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逃亡读后感精选

逃亡读后感精选

《逃亡》是一本由[苏联] 布尔加科夫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5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亡》读后感(一):装狗的七次尝试

“一匹狼就算剃了毛也装不成一条狗。”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而本书中的七部剧本便是他在莫斯科剧院“装狗”的七次尝试。相比作者的小说,他的剧本要急功近利得多,毕竟是为公演而写,含沙射影,春秋笔法,不免有些猥琐,其戏剧性也远逊于他最杰出的三部中篇小说(《孽卵》《狗心》和《魔障》)。总之,让人有些失望。也难怪,写小说是为长远的名声,而编剧本是为近期的生计……还是喜欢他小说中的明刀明枪。

《逃亡》读后感(二):“苏维埃政权下不应当有卧室”

对于布尔加科夫,之前读《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时候已经被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所折服,这本戏剧集无论思想性和可读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或大义凛然、或贪婪成性、或玩世不恭、或滑稽可笑,让人啼笑皆非,一直在感慨如此讽刺的剧本在苏维埃那个年代屡遭封禁还能流存下来实属万幸。

“对有些人来说—是序幕,对我来说—是尾声”

《土尔宾一家》以一个家庭的视角描写彼得留拉流亡政府占领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历史事件,用很短的篇幅营造出了惊心动魄的紧张气氛。戏剧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阿列克谢为主的白卫军运动在面对彼得留拉乱军入侵、德国军队放弃抵抗、乌克兰傀儡政府不战而逃的危机情况下做出的牺牲,存亡之际,一大批热血青年虽然知道自己的抵抗毫无意义,仍然做出了抗争,阿列克谢的牺牲、尼科尔卡的致残与乌克兰傀儡政府的临阵脱逃形成强烈的对比。另一条主线则是叶莲娜和丈夫以及爱慕者们之间的关系,叶莲娜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女人,丈夫作为参谋部上校,在得知重要的军情之后不顾大体,愚蠢胆怯地选择逃跑,爱慕者舍尔文斯基作为统治者的副官,在危难之际只顾令人作呕地追求自己的意中人,对两人的讽刺入木三分。

“苏维埃政权下不应当有卧室”

《卓伊卡的住宅》将场景放到了一个名为缝纫学校实为高级会所的住宅当中,各色人物在这里轮流登场,聪明果断的卓伊卡,忍受着病痛的没落伯爵阿博利扬宁诺夫,玩世不恭巧舌如簧的主管阿米耶基斯托夫,贪婪成性的住房管理会主席阿里路亚,漂亮渴望自由的女仆玛纽什卡,凶狠野心勃勃的天使,以及各色舞女和寻欢作乐者,这是最有意思也最具荒诞色彩的一幕。

“16俄尺容不下他火热的心脏,他需要宽广自由的世界。”

《紫红色岛屿》围绕白人征服者,黑奴统治者和土著人三方的冲突进行,中间穿插着一个重要的左右逢源的骗子基里,这篇讽刺在于本应是一个精彩的剧本却因为表现出的思想不过关而把结局改得啼笑皆非, 很有现代审核不过关的影子。稍显不足的是,这种剧中剧的模式有点让人出戏。基里是这出戏中最大的亮点,扮演者本人作为剧本创作者内心的独白也让人印象深刻,无论何时,创作都不应该被束缚,需要更广阔的空间。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是最具魔幻色彩的一篇,和另一本长篇《大师和玛格丽特》有些相似,布尔加科夫以戏虐性的口吻描述了一个有些失常的科学家制造出了时间机器,把沙皇带到了当下又把当下的一个房屋主管时空穿梭变成了沙皇,上演了一出出让人捧腹的闹剧,值得一提的是,伊凡·瓦西里耶维奇作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素以喜怒无常和残忍著称。

“他不缺乏任何荣誉,没有他我们的荣誉受损”

《莫里哀》之前就可以看出布尔加科夫的戏剧风格受莫里哀影响,两人拥有同样苦难的灵魂。这篇以莫里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抛弃了自己的旧情人而娶了自己的私生女为背景,上演了莫里哀由深受路易十四喜爱,在创作属于巅峰之时遭遇背叛,受到情敌挑衅被迫参与决斗,并且由于信仰问题被大主教攻击,最后忧愤而亡,布尔加科夫本人也曾因作品反动而被禁,郁郁而终。

