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的读后感大全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的读后感大全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是一本由冯玮瑜著作,68.00元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双封硬粗装,页数:201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读后感(一):收藏,亦是一种投资

文/初晓

始终觉得,当人的经济基础稳定后,若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便会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这不同于海吃海喝,而是慢慢的向艺术靠近。关于艺术,关于文化,看似是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若靠近,会发现,艺术与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若是真的领悟一点艺术的真谛,就会有一些人开始想要收藏,渐渐开启收藏的大门。

关于收藏,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倘若将收藏与投资挂钩,那就另当别论了,这可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需要慢慢学习。如今,让我们跟随冯玮瑜一起走进拍卖现场,体验一下收藏者是如何获得心仪的物品的。在《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一书中,冯玮瑜重点讲述了十件收藏品的来历,这就涉及到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等全球顶级拍卖行的34场拍卖会。从冯玮瑜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她对收藏品的喜爱程度,通过书中130多幅精美的图,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收藏品真实的面貌。

曾看过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书籍,我一直认为,喜欢一件物品,也是存在吸引力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一书中,冯玮瑜第一眼看到红釉梅瓶就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之感觉,虽然当时她并没有拿下红釉梅瓶,可是后来,她还是有机会近距离与红釉梅瓶接触,从而将心爱之物抱回了家。

对于仿汝釉尊,冯玮瑜也是几次想要放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收藏。这种体会我十分明白,那就是当你喜欢一件物品,其他同类的物品几乎都失去了光泽,唯有它,才能吸引你的目光。关于这种收藏品,或许它带来的精神价值更大,至少是自己的心爱之物。

看冯玮瑜亲身经历,有人会觉得她收藏起来很容易,可是鉴别一件收藏品的价值却十分关键,这就跟投资挂上钩了。任何物品一旦与投资挂上钩,那就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冯玮瑜对此深谙其道。她认为:股票是金,房产是金,收藏品就是藏在你家的钻石。如何这样说?金子你可以有,其他人也可以有,但是钻石呢?这世上只怕很难有同样的钻石,这就说收藏品的唯一性。因为唯一,才更有价值。

当然,如何鉴定收藏品的价值,这还真是需要一番功夫,不说别的,且看看冯玮瑜在书中讲解的关于收藏的知识,就说明她对这些很有研究。而对于拍卖,她还分享了其不败经验,这三条金律分别是:精品意识、品相完美、流传有序。这三条金律可是来自数百次买卖实战和国内外数十位顶尖专家建言,是众多收藏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收藏是一种喜爱,亦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失败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说白了还是因为它的唯一性。当然,收藏品的昂贵是人人皆知的,没有钱的人不适合玩这个游戏。有钱人可以适当去实践一下,说不定也能够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投资之路呢!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读后感(二):富人游戏耳

拿到书首先喜欢看目录的我,这次纯粹被这书名给吸引过来了。《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想起来就兴奋激动,应该是本介绍各种收藏品的书啊。不过当我翻开来看后,才知道这本所谓的中国收藏,其实只是展示了冯女士一人在这几年的拍卖会上拍得的十件藏品。

其实豆瓣上关于本书的相关介绍已够详细了,只是粗心的我没有看。虽然在书中冯女士说,人们应该有这种投资理财意识,可看了书的我只想说,这种所谓的收藏,还真不是咱这些拿死工资的普通百姓能玩得起的。书中为了鼓励大家搞收藏,作者举了几个普通工薪阶层通过搞收藏暴富的例子来引导大家“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说美国的甘兹夫妇本是美国普通工薪阶层,在1941年时用7000美元买下了毕加索的作品《梦》,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收藏了毕加索24幅画作、10幅素描、五座雕塑及上百幅版画。囊括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并在50年后,举办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他们收藏的58件毕加索作品以及西方现当代艺术作品以2.06亿美元的总额成交。看上去460倍的回报率真惊人啊。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羡慕得两眼放光。问题是,你们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吗?在60多年前的毕加索作品《梦》要7000美元,这价格应该是不低的。刚搜索了一下,在1940年美国因为刚经历完经济危机,一个四人家庭的年收大概为20000美元,年收入哟,才两万美元。这对夫妇在五十年内,看后面拍卖的收藏品数量绝对不少,我不知道他们除了吃喝,是不是所有的工资收入全用来搞收藏了?即使如此,那拍品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不低,能承担起么?很成问题。

后面又举了个日本普通工薪阶层收藏家的例子,当然他的收藏是在画廊里进行的,收藏那些未出名的画家的作品,即使这样,他也拿出了所有的存款,还不够,还要通过打工各种工作去收藏。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事,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不是因为纯粹喜欢这东西,而只是为了将来可能性的暴长进行这种赤膊上阵赌徒式的投资,将全部身家赌在将来可能依然一文不名的作品身上?

