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引领世界的中国创新的读后感大全

引领世界的中国创新的读后感大全

《引领世界的中国创新》是一本由邹磊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引领世界的中国创新》读后感(一):实在,朴素,好书。读《引领世界的中国创新》

我觉得这是一本普通的书,实在的书。书中所列,没有宏大论调和晦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什么惊人的发现。作者记录了多年工作经验和实际观察到的一些具体案例,很实在,也比较中肯。

很难得的是,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些是正在发生着呢。这么近距离的观察和陈述,梳理出脉络,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离得太近啊。书中所列的案例,最近的是2017年6月。世界变化太快,小密圈改名为知识星球时,估计书都印刷出来了。

值得赞叹的是,作者多年行走美国,日本,韩国等地,通过有目的的体验和观察,就像带着读者的眼睛一样,把我们的视野一下子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

过去很多年,一谈到深圳的山寨,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好像那是我自己干的。不记得是樊纲还是张五常,研究分析过深圳山寨的重要性,以及对城市和经济发展做出的绝大贡献。一谈到深圳文化沙漠,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一提到万能的某宝销售的各种假货,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一提到爱抄袭的腾讯,一提到什么也是抄袭外国,一条到什么核心技术都是外国进口……都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感受。怎么自己就没有一点创新呢?真是国人不行呢,还是歪果仁太猛?素质论,阴谋论,各种论,论来论去,觉得很烦很乱。

能有这么一个人,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参与其中,并且行走世界多地,有目的的调查思考,呈现出这么一本书,我觉得值得点赞。

序言谈到外国留学生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很可爱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有好几次,听到朋友说,共享单车是抄袭某某国家。这样的说法,懒惰一点,习惯一点就会相信。毕竟,我们落后,我们专制,我们自卑。这么多年了,外国的月亮更圆虽然没有那么刺耳和经常了,但走出这种怪圈,走出这种文化不自信,是不是首先要多增加一些实际的认识呢?

本书第一个案例,就讲共享单车。对我来说,共享单车出行,已经习惯了。是真方便。第二章就谈移动支付至少领先美国三年。现在小到一瓶水一包烟一头蒜一根葱,都可以手机支付。有NFC功能的手机,还可以省去带公交卡。

不管2016年是不是知识付费的元年,但这一年开始,我花费掉上万元购买会员和网络课程。为什么是这一年呢?也不是说之前没有学习的需求和动力。而是,发现这一年的很多课程是真的课程。比如,导演课程,影视后期课程。都是新作的,不是以前的录影。很多年以前,凤凰卫视有一档节目,叫世纪大讲堂,那时候,好像还不能网络回放。看了电视,就看书。再后来,耶鲁啊,哈佛,北大,清华的很多公开课可以在网络上看。对于走出校园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大大的便宜。即便有些课程价格不菲。但我觉得只要课程有价值,不菲的价格还是很多人能接受的。

猎豹的案例,让我耳目一新。U盘的案例,也令人振奋。前者高居排行榜第一多年,行业第一,评分高,这是中国创新的海外清理大师的案例。优盘的朗科呢,也诞生在中国的深圳。

奇葩的独特的豆瓣也是创新。

原来没想过也不知道QQ群是腾讯的专利。而且,腾讯的专利数现在已经是领先于同行了。即便模仿抄袭起家,但摘帽子或者其他更多的印象是不是也应该有呢?微信红包就更不用说。我们都是参与者。

智慧城市中的交通出行,医疗预约等也是很方便。作者没有举到的一个栗子还有港澳通行证的办理。快捷,方便,可以足不出户。

值得吐槽的实际有一个,就是物业管理。万科的黑猫警长真的是恶心到死。这么高温的天气,把你关在笼子里,等待后门或者前门关闭,而且,经常是刷了卡不开门或者门关得太早。期待早点实现手机门禁。

其他就不多说了。本书几乎列举了近几年和互联网和生活和金融相关的所有内容,26章,每章一个案例一个行业。朴实的文风,轻松的阅读。收获还满满!

《引领世界的中国创新》读后感(二):如何进行创新?

(这是本书的结束语,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对创新的看法。)

最初只是想简单整理一下这26个创新案例,但当我写每一个故事时,都被这些创新者深深打动,他们的故事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仿佛就站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改变世界。

读完这本书,大家可能会问,如何才能像他们一样做出改变世界的创新?我在写这本书时,也在想,这些故事有没有共性的东西可以总结出来给大家借鉴?下面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 痛点、痛点、还是痛点

房地产行业有句话,地产开发的三要素:第一是位置、第二是位置、第三还是位置。创新也是一样,最关键的,第一是痛点,第二是痛点,第三还是痛点。

找到用户痛点是创新的关键,这本书里所有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找到了用户的痛点。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是你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抓不住用户痛点的创新都是无病呻吟,隔靴搔痒。

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在瑞典租公共自行车的不爽经历,启发她创立了摩拜。张旭豪在宿舍打游戏叫不到外卖的饿肚子的痛苦促使他创立饿了吗。租不到车,叫不到餐,这些痛点我也遭遇过,我相信大家也遭遇过,只是我们都没有想过怎么解决这些痛点,而他们想到了,所以他们成功了。创新者和普通人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他们能从生活中敏锐地发现用户痛点,并找到解决痛点的方法。

