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惊险的浪漫》读后感100字

《惊险的浪漫》读后感100字

《惊险的浪漫》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惊险的浪漫》读后感(一):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她的时代

读过她的几本侦探小说,也看过她的小说改编戏剧。但无论如何,她的形象和她叙述的语气从未真切地让我感受到身临其进。我和她相差了一百年,而感知距离却好像更加久远。

从纯粹的故事角度而言,这本惊险的浪漫从书名开始就无法打动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虽然一气呵成,却没有酣畅淋漓的快感。甚至于合上书本,我会想,现在的网络小说家似乎也能轻易地撰写出这样一个故事。这样的故事灵感也曾在我的脑中出现过,或许这也是一个它无法吸引我的原因。好的侦探小说,是能够给普通人突如其来的惊喜,给创作者跳出思维的指引,而诞生于近百年前的这些作品,似乎在情节上已经被当下的潮流所抛弃。我们都在经历着侦探小说、悬疑电影泛滥的时代,以至于稍微有兴趣的人,都能够或多或少的猜到那些老掉牙的结局,至少不至于被那些看似反转的反转所惊愕。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那个时代,或许人们从她的侦探小说中获得的快感要比现代人大的多吧。

《惊险的浪漫》读后感(二):吃饱了太撑没事找事做不完全指南

因为个人不是很喜欢短篇小说集,而我是在阅读了几个篇章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我喜欢胡乱开书阅读,期待惊喜的感觉)。读到一半,我决定不继续阅读下去。

其实这本书的想法还是挺有意思的,通过“《泰晤士报》上的一则广告: 你快乐吗?如果不,请到里士满大街十七号, 帕克∙派恩先生在这里愿意为您解忧。”这个主题所牵引出的一个个短篇小故事。

阅读完前面几个小故事,我个人觉得:

1. 故事背景代入感不强,很难引起非常强烈的共鸣感。

2. 前面几则短篇围绕婚姻不和谐的问题,不是男人出轨就是女人出轨,主角帕克·派恩找俊男靓女帮他们弥补情感上的空白,婚姻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大家各得其乐,然后故事圆满结束。

3. 还有一种是钱太多闲得慌,主角帕克·派恩让小说家设计故事情节,然后让他们成为小说的男女主角。他们就是生活太舒服了,得让他们不舒服一下,他们是花钱去买不舒服

《惊险的浪漫》读后感(三):跟派克先生来一场冒险吧

还书期限前最后一天卯着劲读完后,不由得大喊:天哪,我爱死阿婆了!

“Are you happy? If not, consult Mr. Parker Pyne, 17 Richmond Street.” 派克先生宛如一位全知全能的智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不能解决的事情。虽想起形式相似的解忧杂货铺和银时的万事屋,但读完第一篇后,才发现姜还是老的辣,阿婆是不可超越的!

每个故事不过十数页,派克先生却带着我们解决了一个个人间难题——为愁着花不出钱的女士寻找生活的趣味,为厌倦平淡生活的先生安排刺激的冒险,为离婚在即的男人挽回出轨妻子的心,为丢失珍珠耳环的少女找出小偷······

如果说在阿婆的推理小说里,我们得带着放大镜观察和思考,那么在这里,只要放宽心跟派克先生一起经历、冒险,在揭晓结果时为他的精妙决定欢呼就好。

Extract

我亲爱的先生,谦卑的态度如果放在婚姻中,就意味着随时会被淘汰出局。

如果一个女人不得不在一个傻子和一个浪子之间选择的话,她十有八九会选浪子。

要知道,过分的耿直就是无趣。

一个人的二十岁到四十岁意味着什么什么?那是一段需要人际和情感关系束缚的时间。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但之后就会跨入一个新的阶段,那时候人们会开始思考和观察生活,发现他人也在寻找自我的本真,生命开始变得真正有分量,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有你出演的一幕。男女都一样,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四十五岁之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所以,在那之前,每一个人都还有机会。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可以被别人毁掉的,除非是他自己。

