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穿过迷雾》读后感1000字

《穿过迷雾》读后感1000字

《穿过迷雾》是一本由任俊杰著作,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过迷雾》读后感(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全书把每年股东的信打散,分成每个主题,再加上自己的解读。我觉得,,我不是很能看下去。。

首先各章节逻辑性不强,全书像散文一样。每年至股东的信其实都很有调理和逻辑的,没有上下文,而只抽出一段来看,就算再做解释也不是那个味。

且每章前面的设问感觉是为了问而问,很像作者的前作奥马哈之雾,预设了很多不会问的问题进行解答,不如平铺直叙更朴实易读。每章后面的关键词更是没什么意义,不知道有几个人会看。

奥马哈之雾我读了一半没读完,本书也形同鸡肋,不过我坚持看完了。如果作者只是按顺序把每年的年报翻译下来,可能我还会看第二遍第三遍。。但本书只能当字典用,需要的时候翻翻特定章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穿过迷雾》读后感(二):聆听大师的教诲

精彩!聆听大师的教诲真是如沐春风。这是我近几年读到的最精彩的书之一(另一本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也可以算一个)。总结出来的东西一定不如原文精彩,但是却可以让你快速广泛的了解原文的精华,回头会系统的看一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原版。巴菲特之所以成功,与他的睿智,正直和从不与众人站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我一直认为在股市赚取超过市场的收益是一件非常难,但并非不可实现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避免的事情就是与大众观点一致。巴菲特的投资与常规的金融理论差异在于,他对于风险的认知,对于持股集中度的认知。与常规机构投资者巨大的差异在于他对持股时间和持股目标的认知。这些差异不能解释他全部的成功,但是没有这些与主流市场的差异则一定不可能长期超越指数。巴菲特之路实际上并不难学,难的地方在于主流资金基于自己的行业规则和投资人特性难以模仿巴菲特。这使得能够学习巴菲特的投资者知道今天仍然有超越市场的空间。

《穿过迷雾》读后感(三):几点摘要

一、四把尺

投资标的筛选标准的:

1.我们懂的生意;

2.有良好的经营前景;

3.由德才兼备的人士管理;

4.非常吸引人的价格。

二、需要的是确定性(10年后确定性高的成长才是真成长)

变化不大的行业才好预测

三、市场特许经营权

1、人们需要或渴求

2、找不到替代品

3、不收价格管控

最好是只需聪明一次的行业,建立了壁垒就没法让人进入。

四、护城河

1、超低成本+诚实价格

2、出色产品+优质服务

3、品质+品牌

五、安全边际

1、好生意高于高价格

2、基于未来预测而不是过去分析

3、充满信心则适度放宽标准

六、低成本现金才是巴菲特的力量源泉

在从事保险业的24年内,有19年的资金成本低于美国政府债券成本。

《穿过迷雾》读后感(四):人生的转折在于读到那本关键的书

《穿过迷雾——巴菲特投资与经营思想之我见》,四十万字,很厚重,读了大概半个月。捧起来读,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时间稍一长,就会感到手臂酸痛。但内容很好看,所以,重(zhong)是值得的。作者任俊杰,还有一本书《奥马哈之雾》。两本写的都是巴菲特。

奥马哈是巴菲特的故乡,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举办地。但,它是一个小城镇,人口、规模都很小。这就是美国文化,再有钱的人(即使到了世界首富的级别),生活也很普通。

看过多位投资大佬(比如但斌、杨宝忠)的奥马哈记录。尽管巴菲特非常有名,在中国但凡接触一点股票、财经、金融的人,可以说无人不晓。但就是在美国的奥马哈,你去问路人,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大家有各自的生活,不会因为财富上的差别而有什么太多不同。

这两本书,前一本(《奥马哈之雾》)主要是解释大家对于巴菲特的误解;后一本,则是任老师对巴菲特每年的致股东信进行的解读。他非常巧妙地将信打散,按照主题分成了六章86节。内容详实而丰富,编排和解读巧妙而有慧心。

在读完之后,看了些他的相关报道。才知道他是自己读英文原文,经过翻译,再整理出来的。下了相当大的功夫。由此,质量得到了保证。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之严谨,很有大师做学问的风范。

