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读后感锦集

《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读后感锦集

《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是一本由张生全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读后感(一):还原真实的乡土中国

早些年读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差序格局”等等的社会学经典概念早已熟稔于心,在读完《最后的士绅家族》这部小说之后,才真正对乡土中国有了具象化的了解。

在柳江这个地方存在着四大家族,便是柳、曾、唐、江,连木塔寺的和尚都知道“柳家的顶子、曾家的谷子、唐家的枪杆子、江家的丫头子”这句名言。可见四大家族在此地有多大的威望。

《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读后感(二):起于时代落于变迁

起于时代落于变迁

历史的书卷一层层的摊开,再回到那个深褐色的20世纪上半叶,那个世受皇恩却推翻了皇权的军阀年代,那个强盗四起占山为王的世道,那个政坛垂危民间风云演变的时期,那个家族稳定扎根乡镇势力直属地头蛇的境况。

军阀为夺权,混战厮杀,争抢政权,靠的是洋枪洋炮的威严,做的是不得民心的事情,干的是悖祖弃义的勾当,以为用枪杆子抢来的统治就能获得信仰,混乱的秩序无度的争夺粮草,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川蜀之地,乃是热情人民的蜀都,这里的山清水秀,一草一木都令人心驰神往,在川地的一个角落里,一个小镇的福贵阶层的家族衰败史也在悄然上演着。纵观中国小说千百种题材,其中最能体现风土民情和民族变迁的,便是取自于农村的文字,中国遍地的城市都是由村落聚集起来的,农村的乡土气息也非常应景,也能表现地方乃至全国农村人民的生活演变。

书中的四大家族,鼎盛时期是何等的气派,一家之权之财能抵百家千家,而因时代变迁,混乱的军阀斗争,粮户之间的争斗,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更是火上浇油,谁人都想在混乱不堪的社会中多争取一些利益,让生活能提升一些。同时征粮税的更改更让利益驱使的民心动摇,各种阴险的算计,各种强硬的打压,各种害人的阴谋,全在乡镇中悄然发生。

在日益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四大家族的各位贤达相继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先后没落,先是唐八爷,后为曾五爷,而后随着柳家大少爷被谋害,柳家也成为第三个没落的家族,往日积攒下来的家业损失过半,声誉具下,曾看重大家族威望的新军阀也因其权谋的衰败而改成冷眼相对。人心的悲冷和世道的殊途,这是家族没落下场的凄凉。

兵荒马乱,人们对命运的挣扎和哀叹,野心家对事态的谋查和观望,军阀们对军火和威望的向往,民商们对小利的斤斤计较,土匪们的唯利是图无恶不作,民国女子对不公的人生的叹惋,这世上太多无奈与悲凉。

士绅家族,其辉煌与没落,都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悲歌,这是对时代不公的反响,这也是民国生活的写照,是中国要强大,所必须经历的阴暗。

《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读后感(三):“最后”的士绅家族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初看书的时候,以为就是一部和税收相关的图书。看完全书才发现明线暗线里透露的不单单是税收。影射出来的当代人人性的问题,让人深思。

说实话,我为什么会认为它是一部关于税收的书呢,关键在于封面上的这段话:一部研究近代税捐经济的经典读本,一部展示传统士绅政治的残酷之作。这段话我理解的就是税收问题,还是家族税收。但是看完全书,我才明白这段话的意义。与我想象的故事情节完全不同。

引用一下书上谢有顺老师的这段话:《最后的士绅家族》从“士绅政治”和“税捐经济”的角度,写了以柳、唐、曾、江四大家族代表的士绅家族之间的争斗和心衰。在这曲民国乡村的挽歌中,温暖与残酷并存,希望与绝望同在,一个小镇的命运,映照出的是一个时代的沧桑,一种人性的力量。看完全书的我才明白谢老师这段话里的深意。相信很多人看完全书都会和我一样觉得谢老师这段话总结的非常到位。

作者从第一章节里就影射出柳、唐、曾、江四大家族的明争暗斗,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引发了四大家族子嗣间的“爱恨情仇”,在这个四角关系里,作者笔下将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人性间的善良、虚伪、嫉恶如仇都值得我们深思。士绅家族在当时其实很无奈,配合官府自身就要被开刀。迎合百姓那就是与官府唱反调。但是我在曾二少、柳三少身上看到了士绅家族的希望,曾二少上看到了商业崛起的希望、柳三少上看到了教育复兴的希望。这些都是其他人不能比拟的。这两样看起来简单,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做起是多么的不易。

在曾二少发现了藤椒这个商机,他的近现代的宏图大志使的他走上了商界,并且小有成就。

而柳三少自小就在外留学,深受国外教育的影响,脱离了旧社会思想。正是有了这种新思想,使的他对人、对事。考虑的角度不一样,从而造就了不一样的柳家三少。

通过作者对四大家族的描写,让人看到了希望,有看到了绝望。士绅家族的结束,就是新社会的来临。他们里面有着新思想、新作风。这就是他们的希望。老思想、老做派,在这样的社会关系就是他们的绝望。看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路,读者完全被剧情吸引,抽丝剥茧后便是对社会人性的反思。

