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读后感锦集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读后感锦集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是一本由高志宏 / 徐智明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读后感(一):无比失望

非常失望!在读过《基本育儿》第一部后,坚持读了100多页后,最终决定放弃,原因是相较于第一部,这一部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心意,完全没有诚意的重复。本书的卖点是北大夫妇,以及他们夫妇俩自己认为教育的很好的两个孩子,因此像我这样有两个娃的家长自然就成为了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但说话说,这夫妇俩太过特殊,本就优秀,其孩子的各方面素质本就非常好,这就导致作者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远低于一般家长,因此他们所写的东西普适性很差,不值得一读,尤其是在看过本就异常啰嗦长于说教却无干货的第一部以后。差评,不推荐!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读后感(二):“育儿基本”,其实也是人际的基本、职场的基本、生活的基本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一场面向父母的讲座。讲座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因为赶上暑假,现场有很多带孩子的家长。

我注意到两个妈妈:

一个妈妈腿上打着石膏,正撑着拐给儿子挑书。

一个妈妈满面愁容,似乎要把书架上所有关于“如何让孩子听话”的书都扫走。

我和同事说,这两个妈妈一定会去听讲座。果然,十几分钟后,她们都出现在讲座的现场。

讲座进行得很热闹,

我能感觉到,在家长眼里,专家就像救命的稻草。

石膏妈妈向专家提问了。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她痛心疾首地历数儿子的缺点,话里话外孩子药丸。专家几次提醒石膏妈妈:“不要这样讲孩子。”石膏妈妈都充耳不闻。

我觉得很奇怪。她的儿子真有那么坏吗?在她撑着拐给儿子挑书的时候,她10岁左右的儿子一直耐着性子陪在她身边,主动帮她提包,还颇细心地照顾她,在她站不稳时及时伸手去扶她。

为什么她看不到儿子的好呢?她儿子可比我小时候懂事多了。

愁容妈妈也向专家提问了。她觉得自己的小女儿特别没礼貌,自己对此毫无办法。

她的小女儿非常不满她的说法,当场打断了她:“我都说了好多次,不要喊我宝宝不要喊我宝宝不要喊我宝宝,可你总也听不见,我已经不是宝宝了,我长大了。”

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曾在讲座开始前和愁容妈妈的小女儿说过话,小姑娘曾询问我领伴手礼的队伍在哪儿,我记得她向我问了好,还向我道了谢,自始至终彬彬有礼。

我很快反应过来,她并不是“不懂礼貌的孩子”,她只想让妈妈“别再把自己当小孩看”,可惜,她的妈妈一开口,蹦出来的还是“宝宝”。

石膏妈妈和愁容妈妈都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

但石膏妈妈和儿子之间,竖着一面“丑形滤镜”;愁容妈妈和女儿之间,又立着一幢隔音墙。

她们能打破横亘在自己和孩子间的障碍物吗?

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发现了障碍物。

教育孩子,最困难的部分可能不是“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而是面对“自己身上的问题”。

那些横在我们和孩子间的障碍物,总是由“我们自己的问题”形成的。

我们习惯悲观,就会对孩子的闪光点视若无睹。

我们不善倾听,就会忽视孩子发给我们的信号。

正像《育儿基本2》里所说:你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你对孩子的态度。

“你对生活不满意,就会对孩子不满意……为什么把孩子的问题,都归到大人身上?这很简单,却无法回避:因为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他每天和你在一起,你对生活的一切观点、态度、处置方式,都会原原本本地传递给他……要育儿,先育己。”

在没有孩子前,我们可以任性地当一个大人,可以毫不介意自己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影响,然而,有了孩子,一切都不同了。在《育儿基本2》看来,父母和孩子是“合作关系”,要遵循“合作守则”,即:“多施爱,少失控;多支持,少控制:多满足,少拒绝:多赋能,少施压;多赞美,少差评”。

由于相比我们自己,孩子们是“非常缺少人生阅历”的“合作者”,我们要想从他们那里收到“爱、满足、尊敬、赞美”,就必须先给他们做出示范,认真实践“合作守则”。

《育儿基本》系列的作者之一徐智明,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他不但是育儿专家,还是一名企业顾问,我相信他在《育儿基本》系列里分享的“育儿方法”,其灵感多少也来自他做企业顾问的经历。

其实,经常关注育儿信息的父母早就发现了,育儿的基本,往往也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工作的基本、家庭生活的基本。不说悉数掌握,掌握个七八成,都能让自己在各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我从育儿书里学到的沟通技巧“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几年中,帮我成功化解了无数难题。

难怪日本教育家河合隼雄会说:养育孩子,其实是父母占了便宜。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读后感(三):到目前为止,俩口子当着孩子面斗嘴,你还觉得好玩吗?

