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读后感100字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读后感100字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是一本由陆楚翚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读后感(一):“蓬门荜户”难以留下足迹

有代入感的撰写手法,堪称这几年相当有新意的服饰书籍了。但“蓬门荜户”的措辞以“大官人”的视角把底层彻底他者化了。讨论古代服饰总是绕不开阶级,怎么就能确保我在明朝一定是大官人的身份呢,穿越的爽文是很符合当下传统服饰风潮亲贵疏贱的。

更有趣的是,“僭越”成为当下着衣不合体的理由,可是在古代这也是极不合时宜的举动,好比药物上瘾却假借晋人服五石散,酗酒却称元人善饮……

传统服饰以何种姿态出现在现实生活,就会如何被定义。对标经济上的精英阶层必然会脱节,并成为小布尔乔亚的审美狂欢,不如多关注文人墨客、忠臣英烈,用优秀文化与爱国主义代替审美上瘾,才是传统服饰活过来的唯一可能。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读后感(二):看看明朝人是怎样穿衣的

这是一本有关介绍在明朝时期人们穿什么衣服的书籍。并且这本书不单只是文字介绍,而是用300多幅图片来带你了解明朝时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

全书一共分为了三十个场景,不同的场景人的穿着也会非常的不一样,而这三十个场景基本涵盖了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有介绍用于正式拜访时穿的礼衣,官员间正式拜访又穿什么衣服,儒生又穿什么衣服,除此之外婚礼的服装、吉服、丧服等都有介绍,当然不仅只有介绍达官显贵的着装,还有市井庶民举办盛宴时又穿什么等等。

总之就是非常的全面,基本想了解的服饰都有了解,书中还有介绍的礼仪相关的知识。像一位身份体面的人会如何羞辱别人?用犀利的言辞进行人身攻击,还是将之痛殴一顿?这些方式过于低级,他哪种都不选,他会选你一个恰当的时机,利用繁琐的礼仪狠狠反击,让对方颜面扫地。譬如男主人在接待某位监生时,故意只穿便服,英杰带她离开,男主人再次以自己穿着亵衣为由,仅送他至二门。真是颇有杀人诛心的感觉,我不直接羞辱你,而是非常婉转的通过礼仪来达成目的,可谓是厉害。

明朝服饰的名字也是非常的华丽,比如“金枝绿叶百花拖泥裙”一共十个字,你以为只是单纯的字多,花里胡哨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恰巧这个名字蕴含了服饰所有的所有元素,首先是拖泥裙然后里面的元素有金枝,有绿叶,有百花,是不是很牛?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明朝人的生日可谓是非常的风光,他们的生日宴席会占用四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生日当天摆的宴席叫做生日,是亲朋好友于。生日的人一同娱乐,生日前一天摆的宴席,成为上手通过下级奴仆的磕头展现。生日人的地位体现的是礼法。

你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到,如果在明朝一个人的官职越高他服饰就能穿的越来高级越来越美,而且所要进行的礼仪也更加的多,而地位越低相应所能穿的服饰等级就会越低,需要的礼仪也会越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任何时代的人们都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着装,而这本书就能很直观的体会到明朝的“时尚圈”是怎么穿的,里面配图也是丰富多样,还有引用许多皇宫贵族皇后等画像来看着装。

作为一本了解明朝服饰的书籍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你不仅可以看到明朝的服饰,你还能在此书中了解到明朝的礼仪礼法。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读后感(三):一本想要了解明朝服饰的入门书!