话说,他的人生履历中,先是“”后的中国第一届金融学本科毕业生,而后是央行、外管局的干部,最后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被巴菲特吸引,而开始了价值投资的研究和实践之路。业余最爱品酒,尤其是红酒。股票持仓非常集中,近二十年买过仅十只,都是长期持有,茅台更是只买不卖。

从他的书和人生经历中我再次肯定了两点。一是巴菲特是投资中最该学习的一位大师,以他为代表的价值投资是有前途的,是普通人可模仿学习的。二是人生的转折在于读书,在于读到那本关键的书。巴菲特本人是19岁读的《聪明的投资者》,任俊杰是四十多岁在香港读到的台湾版《胜券在握》。

而出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胜券在握》,一版再版。如今畅销的是杨天南翻译的《巴菲特之道》,我今年看了第三遍。任俊杰老师则有记录地读了九遍,并且,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我在今年读完第三遍之后,也尝试着借助其中提到的巴菲特投资四大原则模型来写公司分析的文章。陆陆续续地写了六家公司,依次是双汇股份、万科A、分众传媒、中国平安、养元饮品、雅戈尔。除了分众和雅戈尔之外,目前都持有,尽可能地做到知行合一。

未来,还会把这个工作延续下去,就像读这种优秀投资书籍一样。在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之后,又放了两本在手边,相对薄很多,都是十五万字左右的。两本护城河,《投资的护城河》和《巴菲特的护城河》。

《穿过迷雾》读后感(五):巴菲特教材辅导书

《穿过迷雾——巴菲特投资与经营思想之我见》作为工具书,本书系统梳理和解读了巴菲特的投资与经营思想,其定位是:一本介绍加解读式的读物。

(1)以1977—2015年巴菲特致股东信为基础,将巴菲特的投资与经营思想解构为86个既相互联系又互为独立的部分,并删减了一些笔者认为非伯克希尔股东可能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经过一番系统的归类整理和解读,希望可以达到如下目的:不管你是一个证券投资者,还是公司经营者,或是某项生意的所有者、债权人,当你拿起本书时,都能够很快且较为系统地找到你所需要的内容。

(2)将笔者搜集到的所有涉及巴菲特投资与经营思想(主要为1977—2015年巴菲特致股东信)的中文译文——只要被本书摘录——全部进行了逐句逐字的英文核对和必要的重译。

(3)在对巴菲特的投资与经营思想进行摘录、归纳和整理时,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解读和辅读性资料。

巴菲特的思想阐述了最难也是最基本的投资之道:如何去评估一项生意的价值+如何看待市场价格的波动。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寻找优秀的投资标的,以合适的价格长期持有。

摘录:

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只有当以下条件全部符合:(1)我们懂的生意;(2)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3)由德才兼具的人士经营;(4)非常吸引人的价格。

护城河三组竞争要素:超低成本+诚实价格,出色产品+优秀服务,品质+品牌。当企业某项关键竞争优势难以模仿,就会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具有市场特许经营权。“有着市场特许经营权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以下特质:(1)它被人们需要或渴求;(2)被消费者认定找不到其他替代品;(3)不受价格管控的约束。企业是否存在以上3个特质,可以从企业能否定期且自由地对其产品与服务定价,从而可以赚取较高的资本回报上看出来。此外,特许事业能够容忍不当的管理。低能的经理人尽管会降低特许事业的获利能力,但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伤害。”。将企业的市场特许权最大化或专注于有希望的单一产品,会创造出极不平凡的佳绩。

安全边际:以出色的价格买入一个普通公司,不如以普通的价格买入一个出色的公司。对买入价格是否具有安全边际的评估,如今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当然,是保守评估下的内在价值。好生意高于高价格+基于未来预测而不是过去分析+充满信心则适度放宽标准

经济商誉:大幅减少企业资本支出,从而减少新股本投入。用少量新增资本可大幅提高盈利能力。

巴菲特给出股东利润定义:包含报告利润a,加计折扣、摊销与其他成本b,扣除用于维持公司长期竞争地位的资本支出c

当我们为特定的上市公司做价值评估时,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如何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否高于账面价值:税前利润+资金投入(2)如何看待公司的资本投入;股东权益报酬率+财务杠杆(3)如何看待经理人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贡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