这个,我只能说是有钱人的游戏。不管何时,只能是有钱人的游戏。咱普通工薪阶层想进去捡个漏,弄个幸运啥的,基本不太可能。

要说到收藏物件,全世界范围来说,肯定比不上咱中国的自古以来。本书冯女士收藏的十件收藏品也全是来自国内的瓷器。宋元清都有,不过可能清的相对来说年代比较近,所以她的收藏品以清时的瓷器居多。即便这样,一对清朝雍正年间的青花缠枝花卉纹小杯也花去了她60多万,这还是在两年前。我不否认随着国家的强大,富起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可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我来说,这60多万对于我而言不啻于天文数字,仅此一件将我的全部身家抵进去都不够,更何况她说的十件。里面更不用说还有一件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想起最近去湖北省博参观了一下,那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可是镇馆之宝。可见作者收入的这件藏品价格也一定不菲。

唉,虽然作者一再在书中强调投资的重要性,我只能说作者收入的这十件藏品,我只看个热闹便是,理财什么的,完全不用去理会这个。当然对于手头余钱非常多,不知何处走的富豪或新兴贵族而言,目前恰逢国家盛世,不怕打眼的话,去收藏些古董不失为保值的最佳选择,对于我普通百姓来说,虽然是盛世,收藏的首选也许还是黄金吧。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读后感(三):你所不知道的china(瓷器)

最早听到冯玮瑜的名字是在《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纪录片里看到的,在这之前对于收藏都是来自于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类的小说,对于我而言,收藏都是很遥远的事情,重点都放在了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之类的,而冯玮瑜年纪轻轻却发掘了其除了作为艺术品以外的另一种价值,比如把收藏作为了一种理财方式,用独到的眼光、过人的胆识通过各种渠道购得艺术藏品。

于是乎我去看了看传说中跟收藏理财最有关联的——拍卖行,就看到了很精彩的消息“交易商预计,一件具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将在今年10月的香港拍卖会上打破2.81亿港元(1港元约合人民币0.85元——本网注)的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根据最近公布的《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2016年,内地的中国艺术品和文物拍卖额增长7%,达到334亿元人民币,而海外同一类比的拍卖额同比下降27%,至19亿美元。”。

所以说这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不是那种单纯的藏品图录,也不是单纯的讲些传奇故事,而是一本入门级的藏品投资指南,书中会有对艺术品的分析、美学的阐释、投资的经历,甚至还有建议,建议即使是工薪阶层也可以把艺术品收藏当做家庭财产的一部分,所以文章中会有大量的收藏投资策略。

这本书里有10篇收藏故事,均为瓷器, 在一家专门做收藏的网站上看到,瓷器收藏品价值的确定,是通过对某件瓷器质量优劣的鉴别,以评定该瓷器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鉴别器物的优劣,主要看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以及是不是上乘之作、稀世珍品等,从而评定其艺术水平、收藏价值。

本书中的冯玮瑜的瓷器收藏自然是将这些方方面面都剖析出来,同时,在本书中你可以感受到“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中国文明每次进步都会在陶瓷的身上找到影子。如古朴自然的秦汉陶瓷、雄浑大气的唐代瓷器、精致内敛的宋代瓷器、一枝独秀的元代瓷器、浓艳多姿的明代瓷器、繁缛富丽的清代瓷器、良莠不齐的民国瓷器,都是当时社会的理想、审美情趣和科技能力的体现,是时代最耀眼的光环。这就是文物收藏的史料价值所在。

另,每一篇藏品的介绍后都有一篇投资策略的小文章和小知识点,冯玮瑜用自己的语言把很多行家熟悉的专业名词、术语进行解释,令其通俗易懂。值得每个对艺术、对投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阅读。