“安宁、明净的永生之渚,我们旅途的归宿。”

《逃亡》围绕八场分属不同时间地点的梦境展开,普通的俄罗斯民众,镇压革命的刽子手,战败后四处奔逃的白军和被间谍盯上的各色人物在梦境与死亡当中寻求解脱,这些都是典型的“俄罗斯性格”,单独这一篇布尔加科夫就无愧于被称为集讽刺作家、幻想题材作家、现实主义作家的天才于一身的文学大师。

最后一篇《巴统》以青年斯大林为主人公的剧本,讲述了斯大林领导下的秘密反抗、工人罢工的流血运动,这是布尔加科夫创作的最后一个剧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妥协,然而仍然未被允许出版,其中可能隐含着对斯大林的讽刺一位,布尔加科夫在信中曾说,“在苏联俄语文学广阔的原野上,我是唯一仅有的文学之狼。有人建议我染染毛色。荒唐的建议。染色的狼也好,剪毛的狼也好,他总归是不像卷毛狗。”

《逃亡》读后感(三):布尔加科夫的另一种魔力

前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以一部恢弘巨制《大师和玛格丽特》在世界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师和玛格丽特》在他逝世二十五年后才得以公开发表。布尔加科夫因此也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

尽管布尔加科夫以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扬名于世,但他的梦想却是成为著名的戏剧家。在他的创作生涯里,他创作了许多剧本。有改编自小说的反应白卫军内心世界和个人命运的《土尔宾一家》,有讽刺“思想正确”,胡乱改编荒唐剧本的剧中剧《紫红色岛屿》,还有反应青年斯大林早期革命活动却引发巨大争议的《巴统》等等。

然而,布尔加科夫的戏剧创作之路却颇为坎坷,由于苏联的阶级斗争,布尔加科夫的剧本一个个被撤下舞台,被禁演,失去了在观众面前亮相的机会。直到八十年代,布尔加科夫的剧本才重现天日,与观众见面。而此时已经距作者辞世已经近半个世纪。

此前,国内引介的布尔加科夫剧本很少,浙江文艺出版社这本《逃亡》可以说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引进布尔加科夫的剧本,收录了《逃亡》等七部戏剧,涵盖作者前中晚三个时期的创作,为文学爱好者深入了解布尔加科夫的艺术世界提供了极好的范本,也可以说,打开了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另一扇窗口。

那么,布尔加科夫的戏剧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为什么他的剧本屡屡被禁演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布尔加科夫的剧本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传统,根植于厚重的现实主义。只就这一点上来说,与热情向上、歌颂理想的“革命主义”文学是不相容的,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方向。所以,布尔加科夫在苏联文坛遭到排挤,招致批判也就不例外了,甚至成为“敌对势力在文学界的代表”。

应该说,布尔加科夫很善于将不同人物的个人命运一一呈现在舞台上。个人遭遇与风云变幻的大历史变革紧密贴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徐徐展开的画作。

比如说《土尔宾一家》(由他的小说《白卫军》改编而来),数十个形象鲜明的人物纷纷登上舞台,而面对急剧变化的历史形势,不同的人物各自走向不同的命运。傀儡皇帝盖特曼仓惶逃跑、毫无主见、完全听命于德国人;军事部上校抛下妻子独自逃往德国,却叫嚷着让妻子不要让塔尔别尔格姓氏受辱,最终被德国人抛弃;明面上花言巧语、满嘴谎言但讲义气的皇帝副官舍尔文斯基最终抱得美人归;看守学校不让军队烧掉课桌的中学学监;指挥官阿列克谢眼看城市即将沦陷,为了避免不必要牺牲而下令解散军队,最后却不幸牺牲;年轻的尼科尔卡瘸了一条腿;操持一家子人的叶莲娜看清了丈夫的面目,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以及阿列克谢麾下两位忠诚的上尉最后的选择也很有趣,颇有戏剧性,像是历史洪流中奔往不同方向的水流。美施拉耶夫斯基决定加入布尔什维克,而斯图津斯基决定跟随彼得留拉。

