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特别能战斗》读后感摘抄

《特别能战斗》读后感摘抄

《特别能战斗》是一本由石一枫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的241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017-04-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别能战斗》读后感(一):文字表述能力特别好的一本书

这书文字表述能力特别好,看两句话就能看进去,语言活色生香,文字韵律性好,故事性强,对苗秀华的刻画也非常到位。一本非常好的中篇小说。国内很少有关注这个群体的小说。写一个五六十岁的女人,深度刻画灵魂的不多。后面的麦克黄也比较引人深思,但还是觉得苗秀华那篇更好,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仿佛这个人就在你的生活里。

《特别能战斗》读后感(二):新世纪的北京市民文学

《特别能战斗》有很多要说,得慢慢写。可以先说说里面收录的《营救麦克黄》、

《营救麦克黄》

因为一场拯救大狗麦克黄的行动,汽车门在追逐中撞伤了人。面对没有“证据”的惨案,两种人都负有责任,却做出相反的反应。上等人矢口否认,下等人则担起自己难以负担的责任。

石一枫当是深受到新文学传统观的影响。

这是一篇类似于“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上等人(黄蔚妮,报社男和兰博基尼男)占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生活精致,然而残忍冷酷无情。下等人(顾小莉和卡车男)虽然挣扎在生活中,然而始终良心未泯。并且,残忍施虐麦克黄的录像最后被证明是假的,更是使得下等人在一定意义上报复、教育了上等人。黄蔚妮在结尾,对顾小莉的放过,未尝不是被“教育”的结果。

这样分析起来,这篇小说可以说是意思不大了。

不过,小说故事编排合理、紧张,动人心魄,是个好故事。而且是发生在现代北京的故事,让人想到老舍,感觉到一种传统的延续。民国时的北京,有祥子这样个人主义的陌路鬼,有虎妞父亲那样的五大三粗的资本家,也有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而这些人,似乎至今仍生活在现在的北京。

当然,也有不同,新的形象诞生。就是黄蔚妮这样的女性职场精英,介乎在知识分子和资本家中间。也许可以叫做高级中产阶级吧。而开奥迪的报社男,一定意义上,和黄蔚妮是一种人。未必出身多好,靠知识和能力跻身于中上层。自己也受打压,事实上并没有太多抗风险的能力,很容易被人踩压下去,因而连伪善的能力都没有。

兰博基尼的暴发户,倒似乎老舍那时候也有的。强抢民女的不就是这些人么。不过看这篇小说中的兰博基尼男混合黄蔚妮的关系倒是可以感觉到,这确实是老舍所在的时代和现在的不同。

脑洞胡开:

反观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的一些资历雄厚的资本家,也许还以委婉的或是大刀阔斧式的阔气,以砸钱的方式,既医治了穷姑娘,又威压了群众。或者资本家太太,因为信佛,还予以资助。

《特别能战斗》读后感(三):北京大妈的悲喜人生

如今,中国的“大妈”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颇能引起争议的群体。

社交媒体上,“大妈”们熙熙攘攘,存在感强,不时地冒出某个事件,让人们品评一番。然而仔细辨别就会发现,“大妈”的形象极其片面化又十分模糊,大多时候只不过是“被代言”。

石一枫的《特别能战斗》关注到这个群体,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叫苗秀华的北京大妈。她精力旺盛、责任心强、嫉恶如仇。小说开篇,苗秀华已经退休在家,因发觉新迁入的小区物业存在欺骗行为,她号召小区业主展开了和物业公司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她有勇有谋,毫不妥协,威逼利诱不动,经历种种困难,最终成立业主委员会将原物业告上法庭并取得胜利。但故事的发展却走向了一个荒诞而颇具黑色幽默的结局。迷醉于权力,苗秀华试图掌控新的物业公司,但因管理水平低下与其他业主产生新的矛盾。当上了业主委员会主任的苗秀华成为新的被斗争对象,原本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对立的两极。

“特别能战斗”这句话,是小说题眼般的存在。石一枫以一种轻幽默的语言,描绘了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老年女性形象。苗秀华是一个特别喜欢较劲的人,这份较劲既有对生活的不服输,让她在年轻时候、工作当中确实占到了某些便宜(即使她自己认为是正当利益);但也改变了她的性格,让她乐衷于和同事、领导、邻居等等她看不惯的一切斗。最终争斗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只剩下斗本身,让她的家人难以忍受纷纷出逃,苗秀华变成了孤家寡人。这是苗秀华怎么也想不到的。

探讨苗秀华为何热爱斗争,权力是绕不过去的东西。从一个努力维权、代表民众的民主斗士,到一个专权霸道、站到民众对立面的野心家,苗秀华走过的是一条极富戏剧性的道路。历史总是有其惊人的重叠,我们应当看到,这样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生活形态和心理特征,这种斗天斗地与人无穷斗争的方式,明显地带有某个时代的特征。那是历史遗风在当代社会以另种模式的出现,也是过去时代留给我们的隐痛,深入骨髓,如影随形。即使时代变了,即使苗秀华的斗争方式看上去那么不合时宜,但我们又怎么能不警惕它在当今社会的回炉再造?

苗秀华的战斗自始至终带着一种荒诞感。然而在看完她的悲喜剧后,却让人产生隐隐的痛切。透过这个小人物,作者所触及的是我们民族灵魂中特别隐晦的一个部分。反观现如今浮泛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不能不让人产生某种悲剧情怀。当罔顾基本真实而对别人进行道德审判的时候,当对规则视而不见的时候,当将各种“闹”奉为圭臬的时候……都让我们意识到民族精神的原罪仍然存在。可是谁又能真正跳脱出来,拒绝它从物质上到精神上带来的某些利益?到历史真正进入一个失范的情境,谁又能真正拒绝那些毫无节制的狂欢?

千万别说你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