前不久,我在悟空问答回答了一个问题:《叫小孩做事,他会说为什么不叫别人,这是什么心理》。

我简单地做了以下剖析和建议:

“孩子的问题,折射出来的往往是家长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问题。如果是多孩家庭,建议换一个口吻,温柔而坚定地请他或者兄弟姐妹们来帮忙,不偏不倚。这里的不偏不倚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来求助和安排。孩子不仅有成就感乐意帮忙,同时内心平衡不再推脱。

这里,重点要强调,作为家长的你的心里,必须真正做到“不偏不倚”,孩子心思都是很细腻而敏感的。

如果是独生子女,建议和家人达成共识,你和孩子的其他扶养人在孩子是否该做家务或者是否该这么小做家务,都要意见统一,哪怕是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否则,孩子会很容易察觉出你们的分歧。”

但是,直到我最近读了《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后,才意识到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父母的斗嘴。

01

孩子斗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我们现在再把这个问题在心中默念一遍:为什么不叫别人?

是不是更像是夫妻间带有情绪的对话?要么是在丈夫面前娇嗔的妻子的口吻,要么是在妻子面前赌气的丈夫的口吻。总之,都是在斗嘴。

也许,对于他们彼此,至少是发起斗嘴的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乐趣,也可能是一种发泄。并且,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子、母子、父女、母女之间用这种方式对话,要么觉得挺有意思,要么觉得内心占了上风。可是,这种算不上特别有格调的乐趣和精神享受,移位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真的有益吗?真的如同一场轻风吹过,不留任何痕迹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父母,当时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类似的对话呢?

02 父母斗嘴,导致家庭角色错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罗斯·埃斯尔曼在他的《家庭导论》中说:

“婚姻或家庭组织的基本单位不是一些人,而是他们相互联系的身份(位置)和相互合作的期望(角色)以及合作的状况。”

父母要勇于承担并胜任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努力完成从青年向父母的迁移。

毫无疑问,当父母斗嘴的时候,孩子会聪明地抬起头观察,观察父母的表情是不是轻松的。当他捕捉到一定的信息后,他确定父母的斗嘴没有引发冲突,只是内心暗自较量或者只是当成一种乐趣,那么他会默默地习得这种相处方式。

于是,习惯于斗嘴的父母,表现出的幼稚和不认真的姿态,被孩子习得后,表现出成熟老道的感觉。父母像个孩子,孩子像个成人。这是典型的角色错位的表现。

03

斗嘴,是最低质量的亲子交流方式。

正在斗嘴的父母,如果自警意识不强,还沉浸在自己创作的幽默诙谐的假家庭氛围中。这种看似“平等”的交流方式,表面上给家庭增添了幽默、诙谐,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家庭氛围,实质毒害很深。斗嘴,这种被孩子习得的交流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很多方面的不好的影响。

斗嘴中的亲子,常常以彼此轻度敌对、轻度冲突、轻度不尊重的姿态出现,不包含爱意,不导向愉悦的情感,也不会导向建设性的结果。从内心深处,影响真正的和睦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形成,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斗嘴,往往是因为生活中很多琐碎的小事发生唇舌,将时间浪费在鸡毛蒜皮的事务中,占用了孩子自我探索和发展的宝贵时间,形成了斤斤计较的性格弱点,没有大格局和大局观,从长远来看,影响了孩子事业和生命发展的高度。

斗嘴常常带有轻慢的态度,会引导孩子不够端庄,会成为孩子进入学校和步入社会中人际关系困难的重要原因。

斗嘴时,人们通常重复使用无效的语言,会引导孩子与他人的交流中,不能使用有效的、适当的、有具体内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诉求。

