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锦集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锦集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一本由傅雷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一):推荐有意欧洲行的小伙伴看下这本书

读这本书时,同时在看陈丹青的《陌生的经验》。

傅雷先生写这本书不过25岁,序里果然有初生牛犊不怕虎,针砭时弊,不由联想到木心先生的那句话“年轻人充满希望的清瘦”!

二十讲读下来,原以为“高冷”的欧洲艺术逐渐变得生动活泼。原来绘画里也有妩媚动人;原来达芬奇做《最后的晚餐》有这么多故事--要把有怨言的修士画进去;原来米开朗琪罗除了画家雕塑家还是个诗人--仰卧做西斯廷天顶画还写了一首自咏诗;现在荷兰国立博物馆有名的《夜巡》导致了伦勃朗的破产;耿斯特罗记住了窃贼的长相,通过画出来破案;……

强烈推荐去欧洲游的小伙伴看,意犹未尽。

(PS:要看彩色版,才可以看到波提切利的妩媚,看到鲁本斯的色彩。不然像我一样用Kindle看完,还要搜索一张张图原本的颜色)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二):给灵魂之火添柴的人——评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27岁的梵高在给哥哥提奥的信里写道:

“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的淡淡薄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那我们要做什么?给火添柴……”

伟大的画家,能够画出灵魂里的火。然而,只有真正懂得这些画的人,才知道怎么去那儿取暖;而那些杰出的艺术评论家,是给火添柴的人,他们能导引路过的人去靠近这些伟大的艺术,在火边坐下来,取暖。

傅雷,就是一个给火添柴的人。1928年,20岁的傅雷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正式开始了他与艺术结缘的生命。翻译丹纳的《艺术论》,撰写介绍塞尚的文章,与刘海粟合编《世界名画集》,这些经历,为他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1931年,傅雷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课程,在讲义的基础上,他完成了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艺术家的敏感,人文主义者的关怀,深厚的艺术功底,高妙的文笔,这一切因缘际会,使他的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甫一问世便即风靡,成为无数人的艺术入门书,开启了无数人向艺术取暖的动人历程。在这本书里,他为我们深情地介绍了二十位画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导引我们摸触藏在伟大画作里的,灵魂的火。

他介绍的作家及作品是如此宏富,一一罗列,难免有獭祭鱼之弊。为使诸君能深切地了解傅雷是如何给灵魂之火添柴,为路过的人指路的,在此我不惮“文抄公”之讥,向大家展示一下,他是怎样讲解波提切利的名画《春》的。——以下引用之傅雷原文,用『』标出。

《春》,波提切利,油画,1482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三):听傅雷讲艺术课

听傅雷讲艺术课

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by烟波浩渺1980

读这本书是先是受傅雷的大名所吸引,之前读他的作品多数是受到傅雷家书而感动,他那种为孩子为孩子敞开艺术大门,引导孩子自由飞翔、信任孩子的教育方法,至今仍影响深刻。对其了解更多是在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中,在头脑中浮现的他则是一个翻译家的样子。

傅雷的名言“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至今仍然让人警醒,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从一个合格“人”做起,而不是盲目的做艺术家和音乐家或是其他家,更应该是打好基础,把知书达理的人做好,否则其它都是空中楼阁,飘渺虚浮没有根基,不牢靠!

近两年来不多不少也读过几本关于世界名作的解读,例如:小顾聊绘画、中野京子的名画之谜、高阶秀尔《看名画的眼睛》等等。当翻开傅雷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傅雷的文细腻,偏唯美的调子,再加上那时的翻译风格与现在不同,很多译名也不相同,本书读起来很有年代感,例如把佛罗伦萨成为翡冷翠,把《蒙娜丽莎》称为《瑶公特》。并且作家也会给书中介绍的这些著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贴一个小标签,例如:波提切利的妩媚,给蒙娜丽莎的微笑贴一个爱娇的名词标签。用这些明晰的名词为人物和作品表明特色,让读者和其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确实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法。

傅雷的讲稿无论是从作品内容的详解还是到艺术家的个人生平、作品背后的涵义和艺术表达,傅雷入情入理的细腻表达,显示出一个艺术鉴赏家的素养。令读者读起来颇有美的享受,一眼可读懂在傅雷眼中关于美和丑观念,对哪位艺术家更加推崇,对于哪位艺术家更有批评性。

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在傅雷于1931年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课时的讲稿基础上完成的。从其面对的授课的受众就截然不同,针对的是有基础的大学生。这二十节艺术赏析课的层次,是最大的不同。同时本书还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作者傅雷在序言中便表明可见“间亦论及作家之人品学问,欲以表显艺人之操守与修养也;亦有涉及时代与环境,明艺术发生之因果也,历史叙述,理论阐发,兼顾并重,示研究工作之重要也。”这段话就是引导读者和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艺术作品的辩证分析法,不可剥离当时的环境分析人物和特点,在现在仍旧是非常有教育意义。在任何时期,任何事件都应该如此分析,有自我的认知和头脑,而不要从众。

