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对决》读后感摘抄

《对决》读后感摘抄

《对决》是一本由卡尔森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决》读后感(一):听美国军人讲那段过去的历史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而我们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对于历史的关注度应该再关切些,再关切些。

历史不只是历史书上程式化的讲解,不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历史,它是有温度的。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历史资料,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那些过去的往事,我想,我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会更加热切的投身建设。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拿到这本抗战时期美国驻华武官回忆录的《对决》时,首先是被腰封上的话吸引了,作者是一个诚实而正派的美国军人,是第一个伴随中国军队作战的美国军官。正义是没有国界的,在这场我们是无辜正义的受害者的战争里,本书的作者卡尔森坚定的站在了我们的这一边。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作者卡尔森就不畏艰险,跋涉2000多英里,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认真考察了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的抗战;他以忠实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抗战的真相为头等大事,在遭到上司反对后,不惜辞掉军职和放弃晋升的机会,而义无反顾地继续从事支援中国抗战的活动。这样的的卡尔森,值得我们敬佩。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这本《对决》才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在阅读这本回忆录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气愤,会感到痛苦。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始时间是最早的,持续时间是最长的,条件也是最艰苦的,付出的牺牲也是最惨重的。在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军民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太多太多。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谱写的历史篇章永远铭刻在历史上,这是不容置疑的。

在和平的年代,我们也应该勿忘国耻,听美国军人讲讲那过去的历史,铭记苦难,砥砺前行。

《对决》读后感(二):正义面前不分国界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特意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以此纪念八年艰苦的抗战岁月。在这一年出现了不少好剧,诸如《伪装者》的大热,让人们的视线重新回归到以抗战为主旋律的影视剧上,不得不想起十年前播出的《亮剑》,,充分展现了我军战士的军事素养和朴素的军人素质,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而这本《对决》从客观、正面的角度,详细记叙了当时中国军人的骁勇善战。

尽管在抗日时期,正面战场一直是国民党辛苦的抵御,但在敌后则是共产党的天下,八路军的游击战总叫敌人防不胜防,因此八路军有勇有谋的名声也逐渐享誉整个战场,同时吸引着其它军队对其展开深入了解。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此书作者卡尔森,便是首位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察的军官,时任美国驻华武官,曾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他在获悉了不少资料后,将其用在自己带领的海军陆战队上,从而训练出一支精干的海上游击队——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并为自己带来巨大荣誉。

书中以抗日战争初期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时间线,前期的美国作为战争的中立方,站在一旁观众,而作者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不惜跨越2000多英里,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挖掘国共两党的对战争的认识。尤以对八路军的认识为主,不仅跟随八路军亲赴战场,实地感受八路军的作战特点,还多次会见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探讨对战争的理解,并评价毛泽东“这是一位谦虚、和善、寂寞的天才,在漆黑的深夜中奋斗着,为他的人民寻求和平的生活和公正的生活而奋斗着。”因此,结合种种了解到的资料与设身处地的感受,他预言中国共产党必将在中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他的预言非常正确,共产党的确所向披靡!

在得到他想要的资料后他回归军中,大肆赞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却被上司驳斥,为此,他甘愿辞掉军职和放弃晋升的机会,义无反顾地支援中国抗战。直到太平洋战争暴发,他回到海军陆战队,用在八路军中学到的战略战术,多次痛击日本军队,成为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才有了之后中美双方合作抗击日本,才有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了如今幸福和谐的生活。

作者以第三方的角度,真实的记录了中国抗战的局面,笔触生动细致,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浮现于眼前,而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战略战术不分国界,正义的一方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对决》读后感(三):正义面前不分国界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特意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以此纪念八年艰苦的抗战岁月。在这一年出现了不少好剧,诸如《伪装者》的大热,让人们的视线重新回归到以抗战为主旋律的影视剧上,不得不想起十年前播出的《亮剑》,,充分展现了我军战士的军事素养和朴素的军人素质,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而这本《对决》从客观、正面的角度,详细记叙了当时中国军人的骁勇善战。

尽管在抗日时期,正面战场一直是国民党辛苦的抵御,但在敌后则是共产党的天下,八路军的游击战总叫敌人防不胜防,因此八路军有勇有谋的名声也逐渐享誉整个战场,同时吸引着其它军队对其展开深入了解。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此书作者卡尔森,便是首位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察的军官,时任美国驻华武官,曾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他在获悉了不少资料后,将其用在自己带领的海军陆战队上,从而训练出一支精干的海上游击队——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并为自己带来巨大荣誉。

书中以抗日战争初期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时间线,前期的美国作为战争的中立方,站在一旁观众,而作者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不惜跨越2000多英里,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挖掘国共两党的对战争的认识。尤以对八路军的认识为主,不仅跟随八路军亲赴战场,实地感受八路军的作战特点,还多次会见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探讨对战争的理解,并评价毛泽东“这是一位谦虚、和善、寂寞的天才,在漆黑的深夜中奋斗着,为他的人民寻求和平的生活和公正的生活而奋斗着。”因此,结合种种了解到的资料与设身处地的感受,他预言中国共产党必将在中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他的预言非常正确,共产党的确所向披靡!