虽然,斗嘴中包含的不尊重态度、冲突和敌对的程度都很轻,轻到孩子察觉到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玩自己的玩具,看自己的动画片。父母误以为这是一件极其小的事情,不足以影响到什么,更谈不上对教养的影响。但是,孩子的教育,多小的事情都是大事,他的成长就是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的结果。但是,今天的斗嘴,与孩子青春期紧张的亲子关系,以及将来融入社会出现困难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危害极其严重,应该引起平时爱斗嘴,尤其在孩子面前斗嘴的父母的重视,包括我自己也应该反思。

孩子的问题,折射出来的往往是家长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所以当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父母该反思的时候。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读后感(四):请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而给孩子施压,与孩子合作,孩子会更精彩

从古至今,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有一条从未改变:孩子从一出生就被赋予着不同的期待。因此,育儿成了一个永久的话题。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育儿产生焦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基于即便后悔也不能留下遗憾的心态,让孩子去上最贵的早教、幼儿园和学校,报最贵的兴趣班和补习班,甚至有家长暑假为了能让孩子去国外游学,花了自己一年的工资!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这些不计成本的付出会让孩子更优秀吗?答案因人而异。但有一条是明确的: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的焦虑就给孩子施压。育儿达人真心爸妈在《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中给出了与孩子合作,共同成长的建议和方法,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本也是一个焦虑的家长。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是我读过真心爸妈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两个教育背景深厚,而且终身学习的人,在育儿的道路上不断探究,总结,找到了理性的育儿策略,不焦虑,不施压,不强迫,与孩子合作,共同进步,孩子在父母的榜样与支持作用下,幸福、快乐、卓越。

真心爸妈在《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中给出了与孩子合作的理论基础、合作要诀、合作守则以及不同目标下的合作技巧,例如: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合作,如何合作培养孩子的好脾气、好性格等。每一条要诀、每一条准则都有具体的例子与操作方法,我从中找到自己的很多影子,深刻反思自己以后,更加清晰自己的定位。

首先,什么是合作?真心爸妈在书中给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合作”的解释:为共同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就以为着合作中的双方是不分主次的。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想跟孩子合作,但是总会发现合作进行不下去,发现孩子不能按照自己想的去做或者去发展。其实这时候已经不是合作,而是要求孩子配合,甚至是强迫。

基于这些情况,真心爸妈给出了合作的4个要诀:减少强迫、把“我”缩小、考虑对方意愿和懂得做必要的妥协。看这四条要诀,我们会发现每一条都很基础,而且如果我们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个同事,或者朋友,我们会发现,这些是我们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甚至是我们教导别人的话,可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我们又很难做到。这就是父母的矛盾。我有一个同事,对学生特别温和、宽容,对自己的孩子却特别严厉,甚至打、罚自己的孩子。我曾经问他:你为什么对自己孩子和对学生会用两个标准?他的回答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因为我对别的孩子没有像对我儿子那样的期待,而且别人家孩子管的太严家长也不喜欢。多么典型的回答,因为期待而焦虑,因为焦虑而不顾孩子的感受。

也许有家长会说,我已经给孩子最大的尊重了,以至于她都不尊重我了,对我说话都没有礼貌等。宠爱不等于溺爱,爱是有原则的。曾经一位父亲在女儿的婚礼上对女婿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的女儿出了问题,你要返厂修理,不要自行修理。”这是一种幽默,但是却道出父母教育的根本:言传身教。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父母要终身学习,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里、积极上进,不断进取。

真心爸妈在《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中前五章给出了与孩子合作的合作守则:多施爱,少失控;多支持,少控制;多满足,少拒绝;多赋能,少施压;多赞美,少差评。在每一条守则的开头都以黑体呈现出本条守则的重点,(如图)。后六章分享了父母在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几个方向上——亲子沟通、性格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避免叛逆的青春期、教会孩子与同龄人合作、帮助孩子适应家庭外生活——与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图片拍自《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

在所有的准则中,都渗透着父母的成长与自律。是啊,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还做不到是的事情怎么能要求一个孩子做到?有人也许会说,如果父母都比孩子做得好,那社会还怎样发展啊?这里的夫妇言传身教主要是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上,只要这些做好了,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在知识学习方面,孩子终将要超越父母。

图片拍自《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

凌晨四点给孩子冲奶粉,然后看着酣睡的孩子,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思考白天读的书,思考自己还要提升的地方。一鼓作气,写下这些收获,希望对你也有用。一本书,也许只有一点触动,只要是深入内心的,都终会潜入成长的长河,润物细无声。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读后感(五):《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丨教你如何提升父母力

新学期已经开学一周了,各位家长们,不知你家的新生是否已经快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活,还是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正面临着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情绪,是否每天早上都哭着喊着不想去幼儿园?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否已经适应了小学生的角色?上课能否集中注意力听讲?