正如剧终人物所说的那样,“对有些人来说——是序幕,对我来说——是尾声”。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即便是那些大人物,也并非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只能做出有限的选择。但对最普通的人来说,有限的选择有时候也足矣,恰如剧中人物美施拉耶夫斯基和斯图津斯基所做出的抉择那样。

显然,在布尔加科夫笔下,历史并不像“革命主义”文学宣称的那样具有必然性,而是人物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和内心世界的纠结之后,偶然做出的决定。

另外,布尔加科夫的作品常以辛辣的笔端讽刺现实,而且通常不露声色,以戏剧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这一点,又让人说成他“愤世妒俗,攻击性太强”,尤其是随着苏联革命形势渐平,阶级斗争日益突出之时,他那些反映苏联现状的作品,像一根锋利的刺,刺破了幕布之下掩盖的真相。

例如剧作《卓伊卡的住宅》,表面上是一家“模范裁缝所”,实际上却是打着服装展示幌子的高级“妓院”,还收留了贩卖大麻的中国人。然而布尔加科夫并没有对此作道德评判,而是设置了一个异常戏剧化的桥段。收入颇丰的商业托拉斯主管西古恋上了落魄的贵妇人,贵妇人却心心念念想着弄钱出国,失意的西古找到卓伊卡,想买春消愁。而急着出国的贵妇人放下了身段,也找上了卓伊卡,成为裁缝所的“模特”,以招揽高级客人。就这样,两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卓伊卡的裁缝所相遇了。多么讽刺性的场景。

如果说,《大师和玛格丽特》展现了布尔加科夫充沛而夸张的想象力,那么《逃亡》等剧本则呈现了他厚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逃亡》读后感(四):书写人的真实

青峰樱文

相对于小说的出版发行,戏剧剧本的面世,算是小众而稀少。此次浙江文艺推出布尔加科夫的剧作集,是目前数量最全的,共包括作者的七部剧作。

它们创作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俄国经过了十月革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大众面对风云巨变,或积极,或反动,或追随,或逃亡,布尔加科夫成长、经历了那个时代,并写下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的人与事。

所谓真实,是他的剧作最可贵的文学价值,即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不为了歌颂当时的布尔什维克,而一味宣扬,拔高,鼓吹,而是通过荒诞与讽刺的表现手法,现实与想像的场景设置,幽默与犀利的语言,来呈现新旧势力的斗争与存亡,无论掌权与否,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是直接参与抗争的军人,还是被动裹挟其中的民众都成为他笔下的人物与故事。

《土尔宾一家》,是拥护旧有体制的,阿列克谢作为盖特曼手下的炮兵上校,是希望通过武力来打败彼得留拉的,只是没想到最后指挥官盖特曼竟丢下他们不管,假扮成德国将军出逃。阿列克谢对于质疑这一切的人说,现在他们无人可以保卫,甚至连指挥他们的人也不再了。他们的命运在急速变化的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但他们仍要活下去,仍然会有人恋爱,有人固执地要留下,有人早早看出形势不利离开,有人为了保护别人,而牺牲了自己。最后布尔什维克赶走了彼得留拉,他们这一家人一边想像着布尔什维克长什么样,一边让生活继续下去。此剧的特点就是他没有正面描绘一个革命者形象,土尔宾一家子及相关接触的人都是被革命的一派,但他们想的根本没有革命好与否,是否更民主与公平,他们只是在理所当然地维护盖特曼的统治,也是他们可以依旧过好日子的保证。可是社会的发展根本不容他们不变。阿列克谢能做的,只是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家人,朋友。同样,布尔加科夫其它的几个剧本中的主要人物也不是革命者,只有在《巴统》中主要写了斯大林。我想,这多半和他的出身,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他出生于乌克兰基辅一个神学教授家庭。一战期间曾参加红十字会,后成为战士、医生、记者。他所接受的正统的良好教育,使得他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批判传统,所以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没有先入为主的鲜明立场,而是与现实中的对与错稍稍离开了些距离,从而可以呈现丰富、多样及客观的社会风貌。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和《逃亡》。前者已经用了现代网文作者极钟爱的穿越的构想。它描写了发明家济莫费耶夫发明了一个可以去到不同时空的机器,结果把房屋管理员布翁沙带进了皇宫,而把伊凡雷帝带到了发明家的家里。伊凡雷帝不知道现在不再有沙皇了,而是前苏联。这种魔幻的故事让我一边读剧本,一边想像着如果它能在现代的剧院上演也该是很吸引人的。但在布尔加科夫生前,其大部分作品受到严厉抨击,被禁止出版或公演。因此被称为“没有剧本上演的剧作家”。布尔加科夫的穿越情节,是为了展现俄国这片土地上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巨变。沙皇的一切做派,包括他高兴了就赏,不高兴了,一句话就杀人,没有人可以质疑他的权威,在不再有沙皇统治的新时代,完全陷入可笑、愚蠢的境地。同时,虽然没有了沙皇,但社会中官僚主义作风也不少,也一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布尔加科夫坚持表现现实,所以它的作品可以跨越时间与历史,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它的艺术魅力,而不会随着时间淹没。

