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荷马史诗》读后感锦集

《荷马史诗》读后感锦集

《荷马史诗》是一本由[古希腊] 荷马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页数:1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荷马史诗》读后感(一):作业|荷马如何描绘战争时的武器装备?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所提到的武器主要有:攻击型——弓箭、标枪、石头、劈剑;防御性——盾牌、头盔、护甲。

荷马描绘武器时,一般从其材质、外形、规格(尺寸)入手。而神、英雄与普通士兵所用的武器也有区别;武器的来源常提到的有神授、抢夺死者属物。下面我将对各类武器进行概述。

弓箭:弓杆“弯翘”、牛筋制弓弦;青铜制羽箭。银弓(阿波罗)

标枪:修长、青铜制矛尖、梣木杆,常用于海战。

石头:就地取材,巨石只有力大无穷的勇士可用。

劈剑:多为铜制。 柄嵌银钉(阿伽门农);青铜剑身、白银握把、象牙剑鞘(奥德修斯);金剑(阿波罗)

盾牌:多为圆形、牛皮盾面。盾面七成牛皮(埃阿斯)、盾面四层牛皮(奥德修斯)、纯金(奈斯托耳)、“盾面上环绕着十个铜围, 夹嵌着二十个闪着白光的圆形锡块,正中是一面凸起的珐琅”(阿基琉斯)。神用盾牌——埃吉斯,金制、飘穗带。

头盔:多顶插马鬃、闪亮、青铜制。脊冠黄金制(阿基琉斯)。

护甲:包括系带、胸甲、胫甲,有青铜制、麻布制、金制。

《荷马史诗》读后感(二):回家吗,奥德修斯?

阅读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中文版,好处在于省去了跨语言的理解障碍,坏处则在于我因此错过了英文原文的韵律美和生动性。虽然我不懂希腊语,还是觉得有机会应该读英文版。就像读莎士比亚,即便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再精彩,英文原文也始终葆有它独特的味道。 《伊利亚特》描述了由天神争夺金苹果、帕里斯带走海伦引起的希腊联盟与特洛伊之间十年的战争。故事叙写了人和神的爱恨情仇,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风貌的各个方面,既描述了战争的宏大场面,又刻画了人物心理、人物情感、着装、建筑等细节,塑造了形象丰满的阿伽门农、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等人物,描述生动形象,感人至深。《伊利亚特》里人与神的关系耐人寻味。一方面,神是不死的绝对存在,神的喜怒哀乐决定着人的命运起伏,人需敬畏于神;另一方面,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为自己的命运奋力拼搏,而神对人世也展现了充分关切。特洛伊战争里的英雄和英雄周围的人和神鲜活得跃然纸上:阿伽门农的贪婪和傲慢,阿喀琉斯的骄傲和勇猛,赫克托尔的忠良和无畏,奥德修斯的深沉与谋虑,刻画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有人性的独一无二的英雄。阿喀琉斯的母神忒提斯队对孩子命运的担忧,赫克托尔的父母和妻子在其死去后的痛苦与悲哀,让人仿佛感同身受,有时却又让我觉得无法体会那种绝望的无奈和伤痛。 《伊利亚特》宏大的战争场面固然令人震撼,但坚硬的铠甲、泛着冷光的兵器、蝼蚁般的生命和无情的血腥都让我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距离。而《奥德赛》不一样,一个在战争胜利后,漂泊在外十年,历尽磨难的归乡人,好像更亲切,更朴实,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们都在命运的轮盘上兜兜转转,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怀念的地方,叫做家乡。 细细想来,奥德赛的归乡路和我们的人生路有许多相似之处。身陷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黑暗洞穴,胜利在望时被狂风吹回“原点”,被残酷的巨人凶猛追击,遭受震地神波塞冬的狂风巨浪,面对库斯拉和卡律布蒂斯的致命威胁......奥德赛一行人艰难地行走,被命运之轮“随机”卷进苦难与绝望。除却无可逃脱、难以预料的命运,明暗交杂、深不可测的人性也是奥德赛归乡的大敌。同伴因猜忌和贪婪打开了风口袋,导致接近终点的船队被吹走;船员被神女基尔克迷人的音乐和可口的食物诱惑,被变成猪关进了猪栏;一行人难以忍受旅途的艰辛,罔顾誓言,不敌诱惑,宰杀食用神祗的牛群,被神明报复......本能欲望的怂恿、情感信任的松动,无疑给归乡人们带来了身心的双重折磨。 然而,就是在命运无常和人性难定的双重压迫下,奥德赛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因为他有勇有谋,临危不乱,以树棍搏斗巨人波吕斐摩斯,又想出将人包裹在羊群中逃出的计谋,在海怪掀起的巨浪里抓住无花果树静待时机重登船只,在极度渴求食物和温暖的情况下理智谦恭地向斯克里埃的公主提出请求终于获救;因为他能节制欲望,抵制诱惑,躲过塞纳充满诱惑的美丽歌声,在基尔克的温柔乡里清醒地救出同伴,警告同伴勿食日神牛群并坚守诺言;因为他坚定初心,从未迷失方向,面对女神卡吕普索的追求,七年在崖边独自抹泪,在公主暗示结为夫妻的意愿后,仍然启程归家。他总是在思考A方案和B方案哪个更好,他能够在绝望和怀疑中重燃希望,他从未害怕和命运、同神抵抗,他始终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这就是奥德修斯,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奥德修斯。 我们也要回家,我们,能否成为自己的奥德修斯?

