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读后感摘抄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读后感摘抄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是一本由(美)比尔•克莱格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读后感(一):如果来不及说再见

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解决烦恼,让人获得内心的沉静,就像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就像哆啦A梦口袋里掏出的“如果电话亭”……那样虚幻而又不切实际的梦幻之地,真的存在吗?

在美国治愈小说《海边会说话的房子》中,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名字叫做“月亮石”。

小说是以一场事故开始的。在女儿洛莉的婚礼即将开始的几个小时前,琼的家爆炸了。作为家中唯一的幸存者,琼在草坪上眼睁睁目睹了这一切。一瞬间,她失去了女儿、女婿、前夫、男友,成了孤家寡人。小镇上流言四起,纷纷指认她的新男友——年龄几乎比她小一半,同样在事故中丧生的卢克——就是肇事者。而最让她难以承受的,是她与女儿曾因误解隔阂多年,近来才刚刚开始和解。另一方面,卢克的妈妈莉迪亚也正经历着相同的遭遇。这对母子也正慢慢消除隔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故,莉迪亚也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在整理女儿的遗物时,琼无意中发现了一封女儿洛莉写给她的、尚未寄出的信,信上提到一所在大地和大海之间的房子“月亮石”。也正是在那里,洛莉开始谅解妈妈。琼很激动,决定去找“月亮石”,“她需要看看那个房间里面的景象,听听洛莉描述的呼啸的风声和波涛拍岸的声音,仰望同样的星星,同样的月亮,呼吸同样带咸味的空气。她驱车驰往的不是女儿,而是她能到达的和女儿最接近的地方。”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读后感(二):别让我们独自长大

这个海边会说话的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亮石,诗意,孤独,静谧又温暖。喜欢书封面上的插画,蓝蓝的水,青青的树,白色的屋。

看完之后,好像和过去的一些事情和解了。像洛莉在6号房间在给琼的信里写的一样。小时候羡慕过一个玩伴,可以和妈妈无话不说。每次去她家,妈都很喜欢和我们一起聊天,时不时夸夸女儿。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妈妈不止是一个大人,还可以是一个朋友。

书里描述了几个家庭,几个关系,亲密或疏离,各不一样。琼和洛莉,因为琼提出离婚,洛莉恨妈妈,家人于琼,是疲惫,所以她回避卢克的求婚;莉迪亚和卢克,因为莉迪亚被骗亲手将儿子卢克送进监狱,卢克也恨妈妈,莉迪亚也始终不敢承认真相,家人于莉迪亚,是愧疚;乔治和罗伯特,因为乔治疏于照顾,罗伯特吸毒成疾。凯思琳和塞拉斯,凯思琳自己都没活明白,塞拉斯甚至想从莉迪亚身上找寻母爱。看到这些,我或多或少看到自己或者爸妈的身影。大人们或许曾像琼沉默不解释,像莉迪亚自私,像乔治放任不管,甚至像凯思琳幼稚狭隘;而他们的小孩选择远离父母,带着对世界的一知半解,残缺的是非观,独自长大。

当我看到戴尔一家,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总有人说家是最后的港湾。戴尔和米米作为父母,他们对三个小孩的世界尽管不感兴趣,但他们总是尝试去了解,去接纳,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和他们站在一起。书里有个情节是,一处无家可归的住户要被政府强拆,儿子威尔用链子将自己同房子锁在一起,他的姐姐和哥哥都过来支持他,于是他们三个锁在一起被抓进了警察局。戴尔和米米去保释他们的孩子时说:“我们既没有生他们的起,也没有感到失望。恰恰相反,他们三个把自己用链子锁在一起,支持他们相信的事,这向我们证明,作为父母,我们做得对。”

还有茜茜一家,甚至她的父母没能在一起,但神奇的是这竟然没有影响她和姐姐们的长大。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读后感(三):珍惜眼前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唤醒着陷入绝望的琼,神秘的“月亮石”是支撑她的唯一稻草,前尘往事将在这里变成“甜蜜”的记忆,剩余的时间只有回望。读过书后,深刻明白了珍惜眼前的道理,亲情、爱情、友情,一切身边的人与事都要善待与宽容。

