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荒原狼》读后感1000字

《荒原狼》读后感1000字

《荒原狼》是一本由著者 〔德〕 赫尔曼·黑塞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20-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原狼》读后感(一):将这腌臜撕碎,拒绝精神内耗

▪书名:《荒原狼》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背景:《荒原狼》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在婚姻、生活等方面的遭遇与作者的现实经历高度重合,是黑塞对自我的粉碎性解剖。成书于承上启下的年代,正值一战和二战的间隙。同时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商业气息无孔不入,整个社会变成巨大的名利角斗场。人们不再理解艺术并彻底放弃真诚,构成社会的大多数心灵都在扭曲变形。在这种背景下,那些精神隐者们只能如堂吉柯德般无助的挥舞着长矛,试图寻找内心神灵的痕迹,然而越是洞察力强、敏感的灵魂,越容易深受时代疾病折磨。

感悟: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看到自己——压抑、敏感。我固然不如荒原狼渊博,但我们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为什么要纵容自己水晶四处分裂?私认为赫尔米娜代表了时代分裂点的两个极端:一是抬高价值,辱没自己;一是抬高自己,辱没价值。只不过赫尔米娜借荒原狼之手回归死亡。

《荒原狼》读后感(二):荒原狼和斐德洛

狼,是羊的反面。荒原狼是被某种内在价值所支配,一门心思追求他认为具有惊世重要性真理的人,他站在不想思考的大多数的反面,以一种局外人的姿态生存,拒绝大众文化,也拒绝大众社会的接纳。

不知道黑塞有没有读过《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或者相反。荒原狼和斐德洛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都是处于狼与人的冲突和分裂中),且互为彼此的拓展。

但相较而言,斐德洛在狼性上走的太深,深陷于理性的深谷之中,以至于精神分裂了。荒原狼最初也是,但一直想要自杀的他却被人性从悬崖边一次次拉扯回来。后来他享受到早已忘记的情欲和感官的快乐,洞察到精神不是分裂而本就是多元的,狼性只是人的一个方面而已。在魔力剧院,荒原狼最终从狼性和人性的冲突中解脱出来,斐德洛却困在了狼性之中。

荒原狼是极具可塑性的人,起初成为狼是他将自己塑造成狼,后来心甘情愿成为情欲的奴隶,最后拾起人性的种种碎片、自由组合、重新创造了自我。

《荒原狼》读后感(三):《荒原狼》——横跨内心的地狱

我想这是一本写给苦行者的书,写给那些像我一样严肃的人。他们将自我的魂灵分裂,严肃地思考着每个灵魂的意义,又以此对其中的一份进行否定从而产生痛苦,成为了真正的自杀者。黑塞借“小论文”之口说:“像哈里这样的自杀者根本用不着活得离死亡特别近。一个人就算不自杀,也能死掉。自杀者的显著特点是:其自我无论对错。在他看来都是极端危险的、不可靠的,这辈子活着就是为了自我毁灭。” 哈里搞出了个人性狼性的理论,就以为自己了解了人类这种生物,自认高明地踏入了自杀者的行列。哈里把自己作为一个人那极其复杂的灵魂简单地分为了两种,不加考虑、一股脑地分别塞入相应的特性,并确立了它们互相否定的对立关系,致使他魂灵的排斥分裂,痛苦不堪。“哈里想用一个极其原始的形象理解自己的灵魂,结果只是用惊人的暴力行为伤害了可怜的它”。 荒原狼是如此的极端,他是理性与严肃的极端。他蔑视中产阶级的中庸态度,蔑视他们的普通、流俗。正如一些年轻人对这个俗世的愤怒,他们与生活格格不入,厌恶社交、过着孤独避世的日子,大概也是由此,引起了许多的误读。如黑塞所言:“我写这书的时候已年满五十岁了,书中探讨的也是这个岁数的事,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本书经常落到十分年轻的读者手中。”、“我觉得部分读者把自己当作荒原狼了,认同了荒原狼的遭遇,跟着荒原狼一同痛苦,一同做梦,却忽略了书中阐述的一个事实:除了哈里和他的个人困苦,其实书中讲述的是一个更高远的坚不可摧的世界,这个世界游离于荒原狼有问题的生活之外,也是他无法理解的。” 值得注意的是,黑塞没有否认哈里的痛苦性,只是说有一个更高远的世界是他无法理解的(我认为这种高远的世界实则建立在痛苦性之上,也即荒原狼的痛苦,只有了解这痛苦,获得了不朽的天赋,才有可能进一步跨过这痛苦,抵达不朽的终点)。他暗示这是一本充满信念的书,旨在让读者关注的是这个部分——那不朽之人的谈论,荒原狼生活之外的世界。 而那便是不朽的终点。 如“小论文”最后所言,哈里是个有天赋的人,这个有天赋的人是可以走上不朽之路并到达终点的。他需要“在一群被关在监狱里的疯子和艺术家的帮助下最后变得不朽”。所以在命运驱使下,他结识了疯子们,并来到了魔力剧院——“凡人不得入内,只为疯子而设。” 这就是他的路,他握着碎片,在一扇扇门中体验着他拒斥的狼性:对“机器”的猎杀、“所有姑娘都是你的”、“如何为爱杀人”。他在这些经历中仿佛重新活过了一次,洗涤着某种缺失。 莫扎特说:“你得在收音机里听生活的音乐,尊重音乐背后的精神。” 巴伯罗说:“我至少希望你这么做是出于嫉妒。” 他们循循善诱,希望荒原狼摆脱所谓人性的单一化,接受体内的狼性,也即早在“小论文”中就分析过的,一个人有千百种灵魂,简单的划分为两种让它们对立起来无疑是错误的看法,重要的是接受它们,让它们融入彼此,从而获得幽默感。 哈里终于明白了这场游戏的意义,“我决定重新玩这场游戏,我要再一次品尝它的痛苦,再一次因为它的愚蠢而战栗。我要经常,而不是再一次,横跨我的内心的地狱。”、“总有一天,我会学会大笑。” 生活是场幽默的游戏,但并不是在乐观中寻求幽默的,而是在痛苦中,“品尝它的痛苦”、“横跨内心的地狱”。 正如黑塞在序言中所说“不是一种导致死亡和毁灭的疾病和危机,而刚好相反,是一种导致治愈的疾病和危机。” 在我看来,这种疾病和危机即是这荒原狼般的痛苦,但我们不能在这种痛苦中毁灭,而是要接受那狼性,在这疾病和危机中寻求治愈——“那时候,他会心怀激励与责备、怜悯与快乐,冲着这匹荒原狼微笑”。 “这绝不是一本绝望的书,而是一本充满信念的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