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读后感摘抄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读后感摘抄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本由[美]苏珊•施蒂费尔曼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一):牵着爱,重走小时候

Day18/21 【21天阅读挑战】 【书籍名称】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美]苏珊・施蒂费尔曼 【阅读感受】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从自己做起。你的一言一行,孩子是看在眼里的。孩子是通过模仿你的行为,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案例,能现学现用。要教育好孩子,书中还揭秘了两个小窍门:①与孩子们交流时,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陪伴他们,陪伴孩子,包括提供支持和立下规矩两方面。②育儿也是一个自身成长的过程,你的孩子就是你最好的老师。 【书中金句】 1,每个孩子都会令我们有机会面对自己思想和内心黑暗尘封的角落,为我们创造恰当的条件,让我们学会怎样从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开明,更充实的生活。 2,孩子有隐痛时,其实你也做不了什么,只能陪伴在孩子身边,避免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隐痛。 3,人际关系的四种模式:被动模式、攻击模式、被动攻击模式和自信模式。 【下一步行动】 本书让我再次感受到同理心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多用同理心去看待同事。 【每日一句】 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兴奋、热情,我们来到人世世间是为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削尖脑袋拼命向前挤。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二):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刚开始在妈妈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因为 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句话,我选择了这本书,现在书只读了一半,但我获益良多。

说实话,自从有了孩子,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大孩子在养小孩子,那种手足无措或许只有我自己才会知道,现在孩子2岁多了,他会跟我调皮,会哭闹,会不听话,会打翻水盆然后告诉我是爸爸打翻的,不管我怎么询问都是爸爸,我也曾控制不住打骂过他,可是过后我就会后悔,为什么我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我打骂过后,他只是内心多了对我的恐惧。。。

在《陪伴式成长》一书中,我知道,育儿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精神修行,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要求孩子怎么怎么做,因为他所有做的不对的,不够好的,都是我们引导的不够,其实,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要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做的足够好,足够自律,孩子也能耳濡目染。我们不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孩子,而是把他当做成年人来养育,你要相信,孩子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虽然只读了半本书,但对我来说真的获益匪浅,让我学会了,对待孩子要更加有耐心,有毅力,有自律意识,因为孩子,是另一个自己。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三):孩子是一面镜子

在美丽的黄昏,和一条狗并肩坐在河边,犹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都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心里只有幸福平和……

你能猜出这句话的主人是谁吗?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竟是米兰·昆德拉。说实话,我只读过《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这一部作品,阅读体验并不好,因为我没有看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并不喜欢这位出名的作家。但是正是因为我注意到苏珊·施蒂费尔曼《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引用了此句,一下子令我对昆德拉的态度有所转变。因为我相信,一位追求内心平和的人更令人尊敬,更何况他是这样有名的作家。

育儿很无聊?

书归正传,《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我阅读过的育儿书中,唯一一本挑灯阅读完成的。仔细算算,自从生完孩子以后,几乎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觉得白天工作,下班后带孩子,我的时间几乎就这样被占据了,我甚至连刷朋友圈的时间都没有!

书中引用《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人们汇报自己前一天的16项活动中(工作、通勤、锻炼、看电视、吃饭、社交等),体会到的情感。其中育儿为他们带来的负面情绪,几乎超过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活动。育儿几乎要比任何一种活动都更加令他们感到疲惫。

的确如此,这也是我之前的育儿状态,因为我的思想,还有父母、丈夫都认为育儿是一件苦差事。因而,当负面情绪占据头脑时,我们的双眼会被蒙蔽。事实上,当你用欣赏和充满爱的眼光看孩子时与带着批评、批判的眼光审视孩子的情绪、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育儿无需对抗,“应对这一切的秘诀,并不是彻底赶走不愉快的经历,而是与之和平共处”。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读后感(四):《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女儿六岁多了,看着她每天开心、大笑、生气、伤心,看着她专注的做手工,有时候真的有一种看到自己的童年的错觉。不记得谁说过,如果你的童年有伤痛,养育孩子的过程,很可能会修复这些伤痛。我也一直相信,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在陪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缺失的快乐、放纵。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从真实的案例故事解析到沟通练习、实际运用,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更轻松快乐的陪伴孩子,培养自觉、自信、快乐、有爱心的孩子,同时治愈自己儿时未能痊愈的创伤。

那我自己的女儿来说,前段时间做黏土手工,因为一个失误不能容许自己犯错的娃在房间哭了半个小时。我当然希望她每天开心的生活,但是不开心、失败和挫折也是生活常态,如何让她接受并且战胜打击呢?

作者的观点是:为了孩子内心成长,让他们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必须经过否认、愤怒、战胜抑郁、接受现实这四个阶段。

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我们急于帮助他们,无意中也在向孩子透露出自己对逆境缺乏信心。通过想象练习,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的大树,十分稳固,也同时能感受到自己心中的力量。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期待事事顺心,而是在遭受挫折时,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你希望培养孩子什么特质”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类似于对为人父母的我们一次次追问,一次次清晰目标。

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为怎样的一个人,你自己身上也应该表现出这样的特质,并且以身作则坚持下去。

本书另一个吸引我的观点是:欣赏感谢我们的身体。

我们经常认为身体是理所应该这样,它生病不能正常工作,我们抱怨它不该生病,它累了我们还在熬夜工作,不但不感谢,甚至还责怪它不够完美,因此会有那么多要减肥,要美容。作者提议我们花时间去观察自己的身体,欣赏它,感谢它,我们会通过隆起的小腹看到自己的母性光辉,通过粗糙的双手看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小腿的肌肉看到自己走过的山水……

是的,身体是我们必须去感激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儿女由父母身体而来,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成长,感谢他们和我们一路相伴,成为独特的自己。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五):育儿是一场修行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每个人都很忙碌,都有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对于新手父母而言,如何成为称职的,正确的父母?是一个需要深深思索的问题。

说到本书的育儿理念,不得不提及本书的作者:苏珊·施蒂菲尔曼。这是一位育儿育己,内外兼修的一位智慧妈妈,也是一位帮助很多家庭解决育儿难题的育儿师。也许是所处的国度不同,她在书中提出的很多理念都让我感到既新奇又受用。其中有一点颇入我心。即:把孩子当做成就自己修行的佛陀!的确是这样!就拿我一岁半的儿子来说,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刻他会带给你什么!也许,你会发现他正在玩马桶里的水,或者正在认真的分拣垃圾桶里的垃圾。正当你要发飙时,他会抬头向你展开天使般的微笑,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劲!So,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放弃坏情绪,面带微笑,陪着他探索,和他一起快乐,还要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谁能说这样的经历不是一次成长?不是一场修行呢?

书中还有诸多育儿理念与我国的传统育儿理念有差异,但读过之后,仔细回味,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值得父母们学习借鉴,如:让孩子体会悲伤的感受。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无忧无虑,笑口常开。但是,生活总会有挫折。面对挫折,是带着孩子绕道而行,还是勇敢面对?苏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果我们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远离痛苦的经历,仅次与此的最佳选择就是全心全意的陪伴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是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快乐时分享彼此的笑容,悲伤时擦去眼角的泪花!

苏珊在书中针对亲子关系,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比拟:亲子关系就好比是“情感银行”,今天你在里面存了多少,日后你就会拥有多少;如果只取不存,透支的结果就是亲子关系的冷漠与对抗。其结果,是给每一位家庭成员带来痛苦!

所以,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吧!读故事,做游戏、唱歌聊天、一起动手做好吃的!孩子也好,父母也罢,家人就是用来关心的。用亲情滋养出的童心一定善良而美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