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匈奴的子孙读后感1000字

匈奴的子孙读后感1000字

《匈奴的子孙》是一本由雪漠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匈奴的子孙》读后感(一):无

这哥们絮絮叨叨中透着豪情,还不错的书,本地文化永远不是外来人能调查明白的!西北于中国,于中原,实应平等地位,从有记载的东西,就和西北交际不断,从来沒有分别太远!几千年的和与战,相爱相杀史,我们的历史书被纂改太多,面目全非,反而是西北土地上人们的口口相传要真实的多!中国要变革,西北同样要变革,但这个变革一定是要以和平为主导的!

《匈奴的子孙》读后感(二):心灵的“旅行”

《匈奴的子孙》刚刚读完,意犹未尽。似乎也跟着雪漠老师走了一遍西部的小城,听他循循善诱的讲着那个土地上的人,和他们演绎过的故事,这样的深入踏入那片土地、细致而温情的品味那一座座小城,正如站在时间的中点、回头看历史中站立的人们、一次次地回味那些高贵挺立的精神,让它们如一条河流流向现在、也流向未来的心灵、用它的坚守、用它的超越不断的滋养到来的心灵。这不仅仅是一次地域上的“旅游”,也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旅游”,更是一次心灵的“旅游”,在这次旅游中,寻觅的心灵或会净化而升华,这或许也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

《匈奴的子孙》读后感(三):我最喜爱的书之一——《匈奴的子孙》

匈奴的子孙,拿到以后就很喜欢。首先,因为这本书的作者雪漠老师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的文字非常质朴,不事渲染,但是文化功底又很深。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伟大灵魂对话。所以我喜欢雪漠老师的全部作品。其次,这本书的装帧很特别,拿到手里像厚厚的一大块砖茶。呵呵,还没有读,就很满足了。

还没有开始读的时候,就听几位朋友讨论书里面关于霍去病打败匈奴的一节故事。霍去病打败匈奴,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甚至大为赞颂。作者却揭露出了这个过程中不那么光彩的一面——霍去病是趁着匈奴人祭祀的时候偷袭。有一位教授朋友对此感到很不可思议,他读过很多书,从来没有看到这段记载。我们猜想,或许是作者独有的文化基因,独有的承载那块土地的热度,写出了这样的事吧。但是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件事。 我想,这么有料啊,呵呵!

后来腾出时间了,就开始专门看。我发现那篇文章在书中只占很小的一点比例,甚至于这种对于史实的揭秘在书中所占比例也不算大。如果你以猎奇的心态进入,倒也未尝不可。可是真正读书的时候,能带给你更多的恐怕还是一颗真诚、质朴,甚至带着些疼痛的心。为啥呢?因为作者的心是那么真诚、质朴,我们去读一个伟大的灵魂,恐怕自己的灵魂也要有足够的真诚。这本书缘起于作者的一场自驾游历,述说了一场文化之旅、历史之旅。那么什么是文化、历史呢?是帝王将相吗?是才子佳人吗?可能有包含,但绝不止于此。一块土地,自然有它的条件局限性,人心又会有人心的欲望和挣扎。土地的局限性,和人心的欲望、挣扎搅和在一起,就有了巨大的疼痛。而土地的厚度、热度,人心的那份真诚、美好与期待,又在巨大的疼痛中带给我们一份温馨。在无奈中品尝这份温馨。这份味道,你愿意去品尝吗?

