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旧时之美读后感精选

旧时之美读后感精选

《旧时之美》是一本由[日] 白洲正子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时之美》读后感(一):旧时之美

作者平和细腻的笔触,简单质朴、自然随性的美学观念,让外行人也能体会到旧时之美。

作者作为日本的美学大家,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有很独到之处。日本作为东方一座孤岛,好坏都在“孤”字上。这座孤岛就像世界文化的风积角落,无论是什么,只要经过日本人之手,就会变成一种更难以言说的、精巧的、密度更大的东西。

这本书真是意外的惊喜,值得反复品读,书中提到了很多日本大家,为我们提供了新知机缘。

《旧时之美》读后感(二):观望一种缝隙——美的生活

用了两天读完浦睿寄过来的书样,算是她正子的随笔,这样的女人算是日本那个年代的名媛吧,好家世,包括嫁给了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两人过着贵族范+文艺范的生活,处处日本人精神深处的侘寂之美。她信仰印度佛教,所以追求实用的生活方式,更注重“残缺美”,她将残缺奉为大自然赐予的缺憾、意料之外的美丽,这是我所喜欢的日本人审美哲学,就如曾经看《午夜巴黎》时,人的幻想从现实的奔波中去到浪漫加理想的彼岸穿越,实在是在很美。

观望周遭生活,大部分情况来说,这些美的东西是需要物质和文化基础作为基础而自然衍生出来的。说说另外一种情况,就算没有物质基础,但还是要有强大的精神魄力和文化沉淀才活出来这种清简之美。

《旧时之美》读后感(三):没有偏见的自由自在

看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来看的这本书,还蛮喜欢的,对于能剧与陶器并不了解,但书中谈到的一些理念与思考很有启发与共鸣。写审美要舍弃没有血肉的抽象论,相信自己双眼对一件东西的判断,有眼光的人能发现真正的好东西,可能不真,但有美,创作过程中深藏着激情与羞涩的真心;艺术家一旦技巧成熟,有些东西必然消逝,早期作品中才留有难以言喻的拙意,不必为消逝之物忧心;很喜欢对于初心的解释,也越来越体会到随着阅历不同,心中所想真是瞬息万变,许多潜移默化的改变或许自己都没有意识,书中讲“最初未必存在,初心是一种与人一起成长,一直到老都坚守着的东西,初心无法重返,而是随着不同状况在发生着变化,是让‘一时之功夫’发生变化的原动力”;"依附于一物,亦会毁于其上。君子执念于仁义道德,僧人受限于佛法,书家被笔画框住。一旦事物被技能化,一种理念拘泥于形式,便是堕落的开始。“很值得思考的一段话,时常的跳脱,不被自己的认知所局限,避免成为理念的束缚,包容并蓄,避免形式化的执行而没有内在的激情驱动。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偏见,所以永远显得自由自在。

另外关于漆的讲述也很喜欢,“漆不好懂”。

《旧时之美》读后感(四):不忘初心,发现旧时之美

前些日子读了蒋勋先生的《生活十讲》和《品味四讲》。略知蒋勋一二的人便知道,蒋勋先生的文字,以善于发现美而著称,其所著的文章字里行间,处处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对美的认识,人们大多都只流于表象,却不愿意深究其内在。蒋勋先生的文字,则带领着读者去探寻那些被人忽略或遗忘的事物之美,在不经意间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美丽与感动。

受一些言论的影响,有些人总以为浮躁而不踏实是国人特有的陋习。这话未免说的有些太过于片面绝对了。放眼看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浮躁不安绝对不是某一区域人所独有的,而几乎是全世界人类的通病,并且也都有人意识到了其所带来的冲撞,如蒋勋先生一般,在生活中发现被忽略尘封住的生活之美。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日本这个国家是以严谨细致而著称的,而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其必然是踏实稳健的。不过在看到《旧时之美》这本书后,我方才明白,所谓一个国家以某种特性而著称,不过代表的是大多数人,而并非全部,总有些人是不一样的。就像在日本这个国家中,也会有心浮气躁之人,这个国家的人也会产生不安急躁的情绪,也会有人心静如水,去寻回曾经失落的传生活中的传统之美。