“张爱玲坚信晒衣衫的日子最适合拜访中国人。在或明媚或昏黄的阳光下,客人将看到主人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衣服在抖动之后被小心翼翼地挂在晾衣杆上,随自己的节奏纷纷扬扬 地飘飞。 然而世事总是无常,没有什么可以永不陨落。先人们的绫罗绸缎恍然间被西方时尚潮流替代。所有附着在衣衫上的挣扎、奋斗、甜蜜、怅惘甚至是痛苦,亦湮没在巨大且持续的变革中,淡得嗅不到一点气息。 我们固然可以去博物馆追寻那些往事。但即便将额头紧紧贴在玻璃橱窗上,也很难从静默的文物中感受到理性与浪漫、恪守制度与打破常规等力量之间的激烈碰撞。哪怕再不情愿,也只能在玻璃橱窗散发的丝丝凉意中承认,让早已退出生活的服饰以最鲜活的姿态再次演绎社会之复杂、世态之炎凉、人性之善恶几乎成为不可能。它们早已永远地逝去了。 因此,我们很难通过孤零零的文物捕捉先人的气息,更不用说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只关注寥寥几位帝王将相或是后妃。我不是说关注知名精英实属多余,只是如此一来,我们的视角变得十分有限。有限到除了几个符号化的形象,我们对普通人曾经的生活知之甚少。” 我承认,开始的时候,我被前言的这几段话深深地惊艳到了!作为一个小白,对于明朝服饰我是不懂的,每次去博物馆也是一个门外汉,只是觉得好看,然后拍拍照,而每件文物底下的简介并不足以让我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 - 而这本书是一本介绍古代服饰的书,从目录来看,它介绍了女性夏季日常装束、男性夏季日常装束、冬季着装、用于正式拜访的礼衣、出席筵席的盛装等,这些都是我不曾了解和知道的有趣知识点,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十分友好,感觉上像是不用动大脑般地投喂! 比起讲服饰,我最喜欢的一章,是未成年发型的那章。 “男孩子的发型: 十岁前的发型是光头或小辫。 十岁后的发型是发囊、奇怪的“河童头”、男女皆可的发髻。 在古代,变化的发型令人一生中的三个阶段——幼童、少年、成年人泾渭分明,用来推测身份几乎不会出错。婚姻状况是衡量是否成年的决定性因素。婚姻意味着成年,男人会用一顶网巾将头发全部裹好,不将一根细碎的头发搭在额前或脑后。 女孩子的发型: 十岁前的发型,她们会和男孩一样被剃掉所有的胎发,露出皴青的头皮。待长大一些,她们会在头两侧或者头顶留一两撮儿头发,用红丝绳扎几个发髻,为了和男孩区分,有的女孩会系一寸多宽的小头箍。 十岁以后,女孩开始留发。就可以开始梳各种漂亮的发髻了。” 看到河童头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想想以前的小孩也真是可怜,还没步入中年,就提前体验了“地中海”!

而女孩也很惨,十岁前的发型,她们会和男孩一样被剃掉所有的胎发,露出皴青的头皮。想到这就能让我重回儿时被幼儿园老师扽着头皮扎头发的噩梦…… 所以,为什么要跟头发过不去呢?现在的头发多么宝贵啊,每次我的Fiona、Linda掉落的时候,我都格外难过,而古代的小孩竟然被如此对待,想想就觉得有些心疼他们! - 这本书更像是古代人的一本生活指南,如果说去博物馆要带的书,我觉得带这本书也是可以的!里面的很多照片我曾在博物馆见到过,比如“明中期剔红荔枝盒”、比如各类簪子、耳环等……看着古人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看着着实觉得有趣且涨知识!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对明朝服饰了解甚少的小白,或许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入门书!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读后感(四):藏于服饰间的传统汉文化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大抵是讲述了一位西安90后男子,用长达10年如一日的时光证明着自己对汉服的热爱。一路走来,他遭受着众人的非议与嘲讽,承受着家人朋友不理解的目光,但这一切并未改变他对汉服的热爱。

如今,汉民族传承了近四千余年的传统服饰,逐渐被时代接纳,那些有着独特年代感的汉服也成为年轻群体眼中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在不断地更迭中造就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也在悄然之间带领着一部分人返璞归真。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打破二次元的束缚,到三次元的世界探索。他们成为了引领时尚、科技以及生活前沿的中流砥柱,让越来越多的华夏儿女重新对汉文化产生新的认知。

