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读后感锦集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读后感锦集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是一本由[日] 特扫队长著作,雅众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读后感(一):如同一场战役

时光如白驹过隙,年少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没有为任何人停留。月初的时候去过一次故宫,红墙绿瓦的映衬之下,紫禁城依然是那么的人们感叹当初建造时所征用的工匠是多么高的技艺,岁月流转没到早晨要朝拜的大臣只出现在影视剧里,当年忙碌的军机处也成为游客浏览的地方。很多事情在多年以后变成了历史。

人为了什么而生活?似乎是个太深奥的哲学问题。讲不出来到底为什么。

这本有特扫队队长所写的《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其中有25个故事,每段故事都是这位特扫队的对长在参与特扫队的任务时所遇见的事情。从每一次现场勘察开始,每次去清扫之前都会在现场勘察,做评估。为了正式工作的时候能更好的完成这次清扫。每次清扫遇到的人也不一样。有年岁大了自然死亡的,也有迫于压力自杀的。对于一个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一切就结束了,还要处理所留下的遗物等等。所以在接受了这份工作之后,特扫队的清洁工作也让作者有了很多感触。当初开始这份工作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自卑心理,而后来一直坚持下来这个工作,一干就是很多年。

作者并没有特别的告诉读者,这些死亡的故事教给他什么,从每一次工作,每一次和委托人的交流,人生都是在朝向死亡的方向,并不是一个加减法的过程,一旦这种活在当下的满足和努力让自己变得充实的时候,以前的那些忧郁会被清零,而不是累加。

所以认真过好每一天,因为时间太快,容不得浪费,更因为是要活得精彩,所以遇到难题的时候要挺一挺就过去了。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读后感(二):在死之前,拼命的活

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人为什么出生就哭呢?因为他知道要受苦了。为什人死后会微笑呢?终于不用受苦了。”虽然是一个笑话可是想想还是有那么一丝的道理,但是明知道活着这么艰难还是有人想要追求长生不老,也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你还有希望去拥有,然而死了却真的没有了被遗忘,被丢弃,这世界与你无关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不知死,焉知生?

在日本有这样一份工作主要清理人的遗体、动物的尸体、粪尿之类的排泄物以及堆积如山的垃圾等特殊污秽,经常会目睹一些惨不忍睹的现场,也经常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他们称这个为“特殊清扫”。或许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份污秽的职业,然而他们却是目睹死者留在这世上最后痕迹的见证人。让我们跟随《那些死亡教会我如何活》这本书进入25个房间,旁观25个人的生命故事,只有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可以更好的体会到活着的意义吧。作者每次去清扫现场时候都会做评估,只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各种死亡方式都有,有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有自然死亡,还有迫于压力自杀的。在面对这些死亡人群时候作者感触良多因此才有了这本书的诞生。作者并不是专业的写书人,书的内容文笔并不是特别的令人眼前一亮,此外作者对此亡现场的描绘并不是用过多的笔墨去渲染让人产生不适感,大部分是作者的一些感悟。

书中有一段作者与老先生对话:

“不过,人真的很难干干脆脆地一下子死掉啊。成天躺在床上,就会不由自主想很多事。尤其想起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的是,就觉得特别怀念。不过,我可并不想回到年轻时候。”

“是吗......”

“因为人只能活一次嘛,要是能活两次三次的话,人就不会拼命的活了吧”

“是啊。”

“只有竭尽全力,拼命的活,那才是人生啊。”

这是一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老先生所言所感,面对死亡如此豁达坦然。拼命的活生命中不留有遗憾这才不枉费来到这世界一趟。“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其旦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不管是千岁的白鹤还是朝生暮死的蜉蝣都是同一个结局那就是死亡,时间如白驹过隙如此短暂,有什么理由不拼命的活呢?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读后感(三):在死之前,要好好地活