《逃亡》里,作为昔日杀戮者的赫卢多夫在布尔什维克占领了他们的城市后,逃到了君士坦丁堡。他本人是一个白俄军人,可是时代已经不属于他。相比于混乱中抛下妻子远走巴黎的科尔祖欣来说,他可以说是有他果敢,正义的一面。他在其它逃出来的人的生活都有了安排之后,却选择了开枪自杀。他像是一个象征,就是过去的永远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管对曾经的统治者来说有多荣耀,有多辉煌,俄国变成了苏联,社会在向前。但所有的历史都是人推动完成的,所以人的情感 ,人的行为,人的选择,才是艺术作品始终围绕不变的中心。布尔加科夫关注的始终只有人,甚至时代的变革都成为背景,他避免了塑造形象的单一化,标签化,白俄军官也可以有善良的一面,作为副官的舍尔文斯基也可以在脱下军装后成为台上的歌唱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好是苏联文学史上相对活跃的时期,但三十年代以后,布尔加科夫大部分作品不再出版或公演。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可以说也不算熟悉与热门,此次浙江文艺不仅出版了作者的剧作,还有小说作品,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个契机,可以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布尔加科夫。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逃亡》读后感(五):“白银时代”的不《逃亡》

“白银时代”的不《逃亡》

文/米雪

俄罗斯文学在经历了群星璀璨如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为代表的“黄金时代”之后,步入了在历史转折文化转型的世纪之交、社会动荡精神危机非常时期的“白银时代”,以《大师与玛格丽特》蜚声文坛的布尔加科夫则是这个时代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

布尔加科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前苏联小说家、剧作家,20年代早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白卫军》(后改为剧本《土尔宾一家》,收入本剧作集)、《大师和玛格丽特》、《莫里哀先生传》等,以及剧本《卓伊卡的住宅》、《紫红色岛屿》、《莫里哀》等(均收入本剧作集)。他出生于1891年沙皇俄国的基辅,开始创作文学作品之时正值俄国局势动荡,受用于生长环境的熏陶,布尔加科夫的创作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

“白银时代”所延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这一短暂时代所涌现的风格各异的天才作家和传世作品的数量之多,在俄国历史上却是空前的。”布尔加科夫因其作品“深刻的哲理内涵与惊人的艺术技巧结合,真实与虚幻交织,合理与荒诞并存,梦幻与现实融为一体,”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整个国家以及各个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宣告了主权的胜利。文学的主流力量开始朝政治倾斜,歌颂“伟大正确”的正面人物,文学是政治的喉舌,处于这个时代的布尔加科夫,由于出身、成长环境以及对待事物的观点不同,在面对多变局势下产生的多种问题和对待问题的视角的变化,他的写作方式和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周围革命热情高涨的各类人士的分歧也就越来越大。政治思想的激烈斗争,布尔加科夫受到了不少指责,因为在的笔下,不少人物是反动派众多,宣传反动言论,与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唱反调,即使是受过斯大林赞扬的《土尔宾一家》也不例外。

《土尔宾一家》改编自长篇小说《白卫军》,剧中上演了一幅“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滑稽剧,真实而讽刺地刻画出旧政权倒台之后,各个阶级面对政权交替更迭,表现的出世态炎凉、人间百态。傀儡政权盖特曼仓皇失措,毫无主见,事到临头只会逃跑;主人公阿列克谢受到彼得留拉的军队进攻之后,为了减少伤亡不幸牺牲;叶莲娜自私、只顾自己逃跑的丈夫从德国赶回来以后,而叶莲娜却决定与他离婚……土尔宾一家经过了局势的大混乱之后,最终接受了布尔什维克的到来。

