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锦集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锦集

《火星编年史》是一本由[美] 雷·布拉德伯里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一):书评

#书评# 读完了《火星编年史》,挺有意思。它表面上是连续剧情,本质上是一则一则的小短篇,每个小短篇一个脑洞;表面上是讲外星故事,但这层皮很薄,本质上还是在说人类和人性。有几个亦真亦幻的故事我觉得非常出彩,读完了也还在一直反复回味。全书最后一个故事的结尾也非常精彩,是一个能让人感到震撼的好结尾。

个人感觉比较影响代入感的就是,现在科学家早已查明火星不宜居,火星的实际情况和当初人类对它的幻想相去甚远。由于这个观念对我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哪怕我知道小说里的东西是虚构和幻想,也时不时会让我对它的科学性感到出戏。科学真是不浪漫啊。只能强行想象故事发生在一颗虚构的行星上了,就当它更接近童话而不是纪实文学吧。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二):孤独感

《火星编年史》豆瓣8.6。这书看得我云里雾里的,可能成书时间太早,所以现在以火星为题材的东西,太过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话,就会让人很出戏。这可能也是看航天看久了以后,留下的后遗症吧。 这本书,有人评论他是太空版的百年孤独,但其实也就孤独感能和百年孤独这四个字有点联系,和百年孤独完全是不同的。看这本书有一种《少女的终末旅行》的感觉,所谓孤独也是有分层的,这本《火星编年史》营造了一种人文世界末日的感觉,人类从征服火星到地球爆发核战争自我毁灭,火星变成了最后的家园。但随着人越来越少,火星也开始变得蛮荒,连偶然的电话铃响起,都让人激动不已。 按照老庄哲学来说,闹市里的独自一人才是孤独的极致,但我觉得闹市里的孤独,会给人很多排解孤独的条件和线索,最不济天上看鸟水里看鱼,也能让人思考。而如果世界什么都没有的话,恐怕连排解孤独都很难做到。 所以我不觉得这本书是什么太空版的百年孤独,它就是一本很久以前写成的科幻小说而已。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三):孤独感

《火星编年史》豆瓣8.6。这书看得我云里雾里的,可能成书时间太早,所以现在以火星为题材的东西,太过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话,就会让人很出戏。这可能也是看航天看久了以后,留下的后遗症吧。 这本书,有人评论他是太空版的百年孤独,但其实也就孤独感能和百年孤独这四个字有点联系,和百年孤独完全是不同的。看这本书有一种《少女的终末旅行》的感觉,所谓孤独也是有分层的,这本《火星编年史》营造了一种人文世界末日的感觉,人类从征服火星到地球爆发核战争自我毁灭,火星变成了最后的家园。但随着人越来越少,火星也开始变得蛮荒,连偶然的电话铃响起,都让人激动不已。 按照老庄哲学来说,闹市里的独自一人才是孤独的极致,但我觉得闹市里的孤独,会给人很多排解孤独的条件和线索,最不济天上看鸟水里看鱼,也能让人思考。而如果世界什么都没有的话,恐怕连排解孤独都很难做到。 所以我不觉得这本书是什么太空版的百年孤独,它就是一本很久以前写成的科幻小说而已。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四):一块时间的琥珀

简写:双月下的城市是精巧的、静默的,犹如一只碧绿的蟋蟀,被包裹进了时间的琥珀。而一本书本身,凝聚着作者时代的吉光片羽和作者的情感、视角、反思,也是我们认识过去的一块琥珀。

以下是杂谈原文。

作为一名居住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读者,乍一看,本书特征鲜明,显然是美国的,非常美国的,美国人式的,美国历史的。不过谁能代表肯德基尚有争端,也难讲谁能代表美国快餐行业,遑论谁能代表美国。面对着中产,男性,潜在肤色为白的视角,我想了想地球的其他角落,想了想非洲儿童的视角,以及地球科技发展中的网络关系。

透过一本书,可以看见作者所处的环境,有对20世纪高度发展的技术理性的反思,对殖民历史的反思。换个时间看,本书与其内容一样,是一块时间的琥珀。作为科幻作品的模式,同样是在新场域讨论旧问题,但在回答问题,即文明该如何取径上,仍有一些"现代"的,非此即彼的意味。现实早已证明,人有斩不断的生物基础,斩不断的历史线索。琥珀从没包裹住昆虫。它与树脂一起流动,今日在钢铁森林中鸣叫,或许未来又将在新材料、新形式的建筑中,又或是异星的旷野中继续歌唱。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五):一首颇具实验性的讽谕诗

定位为科幻,不如说是魔幻现实主义。从未见过科幻这样展开,从未见过科幻具有如此浓厚的文学色彩。

被奇妙的比喻、精彩的描绘、深刻的内涵却简洁的故事震撼到,仿佛一首绝佳的讽谕诗,还带着点实验性。里面还有大量的引用,读起来文采斐然,不得不佩服。

与其说是长篇,不如说是以时间顺序串联起的短篇,且随便拿一篇出来都觉得很经典,很喜欢《音乐家》《厄舍古屋的续篇》,实在是太棒了!特别是厄舍古屋续是乃艾伦坡粉丝狂喜,直接引用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的开头和结尾,将故事巧妙的融入,DNA动了!

虽然拿到现在来看火星和火星生命的想象有些过时,但毫不掩盖其精彩程度,换句话说火星生命的表象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故事的背后。

很喜欢里面的引用拜伦的小诗,以此作结———

“而我们不再漂泊

月色依旧皎洁明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