作者美国作家比尔•克莱格,曾为报刊、杂志撰稿,本书是她的首部长篇小说,入围2015年布克奖。《海边会说话的房子》主要讲述了一场大爆炸后,亲人、朋友都已离世,一无所有,以琼、莉迪亚为主线,回忆着生前人的种种往事,酸甜苦辣,以及寻找着未来的精神支撑。在内容上,作者为我们展现着人世间最好的情感,亲情、爱情等,甚至被歧视的同性。每个人的前尘往事,亲人间的矛盾,本来可以慢慢解开,却因为一场灾难再也没有机会,告诫着我们,善待他人,珍惜眼前,爱护身边的人。在写作风格上,本书很独特,它是以多种角色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独立故事的完整性,同时又在整个大故事的框架下相互联系着。

书的开端以塞拉斯旁观者的角度记述着一场灾难的发生,琼•瑞德的家发生了严重的爆炸变成了废墟,除了琼,家里人,她的小男友、女儿一家都死于这场火灾,不仅是她变得一无所有,还有男友卢克家,只剩下了年老的母亲莉迪亚。琼与莉迪亚的年龄相近,与儿女沟通有着相同的矛盾,琼与洛莉、莉迪亚与卢克。因为家庭的原因,琼与亚当离婚,与年龄小很多的卢克相爱,洛莉从不理解到懂得,她从仇怨到接受,她爱母亲琼。书中有一封信是她死后琼看到的,那是一封打开心结的信,对于琼来说无比珍贵,洛莉向母亲诉说着她内心的感受,她与母亲过去的隔膜,她懂得了珍惜眼前,可是当琼读到时,洛莉已经离世,而那“世界的尽头”成为了琼寻找的支撑,她想离女儿更靠近一些,感受她的温存。

莉迪亚也卢克的矛盾更加深,因为莉迪亚的错误,她毁掉了卢克的一生。本该有着美好前程的他,却被母亲男友的陷害被迫入狱,遇到琼才再次重来,无论与母亲多么怨恨,在卢克死后,他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母亲。他依然爱她,血缘、亲情是永远绝不掉的。当结尾琼与莉迪亚互相依偎时,我哽咽了,两位受伤的人,成为了彼此支撑活下去的勇气,她们拥有着共同的伤痛和曾经最美好的事物。

反观丽贝卡与凯丽,一对与众不同的情侣,在合法的国度内结婚,冲破了世俗的观念,珍惜爱情,珍惜眼前人。读过《海边会说话的房子》后,我有时也会反思自己是否对待人的宽容,人生很短,易破易碎,希望每一个人都重视身边的一切,珍惜、善待他人。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读后感(四):家

看书时刚和我妈吵了架,哭到发烧恶心眼睛疼,心理上的压力也很大,害怕她伤心,但又不肯去做什么。只管闭着嘴巴,蒙头逃避世界。所幸母女哪有隔夜仇!

书中的爱情亲情都是很不普遍的类型。

多次经历了丈夫背叛的琼,对小她30岁左右的卢克一见钟情,她记得第一次看到他的脸庞,就像以前看到的一尊雕像或者一件装置艺术,或者一幅画,如此优美细腻,如此激动人心,以至于,无法一眼看清楚。她当时觉得这怕是一场灾难吧?于是她把卢克的停留看作打扰和麻烦,仿佛爱情是硬塞给她的不请自来的不便,把它当作一场灾难来迎接。卢克多次向她求婚,她都没有答应,甚至还说了一些伤人的话。正是由于对喜欢与婚姻关系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一次争吵,二人先后出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场灾难。后来她才认识到,当时的那一刻是多么难以置信,多么幸运,到此刻为止她却一直认为理所当然。不遗憾是不可能的,我也很为他们遗憾。

另一对便是丽贝卡和凯丽,她两个在一起,我觉得也有一见钟情的因素吧,丽贝卡在去看望她唯一的朋友的过程中邂逅了凯丽,“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之前连一个女朋友都没有交过,竟会在爱情到来时一眼就认出来,可事实确实如此。”为之动容的是,当丽贝卡陷入谈朋友去世的绝望中,不可自拔时,凯莉只是抱起她出了门,放进车里,发动车子的时候,只说了句换个环境,就一路向南。