《旧时之美》是日本历史上十大杰出女性之一的白舟正子所写的一部随笔文集,其内容大多为对日本旧时文化的探寻与漫谈。

文学、古董、器物、品茶、插花、衣饰、木工……诸如种种,甚至是最为平常的日常生活琐事,作者都能够在其中发现曾经的日常之美,并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带领读者一次次的用心灵与这些蕴含其中的美进行邂逅碰撞。但是更多的则是对当下的求索与反思。

“不忘初心”应该也是当下坚守追求原则之人常提到的一句话。这话这本书中也曾被提及。

初心一种与人一起成长,一直到老都坚守着的东西,但并不是说万事都应该是恪守死板是一成不变的。初心应该是一种积极向前的心态,并非重返过去。

我们从过去的事物中寻找发现美好,并不是说一定要完全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中,而是保持以往积极平和的心态,而不是被当下的物欲与急功近利所影响,忘记了生活原应该有的态度。

或许有人因为这是一本来自国外作者的书而心生抵触。但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是相互通融的,是没有地域疆界,是没有时间限制。作者虽为异域之人,且早已离开人世将近二十载,但是其对美的追求与坚守,却是当下的我们应该去细细体会的。

发现美、坚守美、传承美。慢慢体会,慢慢感受,或许你会发现,在这个看似急躁的当下,其实没有什么是不能够慢下来的,只是在于你是否愿意。

《旧时之美》读后感(五):寻觅美之“好场”

“好场”是京都传统中保留的一个词汇,最初为小孩用以表达自己喜欢的地方,而到了成人的世界,语言之语义亦不再单一:“好场”成为了“一个只有我与朋友才愿意分享的美好地方”之代言,就像日式文化中对于“美”的不倦而略带私密的追索。

被誉为“日本历史上是为杰出女性之一”的日本散文家、古董艺术家与能剧演员白洲正子,在《旧时之美》一书中便描绘了蕴藏与日本传统之中的美之“好场”,通过具体的实例,让读者能够一窥器物之美。

白洲正子对文艺评论家小林秀雄十分推崇,其“美丽之花可寻,而花之美无影”中的审美情趣几乎贯穿了一整本书。白洲正子犀利地写道:“真正的美物自我丰富而完整,足以让观者闭嘴,无论是绘画、陶瓷还是文学作品,都是如此。面对沉默的东西,要极具耐心,在对方自然而然地向你开口之前,学会忍耐,学会等待……现在的人太饶舌了,评论家和作家都是,他们不是在单纯卖弄知识,就是在炫耀文笔,或者抽象地赞颂美。”美是具体可感的,难以言说,只能用体悟。

美虽难以用文字精确定义,但却可以通过感受到不一样的层次与深度。对于器物之美,白洲正子鼓励“以物为友”,对于优美的器物,拥有与欣赏,则能相互成全。“通过拥有,我们活在一段丰足充实的时间里,其深度是单纯远观鉴赏所无法企及的”,甚至不能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哪怕在重金购买之后不慎丢失于路途,或是无心将以假乱真的赝品收入囊中,也能有一种对于美的实感。在日本,在美术评论界颇有建树的秦秀雄,亦是一个真假皆有的“不良卖家”与“糊涂买家”,因为“东西是假的,但他为之倾倒的是其中的美,与真假无关,所以能面不改色。”通过拥有甚至是使用,器物的美方才从日常中散发出光芒。这种感受,与比尔·布莱森表达的异曲同工:这些年我曾凝视过的所有那些古玩奇珍,它们之所以给创造出来,并不是为了总有一天要在博物馆里终老的。在古旧物品中发现与现代生活合拍的事物,是传统,也是对器物之美的初心。

除了将艺术融入生活,另一种美的载体则是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不是因为精巧的技术,而是源于精致的精神。如白洲正子所言:“日本古董太多背后有故事,所以有趣。反过来也可以说,因为器物受人喜爱,所以催生出了许多故事,每个故事都印证了古人的恋物之心。”故事与器物之间互相滋养,孕育了厚重的美,哪怕外观未必闪耀,仍然可以籍由专业的眼光发现百转千回的美。

在《旧时之美》中多次出现的“一期一会”理念,对于美之寻觅同样颇有启发。所谓“一期一会”,是把每次相聚都当成唯一的一次来珍惜,如若遇见美,亦应当如是珍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