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多维陶行知的读后感大全

多维陶行知的读后感大全

《多维陶行知》是一本由储朝晖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4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维陶行知》读后感(一):人民教育的楷模--陶行知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本书作者褚朝辉,教育学博士,研究陶行知三十余年,这本《多维陶行知》汇集了这些年作者对陶行知学者的研究和著作,并从做人方面和对社会的贡献方面,多角度描述了一代大家陶行知。从生活细节、教育踪迹、教育理念、揣摩陶行知的思想和人生脉络,用教育改变积贫积弱的中国,诠释了教育和个体,教育和社会国家的关系,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影响至今。

从小父亲教会我一首童谣,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当时年纪小,父亲还给我解释,让我上学读书课堂上要动脑听讲,还要动手记下老师的讲课内容,这使我以后的课堂学习受益匪浅。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从小熟记的歌谣是陶行知老先生的诗,特别敬佩陶老先生在那很早的时代便洞察和普及了手脑并用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从小立下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志向,留学美国,学成归国,投身中国的、平民的教育事业中,并为之奋斗了终身。陶先生重视教育,崇尚行知精神,倡导民主包容的教育理念,注重实际,教育和生活相统一,提出应以培养发展生产力的师资为根本任务,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和普及,这些理念都对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生活上,做人方面陶行知都是值得后辈学习的楷模,倡导做主人、真人、人中人、具有献身和创造精神的人。实际上,陶行知也以身作则的做到了,在国难之际,一变而为勇猛的斗士、外交活动家、抗日救国的宣传家;为兴学而生,为兴学而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创新,改造图书馆,倡办大学,为实现民主共和选择终身从教的现身主义精神。当今社会不乏真正的学习陶行知精神的人们,也将继续学习和进步。

在本书中,作者从多维角度给出了一个鲜活的陶行知的形象,每一篇著作,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教育学家的风范。毛泽东曾说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胡乔木提出陶是“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陶行知一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将影响当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文章中还有珍贵的学者的手稿信内容和陶先生的各类脍炙人口的诗,值得我们仔细咀嚼和学习。这本著作绝对不会让喜欢陶行知先生和热爱教育事业的读者们失望。

《多维陶行知》读后感(二):陶行知与中国教育——《多维陶行知》

谈及中国的近现代教育,就不得不提到陶行知这位大教育家。陶行知可谓对中国的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今年2016年又是陶行知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故而在此追溯陶行知其人其事也是别具意义的,作者储朝晖就通过这本《多维陶行知》将陶行知的方方面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为我们全面介绍了陶行知其人以及其教育理念。

本书一共分为五篇(也即五个章节)来解析陶行知先生。

在第一篇“人中之人”里面通过将陶行知先生与同时代的其他有名的人物进行了对比描述,这样也更加突出陶行知独具一格的思想。例如在‘晏阳初·陶行知—相切与相离’一文中作者将晏阳初和陶行知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这里面,我看到了两人虽然出身环境不一样,陶行知出生于安徽的贫苦农村,晏阳初出生于四川的一个书香世家,但是两人成长求学的经历确实基本相同的(在教育方面),从而使得他们在教育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兴办平民教育。冲着这一点,两人在国内可以说开始是合作的,两人的合作对于中国的教育也是有着巨大左右的。如书中所言:“首先是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以劳动大众为对象的教育运动;其次,他们是爱国知识分子合作的典型;再次,他们都采取了既不照搬古代或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又不一概排斥他们的正确态度,通过亲身的调查和试验来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可以说如果两人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合作状态,那么可能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然而他们二人还是有显著区别的,陶行知先生除了在平民教育很热心,还在其他活动忙碌;而且两人对于平民教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也导致了之后两人最后分道扬镳。

虽然后面两人也都关注乡村教育,都意识到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两人的关注点还是很有区别的,书中正文P49进行了详细说明,读者可以自行阅读品味。而后期两者对于国难的不同态度以及最后两人的不同命运,作者也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这样的对比手法是很有利于我们更加形象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本书作者不仅仅在第一篇将陶行知先生与其他人进行了对比,后面的几个章节则从陶行知先生在平民教育中的具体实践以及相关的理论,这对于现在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例如在‘陶行知怎么办教育里’一文就通过陶行知先生的办教育经历的除了四个‘镜鉴’,虽然陶行知先生所处的时代是民国,但是其教育真谛是没有过时的。

书中还谈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自由主义思想,作者也谈到了陶行知与基督教之间的联系,而这对陶行知在教育方面的实践到底有何种影响,读者们可以来看看本书。相信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陶行知先生的读者是不会失望的。