文/夏丽柠

去年春天,生了一场大病,感觉那是活到现在,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回头想想,死亡给人最真切的感受不是疼痛,而是无法言说的恐惧。因为死亡是你只能经历一次的事。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悖论。无论人生多精彩,归宿只有一个。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都难以逃脱死亡。你看,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嘉靖帝沉溺于炼丹学仙,都是白扯。后来人总算看透了这点,劝慰自己说,人生就是这个世界我来过。周公梦蝶,老庄之道,算是对生死的互文吧。

可每个人都无法确定自己死亡的场所吧?比如是病死在医院里、车祸后倒在马路边,还是浇花时就长眠在家中庭院……这个话题虽然说起来很恐怖,但现实一点,就是总得有人来给你做收尸、收拾等善后工作吧。如何处理自己在世界上的遗迹?其实是个挺有趣的话题。

我们就来拿日本举个例子吧,反正日本人不太忌讳死亡,甚至还崇尚自杀美学。《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是一个叫特扫队长的日本人的博客结集。特扫队长为了与网友们分享有关生死的经历,将每天遇到的“特扫”事件,记录在博客里,

特扫队是干嘛的?正如本书的序言所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清理人的遗体、动物的尸体、粪尿之类的排泄物以及堆积如山等特殊污秽,经常会目睹一些惨不忍睹的现场,也经常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我们从事的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污秽职业。”

可以说,人死之后接触最多不是亲戚朋友,而是特扫队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触死亡,难道这样的人生不郁闷吗?不不不,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整天与死神相处,反倒促使他们认真地思考:在死之前,要好好地活。

尽管特扫队长说,“活着如同一场战役”,不但要与外界的环境做斗争,还要战胜“自身的懦弱、愚蠢、邪恶、贪婪,以及突如其来的磨难、心中的苦恼……日复一日, 生活中永远不乏我们需要与之奋战的对手。”

但是,这话在我看来,是日本式的励志。命如蝼蚁的我们未必要定这么高的人生标准。我倒是觉得书里四个部分的标题很有意义:爱、希望、勇气和感谢。看懂了、做好了人生里的这些方面,当死亡真的来临,我们也就全无遗憾了。

在本书开篇,特扫队长在清理儿子遗体时,对父亲说,人的遗体腐烂后会液化,这就是地上有臭水的原因。没想到父亲突然哭起来说,“也就是说,这就是我儿子的一部分……”忽然间,我意识到,爱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跟颜值或者美好没有直接关系,所谓爱的真谛便是,哪怕是一滩臭水,你想到那是你真爱过的人,也会泪流满面。

关于死亡,毋须多虑,只要记住努力活着就行,哪怕逆风飞翔。

转载请豆邮联系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读后感(四):死了,就什么都完了呀!

今早通勤的时候看完了,很短的博客日记式故事集。很简单的文字,说的却是沉重的话题——死亡,更确切来说,尸体/遗体。作者从事遗体清扫工作,在十几年间经历了数不清的死亡现场,这便是他的记录。

你来人间走一趟,总会留下点什么痕迹。虽然有位哲学教授总是会真诚地扪心自问“这一年到底留下了什么痕迹,是不是无知无谓地活着?”,我认同也不认同,在短期来看有时候确实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庸庸碌碌地或是匆匆忙忙地在人间世晃荡。在长期来看,还是会留下点什么吧,即使是无缘社会中说的孤独死的人,在其降生之后的那段时间,成长为人的那段时间,也必然会在有限的社会连接中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痕迹吧。

死亡的现场意味着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开始分离,人死了,就什么都做不了了。这些遗体在回膨胀腐烂,引蛆招虫,流出脓液和散发恶臭,与其生前的模样间划清界限。但同时,“人也是一种活生生的个体,不仅是身体,就连精神也极容易腐坏。”在作者的清扫职业遭遇中,也不乏自杀身亡的遗体,通过整理现场的遗物和勘查周围的环境,他发现有些人也曾试图努力活着,但最终还是遗憾地选择了死亡。

