兰河传》《朝花夕拾》和《地心游记》,选自适合小读者们来读的中外名家名著。而且,这套系列图书不仅可以让小读者们读到原汁原味的名著,而且还可以跟着窦桂梅老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那些名著又增进了一层了解和理解,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文学家、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中的爱国志士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作品。亚米契斯出生于1846年。熟悉意大利历史的小读者们应该知道,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核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摇篮。但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意大利被肢解为八个封建邦国和地区,除撒丁王国外,均直接或间接受奥地利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意大利人民从1848年起开始了长期的武装斗争,直到1870年独立战争才取得最终胜利,意大利摆脱了长期受外族压迫和分裂割据的局面,大大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而亚米契斯从小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并且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复兴运动。

亚米契斯耗时十年才完成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大体来说,《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因此这本书又有一个名字,即《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主角则是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从四年级入学第一天开始,直到四年级结束,安利柯一共写下了一百多篇日记。日记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安利柯身边各种各样的小故事,比如他的学校生活,他的老师和同学,他的父母,他的邻居……可以说,这一百多篇日记见证了安利柯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相当关键的时期。书名《爱的教育》,顾名思义,既是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日常受到的和感受到的各种各样关于“爱”的教育,比如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祖国,以及爱自己。小读者们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次接受自我教育的难得机会。

《爱的教育》是如此经典,早在1924年就由夏丏尊老师对照日、英译本翻译成中文,而漫画家丰子恺老师还曾为书画了插图和封面。另外,如朱光潜、茅盾、夏衍等学者还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本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在中国,2001年的时候,《爱的教育》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外语阅读书目之一。

《爱的教育》中没有什么大事件、大道理,有的只是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日常学习、生活、玩乐以及各种见闻。小读者们读到发生在安利柯身上以及他看到的、听到的那些人和事的时候,最深刻的感受一定是,这些人和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就是安利柯一样。书中所讲到的“爱”,有大有小;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形式多样的“爱”都是非常真挚、发自内心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长,可以说安利柯是非常幸运的——安利柯的幸运,又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们,在阅读了《爱的教育》之后共同的感受呢!

1980年代,全国学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个单位联合作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爱的教育”。“五讲”就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就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仔细想一想,其实,每一个如今的家长、曾经的孩子,不也是在每天都在接受着“爱的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