我总觉得乔治和莉迪亚是算不得爱情的,他们两人的一切事大都可以归结于需要,他们需要一个人在自己的身边,天时地利人和于是就在一起了。

亲情大多是母爱,两个独特的母亲与儿女。

琼和她的女儿本处在一段僵硬的关系中,充满隔膜。灾难发生时二人的关系才刚刚有所缓和,带着萌芽葬送在火灾之中。琼本来可以告诉女儿离婚的真相,她父亲所做的种种,她却没有,只是默默承受着女儿的不理解,因为女儿不去考虑自己幸福与否。直到最后失去所有,发现了女儿写给自己的信,那座海边的会说话的房子,她便义无反顾的去了,想要和女儿更近一些。

另一个母亲是莉迪亚,为了离婚,背着丈夫与他人生下棕色皮肤的卢克,男朋友陷害卢克,她没有管,卢克求她救他,她依旧没有管…她一直懦弱的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活着。琼家里发生火灾,面对大家对自己儿子的诬陷,她一句话都没敢说,可能她也不相信卢克吧。直到最后得知事情的真相,这个母亲做了最勇敢的一件事,去找琼,想要告诉她一切。

当你失去举足轻重的至亲好友时,不再有家,没有任何言辞可以准确描述世界变得多么空虚,虚空扩大,突然间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毫无用处。

《海边会说话的房子》读后感(五):你曾有过家人吗

(这本书真的,太好看了!我不会夸!我夸不够!)

第一天看的时候看出是一起案件引发的灾难,而作者并没有照推理套路,着重写相关人物的日常和心理,而非寻常抽丝剥茧。因我一向对故弄玄虚式的写作没有好感,看了几十页觉得没有头绪,便在聊天时对友人提起,近两年的流行小说都好无聊啊。然而之后再看,就被吸引到放不下书,一定要读完才够。不是为了阅读的畅快,而是逃离不开作者所营造的宁静哀伤的氛围。

故事的主线是一位母亲在女儿婚礼的前一夜,因为爆炸而失去刚和自己和解的女儿,温和有责任感的女婿,以及小自己二十岁的英俊的男朋友。克莱格选择和这些人物有关系的角色对那场灾难进行白描式的叙述。和事件有直接关系的两位女性角色,两位母亲,克莱格选用第三人称进行刻画,语言冷静到近乎残忍,用旁观者的无谓视角将两位的痛苦呈现给读者。灾难刚发生时的悲痛和仓惶,各自逃离后的反思和懊悔,面对流言的崩溃失态,知道真相的愤怒,以及最后的原谅。间接相关人物则采用第一人称讲述对事件主角的认识,但又不仅如此,每一个人物都在讲述时或多或少的提到自己不为人知的经历,这些不堪的痛苦的不愿向他人诉说的经历,通过自身回忆呈现,更烘托作者对家人间应彼此坦诚的主题。

两位母亲的身份性格虽然截然不同,可她们对待子女的态度却是相似的小心翼翼。长年缺乏沟通的结果,不愿面对存在的问题,不愿正面谈起,更不愿对子女解释。她们抱着对子女好的心理,却筑起了和子女之间的墙。就在两对母子之间因为子女身边新的亲密的人而打破这种隔膜的时候,就在所有的关系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一场爆炸毁了一切。那些回家立刻就要答应你的话,那些明天就寄给你的信,那些在你长大就告诉你的秘密,在灾难面前显得那样荒诞无力。

我一直觉得整个故事停留在两位母亲无声相拥处最为动人,在真相面前卸下所有自责和愧疚,卸下长久背负的哀恸,疲倦而忧伤,无限回味。可是作者却又加了一章温馨的结局,虽然是给绝望的生活了亮光,可却破坏了整体基调,有些多余。然而整本书实在精彩,克莱格的描写无比细致,像一部安静漫长的电影,一幕幕的场景转换,镜头缓慢而悠长,画面始终是无声的,而不同的角色作为旁白对画面进行讲述,偶尔响起更增伤感的音乐。一个因炉火引发的悲剧,却像不同的人为围在炉火边的我们讲故事。

他们每个人都是完整的,然而内心却破碎。

你是否听得到年久失修的火炉的“咔嗒”声,你是否看到闪现的火苗中他们坐在阳台上笑谈婚礼布置的样子。

你曾有过家人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