《匈奴的子孙》读后感(四):读书中的行走……

我突然想想说话了,想说一说在读书的时候,内心的那些交谈和感悟,还有那些在行走中的遇见,它们也让读书变得生动而更加的接地气了。或者,在行走中,我似乎在慢慢的消化着这些读书,或是我用自己不断延展的经历去读那些人物的遭遇。或许就像是,我也慢慢的撵上了他,我们便走在了一起,迎着将大漠染红的太阳,慢慢的走入了另一个时空,没有语言,用脚步在交谈,那种交谈需要一种契合,一种水乳交融的相应……

这次走入的是雅布赖小镇,我慢慢的品尝着它的静谧和纯净,时不时的合上书时,似乎刚从那沾着露珠的野菊花一样的梦中醒来,意犹未尽的细细的留恋那个梦中的地方。这就是读书的乐趣,不是从某个地方掠来一些干巴巴的概念,而是深深的融入了文字,那么便像是开始了灵魂的行走,这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而这些生命体验,也正是让众多的爱读人痴迷之处吧。说是体验,也倒不如说,是透过读者独特的心灵在看某一个地方,在感受某一个地方。

是这样的,比如说,在这一章,面对这么美、梦幻般的小镇,他们碰到的三个人,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哪个对呢,哪个都对。包括文中独特温馨、大气的气息,那也正是写作者那鲜活的心在当时留下的印迹。

文中的副镇长的看法,我们经常有或是碰到这样的颠倒,我们总是无法欣赏自己的独特,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削掉自己的独特,好让自己显得像大部分。或是我们对于自己有着那么深刻的羞耻和自卑,认为只有像如何如何的人才是值得让人仰慕的。所以我们急迫的想要追随点什么,崇拜个某人,想要变的和他们一样。但任何的好书和好人都是这样的,读了它们,接触了它们,你会慢慢的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才会审视自己的不同。所以,读好书,会让你的心增长力量,确实如此。

任何的读书,或是行走,最终都是要回归于自己。你或许会很快的忘了书中的很多东西,也很快的忘了走的过程中那些经历,但却记住了,那一点让人惊艳的启迪。或许一个瞬间,它让你的心亮了起来,从此世界在你的面前又显示出了非常迷人的另一面……

在读书和心走中,完成和体验世界的多彩,更重要的是体验自己美妙的变化……

《匈奴的子孙》读后感(五):一本大地之书,读懂西部的前世今生

这是雪漠的文化寻根游记,记录了雪漠自驾车到西部进行文化考察的一段生命旅程。分为历史的记忆、当下的脚步两部分。历史的记忆对西部文化寻根溯源,对西部大地上驰骋千年的匈奴族群的生活、习俗、文化基因等,作了勾陈。当下的脚步是作家在西部大地的行走,对河西走廊一带独特的人文、乡土风貌作了图文并茂的定格,比如民勤的沙漠化治理、雅布赖的盐池、腾格里沙漠的落日、死而复生的青土湖等等。

北魏灭北凉后,建官府牧场,常年养马二百多万匹,养骆驼一万多峰

西部不但是大漠飞沙驼铃声声,西部曾经也绿草茵茵牛羊遍地。它延续了雪漠一贯的深入土地、定格存在的创作追求,带有明显的雪漠式书写特点:一是贴近存在,与大地混融一体。尤其这本书里,作家是归乡的游子,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如此熟悉、亲切,他的书写非常自然、鲜活、真切、饱满。

二是注重精神性和生命感悟。作家不是纯粹的考察和纪实,而是在深情阅读故乡热土,面对荒凉的沙漠也能读出浓浓的诗意、启迪和感悟。

它的价值,可以想象一下,五年十年后,再到河西走廊看看,这本书里记录的一些存在可能就消失了。这就是它的价值。

所以,它符合好书非常重要的两个标准:原创性和陌生化。生活在都市,我们的生活难免雷同,模式化,只有到田野才能找到独特的生命存在,唤醒已经陌生的生命感觉,野性,诗意,活力等等。我们需要这样的大地之书,它给我们带来远方的诗意远方乡土。读过书的读者最大的感慨是:你或许游遍世界,却从未到过西部,很想到西部去,看看那块辽阔、沉默、未知的大地。就像书里说的,此生到沙漠走一趟,人生无憾。

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切合大地之书的感觉,拿在手里像拿着铁血时代草原民族留下的一块铁片,或一块砖。它是沉静的,内敛的,质朴的,静静地等待你的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