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幸福之路读后感精选

幸福之路读后感精选

《幸福之路》是一本由[英]罗素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之路》读后感(一):无题

细嚼罗素列举的一条条真理名言,总有一股拍案叫绝的冲动。我感受到的,但又说不出口的东西,都被这老头子一一汇总出来。幸福的道理,感觉从始至终就是那些。古人和今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没有太大本质区别,只不过他们追求幸福道路上遇到的妖怪诱惑力不一样了。

细想想,科技虽然一直在快速迭代进步,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越来越便捷的感官享受,但是人类的幸福感是不是也在正比例提升呢?我觉得不像。电子产品的普及,互联网的便利,总感觉把人们更推向了虚拟的娱乐世界,沉浸在虚拟的快乐中。一下网,一关机,虚拟的快乐很多都会瞬间烟消云散,落下个两眼空洞的我们,呆滞地等待着下个娱乐循环。

《幸福之路》读后感(二):通往幸福的灵修之路

这是一本哲学书,傅雷翻译的都是长句,所以读起来不是很轻松。但是如果静下心来阅读,也是一本很好的通往幸福之路的灵修书籍,值得再阅读一遍。

对作者写的受虐狂部分的四句格言印象深刻: 避免自己成为幻想被虐狂的格言是:一,记住你的动机并不常常像你意向中的那么舍己为人。二,切勿把自己的价值估得过高。三,切勿期望人家对你的注意,像你注意自己一样关切。四,勿以为多数的人在密切留神你,以致有何特殊的欲望要来迫害你。

其实很多人都有点受虐狂的倾向,如果我能去除自己善于自怜的坏习惯,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

关于烦闷,每个人都害怕烦闷,都驱赶烦闷。唯有寂寞才能产生果实,现在的孩子注意力被各种事物所吸引,很难静下心来自己做一件事情,这是值得父母注意的。 罗素最后写的关于家庭方面,很赞同那种自我牺牲的母亲,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是最严重的,也是最自私的。所以,做全职妈妈不是明智的选择,不受重视,还容易成为怨妇。

关于工作,罗素写的也很好,再累的工作也会比无所事事好的多,工作让闲暇变得可贵了。

很难相信这是作者自己的经历经验总结,作者是在俯视全人类,罗素被抄袭的太严重了。

《幸福之路》读后感(三):幸福的路,一直在路上。

我是一个凡人,有着与大多数人一样的疲劳、嫉妒、愤懑等情绪。我的工作性质不算忙,但是也许就是“闲”得蛋疼才无病呻吟?

忘记怎样与这本书结缘了,本以为是心灵鸡汤,可以随便读读。深度阅读后发现是一本理性分析和探讨的作品,也可以说作者与青年朋友之间的对话吧!作者有太多的语言想表达,但他控制住了说教,尽量用克制的措辞行文。

我体会作者的意思有:要培养尽量多的兴趣,才能不至于让生活无聊。要多关注自身以外的信息,才不至于走到死胡同。工作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如果工作能带来快乐(无关金钱),那简直不要太好。

傅雷的翻译很精彩,有些地方读起来很幽默也发人深思。虽然当时行文之风有些晦涩,但不影响总体阅读之趣。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在编辑时,有较多疏漏。封面“幸福”的英文误写为“happinese”了,减分。

《幸福之路》读后感(四):简单而又可触碰的幸福

扔掉那些繁琐又烧脑的关于人生幸福的书吧,除了否定简单的幸福之外,他们总是用一种不可理解又傲慢的态度把幸福写的复杂。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标题,以及摘抄的最受用的幸福指南:

一、什么使人不快乐

对外界的事物,却一天天的集中我的注意:譬如世界现状、知识的各部门,以及我抱有好感的个人等...对外界的关切也有个别的烦恼带给我,但这一类的痛苦,不像因憎恶自己而发生的痛苦那样,会破坏人生的主要品质。

二、浪漫底克的忧郁

爱情,首先应认作本身便是欢乐之源;其次,它增进一切最美妙的享受;再次,爱情能够戳破“自我”这个尖厚的驱壳

三、竞争

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这观念在你心中存在多久,悲惨的情形也存在多久。成功的实现势必令你挨受烦恼的煎熬,除非你先懂得怎样去处置成功。

