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藏边防军纪事》的读后感大全

《西藏边防军纪事》的读后感大全

《西藏边防军纪事》是一本由刘洪光著作,现代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80,页数:3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藏边防军纪事》读后感(一):观后感

以前驻守在边境的军人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遥远的存在,身边也有当兵的亲友, 但还没出过驻守边防的军人。而现在的网络时代,让我们对边防军人的映像清晰起来了。那些风雪交加中 ,屹立不动的军人,是他们谱写了军人气概,每每看到这些画面,都觉得内心有一股浩然正气,有感动,有敬佩。我们现在国富民强的画面,我们现在的生活能如此安逸,正是他们用青春,用生命护航的。本书以一位老兵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在边防当兵经历,是他们:“忍受着由低气压、高寒冷、缺少氧气和维生素导致的高山疾病;因交通 阻隔、信息闭塞、孤陋寡闻、亲情荒远导致的心灵寂寞等,在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是他们,这样一群英雄,用他们的奉献精神,默默守护着一个名叫中华的大家庭。

说来很惭愧,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西藏这个并不了解,毕竟这个地方离我太遥远了,如果不是刻意去了解,的确很少机会了解。所有对西藏的了解都是来自旅游文案的描绘,只知道去到那个遥远的地方或许我们会出现高原反应,但是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拉萨,布达拉宫……从旅游文案的图片来看,景色如画,引人入胜。但是看了这本书,我们向往西藏,向往那景色如画的风景,但这份美丽的背后,都是靠一代代边防军人用岁月守护而来的。

《西藏边防军纪事》读后感(二):《西藏边防军纪事》:青春不只有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

剑拔弩张又何妨,华夏何曾惧豺狼。众志成城担国难,横刀立马斩列强。万里山河皆热血,神州遍地好儿郎。何惜百战穿金甲,纵死不敢愧炎黄!军人,是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在艰难困苦中只有心中信念支撑着所有苦楚,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城墙,让我们平民方能在华夏世界里疯狂实现所念所想。 或许是兴趣所致,亦或是媒体渲染力度不够,军人似乎只有在国庆典礼上方能引起全民关注,那些上缴国家的栋梁之才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呈现在世人眼中。于我此等,并没有诸多雄心壮志之人,也深以为然军人气度着实不凡,而《西藏边防军纪事》一书更是令我深刻意识军人们的日常,佩服至极。此书以老兵亲身经历讲述西藏边防军的各种事情,曾经以往我看过一本《藏地密码》了解到这个边缘地区的独特,然而在真实纪事的《西藏边防军纪事》一书中,我更是体悟到军人身上的品质。 这一路过程,很是辛苦,常人难以承受,看着边防军们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信任,再回想起那些能够安居乐业之人居然如此亵渎着情感,不免让人怅惘,而军人间的情感是一种至高无上准则,或许面临着与家人分道扬镳,也或许从此天各一方,然而忍受了寂寞孤独后,还有浓厚的荣誉感与职责感,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无法大快朵颐,终年要经历各种自然灾害,外敌来犯,西藏边防军们靠着什么坚持下去,或许就像刘世泰老先生所说:“艰苦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是强大自己,克敌制胜须臾不能离开的精神武器……”高原反应之下的军人们那种铁血丹心,才是最为关键。 颇似人物传记连播的《西藏边防军纪事》一书,让我感受到别样的人生志向,或许我并不能对老一辈军人的经历有感同身受,但是敬佩之外还有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在作者的描述之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所谓人生痛苦在军人们的生活艰苦之中实在不值得一提,当我自怨自艾时,只有看着军人们的挥斥方遒,我方能明白生命的真谛。 《西藏边防军纪事》是一本影响深远书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然而能够经历的风雨也愈来愈少,从未体验过外在自然环境的恶毒,自然抵挡不了精神上的压力,但愿义务军职责普及到所有人。《西藏边防军纪事》让上一辈在西藏做边防军的战士们影响熠熠生辉,更对后世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

《西藏边防军纪事》读后感(三):【百味书屋】纪念那些驻守西南边陲的将士

去年的中印边境一直不太平,直到6月中印边境爆发冲突,造成我军4名官兵牺牲。今年2月19日官方就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全国愤慨!我忽然想起这本《西藏边防军纪事》还在书架上没有读过呢!随即找来翻书一读,谁知一读,便停不下来了,作者刘洪光大校把自己入藏的从军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以回忆录的形式写给了新时期下的读者,所有读完这本纪实文学的人,一定会对那个特殊年代驻守西藏边陲的军人肃然起敬的!

我从未去过西藏,但听闻同事自驾车翻越高海拔山区的经历,心里便在打退堂鼓了,高原反应我能否挺得住?车辆都是涡轮增压技术提供动力,在藏区驾车有那么难么?可我从书中得知,刘大校当年从陕北农村光荣入伍,乘着平时拉牲畜的闷罐车到达西宁,再换乘卡车向日喀则地区的最西端进发,要在车斗子上呆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的内地老百姓,怎么能想象到那种艰苦?高原反应,谁也躲不开大自然对人类身体的摧残,现在进藏的车辆可以自备氧气袋,那时的官兵在搓板般的山路上得自己扛着!假如遇到病危情况,如果有车送到部队医院还好,没有车就只能准备圆锹十字镐挖坑了。

笔者在里孜驻防,南面就是喜马拉雅山,翻过去就是尼泊尔。那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还在暗中资助藏族扰乱分子回窜到已经和平解放的西藏甚至内地进行武装叛乱。边防形势非常严峻,一批又一批边防官兵,就是在那个境外敌对势力强大、国内资源极度紧张、政治斗争激烈、自然环境恶劣的大环境下,粉碎阴谋,保卫新中国领土不受侵犯的。