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被誉为中国版的《艺术故事》,艺术家和世界名作的故事总是说也不说不完,每次读不同作者的文都会都所获益。而傅雷更是把个人的哲学、文化功力当做是画外音,把个人音乐的韵律感融于作品的赏析中,将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名家的油画、雕塑、版画、图稿解读的更富有文艺气息。确实是一本名画的入门读物。

2017年2月23日星期四

2017年2月23日星期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四):艺术的生活,即情趣丰富的生活

朱光潜先生说过:“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然而,对于整日忙碌,不得片刻安闲的你我来说,想过上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何其难也。且不说如何去创造这种带着艺术气息的生活,就是面对真正充满美感、值得品鉴的艺术珍品,我们也可能因为摸不清其中门路而难以享受艺术品中传达出的美感。

好在傅雷先生的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艺术鉴赏、艺术家生平故事以及美术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虽然这是一本有关西方艺术的启蒙读物,但全书并没有那种僵硬刻板、冰冷无趣的笔调。在这本书里,涉及到的西方艺术史上的著名作品将近百幅,除了丰富的艺术史知识,其中更蕴含着傅雷先生饱满的情感。

读这样的书,好比是跟随着文艺评论家的脚步畅游艺术的殿堂,在踏上这条世界艺术的旅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书作者傅雷先生。

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作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专攻艺术理论,在音乐、美术以及文学鉴赏方面极具识见,其主要作品除了本书之外,还有《傅雷家书》、《傅雷谈艺录》、《梦中》、《回忆的一幕》等;翻译作品主要是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如伏尔泰的《老实人》、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巴尔扎克的《亚尔培萨伐尤》等。

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序言》里,傅雷写道:“编分二十讲,所述皆名家杰构,凡绘画、雕塑、建筑、装饰美术诸门,遍尝一脔。”除了从艺术角度来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傅雷还“间亦论及作家之人品学问,欲以表显艺人之操守与修养也;亦有涉及时代与环境,明艺术发生之因果也,历史叙述,理论阐发,兼顾并重,示研究工作之重要也。”

这场艺术之旅先从乔托开始。作为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之一,乔托的作品“具有单纯而严肃的美”,通过解析乔托的这些代表作品,傅雷让读者看到了“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之皈依”,在傅雷看来,这是“文艺复兴绘画所共有的精神”。

在讲解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波提切利的著名作品《春》与《维纳斯之诞生》时,傅雷顺便还普及了一下古希腊的传说与信仰,如果不说明这些,那么读者就难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较为深度地欣赏这些艺术作品。

波提切利画作中的人物,具有一种别样的妩媚和神秘的美感,这被称为“波提切利的妩媚”,而傅雷对此进行的解读则是:这种妩媚,“并非是心灵的表象,而是形式的感觉”,并且,“妩媚是由线条构成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

在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时,傅雷不仅能够精准地指出某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个人特色,并且还能较为公允地指出艺术作品中有所欠缺的地方。比如在谈到波提切利的作品时,傅雷便指出其作品“构图中的人物缺乏谨严的关联”。如此一来,读者接受到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美”,更看到了其中的局限性,从而真正提升自己对于美感的欣赏层次、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

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莱奥纳多·达·芬奇时,傅雷这样评价道:“十五世纪的清明的理智、美的爱好、温婉的心情,由莱奥纳多·达·芬奇达到登峰造极的表现”。

《瑶公特》(即《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施洗者圣约翰》、《吉内薇拉·班琪》,这些皆为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而其中尤以《瑶公特》与《最后的晚餐》最为知名。但达·芬奇的成就并不只是这些。

傅雷列举了达·芬奇的多幅作品来进行艺术鉴赏分析之后,还论及其在机械、建筑、水利等多领域的成就。这样一来,我们便在多个角度上对达·芬奇有了新的认识,这也足可见出傅雷先生之学识渊博。

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雕塑艺术最高峰”的米开朗琪罗,在书中所占篇幅较多,主要论及其在雕塑、绘画和建筑设计上的艺术成就。

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同为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同样在本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论及拉斐尔那些以宗教为主题的作品时,傅雷又结合着画作将创作背景和所表现的意蕴,进行讲解。通过一幅画,我们总能看到更多,这就如同,这些艺术作品是一个点,而傅雷围绕着这个点,引领着我们来到艺术殿堂,看到与艺术无关却联系紧密的其他领域的好风光。

书中论及的其他艺术家,诸如伦勃朗、贝尔尼尼、委拉斯凯兹、多那太罗、格勒兹等,虽篇幅有限,可是艺术家们的生平历程、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赏析要点等,均详细而生动。