在得到他想要的资料后他回归军中,大肆赞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却被上司驳斥,为此,他甘愿辞掉军职和放弃晋升的机会,义无反顾地支援中国抗战。直到太平洋战争暴发,他回到海军陆战队,用在八路军中学到的战略战术,多次痛击日本军队,成为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才有了之后中美双方合作抗击日本,才有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了如今幸福和谐的生活。

作者以第三方的角度,真实的记录了中国抗战的局面,笔触生动细致,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浮现于眼前,而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战略战术不分国界,正义的一方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对决》读后感(四):看清历史

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一场民族侵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中国人民在中日战争中顽强斗争,取得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也在历史上奠定了重要的作用。而在世界人的眼中,中国的这场战争又是怎么样的呢?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森,在抗日战争初期,不畏艰险,跋涉2000多英里,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认真考察了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的抗战;他以忠实地宣传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共及八路军抗战的真相为头等大事,在遭到上司反对后,不惜辞掉军职和放弃晋升的机会,而义无反顾地继续从事支援中国抗战的活动;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卡尔森在海军陆战队中,用学到的八路军的作战经验,训练一支精干的海上游击队——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罗斯福总统的儿子詹姆斯•罗斯福少校被委派为他的助手。这支海上奇袭队于1942年8月在吉尔贝特群岛的梅金岛登陆突袭日军成功。接着在瓜岛战役中,突击营又一次大显身手。在历时一个月的战斗中,卡尔森所部在丛林山地行军450英里,伏击敌人30次,歼敌500人。一位海军陆战队史学家称之为“海军陆战队*重要的一次作战巡逻”。卡尔森因战功第三次获海军十字勋章。

这位驻华武官不单单用自己客观的视角陈述出中国抗战的事实,更是用自己的力量在抗战这条路上,为中国取了很多战争的胜利。中国在以前的历史教课书上对于抗日战争的描述都是八年,但是在最近,我们将八年改为十四年,并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自强不息,团结一心的证明。在现在的和平时期,我们不忘却的是战争中牺牲的保卫家园的英雄们,也不能忘却的是我们自己誓死不党亡国奴的决心。

在现在国际局势变换动荡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韩国乐天,韩国等国家的萨德部署,日本对于钓鱼岛的态度等等,每件事的发生和世界各方的态度都是我们值得重视的。我们作为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颗自己的爱国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能盲目追寻进口货。要有一种爱国的意识。希望世界和平,也许实现起来比较远,但是看清历史,才是我们追求和平的始点。读文章,看历史,看清我们自己的应该坚持的原则。

《对决》读后感(五):全新的第三方视角——评《对决:抗战时期美国驻华武官回忆录》

对于发生于二十世纪30-40年代(最近被国家精准界定为1931——1945年)的这场抗日战争,已经有汗牛充栋的各类图书和文献资料,包括共产党、国民党、汪伪政权、日本,这四方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书籍档案,卷轶浩繁,浩如烟海。尽管抗战史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史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很难再写出太多新意,然而,当这本《对决:抗战时期美国驻华武官回忆录》摆在我的面前,细细读来,还是新意扑面,惊喜良多。

最大的新意,是此书乃第三方视角看抗战,这是一个崭新的角度和维度。此书作者卡尔森,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曾经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时任美国驻华武官。抗战时期,他不顾上司的反对,冲破重重阻碍,第一个深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考察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的抗战。值得注意的是,他考察、记录和研究中国抗战的这个时期,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美国在中日战争中是保持中立的第三方,因此,卡尔森作为一名来自中立第三方的观察者,秉持客观、公正、中立的立场,其所留下的第一手的文字记录,更显得弥足珍贵。

书中的大量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形神兼备,极具现场感,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作者身处上海租界中旁观淞沪战役的描写,于无声处听惊雷,一动一静,一安一危,对比极其强烈。又如,对与朱德几次会见的描述,将朱德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的慈祥和蔼、坚定朴素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对史沫特莱的描写,也很生动到位。对自己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面,卡尔森的记述非常详尽具体,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写得活灵活现,极具史料价值。对奇袭阳明堡这一战斗的描写,作者则是惜墨如金,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就将历史上这一著名的击毁二十几架敌机的战斗介绍给了读者。对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陈诚、冯玉祥、白求恩等一干历史人物的描写,也都简练传神,各具特色,避免了脸谱化、公式化的千人一面。

当然,可能由于作者是第三方外国人的缘故,书中对于个别的史实细节,可能在考证上略显不足。比如,书中第66页对林彪的描写,称其“只有二十八岁”。其实,1938年的林彪,年龄可不止二十八岁了。这样的问题只是白璧微瑕,无损于此书的光辉,可以考虑在本书再版时加一个脚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