如果找不到改变世界的大创新,那也不要急,只要你持续不断的改进现有产品,坚持不懈地做微创新,迟早有一天你同样会改变世界。创新不一定是技术革命,小的用户体验改进也是创新,也同样可以改变世界。像QQ群、微信红包、还有余额宝每日收益显示细节等,这都不是革命性的技术,只是用户体验的小小优化,却引爆了流行。腾讯的敏捷迭代研发思想值得各行业学习,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快速试错,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一项小改进,突然解决了用户痛点,产品马上就会出现雪崩式增长。

如果找不到用户痛点,能否创造用户需求?这个提法是错的,用户的需求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创造。任何脱离用户需求,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思想,最终都会失败的。

二、让听得到用户心跳的人来决策

任正非先生有一句话,“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同样,在互联网行业,一定要无限接近用户,近到可以听到用户心跳的地步。谁能听到用户心跳,谁才有发言权。

腾讯的创新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我过去在腾讯亲历过一件事,马化腾给某产品组发邮件说某项功能用户体验不好,产品经理马上开会讨论,几个小时后给马化腾回了一封邮件,说道我们再次分析了用户需求并和用户作了交流,你提的需求并不能代表普通用户需求,所以不会修改该功能。在腾讯的产品经理眼中,马化腾也只是一个普通用户,他反馈的建议也只是普通用户意见而已。

我后来在其他企业也主管过产品,在招聘产品经理时,我经常喜欢问一句,如果我要他立刻修改一个功能体验,他最快什么时间可以改完?凡是回答马上修改的人,我基本上都不会录用,因为产品体验是听用户的,不是听领导的。产品经理一定要学习面对着用户,屁股对着领导。

企业创新也特别警惕一把手工程。传统企业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裁亲手抓创新项目,成立项目组,设立时间节点,每天听汇报,聚集整个公司资源去做创新,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是以总裁为中心的创新,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多年来,这种模式,我还没有看到一个成功创新的案例。

企业做创新的正确方法是要鼓励基层创新,因为他们是离用户最近的人。腾讯近些年很多创新都是自下而上的创新,基层创新不需要立项报总裁审批,只要有用户需求,部门内就可以建个两三人的小团队马上开跑。所以腾讯内经常会出现两三个部门同时做一个同样的新产品,比如当年微博有两个部门在做,微信有三个部门在做,腾讯鼓励大家快速开发,鼓励内部竞争,允许失败,允许适度浪费,最后谁的产品体验做得好,谁能赢得用户的喜爱,谁就是最后代表腾讯的产品。

怎样才能听到用户心跳?你真的要趴在用户胸口上吗?当然不是。首先,产品经理一定要靠近用户。腾讯有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其次,要建立早期的种子用户群,每次产品迭代都发给种子用户体验,让用户骂,被用户骂的越狠,骂的越多,你就成功了。要让尽可能多的让用户参与创新,甚至把用户当成你团队的一份子。第三,要让研发团队也能听到用户心跳,腾讯有个好方法,研发工程师的电脑桌面上会显示你开发产品的用户实时数据,你可以看到活跃用户的数字一直在不断增长,你和产品经理一样激动地感受到用户心跳,感受到用户的认同。要让研发工程师和用户心跳形成共振,发自内心的做好产品研发,而不是仅仅完成产品经理提交的产品功能需求。

大家作为用户使用别的公司产品的时候,通过该产品的用户体验,你实际上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个产品经理离你有多远的。产品的好坏是由产品经理和用户的距离决定的。

三、持续的学习

找到了用户痛点,听到了用户心跳,还不够,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广度深度决定了你解决用户痛点的方式。在创新的路上,经验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才能找出最佳的产品方案。

虽然我们已经在局部领先美国,但硅谷仍是全球创新中心,我们仍然要不断的向硅谷学习,学习最近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但是不要盲目抄袭,过去谁抄的像谁就成功,现在谁抄的像谁就死得快,因为中美网络环境和文化习惯已经有很多不同。我们学习硅谷,是要看对方创新解决了用户什么痛点,这个痛点在中国是否存在,我们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最后,在写这本书时,我发现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他们是现在创新的主力,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他们跟70后有一个明显区别,他们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00后即将登场,这几代年轻人将会为中国创新打开新的天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引领世界的中国创新》读后感(三):我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创新将引领世界

大家好,我是本书作者。此文节选自本书《自序》,代表我写此书的初衷。

一直关注创新,一直想写一本关于中国创新的书,但是很懒,没有动笔。直到2017年初,一大批国内独有的创新快速普及,席卷全国,甚至被国外学习和借鉴。比如共享单车,是中国率先做出的创新,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需求,成为国人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工具,硅谷和新加坡也模仿借鉴推出了同样的共享单车。比如支付宝和微信的移动支付,不但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快速实现了无现金社会,而且也在国外得到快速普及。有趣的是,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还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看到这些划时代的创新,终于忍不住提起笔,来记录一下这个伟大的时代,记录一下中国这些令人敬佩的勇于创新的年轻人。