《荷马史诗》读后感(三):传说中的荷马

上一篇:接受女巫喀耳刻的指引,开启《荷马史诗》的阅读

虽然岛上的民众为他的到来表示了应有的敬重,但村里的孩子并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以谜语相逗,要荷马猜一物:“所有被抓的我们留下,不被抓的我们带着”,结果,荷马及随行人都猜不出。

荷马

荷马,相传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吟游诗人,生活在公元前10世纪至8世纪的小亚细亚半岛。

小亚细亚半岛,是亚洲西部半岛,位于土耳其境内。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在历史上,小亚细亚一直是战争多发之地。

公元前10世纪至8 世纪,正是中国的周朝时期。那时候的中国,只有甲骨文或钟鼎文。

而盲文,是由法国一个15岁的盲人路易·布莱尔在1824年发明创造,并于1874年传到中国的,这个时候距离荷马时代已有近3000年了。

所以,处于黑暗和落后的荷马时代,盲人又怎么可能把民间流传的短歌,编写成三万行字的巨著的呢?

荷马在民间说唱

关于荷马这个人的疑问,在西方学术界已争论很久了。

我更倾向于的解释是:

荷马是游走于小亚细亚一带的说唱艺人的统称,当时的艺人大多是盲人,这些流传的短歌传诵数百年后,由斯巴达古典政体的创始人,在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将之引进希腊本土,最后,在雅典执政时用文字固定下来。

佛教经典的传播,也有类似的历程。相传释迦牟尼佛在世时,都是口传法要,从未留下文字,他涅槃之后,其座下500位阿罗汉将他的言教一一默诵出来,口口相传,直到阿育王之后,为了让佛教向世界各地传播,才用巴利文字记录下来……

我想:历经数百年的传播、翻译及劫难,留存下来的经典,未必是原始的,也不确定数百年后的将来,是否还是现在这个样子。

但可以肯定的是,《荷马史诗》并非虚构。德国考古学家,在19世纪后期,就发掘出了特洛伊、迈锡尼文明遗址,并获得大批古迹及金银制品,这证明了,希腊神话中有关特洛伊城和战争的历史描述中,包含着真实的成分。

荷马和他的助手

有一年春天,荷马在前往雅典的海上,海船偏离了航线,抵达了一个叫伊俄斯的小岛。当时荷马已年迈,船上即感不适,上岸后又耽搁数日,心情郁闷。

虽然岛上的民众为他的到来表示了应有的敬重,但村里的孩子并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以谜语相逗,要荷马猜一物:“所有被抓的我们留下,不被抓的我们带着”,结果,荷马及随行人都猜不出。

荷马就卒于这个岛上,有人说,他死于猜不出谜语的羞愧。

封面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24卷。因为具有诗词的韵律,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

阅读《荷马史诗》的难点,在于对希腊神话的了解,以及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在这里,我们对基础的常识需要有个搜索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因搞不清楚谁是谁,而干扰了阅读。关于希腊神话部分,我已看过《喀耳刻》,可点击:接受女巫喀耳刻的指引,开启《荷马史诗》的阅读,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特洛伊战争。

噢!差点忘了说谜底:

孩子们身上的跳蚤。

关于这部巨作,有太多研究性的评论与分析文章,而我在这里,只是想好好地读完它。我将根据阅读的进度,分享读书笔记。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

主妇读书 公众号

上一篇:接受女巫喀耳刻的指引,开启《荷马史诗》的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