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边缘故事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边缘故事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边缘故事集》是一本由[智利]路易斯·塞普尔维达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边缘故事集》读后感(一):缺乏灵魂的作品

没有灵魂的写作 OR 没有灵魂的翻译。

第一篇《边缘故事》还不错,然而后面......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作就这样,写得很分裂。缺乏灵魂的作品,仅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壳子。喔,还有,感觉翻译不是很会断句。就奇怪,这种记事类小短篇咋读起来这么费劲,看得我头难受。by the way,翻译喜欢不起来,虽然看着挺...还行,但总感觉这部作品的失败,翻译也贡献了一己之力。(我觉得是)翻译赋予了这本书浓重的虚无缥缈的无力感,就跟蒙着一层薄雾一样,让人脑瓜子难受。

这不是“边缘人物”,这应该是“我奢侈旅途中见到的那些人们”。这个书名真的有欺骗性,我是因为书名买的这本书,本来肥肠期待,我以为会是写某个(些)边缘人物复杂的心路历程,交织在其生活中的痛苦以及寻求救赎的过程。but结果大相径庭。不过,书里面倒是的确偶尔会有几个为数不多、稍稍触动人心的好句子。

《边缘故事集》读后感(二):沒有譁眾取寵後製效果的奇葩大會

在一個邊緣人以邊緣來搔首弄姿的年代 原來還能發出一點聲音的其實都是枯燥的一群泛菁英了 而那些你根本從來沒想過不知道如何相處的人 需要一個理解有血有肉是什麼意思的作家來描寫出他們的故事

首先必須坦然於自己的無知與封閉 人類唯一的共通性 然後才能卑微地去碰觸文學、哲學與詩 從歷史與政治的牢籠裡解救出來 即使很慚愧那是多麼渺茫像在槍林彈雨中攙扶一個傷兵 但多一秒的呼吸都是人性的大地春風 連呻吟都該慶幸

--- 這本書很好看 因為每個人都有故事 但每個人卻不是「每個人」 像這屆的奇葩大會找的特別人類 所謂特別從來不是你自己覺得特別或誰覺得你特別而給你跪 而是從來沒想到特別那回事只能無端地直面自己生活的人 僅只如此 然而這卻是人的心靈最單純寶貴之處 作者要寫的是這個 請好好生活 好好感受那些微小的成功與巨大的失敗 有機會再找他的其他書來看

《边缘故事集》读后感(三):2万公里的边缘故事

智利,我太陌生了,能想起来的就是聂鲁达的诗歌和波拉尼奥那本厚重的《2666》。边缘故事,就像智利的国土形状,它狭长地边缘着南美洲的西线,就连放大都会随时被遗忘。

塞普尔维达就更是陌生的名字于我,所有的故事读完,他就像智利版的徐霞客,故事从德国的贝尔森开始引言,这里到处都是死亡的德国大师。亚马逊雨林的鵎鵼拉上这座空中坟墓,故去的人们,留下的诅咒盘踞在森蚺(南美洲最大的蛇)蛇芯。

故事并没有停留在一处,边缘故事在世界每一处。

克罗地亚的小岛木洛希尼,露天雅座是曾经的乌托邦,当欺诈者和假先知开始蔓延,与世隔绝的小岛也未能幸免。就这样,生活在海里继续,亦在地上延续。

蔗酒(南美特色)是苦涩的,就像这些故事烫在作者回忆神经里的溃疡,和着一曲咏叹调。“山的那边就是阿根廷了……”

智利朋友水管工科雷亚“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是不可修复的”。被美国局方暗杀的九年未见的荷兰朋友库斯特及他的女友克里斯塔那双绀碧色的眼睛。十五年不曾相见的干弟弟,将失去孩子的痛苦眼泪藏入海里。……

“我们于晚霞中穿行,驶入雨林浓密的夜”

万物在起初浩瀚的混沌中自我献祭又重获新生,雨林在夜晚,以不计其数的声响醉成的奇异的静默包容着这一切,自然是慷慨的,滋养着幻想,催生这憧憬,默示这人类存在的局限。

在这场旅行里,赛书写着世界上最边缘的人,把历史的枷锁尽量地轻拿轻放,换以最温柔里的力量和亲人般的爱。

“我去过很多国家,三年前(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开始了在阿斯图里亚斯(西班牙)的生活,开始构思我的小说,开始将那么多活在边缘的人加入到一个或许永远无法书写的故事中去,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生活是由微小的成功和巨大的失败构成的无限合集。”

《边缘故事集》读后感(四):生活即反抗

“我曾存在于此,无人会讲述我的故事。”集中营的石头上刻下的这句话是无数活在边缘的人生命中唯一的注解,但生命并非注定要陷入沉默和遗忘,“叙述即反抗”,正如作者在书中援引的巴西诗人马良斯·罗萨的话,他讲述这些故事,于是那些人们——与雨林融为一体的男人,用诗歌对抗纳粹的诗人,消失在天空中的女飞行员——在肉体亡故之后不至经受第二次死亡。塞普尔维达讲述他们的生活背景,从美洲大陆漫长的殖民年代到军人政权,从尚未被人迹污染的热带雨林到欧洲工业化的现代城市,而他们,生活在全球化世界地图的边缘,以各自的方式永不停息地生活与战斗着。他们不会是这个现代社会舞台中心上聚光灯的焦点,而是隐于幕布后的黑暗里,但,看不见永远不意味着不存在,而他们真实的、专注于生活本身的存在即是边缘上籍籍无名之人对“中心”秩序的反抗。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塞普尔维达的作品,不知这样是否正确,但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总会想起加莱亚诺。同为拉丁美洲作家,加莱亚诺为排在历史队尾的人写作,塞普尔维达为生活在边缘的人写作,二人都以叙述来对抗遗忘。但相对于加莱亚诺在不同情况下时而冷峻辛辣、时而温柔至极的笔调,塞普尔维达的讲述更为灵动活跃,犹如温和的火焰,或是某种花冠形似火焰的淡红色花朵。他描绘雨林中花朵的绽放,“这种鲜紫色的、如衬衫纽扣般纤小的兰花,随清晨的第一缕日光绽开花苞,又于数分钟后迅速凋谢,只因它的美微小的永恒抵不过马努的光线——它不停地变幻,依着天空、水和风的情绪。”亚德里亚海中小岛上的聚会,“岛屿遍地李树开花,夹竹桃开花,人们开花。”诗化的语言细腻生动而饱含人文情怀。作者亦毫无掩饰地表达着对他笔下故事主人公的赞赏与热爱,在每一篇文章的结尾处向他们致以朋友的问候与怀念,“克里斯塔,‘维多利亚同志’,圣诞快乐!”“干杯,加尔维斯老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迷你裙小姐,不安于教室的淘气女孩,爱与思想的叛逆先锋,灵魂和希望的忠实伙伴。看着她们的我多么自豪,我永远的俏丽姑娘!”于是,这本书不再像一本故事集,而是成了一封面向世界的公开信,因为世界上还有更多人,他们的生命还会像那句石上铭文所说那样沉寂在遗忘与无名中,作者或许不能一一讲述他们的故事,但他们依然在尽全力生活着,那“微小的成功与巨大的失败构成的合集”是他们的幸福与反抗。

FIN.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