《多维陶行知》读后感(三):《多维陶行知》:阅读陶行知的当代意义

文/吴情

在世界范围内谈及中国教育家,能够让外国研究者深以为然的,左不过先贤孔子、蔡元培、陶行知等人。孔子虽然距离当代最远,但是反映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却有着跨时代的影响。蔡元培提倡以美学代替宗教,给予中国人以终极的信仰;暂不论可行性如何,这一倡导本身已显示出其远见卓识。至于陶行知,他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远非一两句话可轻易概括。这位来自徽州的著名教育家,尽管英年早逝,但他的艺术人生,早就和教育难舍难分。陶行知逝世于一九四六年,二零一六年恰逢其逝世七十周年。今天,我们继续阅读陶行知,并从中收获他对当代教育及其他方面的启示与意义。

《多维陶行知》,著名陶行知研究专家储朝晖先生著。储朝晖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对于同属徽州文化圈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既有同乡间的惺惺相惜,又有学者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同情。陶行知于一八九一年出生于徽州歙县一个贫苦乡村,原名文濬,经历了长期挣扎和艰难求学,终于赴美深造,主修教育学。陶后回国搜集资料撰写博士论文,资料意外被大火全部烧尽。陶放弃继续准备论文,转而投身中国教育改革事业,一方面译介西方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他积极从事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创办了晓庄试验学校,大力推进平民教育,倡导教学理念,而非教授模式。虽然试验学校不久被封,但他仍心心念念希冀通过教育改变老大中国的命运。

在储朝晖先生看来,陶行知如此作为并非偶然。从他的人生来看,至少不能否认徽州文化圈内同乡戴东原、晏阳初、胡适等人的影响,徽州文化特质对他在“价值、伦理、人生、社会”上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基督教宽容待人、以爱恕敌等思想和他性格中的仁厚慈爱的暗合。当然,陶在中国教育改革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同他个人的职业选择、人生志向关系更为紧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国情极为复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状始终阻碍着中国走向民富国强。作为一名爱国志士,陶行知的一生,几乎都在为中国的前途殚精竭虑,无论是教育改革实践,还是抗日时期的统一战线坚决抗日的态度。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极为复杂多面,远非一个“教育家”的标签所能全部覆盖。他和同时代人,既相互合作,也有彼此对立、斗争、决裂的时刻。教育层面,他积极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甚至不惜与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胡适走向竞争舞台;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将行知完全隔离,“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批判地继承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至于改名“陶行知”;他强调,生活应为最好的老师,也即后来的生活教育理论。政治层面,他预见性地将民主和自由视为今后中国将竭力争取和实现的两大主题;他的拳拳爱国心、报国志更是天地可鉴。实践层面,他虽有自由主义者的特征,但他的号召力和行动力,在学者当中堪称数一数二,无论是创办师范学校,致力于减少文盲率,改善乡村文化知识水平,还是鼓励官方推动教育事业变革,调节民众知识结构,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在教育文化研究领域中,“行知精神”一词丝毫不显陌生。但要品味出其中三昧,并非易事。阅读陶行知,核心即为学习行知精神。不过,行知精神“并不是一朝即成的,它是陶行知一生不断学习、实践、自我磨砺的产物”。在储朝晖先生看来,行知精神的实质内涵广博丰富,具体包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以教人者教己’的以身作则精神”等等。士文化强调出人头地,但陶行知先生认为,终其一生,人要学会的应是做“人中人”,而非“人上人”或“人下人”;应是待人如己,做一个生活在社会中又保持个性和特点的人。这样的观点,何时都不过时!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多维陶行知》读后感(四):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手脑相长歌

第一次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从历史课本上的这首手脑相长歌,后来才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主张。并且。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当时的中国代表团挽联为--“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本核心为:即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是要在人中做人。我觉得这样很好,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学校有这么一条校训:先成人,后成材。简简单单六个字,其间深意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大都在中国大地被肆意践踏,人为其奴的历史环境下提出,俗话说乱世人不如太平犬,为了生存下去,人们得过且过,在那个环境下,要救国需要的是人才,人才需要教育培养。陶行知先生当时的教育主张无疑的颠覆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

另外我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最大的感觉就是非常深入简出,朴实易懂,即使没什么文化的人,即使刚上学的幼童,都可以明明白白的知道先生的教育主张。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从以上的教育思想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认为教育就是要教人向善,要教人自立。没有那么多的急功近利,没有那么多的蝇营狗苟,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教人做人,而不是去树立一个去做赚钱机器的无脑人。

关于民主教育,陶先生认为民主教育要体现生活教育,要做到“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要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互相启发、展望未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待和思考问题,才能真正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亲其人,信其道”,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其实对于教师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而且还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天赋,因材施教。无疑这样会大大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却会创作更多的人才,这其实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本质。

总之,陶先生的教育观不仅仅在于学知识,更在于塑造每个学生的个人人格,先教做人,再授其识,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劳身,更要劳心,真正做学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