四、烦恼与兴奋

凡使我们接触大地生活的游戏,本身就有令人深感快慰的成分;它们停止时,带来的快乐并不跟着消灭,虽然它们存在时,快乐之强烈不及更为兴奋的行乐。

五、疲劳

对付无论何种恐惧的正当方法,是集中精神、合理、镇静的把恐惧想个彻底,直到你和它完全熟悉为止。熟悉的结果,可怕性给磨钝了。

六、嫉妒

极度谦卑的人...特别倾向于嫉妒,由嫉妒而不快乐而怨恨

七、犯罪意识

在一种合理的伦理学中,给任何人(连自己在内)以快感,都该受到称赞,只要这快感没有附带的痛苦给自己或旁人。

八、被虐狂

如何阻止自虐:你的动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舍己达人;切勿把自己的价值估的过高;切勿期望人家对你的注视,像你自己注视自己那样;不要以为多数人在密切留神你。

九、畏惧舆论

只要对舆论的畏惧相当强烈,就不可能有什么伟大的成就。

十、快乐还可能么

促进快乐的那种关切,是喜欢观察他人、在他人的个性中感到乐趣,愿意使与自己有接触的人有机会感到兴趣与愉快,而不想去支配他们或要求他们热烈崇拜自己-但这一切必须出至于自然,绝不可基于自我牺牲

十一、兴致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少,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十二、情爱

你给与人的情爱,应当本身是强壮的而非畏惧的,希望对方卓越优异的心理,多于希望对方安全的心理,虽不是绝对不顾安全问题。

十三、家庭

有后代的理由:让自己化作生命之流的一部分;凭借儿女使得自己流明千秋;因为有儿女需要养育,所以本能、实在的觉得未来重要。

十四、工作

始终一致的目标,主要就包括工作在内-这不足以使生活幸福,但几乎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十五、闲情

能在操心的对象以外对旁的事情感到兴趣,真是天赐的恩典。

十六、努力与舍弃

十七、幸福的人

《幸福之路》读后感(五):罗素经典作品,傅雷翻译

罗素经典作品,傅雷翻译

本书读起来有些吃力,中途知难而退一次,再次鼓起勇气继续。

1、关于生活

一个印象十分深刻的观点是,要善于接受平淡无奇的生活,大多数时候生活都不是精彩刺激的,如果总是要追求刺激,一旦回到平淡的生活,就会觉得很没意思。他认为现代人的生活刺激的东西太多了,例如在看电影时,情节是惊心动魄的,而人坐在那里又是静止的,两者没有实现统一,很容易导致分裂。

这是否可以推断出,经常去荒郊野岭徒步,去沙漠旅行的人,回到平淡的生活时其实是很不快乐的,然后等着下一次出去跳伞、蹦极寻找快乐。一旦把快乐的阈值拉高,玩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刺激。所以还是要学会从平淡中寻找快乐,像乡下的老人那样,每天盯着走地鸡和流浪狗发呆,也能感到平静。

对此,罗素总结到:兴奋过度的生活是使人筋疲力尽的生活,它需要不断加强的刺激来使你震动,到后来这震动竟被认为娱乐的主要部分。一个惯于过度兴奋的人,仿佛一个有胡椒瘾的人,谁都受不住的分量,在他简直连味道都不曾尝到。烦闷,有一部分是和逃避过度的兴奋有密切关连的,而过度的兴奋不但损害健康,抑且使口味对一切的快感变得麻木,酥软代替了感官的酣畅的满足,巧妙代替了智慧,参差不齐代替了美。我并不想把反对兴奋的议论推之极端。分量相当的兴奋是滋补的,但象几乎所有的东西一般,分量对于利弊有着极大的出入。刺激太少,产生病态的嗜欲;剌激太多,使人精力枯竭。所以忍受烦闷的能耐,对于幸福生活是必要的,是应该教给青年人的许多事情之一。

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自幼培养。

2、关于工作

工作也许不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但不工作的无聊和烦闷是更令人恶性和沮丧的。

所以那些总称抓紧赚钱实现财务自由就不用工作了的人,可能打错了算盘。没有工作作为背景的节假日,它的幸福感也就大打折扣了。

对此,罗素认为:的确有许多工作是极端累人的,过度的工作又永远是很痛苦的。可是我认为,只要不过分,即是最纳闷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也比闲荡容易消受。工作有各种等级,从单单解闷起一直到最深邃的快慰,看工作的性质和工作者的能力而定。多数人所得做的多数工作,本身是无味的,但即是这等工作也有相当的益处。第一,它可以消磨一天中许多钟点,不必你决定做些什么。大多数人一到能依着自己的选择去消磨他们的闲暇时,总是惶惶然想不出什么够愉快的事情值得一做。所以工作是人所愿望的,第一为了它可免除烦闷,一个人做着虽然乏味但是必要的工作时,固然也感到烦闷,但决不能和百无聊赖、不知怎样度日的烦闷相比。在这一种的工作利益之上,还有另一种利益,就是使得假日格外甘美。一个人只消没有过分辛苦的工作来摧残他的精力,定会对于自由的时间,比一个成日闲荡的人有更浓厚的兴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