此处普以一个我在阅读时的疑问,就是民窑和官窑的区别是什么?民窑即民间瓷窑,相对于宫廷(朝廷)兴办的官窑(御窑)而言,属非官方经营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瓷窑,生产的瓷器都为满足国内外市场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陈设瓷,销售地区极为广泛。时间上也是特指民国以前,其中以明清两个朝代最为兴盛。民窑的产品称客货,风格与官窑迥异。除去一些限制生产的花纹和器型,可以说民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题材更丰富自由。明代景德镇拥有为数众多的民窑,是我国陶瓷窑的主体,其制品粗细,并不比官窑逊色多少。比较著名的有磁州窑、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窑等。民窑瓷器的种类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饮食器和生活日用瓷器,如盘、碟、蛊、碗、罐、壶以及凉枕、蜡台等;二是陈设玩赏器,如樽、花瓶、花盆、帽筒、鼻烟壶、佛像、瓷塑、雕瓷、蟋蟀罐、香炉等;三是文房用器,如笔架、笔筒、笔洗、水盂、印盒等。

官窑瓷器在数量上来说相对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收藏者是很难找寻到官窑瓷器的。这种时候,收藏者就会把眼光转向清朝晚期和民国时代的瓷器了。记得以前提起瓷器,大部分都认为就是官窑瓷器的收藏才有价值,现在看起来,私家瓷器在数量上以及年代上都是比较占优势的,在进行拍卖的时候也是很受欢迎的,官窑瓷器在数量上来说相对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收藏者是很难找寻到官窑瓷器的。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读后感(四):冯玮瑜和她的10件宝

冯玮瑜,大收藏家,现为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组委会秘书长,雅昌艺术网专栏作家,还是自得堂主人。玮瑜,两字都有美玉的意思,可见她与古董,与收藏很有缘份。收藏,可以陶冶性情,可以修心养性。收藏,已成为玮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藏,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玮瑜的第一件宝贝: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2015.11入藏)

郎窑,即郎廷极督理的窑。古代民间有个说法:若要穷,烧郎红。郎红,就是郎窑红瓷器。因为郎窑红的烧制对窑室的各项技术指标,如气氛、温度等要求极高,故烧制的难度极大,成品特别不容易。郎窑红,色如牛血猩红,器如美人端然,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二宝:元青花龙纹玉壶春瓶(2015.6入藏)

元青花的风格与宋青花截然不同。宋代讲究的是含蓄内敛、巧稚趣味,而元代风格一变,追求雄浑隽逸,其青花鲜明亮丽。2005年佳士得伦敦拍卖会上,一件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最后竟以人民币2.3亿元被买走。自此,元青花声名鹊起,国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元青花的出现,意味着一个雄浑豪放时代的开始,不过,元代短暂而亡,这又导致一个大气磅礴和充满民间意趣的消亡。现在元青花的赝品较多,如果没有流传记录,没有可靠出处,建议还是多看少动。收藏界有个原则:流传有序,说的是只要器物在流传过程中,来源及传承的线索是清晰的,是有证可考的,那么它就值得收藏。

第三宝:清康熙豇豆红镗锣洗(2013.11入藏)

中国瓷器发展到清三代时,步入了一个高峰。在郎廷极、唐英等的督陶下,清三代瓷器开始了一段复古并创新的旅程。豇豆红便是在康熙末年创制出来的新品种,它的釉质匀净细腻,色调淡雅宜人,因其颜色浅红娇艳,像小孩的脸蛋,或像三月的桃花,又像美人微醺的脸颊,故后人把它称为“娃娃脸”、“桃花片”、以及“美人醉”。豇豆红,轻灵秀美,其烧制的难度较大,而且专供宫廷使用,故极为珍稀。

第四宝:清雍正仿汝釉2014.4入藏)

宋瓷的“五大名窑”闻名天下。南宋的叶寘曾说:“汝窑为魁”。汝窑的瓷器造型秀丽,做工考究,选料细心。釉色以天青为主,柔和匀净。有诗赞:雨过天青,寥若晨星。汝瓷,如同美玉,温润古朴,这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品性:含蓄素雅,极端至简。汝窑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不过二十几年,导致了传世精品极为少见。汝窑的消失与靖康之难有关系,因为人为的破坏。破坏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金人破坏。没文化真可怕!二是宋人故意损坏。他们不希望精品、技术落入敌人之手。他们说:“不遗国器与异族”。到了明清之际,开始出现仿汝窑瓷器,开始怀念从前。其中,以雍正时期的模仿最为成功,已渐追宋器。唐英在《陶成记事碑记》中写道:“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