布尔加科夫成长于政权交替时期,能深刻体会那一个时期的人们的心态,而从一个小群体入手,加上自身的成长背景,《土尔宾一家》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革命过去了,成立了一个新的政权,又一场动荡不安,新的政府成立了,随着政权的不断变化,底层人物只能以静制动,看待一幅幅新的序幕不断拉开,不断收场。“对有些人来说——是序幕,对我来说——是尾声”。

现实主义之上的布尔加科夫,与当时的主流歌颂大相径庭,所以,他生前很多剧作无法上演,甚至遭到抵制、批判、禁演。《土尔宾一家》是比较幸运的在作者生前就已经获得演出的成功,即便是成功上演,仍然被冠上 “美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白卫军辩护”,“仇视革命”,等字眼,在1927年被禁演。

《逃亡》同《土尔宾一家》一样是四幕剧,但稍有不同的是内容的呈现形式,它是以八个梦境串联的四幕剧,写作背景选取的是白军和苏联红军的内战时期,主角却是一位白俄军人赫卢多夫,《逃亡》的主题正是通过赫卢多夫一系列变化从内心到外貌的变化来折射的。开始登场的赫卢多夫冷血、咄咄逼人,脸上刮得干干净净,而大撤退之后仅仅半年,他变化惊人,外貌如同已过花甲的老人,精神状态上从令人闻风丧胆的一个大将军开始变得疯疯癫癫,哪还有当年的风采?在剧中,白色恐怖期间,只要被冠上“布尔什维克”就要被吊死;在红军占领城市以后,又有底层代表的小人物渴望恢复旧有的“秩序”。从高贵到下贱,从贵族到乞丐,在《逃亡》中,不但没有像《土尔宾一家》中布尔什维克的正面意义,简直是唱了“衰”歌,同布尔加科夫的很多作品一样,无法如期上演,被禁止,被批判,要求改写剧本等等无理要求被拒绝后,所以它的公演也就变得遥遥无期。

以青年斯大林为主角的《巴统》也未能幸免。《巴统》是作者最后一部作品,主角正是当时的伟大领袖、正面人物斯大林。布尔加科夫没有按照惯例、主流的写作模式进创作,他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领袖各个方面。他竟然从青年斯大林从神学院被开除写起,一开始,斯大林也许就不是正面意义上好学生,好学生谁会被学院开除呢?而被开除的斯大林却毫无悔改之意,居然认为学校里传授的知识不值一提。这是怎样一种开端?与当时的正面显然是不符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迹之后,几个同乡伙伴来寻他,因为其中一个口无遮拦地说起朱元璋做乞丐的时候因抢食被噎一事,居然被朱元璋杀头。即使开明如唐太宗李世民,魏征的直言敢谏,也不是没有怨恨的。

《史记-高祖本纪》中“……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作品《哨遍•高祖还乡》,却写出了一个与历史不一样的汉高祖刘邦,“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正直如太史公也不敢把汉高祖写成一个无赖,后世人才敢真实揭露前朝之事。布尔加科夫胆量可嘉,勇气可赞,是真正的赢得身后名。

以戏剧的冲突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辛辣讽刺的语言针砭时弊,也是布尔加科夫批判现实的表现之一。他不温和,尖锐,愤世嫉俗,且以魔幻、荒诞、意识流等更具假定性的表现方式将之叙写出来,所关注的个人多余社会的主旋律,即便自己的作品多数被封杀,仍然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当时苏联作协主席法捷耶夫说:“布尔加科夫是一个不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没有背起沉重政治谎言包袱的人,他走过的是一条真挚的人生之路。”坚韧、有原则、有底线、根正苗红的“嫡系传人”,优秀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品格,使他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不可取代的大师之一。

在较长的一个时期里,布尔加科夫曾经说过:“如果把文学用于满足自己过上更舒适、更富有的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文学是可耻的。”在风云变幻的战争时代,在整个局势都在禁言的时期,布尔加科夫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仰。在白银时代这一重要的过渡时期,布尔加科夫之于“伟大的剧作家”实至名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