在剖析艺术作品时,傅雷先生在书中娓娓道来,使我们既了解到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又能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感受到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生活”。读一本书的时间或许不会太长,但通过一本书我们却在心中埋下对艺术感知的种子,这颗种子在适因适缘的条件下,总会萌生出花朵与果实,散发出清香和甘甜,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傅雷在书中说过:“艺术的最高的目标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表现或心灵的意境,或伟大的思想,或人类的热情的使命。”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本带着我们穿行于艺术殿堂的书:它既是一本提高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的入门级读物,更启发了我们对于美的感受,对于人类精神和心灵的探寻。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五):寻美西方艺术

你了解西方艺术吗?我不懂,好像很多跟我一样的人都不懂。偶尔听说过的几个西方艺术家也都是毕加索、梵高、莫奈等等一些西方绘画大师的名字,但是真的能说出这些大师代表作或者流派是什么的恐怕就寥寥无几了。徒知悦目为美,工细为上,坐井观天,莫此为甚!

有时候觉得艺术离我们的生活真是太遥远了,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下,人们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去思考人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匆匆脚步走过的不光是浪费掉的人生,更少了生活的趣味。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缺少了艺术,生活也可以继续,但是就如同白开水一般,少了许多滋味。

傅雷先生的大名,恐怕是无人不知,很多人都知道傅雷先生是为翻译家、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美术评论家。因为从五四以后,一些人以模仿西方绘画,徒具其表,却自以为学术典范,继续误导对西方艺术不了解的人,长此以往,我们了解的西方艺术,做出的西方绘画恐怕只能在国际市场上徒增笑料,成为别人的笑柄,于是发出了“若是而欲望学术昌明,不将令人与河清无日之叹乎?”的悲乎。于是写作此书,为想要了解西方美术作品的大众开蒙。

有些事情可以触类旁通,但是西方绘画并不适用于此理。思想的酝酿,技艺的形式,表白的内容跟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没有生活的土壤,艺术结出的果也不会甘之如饴。

西方的美术史通常是根据文化或美学风格来分期,根据文化分期,可以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美术、18世纪美术等。根据美学趣味可以分为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哥特式、风格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以时期和阶段来划分,美术史形成了连续的发展脉络。

但这种分期并不是绝对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美术尤其是在绘画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有意识的打破了传统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偏离了传统学院派的绘画规则。西方现代绘画舍弃了透视法的绘画方法,打破了再现自然的理念,关注的内容山绘画的题材向绘画的媒介和手段转化,形成了现代绘画的新的审美标准,其主要代表流派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野兽派、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等,我们所熟悉的代表画家塞尚、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等都属于此类体系。

西方绘画的历史离不开教堂,在阿西西教堂中,就有乔托描绘圣方济各的行述的壁画二十八幅。翡冷翠圣十字架大寺的内部装饰,大半是乔托以圣方济各为题材的作品。帕多瓦城阿雷纳教堂中,乔托描绘圣母与耶稣的传略的三十八幅壁画,也还是充满了方济各教派的精神。而宗教绘画中绝大部分题材都是跟传说或历史相关的,在描写历史或传说的绘画中,第一要选择能够归纳全部故事的时间。一幅历史画应该由我们去细心组织。画家应当把衬托事实使其愈益显明的小部分捜罗完备;更当把一幅画的题材,含蓄在表明一件事实的一举手一投足的那一分钟内。

西方艺术注重形式美,而其中人体美是古希腊最美的典范,美的本质就是数量与比例的和谐,美体现着合理的和理想的数量关系,体现人体美的最好表达方式不是绘画而是雕塑。西方雕塑大师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山就是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的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全是许多苦恼的故事织成的,而这些壁画的历史,尤其是他全部痛苦的故事中最痛苦的。但是米开朗琪罗生活的时代是一般人提倡古学极盛的时代。他们每天有古代作品的新发现和新发掘。这种风尚使当时的艺术家或人文主义者相信人体是最好的艺术材料,一切的美都含蓄在内。诗人们也以为只有人的热情才值得歌唱。如何把自己生命的痛苦与对艺术的热情糅合到一起并表现出来是他最大的难题,也是他最大的成就。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米开朗基罗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的象征。它赞美人体,讴歌正义和力量。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亦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

对于西方美术的知识也许我们积累的并不多,除了艺术相关专业的人也许很少会去认真的欣赏那些作品。但是对于美的追求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只要我们对生活还有希望,就不会停止对美的追求。世界那么大,或许不同的地域对美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把美最精华的部分截取出来,展现出来,只要一个人耐下心沉浸其中,都会有新的发现。傅雷先生这本作品就是在西方美术集大成者的精华作品解析,可以让我们以最直接的眼光发现那些作品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让我们对世界美术大师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会是只识其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