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读后感100字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读后感100字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是一本由李晓润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读后感(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读《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封面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读后感(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评《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从小时候接受启蒙教育开始,我们就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我们还不懂得这一词一句中的深远意义和大美意境,却也能从中或多或少地感知到一些韵律美,每背会一首唐诗,都能让我们当年的那颗小小的心灵,收获满满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我国古诗与外国诗词是截然不同的,它凝结了无数才子佳人的智慧与学识,涵盖了太多文人雅士的文思泉涌,也代表了太多中华文化中的含蓄美。因为古诗,我们比外国人多了一些幸福,因为唐诗,我们拥有了一块瑰宝。作者李晓润的这本《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让所有喜爱诗词的人,有了共同的江湖,也让每一颗喜爱唐诗的心,得到了一次独特时空下无法复制的人生际遇。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读后感(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小淘气今年上小学了,开学第一天就拿回一张本学期的素质发展积累卡,其中一整张标明了这一学期课外要学习的知识,除了推荐的共读书目,一起背诵的《三字经》,还有二十首唐诗要背。

这几年国家教育的侧重点开始向语文偏移,所以现在有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我个人其实是很赞同孩子们多多学习语文知识的,如果连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学都学不好,何谈发展?

仔细看看那些唐诗,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时老师们已经带着诵读过一大半,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只能做到完整背诵却不知其意。其实莫说是孩子们了,就算是成人对于唐诗恐怕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只是背诵起来朗朗上口,语言优美,大多却并不知道一首唐诗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

想要深刻去研究一位作家的作品,最好先去了解他的生平经历,这样才能够感同身受的去理解作者的创作心路与体会,小说散文是这样,诗歌也是如此。

我们自小就会背诵骆宾王的《咏鹅》,惊叹神童的惊世才华,但可曾知晓他写下“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时的不屈。贺知章回归故里时写下“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名篇,而当时的他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在平均寿命不到四十的唐朝来说,那份乡愁又何止是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所能表达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想来韩愈在被贬出京的道路上,也是遇到了不少的苦楚吧。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作者以李白所做之《少年行》中的“银鞍白马度春风”来作为他书的题目,想来也是要表达其对大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的心之向往。

在这本《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书中,作者他将那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融入到大唐时代那些历史人物的经历中,以章回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给读者听。诸位唐朝著名诗人的逸闻趣事以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生经历都在将作者的笔下为你一一道来。

将诗与事融合在一起来讲,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全新的讲述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可以领略唐诗意境之美,又可以了解那些有关大唐时代的历史故事。

读一本书,知两类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读后感(四):打破幻象

看李晓润写的《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过程有些艰难,不是现实生活里的困难,是我的心和感觉在抗拒。

从小学接触唐诗开始,我就非常爱诗词。一向也因自己能随口咏诵唐诗宋词而飘飘然。

那些能字字珠玑的人物形象在我心里或伟岸高大,或风流倜傥,或情深似海、心细如发,或指点江山慷慨激昂......

而这本书还原的人物形象,大多都跌破了我的眼镜——假如我戴眼镜的话。

所以这本书我越看越堵,越看越难过,越看越郁闷......

怎么会是这样呢?

满腹经纶的才子,很多的情商或者说是智商,真是堪忧。

我渐渐地越来越想不明白:究竟是因为性情成就了才情?还是因为才情阻碍了他们的性情?这难道也是硬币的正反两面?

他们很多人生活的境遇也让我徒添许多悲伤,颠沛流离、忍饥挨饿、居无定所、依靠救济。

天哪,这是我心里的文人吗?这不就是街头的流浪汉吗?

他们的满腹锦绣终究抵不过柴米油盐,这就是心头的诗与远方吗?

深陷于苟且很多很多年,仅靠着内心残存的一点点美,支撑自己走到现在,这个泡泡如今也要破碎了。

我不敢站在这里来评说古人的功过,只是看到王勃替斗鸡下战书,私藏和杀害官奴,二十七岁葬身碧海。

杜甫一生的坎坷,元稹的负心,杜牧的青楼薄幸名,还有我最喜欢的李商隐的《锦瑟》和《无题》竟然不是写给自己的妻子的......

我的眼泪总是在眼眶打转,我是多么抗拒接受这样的真面目啊!

我对于书里的描写信以为真,如果是小说,我会说:这是作者胡诌的。可是书里有很多考证的引用,足以说明,作者虽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书写。对于描写的事件不会是自己杜撰的。

带着抗拒,带着悲伤,带着好奇,带着不甘心。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从诗人的字里行间读到盛衰兴亡,读意读心读猖狂,读情读景读哀伤。

跟着诗人的脚步,我回到唐朝旁观了所有或华丽或悲壮或忧伤或情浓的场景,犹如穿越。

我什么都不能做,我什么也没有做,甚至都不敢发出声响。

唯恐我打开心的闸门,幻像便被秒杀。

我怎肯放下我的执着呢?

即使是痛也是我所熟悉的痛,我不敢想象放开,我会怎样?

此刻,请允许我继续将他们放在神圣的坛子上,顶礼膜拜。

我将继续爱他们为我留下的美丽,继续在唐诗里徜徉。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读后感(五):让唐诗生动起来

这本《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从书名好似就可以看到盛唐的气象。更为难得的是,在本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达到让读者回到唐诗现场的效果。凡是文学作品,总会为时空所限。但诗歌的魅力也就在于不同的情景下,会有独属于自己的人生体悟。

唐朝总是一个令人想起就心驰神往的朝代,充满想象。本书的作者李晓润,运用诙谐有趣的笔触写尽唐诗的那些事儿。并且章节题目很有古韵,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陈子昂寂寞登台 卢照邻苦痛投水”、“张若虚压倒全唐 贺知章老大回乡”及“王维独坐幽篁里 浩然不才明主弃”。总是运用独属于某个诗人的意象来进行概括总结。

记得有一年,看一个电视节目,是评选最受欢迎的唐朝诗人,王维在李杜之后排名第三,嘉宾还说这个结果是受学生的影响比较大,王维的境界很是带着一股除尘绝世的意味,那时火遍大街小巷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出自王维。苏东坡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是要感慨一句,还是诗人最懂诗人。

其实,感觉王维就是这样一个很难对他不怀有好感的诗人,写得出《秋夜曲》中“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也写得出《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句的出现好似是为了恰逢其时点化世人,将自然的奇妙和世界的美好娓娓道来。诗词很奇妙,短小的语句就可以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诗人总会以其独特的气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气象万千的家国情殇,也能看到整个世界跨越千年,仍能散发出雨后初夏的栀子花的清香,世界清丽而透亮,仿佛眼前的一切都充满诗意和灵性了,美好事物对我们的爱与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爱就如此圆满地交织在一起了。

作者对于诗词的解读是有温度的,看似平白的诗句,其下满是深情,于无声处听惊雷说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吧。在诗词的大千世界里,一边前行一边求索,从此言笑清浅,不离不弃,怎能称不上是一大幸事。这些语句会在我们的人生里变成走夜路时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永远伴在左右。

有些诗词在跨越了百年的时光,仍能令我们动容不已。通过那字里行间,几乎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全貌,可观可感。文字后面是大时代的风浪,命似浮萍,随波逐流,我们知道那真实的人生就藏在这些句子背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