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合作的进化》读后感100字

《合作的进化》读后感100字

《合作的进化》是一本由[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6-1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合作的进化》读后感(一):用数学方法推算与人相处的最佳策略

作者是一名社会学家,通过重复的囚徒困境模型,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与人相处的最佳策略。此策略能让人在一个组织中,初期立足,中期脱颖而出,后期无敌。此处的基本假设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关系。此策略作者描述为一报还一报,但我认为他可以用我们中国人的三个成语来总结。那就是与人为善,以直报怨,厚道宽容。并且严格按照此顺序,与人相处。

《合作的进化》读后感(二):古老民族落后的根由

这本合作的根源,到底表达了多高的认识,不好说。道理很简单,道理越简单越正确,就像中国的道德经。

最近一直在想为什么中国在近代会落后了,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最近才刚开始想到,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没有跟上时代。数学,微积分。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嗯,西方人的思想。在短时间内,很快的。爆发了。比如说现在。还有人喜欢去研究《周易》什么的。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学习微积分。概率论。或者博弈论上。

近代科学进步。主要体现在证伪。无法证伪的东西。不能流传。不能成为真正的系统。《合作的进化》这本书。非常简单。也只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甚至在某些复杂的场合。它的适用还存在距离。

但是他非常清晰。清晰到每个人可以根据他的描述和理论。来发展自己的系统。清晰到。每个人可以根据这个理论。来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工作上的位置。来确定自己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人最怕否定自己。群体更怕否定自己。实际上不是否定。这个否定也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吸收。这些思路。放下曾经。通过这些理论。来从新认识自己和这个社会。

不崇洋也不媚外。这句话是错的。我们应该站在中间。完整的表达应该是:不崇洋也不媚外,不崇古也不媚祖。

《合作的进化》读后感(三):获利与反馈

这本书的内容我看懂的部分连两成都不到 这本书里体现的思维是元知识 基础: (1)game theory 的目的是更多获利 而不是胜过对方 (2)在游戏中仅有“合作”与“欺骗”两个选项 但在现实中应考虑其他可能 最具有鲁棒性的“一报还一报”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1)初置的合作倾向 (2)对于背叛的惩罚 (3)对于惩罚的宽容性 小结: (1)宽容的本性 (2)反馈机制 对于合作给予即时的正反馈 对于欺骗给予即时的负反馈 评价策略的几个维度: (1)针对某个具体策略是否有效 (2)是否有较强的鲁棒性 (3)由于在未来 前列的策略会占更大的比例 因此对前列的策略的结果比对后列的更重要 目前世界的基础是信任(在“人类简史”中有详述) 因此习俗、约定、法律的效果也多是遏制欺骗 考虑到人的本性相比获利 更倾向于止损 因此遏制欺骗比促进合作更重要 遏制欺骗的手段: (1)对于目前的情况:增加合作的益处 增强欺骗的惩罚 (2)对于未来的情况:目前的决策对未来有影响 疑问: 书中评估方式为鲁棒性,对于不同但对象是否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也即在“寻找一个万能方法”与“寻找各个专用方法”中进行权衡 若如此,则博弈问题可分解为 (1)确立基本模型 (2)识别基本模型 (3)解决基本模型

《合作的进化》读后感(四):令人拍案叫奇的合作本质

我们选择合作并不是人类真的天性利他。而是因为选择合作的回报大于代价。生活中很多事都不是零和博弈,不像球场踢球,棋盘杀棋,一定得你死我活。所以当与人合作时,可能我们的收益会低于对方,但我们的收益是高于不合作时的自己。这是合作的本质。

这也警示我们,在与人合作时不要嫉妒对手的收益,理性上讲,我只要比我之前收益多,合作就有意义。基于嫉妒而破坏合作只会导致一无所获。

同时,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这意味着我们越来越需要别人的配合。而且,人是以小群体聚居,跟我们接触最频繁的人必将继续接触下去。关系的连续性迫使我们尽量保持合作,因为未来还会遇到。

当然不必担心人的理性问题,在群体中,当一个策略是成功的,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模仿。最终这个策略会进化成群体稳定策略。

人群中存在最多的条件合作者也可以用以牙还牙策略来解释。愿意合作,也容易被激怒。

所以人类为什么会合作?为什么熟人更容易合作?

为什么会有人提无效社交?

《合作的进化》读后感(五):科学论证为什么要善良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在《合作的进化》中探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什么样的策略能在合作中获得利益最大化?

他通过“重复囚徒困境”来还原人与人的合作场景,并邀请各种政治、经济、心理学专家和博弈论爱好者,来设计“重复囚徒困境”下的最优策略,通过循环赛计算每个策略的总得分。

结果非常有趣,得分最高的是最简单的“一报还一报”策略,即最开始采取合作,之后的每一次操作都与对方的上一次操作保持一致(对方上次合作,这次就合作,对方上次背叛,这次就背叛)。

同时“一报还一报”还表现出极强的“鲁棒性”,在不同策略分布乃至动态调整策略分布的情况下,都取得最高分。

可谓大道至简,各种复杂的,融合心理学和博弈论模型的策略都远不如这朴素的策略来得有效。

“一报还一报”之所以能稳定成功,是原因它综合了善良性、报复性、宽容性和清晰性。它的善良性防止它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它的报复性使对方试着背叛一次后就不敢再背叛,它的宽容性有助于重新恢复合作,它的清晰性使它容易被对方理解,从而引出长期的合作。”

另外,在实验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得分最高的15个策略中,有14个都是“善良性”策略,所谓善良性是不首先采取背叛。善良性是合作的基础,当善良性策略相遇时会形成很好的共赢模式不断取得高分。

让我想起马丁·路德·金的名言:“道德宇宙的弧线虽长,但它终会弯向正义”。 在人与人的长期合作中,善良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是最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个值得引人深思的现象是,虽然“一报还一报”的总得分是最高的,但在和每一个具体策略博弈时,它的得分都不高于对方(因为他不会首先采取背叛,善良性策略都是如此)。

所以“一报还一报”是一种全局最优的长期策略,它的成功不在于赢过对方,而是引导合作实现共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采取「相对坐标」的方式来判断得分的多少,当他们发现对手的分数高于自己时会陷入嫉妒的非理智状态,从而终止合作。可见善良的最大障碍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最后需要注意“一报还一报”,这种全局最优策,仅限于长期合作,在单次合作中它的回报反而不如“总是背叛”这种“非善良”策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