小升初的孩子,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课业和升学的压力?家长到底要不要陪写作业,陪写作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能让你“哪里不会点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高志宏、徐智明夫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家有二子,拥有多重身份:育儿与家教研究、写作、顾问、头条号作者、图书出版、译者等。

他们的第一本育儿手记《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之前我已经详细介绍过:让孩子做主,书里提倡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做主,这是一种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的是上一本的延伸,其核心理念是与孩子“合作”,实现共赢,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更不能用父母的权威去“操控”孩子怎么做。

这本书中的经验不仅来自与作者自身的家庭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是来自于在网络上与众多父母的互动。所以,这些问题非常具有普适性,当你读到某个案例,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不说的就是我家的孩子吗,我家的孩子也有类似的表现!

《育儿基本2》这本书从整体上看,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作者逐一介绍了“与孩子合作”的五个守则,对每个守则都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并指出了每条守则使用的范围和方向。第二部分,作者将重点放在了父母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以及如何避免叛逆的青春期等。对于每一个问题,作者都给出了全方位的建议。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高志宏、徐智明夫妇在育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智慧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是对自身“父母力”的一种有力表现。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我所理解到的“父母力”。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儿童教育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并选取了其中的段落来说明问题或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书中提到的部分书单,可以作为我们延伸阅读的参考书目: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孩子与学校》

《夏山学校》

《从出生到三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指南》

《童年的秘密》

《儿童心理学》

《动机与人格》

《社会学》

《儿童人格教育》

《家庭导论》

《儿童人格养成》

《自卑与超越》

《孩子与恶》

《告诉孩子,你真棒!》

《爱的艺术》

这些书籍可以说是作者的基本教育原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的认知来源。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我相信作者在育儿过程中读过的书肯定远不止这些,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阅读和思考的过程,重要的是他们保持了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这里体现出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正如《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所强调的:身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掌握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再通过你的言行传递给孩子,你和孩子才能最终受益。

很多人养育孩子的方法,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常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当初我爸妈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不是也长的好好的。沿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时代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与当年的我们大为不同,正如《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所说: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复实践。

我们需要成为养育型的父母,让孩子持续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回应,这样等孩子长大后,才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内心世界无比充盈的人,并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递给后代。

正如简媜在《顽童小番茄》这本书中所说:

首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感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爱,一定要保证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读全书,不难发现,爸爸徐智明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目前很多家庭的“隐形爸爸”育儿不同,他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当中,不仅和妈妈一起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是两个孩子发展成为独立、善良、有爱心、好学、喜欢阅读等性格特征非常重要的基础。

此外,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还表现在父母要支持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与成长。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为孩子“赋能”。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深度工作的能力、高效地完成作业及管理时间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培养等等,作者将从《沟通的艺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度工作》等非常实用的商业类书籍中汲取的知识来进行了上述说明,虽然这些书暂时是供大人阅读的,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将其中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孩子,并让孩子真正地用起来,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这本书是作者高志宏和徐智明夫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并在2个孩子的身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本书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合作”,是支持孩子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非“强迫”孩子去实现父母的理想或者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这种理念是对《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主张的“让孩子做主”的理念的延伸。书中的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严谨,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简单平实的表述,身为家长的我们,完全可以“不会哪里翻哪里”。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所以,照搬别人家的经验并不可取,我们能做是借鉴与参考,再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一套具有家庭特色的育儿经验。

就像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书:《父母的成长:育儿基本3》和《阅读力:会阅读的孩子会学习》。身为普通父母,我们也完全可以把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记录下来,那将是一个主动的、有效的总结与反思的过程,相信我们都会受益匪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