第五宝:北宋定窑刻花双鱼纹碗(2015.6入藏)

定窑的产地,就是宋朝的定州。定窑,釉面滋润,神采奕奕,胎骨坚细,质地看起来像象牙。定窑根据其修胎和选料的不同分为官定与土定。官定供皇室,土定供民用。官定的胎土呈肉红色,土定则没有。定窑的名气太大,赝品也多,故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切莫相信故事,切莫贪图便宜。宁可挑一件真的、好的入藏,也不要总幻想着捡漏。

第六宝:宋代建窑兔毫盏(2015.9入藏)

建窑即建州窑,它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这地方在唐宋时隶属于建州,故称建窑。建窑是一种黑釉瓷器,它始烧于五代末,繁荣于两宋,衰落于元末,至清代结束。建窑的鼎盛时期在南宋,当时,它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它为何这么受青睐呢?原来,宋代流行一种文娱活动叫斗茶,而黑釉茶盏能够更好地衬托出白色的茶末,以利于人们仔细观察茶色。建窑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美好、神奇的感官体验。在北宋晚期,它作为贡品走进了皇宫。皇宫所用的建窑,一部分身上留有“御窑”、或者“进盏”的字样。宋代奉行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宋人追求内在意蕴,崇尚内敛,推行简朴。这无疑与建窑的风格是一致的。它不是浮薄浅薄,不是一览无遗,而是展露着一种深刻的质感美。建窑的最大魅力还在于,其表面的窑变斑纹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奇特艺术效果。元代以后,由于中国改茶为散泡,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发生了改变,直接导致了建窑再也无用武之地,它淡出我人们的视线。

第七宝:清康熙郎窑青花过枝翠竹丹凤纹斗笠杯(2014.5入藏)

从康熙中期开始,皇帝开始指定一些专门负责烧制御用瓷器的督陶官。清三代的官窑,均以督陶官而命名。例如,著名的藏窑,由藏应选督做;年窑,由年希尧督做;郎窑,由郎廷极督做。其中,郎窑在中国瓷器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前面说过:若要穷,烧郎红。郎廷极在出任江西巡抚的8年任内,督做了景德镇御窑的生产。除了为皇帝烧制瓷器外,他还烧制私人用瓷。他的私器精心烧制,非比寻常,体现出较高的艺术审美品位。郎窑这么优秀的另一个原因是,雍正本人嗜古成性,深谙艺事。不过由于不到三年,故现存的作品极为稀缺。

第八宝:清雍正胭脂红釉杯(2016.9入藏)

胭脂红釉源自康熙晚期,是一种含金釉料,颜色是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通常也被称为金红。由于此色特别像美女涂抹嘴唇的胭脂,故称胭脂红。胭脂红是高级釉种,一般用在上等爆胎白瓷上,由于雍正本人品位高雅,故以雍正朝的最为漂亮。清三代以后,官窑瓷器生产江河日下,原先的华贵丧失殆尽。

第九宝:清雍正黑地洋彩缠枝花卉纹盘(2012.6入藏)

雍正为政,励精图治,雷厉风行,同时他的文采风流,品位高雅,有很高的审美情趣,是清代十帝中最有学养的皇帝。雍正对御窑的要求极高,他反复要求“文雅”、“秀气”、“索静”、“精细”,御窑严格执行,这也使得雍正瓷器成为当今博物馆收藏的精品。

第十宝:清雍正白釉暗刻葵花杯及杯托(2016入藏)

雍正的御瓷器型创新的不多,大多胎薄体轻,隽秀尔雅,小巧玲珑,线条优美,比例适宜,釉色淡雅柔和,别有风致。有人形容它:增一分则太拙,减一分则太陋。雍正瓷器通常富有规律性和韵律感,具有几何形态的审美情趣,与我们如今的审美观不谋而合,故特别吸引各路收藏家的关注,往往能拍出高价。

本书配图精美,解说如行云流水,可说是一本艺术精品图书。它道出了藏品的前世今生,可爱之处,又自然地挖掘出其背后的人文历史。每一节的最后,收藏家都会分享一些收藏的基本知识,收藏的正确观念,集知识性、趣味性、指导性于一体。还是值得收藏,因为它本身就像藏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