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父母艺术力读后感锦集

父母艺术力读后感锦集

《父母艺术力》是一本由【美】琼•范•胡勒JEAN VAN’T HUL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 .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母艺术力》读后感(一):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

文/by 大巧若拙 图/by Cathy(刘可馨)

《父母艺术力》这本由琼·范·胡勒编著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家庭类教育丛书,提倡尊重孩子的艺术天性,认为家长该熏陶家庭氛围使家庭环境更利于孩子的艺术创作。

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艺术创作的,认为孩子天生是捣蛋鬼,孩子释放的一切天性对大多数长辈来说简直是噩梦。

我丈夫大姐的家非常的整洁,沙发上各种玩偶也是整齐摆放着,无论厨房厕所整个氛围就感觉是刚大扫除完一样,虽然说装潢的好些给人看起来是心旷神怡的,但对于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在我看来,要不就是家庭有洁癖,要不就是这个家庭的孩子被束缚着无法释放自我。

《父母艺术力》读后感(二):蓬勃的生命力

父母艺术力这本书初见感觉和自己相距甚远,那些精美的工具,干净优雅的环境。加上作者是外国人,我直觉这是存在于书籍影视中可供欣赏的事物,而不是我们身边生动的存在。

几个问号浮上脑海。“艺术是什么?”“艺术在我们身边吗?”“艺术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艺术距离我们遥远吗?”“让孩子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对他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作者打动:“幸福地活着,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创造,让存在的每一刻都是快乐的的,这难道不是赞美生命的最佳表达方式吗?”

从大处说,拥有这种能力可以让生命力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让人活得自由舒展,活得热情奔放,活得热情奔放,活得尽情尽兴。。。。。

从小的范围说,让存在的每一刻是快乐的,这不是每个人孜孜以求的吗?

看着书中一帧帧艺术创造的范例,我不禁想起儿时玩过的那些游戏。

家在东北。很多人家都有麻将。于大人,那是闲暇时的娱乐消遣;于我和我哥,那是一种玩具。我们以麻将块为砖,用它砌墙:一块挨着一块的摆放整齐,围成一栋房子。我们像回事的设计房子的布局:客厅在哪,卧室在哪,厨房在哪等等。为安全起见,我哥常常把卧室布置在房子最隐蔽之处,足见他的胆小。

房子布置完,我们拿来跳棋当小人,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让他们走动,有点像后来的游戏“模拟人生”。

不知道有多少人如同我们一样玩过这样的麻将房子,如今我和哥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做着不同的事情。我从没问过他是否还记得我们小时玩的这个游戏,我相信不用问,他也是忘不了的。

扯远了,回到本书。对于书中的一个页面我念念不忘。是这样一幅画:阳光透过窗棂温暖的照拂着窗前的一盆花,花影娉婷,投射在桌子上。这个案例是将花影描画出来,根据想象画画。

没来由的,这幅画如此吸引我的目光。也许是那份安宁的美丽,也许是那份静静的绽放。

我感受到了美好,它滋养了我的心灵。也许这就是作者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在这份事业上求索的动力,释放儿童的天性,释放儿童的创造能量,让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创造的力量。

这些充满了生命力的创造,别说孩子,我都被吸引了。

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如同书中的孩子那样自由,幸福,快乐!

《父母艺术力》读后感(三):艺术源于生活

拿到这本书真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厚厚的关于艺术创造的实践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是一本图画与方法结合的书。

我小时候也算接触过艺术的人,我认为艺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生活无处不是艺术。在学堂可以学音乐,画画,剪纸,在大自然可以到处满山跑,摘野花,办家家酒,甚至是放个风筝,这些都是艺术地生活。拥有艺术细胞的人,对生活充满热爱,更加善于发现世界的美,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对他今后的生活也会有正面的影响,变得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会更加成熟。

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好奇心,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天生就不会拒绝新生事物,他们对一切都很感兴趣,这是我们成人很多都缺乏的东西。总之,这本书,是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书,一本教你做好父母,做孩子玩伴的书,也是让你做回孩子的书。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蓦然回首,你会发现,生命的绚烂正在于体会微小的精彩。

本书的作者是琼.范.胡勒,毕业于卫斯理女子学院,专业为艺术史和室内艺术,08年在"父母艺术力”的博客上撰写有关儿童艺术和创造力培养的文章。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她写的这本书,推荐的艺术活动都是以过程为导向:在学习处理材料、使用工具、掌握技法的同时,注重过程,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也就是说,不限定材料的数量,让孩子即兴发挥。孩子都是艺术家,父母的作用就是做一个守望者,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帮助,不需要你就在旁边静静看着就好。

过程艺术适合各个发展阶段的儿童,特别是幼童。长时间的探索,孩子可以更自如的掌控身体,掌控艺术材料,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乐于实验新的想法。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你知道的,现在的父母都很忙碌,而孩子要的也不过就是你的爱和陪伴,一起游戏,做一些有趣的事,对孩子的身心都是很有意义的。《父母艺术力》书中收录了近60多个亲子艺术活动方案,讲得特别细致。作者从如何为孩子创造艺术空间开始,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绘画特点,各种材料的准备,并告诉读者“过程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在和孩子一起实践父母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沟通,鼓励,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能说,甚至是需要买哪些材料,哪些品牌更安全都有系列的清单。