《惊险的浪漫》读后感(四):不算难看,但也缺少出彩点的日常单元故事

《中年夫人的烦恼》,单纯的情感故事,没有事件,讲一个对丈夫抱有危机感的女人通过历练成长的故事。 《惊险的浪漫》,一个玛丽苏式的爱情故事,连故事本身都是设计好的,吊桥效应加郎才女貌,只是不知道这专心布置的爱情能持续多久。 《此偷彼盗》,笨贼利用侦探来设局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大的失败之处在于居然去和比自己聪明得多的人对线。唯一的出彩点应该就是最后的反转了。 《九年之痒》,想办法挽救婚姻激情的故事,故事走向比较现实,与其说是弄巧成拙,不如说是人性如此,毕竟真挚的爱情可没那么容易遇到。 《列车上的奇遇》,一个对平淡生活感到枯燥的人,渴望来个小小的冒险,正好发生了个事件来满足他。剧情走向比较强行,不可控因素太多。 《金钱与幸福》,因为不快乐,所以改变人生的故事,故事非常无聊俗套。 《失而复得》,简单的小案件,没有体现出侦探独有的智慧,只要是个智商正常的人都能解决。 《巴格达之门》,终于出现正正经经的凶杀案了,角色间的语言博弈挺出彩的,真凶最后也以极具讽刺的方式自寻恶果。 《设拉子的隐居者》,帮助嫌疑人洗清嫌疑的故事,一个意外事件碰上了倒霉蛋,还有角色身份的反转,挺不错的短篇。 《无价的珍珠》,开篇就以脸谱化来介绍登场人物,故事也是讽刺以刻板印象来看人,没有什么反面角色,就是一个教育人的寓言故事。 《命丧尼罗河》,一个神经质的女人绝对有人要谋害她,没人当回事,结果确有其事,侦探利用有限且不足的证据给真凶设陷阱,让其自投罗网。 《德尔斐的神谕》,一个绑架勒索的故事,侦探将计就计利用恶徒的套路来解决事件。 《情牵波伦沙》,一个妈宝男受她母亲的控制欲与占有欲折磨,比起侦探设计的套路,更注重于教育上。 《失窃的钻石》,一个游戏引发成真正的失窃案,重点在于角色的思维盲点,往往最不放心上的对象最有怀疑的可能。

《惊险的浪漫》读后感(五):人性的微妙之处

很久之前看阿婆的《圣诞奇案》,无意中发现,作者很着力于探讨家庭与婚姻之中的内部关系,甚至于那些谋杀也可以称为一种点缀,是互相关系角力矛盾爆发之后的结果,这让阿婆的作品充满了一种尘世之美,也将现实与幻象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惊险的浪漫》就是这样一部充满阿婆个人特色的作品。

在泰晤士报上,有一则广告:你快乐吗?如果不,请到里士满大街十七号,帕克∙派恩先生在这里愿意为您解忧。无论是失败的婚姻关系,还是失窃案,甚至是可怕的命案官司,都难不倒帕克∙派恩先生,他仿佛拥有无数的资源与人脉,可以为解除你的烦忧而即时待命。如果你以为帕克∙派恩是一位如波洛一般的私家侦探,那么恐怕要大失所望,因为帕克∙派恩先生从事的是数据统计工作,从而也拥有了与一般人所不同的视角与眼光,这种视角凌驾于一般家庭乃至社会事务之上,这一点同样启发了每位读者,如果要用更加全面的视角而不是置身其中去看待所有问题,或许都有可解决的方式。看完了这本书,或许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别于人眼所见的世界,而是由人际关系以及人性所织就的网,如果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与人相处的方式,未尝不是好的收获。

在这一系列的短篇故事中,作者塑造了帕克∙派恩先生这位游离于侦探与公职人员之间的有趣形象,他是位个子高大、秃头,却令人感觉亲切的中年绅士,他的眼光毒辣,他的行为往往出人意表,能够瞬间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应该得益于自身供职于统计工作、看透世情以及聪明的头脑,这个角色无疑令人想起波洛大侦探,当然两人都具有一双慧眼,可以洞察人心,看透世情。但是,似乎帕克∙派恩先生更加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也更加不择手段,甚至是无伤大雅地使用一点小骗术——可能是对于处于无聊中的男士,抑或不知道自己内心所向的女士,但是,毫无疑问,所有这些方法都奏效了,姑且不论这些方式是否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能够奏效,但是能够大胆使用这种方式,就让人不仅佩服阿婆的别出心裁,也更让人喜爱上帕克∙派恩这个角色。

另外,毫无疑问,这本书也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类自身的某些特性,很多在我们个人看来掩藏的很好的东西:爱、恨以及想要掩饰的东西,在他人眼中却一览无余,就像帕克∙派恩先生眼中的芸芸众生一般,并且会惊奇地发现,人心自有我们自身也没有探索到的微妙之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