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儒林外史》读后感精选

《儒林外史》读后感精选

《儒林外史》是一本由吴敬梓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儒林外史》读后感(一):简评

小说最初读来,觉得酸气冲天,虽不曾详知作者生平,却也能感受到其人对于仕途官场的鄙夷,只是个中缘由总觉得不是很单纯。及至杜少卿这个人物出场,其人对官场举业弃之如敝履,这一点因各人追求不同不予置评;其人生性豁达、怡然自得、为人仗义豪爽,这些都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对相与之人不加考究、不辨真假、挥霍成性,这一点使得那些豪壮之举略显过分,难怪落得纨绔子弟、败家之徒的异议。再到了解了作者生平,发现所行所想与杜少卿这个人物如出一辙,联系作者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于杜少卿的认可与赞扬,便知杜少卿就是作者自己的一个化身,作者的所思所想已通过杜少卿这个人物传达给了读者。 小说中,字里行间,讽刺意味甚浓。对衣着举止的描绘、对事件经历的叙述,将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因理解能力不足,有时我也确实读不出作者对于某些人物的喜恶,但是作者对于关键人物的态度,还是可以通过作者描写的角度和语言的力度品味出一二。 美中不足的是,角色数目过于庞杂,读到后面就已经忘记之前出场的人物以及发生过的事情,有时读到某些人物,记得姓名,却不记得是怎样一个人、发生过什么事。

《儒林外史》读后感(二):《儒林外史》有感!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来自课文里的节选《范进中举》。那时候才知道有一本书叫《儒林外史》。

可《范进中举》却体现不了《儒林外史》的精髓。其能入榜编入教材,的确是因其具有讽刺性。范进一个童声,人人鄙夷。一旦中举,就多了许多同窗好友。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道出了中国自古的官本位社会实质。可《儒林外史》却不仅仅是讽刺这些。

如果说《金瓶梅》讲述的是明代资产阶级萌芽时期已经成型的社会风气。那么《儒林外史》则从一系列儒生的故事里映射出了明朝中后期社会风气,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社会“笑贫不笑娼”的变化过程。商人地位提高,穷书生不再受人尊重。颇为类似现今的社会。

故事里,洒家印象最深的几个人分别是荀枚,马静,匡迥,杜少卿,萧菜。其余诸人也各有名士风流,他们有的为国效力,有的寄情于山水,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品行高洁,有的专心研究学。问。那时候是风气最好的时代。到了万历二十年后,名士凋零,社会变迁。世人不看礼乐重世间权势。文章不看好坏看出自谁手。读书人不再抨击朝政,却整日言谈官场升迁调降。文人再无清高骨,同流合污言奉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何尝还谈那些老生常谈的理想,道德?拜金主义侵袭着全社会的思想体系,粉碎了我们原有的价值观。旧时代街坊邻里的人情冷暖已不在,留下的是高楼大厦的冰冷和对门之间的陌生。女人为了变现可以卖身,男人为了金钱可以丧心。这是中国自古物质基础最好的时代,也是精神礼乐崩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再也见不到杜少卿这样的豪放之士。见不到匡超人这样品行高洁之人。只有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见不到古人的古道热肠。却满世界是人心险恶。我们处于这样的时代,是要做一叶扁舟顺应时代的浪花,还是要独善其身寄情山水?没有哪一条路容易走,我们只能听从命运安排……

2018.11.16

《儒林外史》读后感(三):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群像——《儒林外史》读后感

虽然读得很吃力,但总算没有束之高阁,大概还是读完了这本“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安徽全椒吴先生,仕途坎坷,家道中落,亲身经历与耳闻目睹让他终归看破了“无凭据的功名富贵”,于是“浊酒沉醉,且酌霞殇”,竟伴着那“药炉经卷”,“自礼空王”,成就了这样一个流芳百世的文学大作。

本书以一首词开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暮楚,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劲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其势与《三国演义》开篇之《临江仙》、《红楼梦》首回之《好了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抵上都有一种看破红尘的释然,却也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浑厚。正如书中所言,“人生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至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于是我们看到,在科举兴盛、八股取士的历史潮流中,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们有人撞破南墙屡试不第,有人饱尝艰辛一榜成名,也有人高风亮节视功名富贵如无物,即使散尽家财物质匮乏也能精神富足甘之若饴,还有那习武强身沙场征敌之人,慷慨施援江湖侠义之士,虽没有“功名”却实有大贤大德。当然,附庸风雅之辈,欺世盗名之徒,虽满口之乎者也却行不正之路,又及福也功名祸也功名的啼笑皆非之事,都是这本《儒林外史》中所刻画出来的群情群像。时间轴一晃而过,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贡生、蘧公孙、匡超人、杜少卿、虞博士、汤镇台、肖云仙、马纯上、牛布衣、沈琼枝(唯一荣登“封神榜”的女子)……上百个人物的出场,上百种人物形象,本以为有个主角,却发现没有主角。不妨说,每一个人物在自己的人生当中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无论怎样的人物,在时代的浪潮中,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不过昙花一现,或“榜”上有名,世人传颂,或暗如尘埃,不过尔尔。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不二手段,历经了上百余年,尤其以明清时代八股文之毒害最为深远。那些可敬亦可怜、可悲亦可叹的知识分子们,我从心里敬佩他们寒窗苦读、始终如一的坚守,也为他们迂腐的思想和荒唐的行为感到无奈,偶有一些称得上贤人侠客的人物,一眼望去,距离却是那般的远。是的,那毕竟是已经作了古的人,那毕竟是文学中的形象,身处现代的读者,也只能是感慨一番之后,又继续入世“卖身”,投入到996的漩涡之中翻滚升爬。即使内心已经空荡荡然,也终还是要尽自己生而为人的义务和职责,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也为了独立和自由(当然,现代人能把生活过好已经实属不易,更何谈独立和自由呢?)

我想,我们所经历的高考制度,虽保证了相对的公平,但对于靠死学+苦学成就“功名”的寒门之子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毒害呢?我等现代“儒生”之群像,在后世看来,又将是怎样的荒谬与讽刺呢?

2019年5月29日-30日于武汉·出租屋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