现代人对古人服饰最大的疑惑,在于他们如何在繁琐厚重的汉服下生活。他们怎么如厕?怎样度过酷暑与寒冬?各种场合如何穿搭?妆容如何搭配······古代服饰和汉服科普作者陆楚翚,在其著作《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一书中搭建近三十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虚拟场景,用明朝服饰应用中的各种细节,重现不同阶层的人对汉服文化的诠释。

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在明朝时期,汉服的风格、用料、配饰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已趋于成熟化。在本书中,作者所列举的服饰应用遍布生活各类场景,可以说是集休闲、日常、节日庆典、宴会礼仪、婚丧嫁娶、旅行、朝服等于一体的明朝服饰穿戴科普。

明朝服饰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不仅承载了汉族的织染业的杰出工艺,还为现代汉服的设计与穿搭提供了美学追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作者采用了独特的科普方式来展现明朝的传统服饰,在诸多场景中,辅以300多幅手绘图以及古画中的服饰介绍,并用小故事的形式引入装束解剖式的介绍。

在私密场合,女性会穿什么样式的服饰?明代的高底鞋、拖鞋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寿衣是献给时尚人士最后的“战袍”?谁是大明的时尚教父?一本集趣味、科普、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服饰图解讲述了一个朝代的时尚风象,也为我们带来一幅鲜活生动的古人真实生活的大画卷。

《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在明朝穿什么》读后感(五):喜欢明制汉服的姐妹看过来~

本书通过描写30个不同的虚拟生活场景,从而勾勒出不同社会阶层的穿着服饰和相关的礼仪规范,包括日常装束、正式拜访、出席宴席、婚礼、丧服、节日服装、朝觐服饰、时装、运动装、儿童服饰等等。

第一个场景就是女主人在家中的休闲装,在夏日的私密场合(无人拜访的卧室),男女老少习惯于只穿内衣避暑,其中内衣包括抹胸、汗衫、小袄和小衣。一旦有人拜访,只穿内衣就有失礼数了。而男性在家中的时候装束则是汗褂、靸鞋(也就是拖鞋)。

在冬季,男女主人的穿着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的装束依次为小袄衬袄、披袄(还有皮披袄)、围脖等等。

古代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要依据礼节而进行穿戴。在官场上,当要拜访对方的时候,宾主双方都会换上符合自己身份的服饰,也就是常服。常服是官员参与早朝时的装束,由乌纱帽、补子圆领(胸前的装饰)、粉底皂靴和革带(腰带)组成。内、中、外三层层层搭配,方能显得一丝不乱。

而在偶尔的情况下,如果一方穿了便服,另一方就要把礼服换掉,让自己的装束与对方保持一致。便服有东坡巾(带飘带的头巾)、(对襟)氅衣、披风等等。

少女的元宵节装束

当家里举办宴席时,一般由官员的妻子举行。这时候要盛装打扮,事奢华,不事素淡。一般来说,为了节日氛围,赴宴的女眷要准备三套礼衣,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文中所举例的盛装由珠翠冠、金镶玉葫芦耳环、大红五彩织金妆花四兽朝麒麟通袖缎袍、金枝绿叶百花拖泥裙、掏袖、宝石闹妆、叮当禁步等等。女性的盛服也和官员的常服一样讲究,层层叠叠,注重美感和搭配。

还有一种常见的场景,是官场大会。这时候,官员要穿着大红色吉服。而为了讨好巡抚,地方官员会穿着青衣冠带。自宋代以后,新巡抚有了在官员大会上头上簪花的传统。

而对于庶民来说,在宴席上,又是另一种打扮了。

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婚礼服饰,虽然时移势易变化较大,但是仍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如说要奉上彩礼与嫁妆,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一方面,等级制度也是相当明显。地位越高,则服饰越精美隆重,反之则越朴素暗淡。

用于参加葬礼的服饰也是十分讲究,有吊服、丧服等等。

至于明代在士大夫阶层流行的时装,也是相当出人意料。苏州在当时被誉为时尚之都,引起全国士人争相模仿。而像张居正这样的大官,也会把自己装扮得很精致。

本书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的服饰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使人能够亲临生活中的每个场景,了解他们的各色服饰。喜欢古代文化以及汉服的伙伴们不要错过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