《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读后感(四):《大清早就亡了》

这本书应该是属于那种以小见大的典型,以民国时期偏远蜀地山区一个小地方四大家族的勾心斗角,再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思想碰撞与时局的动荡不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军阀混战,地方豪绅的旧观念在新时期的种种适应与不适应,都在这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本书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坏人,每个人都在随波逐流,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清醒的却也不得不因为家族等种种观念为之身陷囹圄,挣脱不得。本书从小镇上柳、唐、曾、江四大家族因为“税捐经济”在茶馆开会而开始,表面的和和气气与私下的手段用尽可谓是鲜明对比,家族掌权人的无上权利也被刻画的入木三分,再加上下人们还是以家族为依托,甚至为之生死也没有反省,中间穿插着四大家族后辈的情情爱爱,还有山上的棒客在期间搅风搅雨,一个小镇真是风云变化让人看的大呼过瘾。

而本书除了故事好看,我认为更好的地方在于其中的思想。对于士绅这个特殊群体写的真是酣畅淋漓,其实在没有看本书之前我对这种家族式的地方士绅阶层还是有着很大的好感的,毕竟他们在某一个时期其实是社会大众的中坚力量,也较好的维护了当时社会统治,但是历史毕竟是滚滚向前进的。本书就写了这个历史交接时刻,这些士绅阶层只知家族而不知有国的可悲,而对于接受过出国教育的柳家三少爷,当还在外国风花雪月的时候家族的重担突然之间就压了下来,不知所措的举动也就更加合乎情理了,看着他在父母之命与心中所爱之间的挣扎其实真的有些心酸,因为我在想如果是我的话,嗯,我没敢继续往下想,怕鄙视自己。

有时候当巨变来临,越是根深蒂固的东西越不容易改变,因为放不下。心中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即使是到了眼前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还在自欺欺人。书中有一段前后呼应我认为写的最有味道,就是柳府的管家最开始认定勾引三少爷的不是人是妖,然后叫人去除妖,接着再知道身世显赫之后又亲自去说服三少爷娶她,再被当众拒绝之后又说是妖,这如此的反复其实不过是他只能看清眼前三尺,根本不知道世界已经发生了什么,可叹。而与之做对比的也正是刘琦君,认为自己的父亲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早晚会被灭掉,这眼界。

这个小镇的大戏不搬上银幕可惜了,这个剧本我给满分,不怕骄傲。

《最后的士绅家族(上下册)》读后感(五):士绅家族

好看的民国乡村小说,大家多半会想起陈忠实老师的《白鹿原》,但我觉得还应该包括这本张生全老师的《最后的士绅家族》。的确,这类的故事比较跨越长而且人物众多,电影和电视好看的不多,因为它需要作者相当的生活阅历和经历。不过,这部《最后的士绅家族》却令我眼前一亮。我百度了下作者,原来他的往昔作品更是展现人性的,读起来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最后的士绅家族》这部小说分为上下两册,共二十二个章节,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两本厚厚的书,看上去像两块砖头。讲实话我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读完够呛。但其实读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故事很精彩,条理很清楚,以民国时期蜀地边陲小镇柳江为背景,以柳、唐、曾、江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士绅家族群,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大家族依附军阀,展开了一场夺取税捐征收权的明争暗斗,山上的棒客也不甘寂寞,参与到这场争斗之中,一时之间,腥风血雨尔虞我诈将小镇搅动的天翻地覆。柳江四大家族在相互倾轧及军阀更替中,相继破落衰败,凋零。同时,柳江年轻一代为了突破桎梏,寻找真正的出路,追求纯洁的爱情,走上了他们各自悲喜交集的人生道路。

故事以民国的税捐为主线发展,税捐只不过是一个引子,然后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纷纷粉墨登场,暗线和明线相互交织在一起读下来让人欲罢不能。应该说,故事发生的看似巧妙,其实更是合理。每个人物的性格都跃然纸上,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士绅间为了争夺税捐相互利用,趋炎附势,军阀间和棒客间为了田产和税捐相互敌对和相互勾结,将民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写的淋漓尽致。在作者的笔下,将那个特殊年代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善良、虚伪、残忍都向我们一一展现出来,读下来引人深思。曾二少爷和江家三小姐的爱情在当时的环境下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作者对四大家族的描写,从起初的辉煌到结尾处的没落,到最后的人才凋零。讲真,士绅家族的结束,标志着就是新社会的来临,谁也不能逃脱时代浪潮的冲击而独自存活,只有顺应时代的脉搏才能存活下去。作者想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性,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