“因为人只能活一次嘛。要是能活两次、三次的话,人就不会拼命地活了吧。”作者讲了很多人的故事,有小孩的父母,有并非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有看着老伴突然过世的老人,有正值昭华的年轻人……他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不管怎样,请务必努力活着。

人死了,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了。

“如果能够改变今天,那么也可以改变明天。

如果能够改变明天,那么也可以改变后天。

如果能够改变每一天,那么就可以改变人生。”

书中还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作者说:“我觉得,人生,就是被“名为偶然的必然”所支配的“名为现实的梦幻””。人对死亡有厌恶,有排斥,这其实源于对好与坏的评定,“我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生物,所以热爱美好,还是正因为人本身污浊肮脏才追求美好”,这其实也源自人性。

在最后一栏的编辑后记中,编辑对于死亡、人生和遗体的理解非常通透,他认为我们需要正视死亡和遗体,逝者也是人,我们都会变成逝者,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出于何种境地的遗体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过他也提到,“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生,那当然也不会知道自己为何会死。”,关于死亡的感受和经历其实是不可言传和难以形成真正的同理心的。在这个凡事都需要解释和理性思考的年代,死亡的意义是散布一种未知感和无力感。

“年少时莫笑他人之老,此亦吾等之去路;年高时莫训孩童之幼,此亦吾等之来途。”每个人的来路和归途都是一样的,过程中的四苦八苦也是值得感激的。别轻生,毕竟,死了就是什么都完了呀。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读后感(五):向死而生之《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Blue编辑

死亡这件事是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了的,是无法避免的事。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对于死亡的看法态度 也不尽相同。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只要在这个社会中过得 还算如意的人是绝不会向往死亡的,对于这个世界 还有留念的人而言,死亡 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尽管死亡无法避免,但还是有很多人忍不住讨论这个终极话题。甚至还有人想要为了能够规避死亡达到所谓的永生而不断地“努力”,从封建王朝的历代皇帝到现在的各种科幻小说中提到的关于永生的设想,这些其实都能够看出对于死亡本身的恐惧。

如果说死亡是令人恐惧的话,在现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情形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死亡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有动力,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由雅众文化出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特扫队长编写的《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书则对死亡这个人人避之不及的话题如白开水一样的娓娓道来。作者本身的职业对于死亡这个话题就很有发言权,作者常年从事于遗体处理、净身纳棺、遗体搬运、遗物处理等业务,对于各种各样的死亡模式也已经达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

具有这样特殊经历的人写出的关于死亡的书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作者 虽然不是专业的作家出身,本书也主要是作者将日常工作中碰到各种各样的死亡事件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本书四个部分的文章里面我们会发现作者的立场基本上都是保持着一个不带感情客观的立场(或许是这些死亡对于作者而言太多了吧)。

虽然本书作者的工作是遗体清理,但是并没有过多的对自己的工作细节进行阐述,更多的是对那些已经失去亲人的在世人的言语记叙,而这些表现对我们平常很难接触死亡的读者而言是一种震撼。

虽然里面有一些情节可能让读者感到不适,但是里面无处不在的死亡也 处处 透露着爱的情感,如在书中有一个案例中就提到有一位年轻的职员由于工作不顺,对于社会中的勾心斗角彻底失去信心,最后选择了自暴自弃在公寓里去世。委托作者去清扫的是这位逝者的上了年纪的父亲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作者发现 这位父亲在指着死去儿子留下的腐化痕迹时就要直接躺下去进行示范。这一举动不仅仅让作者感到吃惊,也足以让每一位读者感到吃惊。这一细节中可以充分体现这位父亲内心那种深入骨髓的痛,这种由身边至亲死亡带来的痛透过这些看似白开水的文字明白无误地传达到阅读本书的读者。

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本书中一些个人所感而已,相信阅读本书的读者在本书的阅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启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