过去我们和国外差距较大,所以一直快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国内的BAT(百度阿里腾讯)等都是借鉴和学习美国同类公司,深耕国内用户需求,逐渐成为可以与全球互联网公司比肩的著名企业。曾经有句话,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就是C2C(copy to china),就是说,只要把美国最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搬到中国,就会成功。

但是今天,形势变了,copy to china正在转变成copy from china,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借鉴和学习中国创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给中国年轻人新的创新机遇,中国企业开始做出了越来越多的美国没有的创新。我们突然发现,在部分领域,我们已经实现弯道超车,开始领跑全球。今天,中国正在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不再满足于学习和模仿,我们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这些创新将领先全球引领世界。

三十多年前,中国还是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为什么中国能快速地追上并逐步超越发达国家,昂首进入创新大国行列?我认为有三个关键阶段:中国制造全球崛起阶段、中国品牌群体突破阶段和中国创新改变世界阶段。(三个阶段详细内容见书中《自序》)

我认真数了一下国内这两年做出的独有的创新,能数出20多个,我尝试在这本书中把他们的故事给大家讲清楚。

为什么中国一下子涌现出这么多创新,一下子进入创新大国?我想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移动互联网给了中国创新的机遇。在互联网的发展中,美国是全世界互联网普及最快的地方,所以美国一直是全球创新中心,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中国比美国普及速度快,给了中国创新肥沃的土壤。用大航海时代做个比喻,15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现新大陆,开拓了全球贸易市场。但英国和荷兰是后起之秀,凭借先进的体制和技术,反而超越了西葡两国。美国就像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大陆,而中国在移动互联网这波大潮中,很可能会后来居上。这里顺便也说一下印度,印度手机普及速度非常快,手机上网的普及率远远高于电脑。印度正在直接跳过互联网,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印度也有巨大的市场,也在孕育着新的创新,所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未来印度很可能会成为第二个超越美国的创新国家。

第二,海量用户和海量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巨大的人口红利给中国公司无数试错和积累用户经验的机会。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创新,马上就可以通过13亿人口来检验。人口红利结合技术进步,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推动中国企业不断创新。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那么未来中国创新走在世界前列,也是13亿人民推出来的,巨大的人口和市场是中国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海量用户产生的海量数据更是一座金矿,这个数据量级要比美国大很多,大数据可以产生更多创新,比如说用于金融的风控和信用评价,如蚂蚁信用和京东白条等。大数据还可以改进城市管理,比如说阿里巴巴用大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管理等。大数据也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海量数据会帮助中国在AI领域做出更多的创新。

第三,中国有一种全民学习的热情。改革开放带给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红利,就是带给了中国人学习的热情,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即使到今天,在中国和美国,同样是老百姓,你会发现美国人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远远落后中国人,大部分美国人是相当保守,甚至守旧的。正是这种不断的学习精神,给中国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就是中国人的勤奋。我曾经有几次夜里很晚开车走广深高速,发现即使在晚上十点以后,路两旁的工厂,仍然有很多开着灯在工作。但是在美国,下班以后基本上就看不到工厂亮灯了。中国已经落后了太久,一旦有新机遇,就会立刻抓住。

在时代的烙印下,中国几代人的思维也有明显不同。50后和60后,正好赶上改革开放,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和技术,成为带领国人走向富强的一代。70后在学习的同时,还在想着如何超越,于是创立了一批伟大的中国品牌。80后和90后,已经不太关注学习和借鉴,他们整天想的就是,我也可以做出更酷的别人没有的东西,我就可以改变世界。

2018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令全球瞩目的经济奇迹。而未来40年,中国改革开放即将进入下半场,上半场靠学习和人口红利,涌现出一批比肩世界的中国品牌,下半场靠什么?靠的是创新,就是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突破,领先全球。这两年国内出现一大波创新,我认为,还只是黎明前的破晓,现在的创新还只局限在部分行业的,还没有走出国门改变世界,等到黎明的曙光来临,各行各业将会在创新上形成群体突破,中国将进入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创新,不但可以改变中国,还将改变世界。

过去一直是中国学习美国,现在我们很高兴看到,美国同行也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的创新了。2013年5月,“互联网女皇”马丽·米克尔在当年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就专门提到了“向中国学习”的观点。苹果公司在2017年底推出新的iOS11系统上,Apple Pay将支持扫码支付功能,与其说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改进,不如说是向中国支付创新致敬。

本书将介绍和讲解一系列中国领先世界的创新故事案例,有些是本人亲身参与和推动的案例,有些是本人一直关注和研究的案例。在本书最后也会跟大家探讨一下,如何进行创新。

希望这本书的故事能给有志于创新和改变世界的同学有所启发。通过阅读这些创新故事,看一看别人为什么成功,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出更酷的创新。

本书的故事和案例主要集中在TMT和金融领域,实际上在中国各个行业都有非常精彩的创新,这里也一并向各行业创新的同学致以敬意。

本书写作匆忙,肯定存在一些疏漏和不严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