笔者的记忆力和文笔相当了得,驻守西藏那些年的大事小事记叙得一清二楚,看官看兵的一件件琐事也有独到的思考,抛开个人能力不谈,这是长期从事战斗、通信、文书等不同工作岗位历练的结果吧!在书中,邓连长带兵作训时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处理后勤伙食时心细如发、絮絮叨叨的表现,把“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战斗思想时时落到实处。王指导员文化程度高,常和风细雨廖廖几句话,针针见血,令下属与战士们敬佩。一黑一白两位领导搭档,是连队思想建设的指南针。

没有边疆的稳固,哪来内地和平发展的环境?一批又一批驻藏边防官兵,就是在一穷二白的物质条件下,艰苦奋斗,筑牢西南边陲的钢铁长城!在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后的这几个月里,内地读者最应该读一读这本《西藏边防军纪事》,他们是拿生命换取国家安全的人呐!

《西藏边防军纪事》读后感(四):那些年,在西藏当边防兵

最近偶遇楼下当兵的大哥,别看近五十岁,腰直直的,走起路来,一看就是当兵的。说起话来,总爱说部队战友的故事。别看他离开看部队,常说自己一生都是个兵。

最近恰好读到一本《西藏边防军纪事》,这是一本讲述我从当兵到西藏边防后的发生的种种事情。作者刘洪光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故事素材,包括艰苦的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医疗设备,随时可能发生的高山疾病等等,来讲述曾经在西藏守卫边防的故事。

《西藏边防军纪事》整本书有二个亮点。一是故事的真实性。这本书是老兵亲自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刘洪光在1969年的时候,去了西藏军区边防服役。二是书中的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艰苦环境下边防兵的生活。

首先是地理条件。作者刘洪光去的是西藏。对于西藏,我们的印象是世界的屋脊,那里有美丽的雪山。而他们所去的部队是在扎东,一个被称为“屋脊的屋脊”的地方,平均海拨在4750米以上,还被科学家称为“生命禁区”。不难看出扎东更高更冷条件更恶劣。

扎东环境恶劣,但是却是一个地理要点。部队有军令驻藏边防一线的部队,必须一日三餐米饭,管饱管够。

现在一是交通发达,非常的方便。二是道路条件好,沥青的马路平整,高速公路畅通无阻。看了《西藏边防军纪事》才知道,在20纪世60年代的时候,道路是多么的难走。

作者先从自己家步行两个多小时,自行车骑了四十公里,才到县城党校新兵连驻地。两天的行军到达咸阳,统一去西藏。乘的火车是专列闷罐车,也是没有窗户的,没有灯,一关车门黑乎乎的,就这样一群人要呆四十多个小时到青海,下了火车换汽车,从咸阳到扎东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其次是恶劣的环境。我们印象中,是蓝天白云,有草原,远处有山,山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可惜,现实情况是:八级风的天气全年有一百多天,平均气温在零下,偶尔还零下四十多度,高海拨。

这些兵都有一颗乐观的心。比如连队到团部的路,因为是一条简易的路,不平且颠,被称为助产路。再比如那里扫地用的扫帚,是捡的松枝做的。既环保,又省钱。

恶劣的自然环境,预期的生活条件,并没有难得我们的边防兵。他们克服高原反应,积极训练,守卫着我们的祖国边境。

《西藏边防军纪事》读后感(五):致敬雪域英雄

评《西藏边防军纪实》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以前西藏对我而言只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县城里也有几位援藏干部,旁观者更多的是把援疆援藏当做是一种提拔的捷径来看待,尽管那里条件艰苦,但是到底有多艰苦,没人能够感同身受。

我第一次对西藏的艰苦有体会是去年一位阿姨腿出了毛病,预约了301医院的一位专家做手术,本来订好第二天手术,结果专家临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第二天要赶往西藏,因为一位官兵因为过度严寒导致脚趾坏掉需要赶紧手术断趾。这个消息让我格外震惊,我不知道他有多大年纪?二十?三十?像是被一盆冷水浇醒,恍然意识到我们生活的如此幸福,还有人在冰天雪地替我们守卫国家!本以为自己穿着羽绒服大棉鞋下乡已经足够感人了,可西藏的战士们面对着比我们严寒百倍的天气!序言中引用了一句某首长的话“对内地官兵来说,上西藏躺着就是奉献”,我读到的时候就想到了那位需要手术的战士,的确,能够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中留下了,就比普通人付出了太多勇气和毅力了。

况且西藏的官兵绝不会懒洋洋地躺着,而是堂堂正正地站着,踏踏实实地干着。大多数边防战士十七八就离开父母和家乡,经过长途颠簸来到了这个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环境复杂、寒冷、干燥、缺氧、风大,可能会患上高原疾病、会遇到雪山崩塌和山路车祸的雪域。零下十度的温度让我这个北方人不愿意走出房间,而遥远的西藏不知道多少名不足20,还可以叫他们孩子的战士,正在挺拔的站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岗位上。因为生活琐事、老公忘记生日节日抱怨的我们,怎会体会到驻藏官兵有的夫妻因为江水冰面融化,阻断了道路,只能通过望远镜彼此相望来解思念之苦的辛酸。

《西藏边防军纪实》的作者曾经就是一名驻守西藏的军人,从自己入伍进藏开始,以亲身经历为素材,记录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驻守西藏边防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就像是在平静地讲述自己的过往,但是就是这样质朴的文字,常常会触动到读者的内心,所谓岁月静好,是因为负重前行。这些官兵的负重前行,换来我们的岁月静好,怎能不感恩,怎能不珍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