全书300页,其中120页都是在讲准备工作,硬件环境准备,理念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我们生活的态度。从“描身画”到“点彩画”,从“泡泡画”到“音乐椅子”等每个活动,都会让孩子激情迸发。艺术给家庭的另一个馈赠是,让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回报,同时赋予孩子终身的热爱想象和热爱学习的兴趣。

《父母艺术力》读后感(四):艺术从来不曾远离生活

一直以来总认为,“艺术”是一个高深的词,它是与金碧辉煌的音乐厅或者高雅脱俗的展览馆相联系的。然而,这本《父母艺术力》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作者琼•范•胡勒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乐于分享寓教于乐的心得,早在2008年就在博客上撰写有关儿童艺术和创造力培养的文章。 正如作者所言,“艺术渗透至生活的每个方面”,“任何包含创造力、美和艺术的行为”都应该被定义为艺术活动。原来,艺术并非局限为音乐会、美术展,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艺术的汇聚,但要我们拥有发现的眼睛,充满想象力的大脑和不断创造的双手。 这本书通过两部分来呈现:准备工作和艺术活动。 在“准备工作”部分,作者告诉我们如何跟孩子一起探索艺术,如何做出细致的规划,如何设置艺术空间以及准备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做好了准备,就进入了艺术创作的世界。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分门别类的介绍了60多种艺术创作的详细方法,让我们真正领略了艺术的丰富多彩。在这里,我们的身体可以是创作的蓝本,通过描摹身体的轮廓,引导孩子探索自我;在这里,阳光透过窗纱,映射桌台,影子的形状是画笔流连的踪迹,在笔触穿行间探寻光影的奥秘;在这里,粘土、线绳、苍蝇拍都可以参与艺术创作。果然,艺术和生活形影不离。 艺术不是端坐桌前,艺术创作也不是标准到不能画出线外。艺术源于真正的生活,“无论是户外活动、烹饪等日常生活都可以和艺术结合起来”。 说到烹饪,许多孩子喜欢在包饺子时“捣乱”,不是乱揪面团,就是面粉满身,其实不妨让这些“熊孩子”们也洗洗小手,“创作”一番,或许家里不缺一个包饺子的,但未必不需要一位“艺术家”。 艺术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世界,那么如何激发孩子艺术创作的灵感呢?首先需要父母与孩子有效、积极的沟通,发现孩子的所爱,寻找心灵的共鸣。然后,就投入艺术创作之中吧!如果孩子热爱海洋,那就去探索海洋生物的奥妙;如果孩子着迷于色彩,那就去创造七彩斑斓。 阅读中,最大的收获是:用开放式的问题与孩子沟通和放弃千篇一律的赞美。 开放式的问题,既能给予孩子尊重,也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比如,“跟我聊聊你的作品,好吗”。这样的问题给了孩子表达的机会,也让父母在倾听时感受到孩子创作中的专注和成长。 “哇!好漂亮啊!”类似这样的赞美,不仅暴露了我们措辞的匮乏,也丢掉了与孩子深入交流的机会。不妨就只说说自己看到的,“哇!用了这么多颜色!”;不妨让孩子自己讲述,“给我讲讲你的作品吧”。 “即使是昙花一现般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到孩子的现在和将来,帮助塑造他们的人生”,那就和孩子一起,随便翻开一页,打开一扇艺术创作的大门吧!

《父母艺术力》读后感(五):艺术就在身边

若想让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不会干涸、枯竭,那么他需要至少一个成年人的陪伴,和他一起重新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悸动和神秘。——蕾切尔•卡森

一直以为艺术离我这种人很遥远,以为不会把艺术力的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融入生活,或者教给孩子们。看了琼•范•胡勒这本《父母艺术力》的书后,我发现有时我也有点艺术力啊,而且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晚上带孩子们散步时,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然后回家画叶子;弄些个小珠子,和孩子们一起穿手链玩;让她们自己构思,画想要的衣服图纸,然后我缝纫出衣服来等等。和孩子一起动手做这些事情时候,她们脸上喜悦的表情,仿佛还在我面前,这些时光真美好!能够让孩子更好的发挥创造力,建立自信心,更观地看待人生和自己的存在,不正是我目前一直追求的吗?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心中虽有很多喜爱的艺术,如音乐,画画等,但艺术力的东西了解的不是很多,我该如何去真正的引导孩子们,让她们感受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呢?《父母艺术力》这真是一本好书,书中推荐的艺术活动种类超过60种,都简单易行却充满创意,尤其适合1-8岁的孩子,很好的解决了我的这些难题。

引言 “拥抱艺术”,让我们正确认识艺术:是任何包含创造力、美和艺术的行为。合适的方法,任何游戏都可以艺术化。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阅读过程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细致和耐心,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长也跟我一样认为没有时间,其实生活时时都可以有艺术,孩子放学回家后,晚餐后5~15分钟就足够了。仔细规划,顺其自然,静待花开,总有一种方法适合自己和孩子。对于结果,琼•范•胡勒也给家长多种建议,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这也拯救了我,我渴望了解孩子们脑袋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故事。

第二部分“艺术活动”,通过简单的艺术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其中好多是亲子的游戏,无形中也拉近了父母和孩子的距离,完全放松,沉浸在快乐之中。这些艺术活动讲得非常细致,每个活动都注明了材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全彩配图,视觉上就能给人美的享受,更别提当时孩子们那种阳光自信的笑容了。艺术不拘于书桌前,画框里,存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抛却束缚和规矩,孩子们就会体验到创作的自由,这是书中给我的最大感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