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自成 精补本(全四册)》读后感100字

《李自成 精补本(全四册)》读后感100字

《李自成 精补本(全四册)》是一本由姚雪垠 著 / 俞汝捷 精补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0,页数:25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自成 精补本(全四册)》读后感(一):人是历史轮回的产物

花了67个小时10分钟,看完姚雪垠先生的这部巨著。

对于李自成在闯王时期,爱护百姓,体恤士兵,心中时刻惦记着穷苦大众。为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不惜身先士卒,呕心沥血的推翻明朝的统治,我是没有什么太大感触的。

可能是因为看过太多成功人士的典故,李自成这一时期所具有的品质,是一位“成功人士”所具备的标配。

让我颇有兴趣的是,他登基成为皇帝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改变。更让我对人只能同甘共苦,不能共享荣华富贵这句话深信不疑。

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黄袍加身,有了身份地位的加持,有了君臣之分,自然就得高高在上。

当了皇帝之后,李世民也开始变得独断专行,贪图享受,不能听不好听得,不能听不爱听得。如果他当初能够听进谏言,先打好根基,再去攻打北京,大顺也不会这么快消亡。

只能说山海关一役败的好,吃了败仗才能让李自成早点清醒。可惜一旦享受过至高无上的权利,就再难从头开始,人也变得猜忌多役。

最直接的倒霉蛋就是李岩和李俊,两个青年才俊,本来一心想保李世民的大顺朝,反被主子所杀。

《李自成 精补本(全四册)》读后感(二):功败垂成的李自成

2016年8月1日完成阅读,全书2084页。前1500页正常速度阅读,后面的部分匆匆翻阅。作为历史迷,对明末那段时间历史不了解,有极大的好奇心,同时李自成大起大落的经历,对认识朝代更替,替换人物得失有借鉴意义。

全书五卷,成书跨度30余年,卷二获得了矛盾文学奖,卷一蛰伏,卷二突围,卷三较量,卷四灭明,卷五悲风。全书内容庞大,人物丰富,细节刻画有时代感,心理描述详实。不足之处是叙述不连贯,省略了许多重大事件,如罗汝才之死,叙事的逻辑线欠完整。五卷对比,前面更精致细心,李自成退出北京时,火烧紫禁城的行为没有记录,却写了退出西安时的少烧粮仓事情。

读《李自成》,对明末高官贫民造反者生活描绘细致,了解到山寨的存在。宫廷生活有明末、清初、李自成的大顺。

人物介绍了李自成,宋献策,牛金星,李岩,崇祯,多尔衮,杨嗣昌,洪承畴,张献忠,王长顺,慧梅。各阶层和各方阵营都有代表人物。如网友评论,刘宗敏,高夫人刻画都很失败,没有写出刘宗敏应有的地位,高夫人符号化明显。

以往阅读没想过写作技巧的问题,此书用小人物或者第三者阐述观点,用小人物的事迹反映整个时代。虚拟人物反映历史。

阅读后刷新了以往的疑惑和问题。李自成为何在退出北京前称帝,当时失败的形势下,北京是守不住的,称帝是打下北京城的纪念。太平天国不急于北伐,或许是受李自成的影响,先建根据地,而不是东王听取水手意见这么简单。李自成成败的原因,不在于杀李岩,抢陈圆圆。李自成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不足,杀了李岩,牛金星逃走了。真正的历史不是小说描述的,要了解历史,任重而道远,要识兴衰成败,指导生活。

《李自成 精补本(全四册)》读后感(三):天寒霜雪繁,闻说真龙种,长风驾高浪,风散入云悲

《李自成》原有五卷本和十卷本两种内容相同的原著,精补本则采用四部曲的框架。每部以一句五言杜诗作为书名,分别为:一、《天寒霜雪繁》;二、《闻说真龙种》;三、《长风驾高浪》;四、《风散入云悲》。体现的情节进程则为潜伏一转折一挺进一败亡。由于整个小说是以明末李自成起义由困扼走向发展、复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悲剧历程为主线,四部曲的结构就显得较为合理。至于引用杜诗,则是出于对逝者审美情趣的尊重:杜甫是姚雪垠最钦崇的诗人,他写过短篇《草堂春秋》,有过写《杜甫传》的设想,在《李自成》单元标题中也曾用过杜诗(《悲风为我从天来》)。

姚雪垠未能完成而如今由俞汝捷补写的则是崇祯十五年(1642)冬至十六年(1643)冬的重要情节。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补写部分分为六个单元:《一败孙传庭》《汝宁会师》《襄水奔流》《烟波江南》《二败孙传庭》《威加海内归故乡》。上世纪七十年代,姚雪垠写过一份《《李自成》内容概要》。从《概要》看,其未完成的是计划中的第四卷。在上列六个单元中,有五个单元大致依照《概要》的构思进行补写,只是出于精补本追求洗炼的考虑,篇幅大大地简约了。补写部分不是独立的小说,而是一个补缀。其叙事风格宜与原著保持一致。除首次出场者外,各个人物的气质、性格及其在不同场合的言行思维和情绪反应均须与原著中的“这一个”相统一,或有所发展。情节则须首尾连贯,前后照应,将断裂处加以连接,阙失处弥补起来。

《李自成》并不是单纯反映明末农民起义,而是以这支农民起义军为中心,写出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著名历史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

《李自成》写潼关大战,脱尽《三国演义》《水浒传》之传统写法,疏密相间,呼应灵活,甚佩甚佩。《商洛壮歌》整个单元十五章,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有波谲云诡之妙;而节奏变化,时而金戈铁马,雷震霆击,时而凤管鸾弦,光风霁月;紧张杀伐之际,又常插入抒情短曲,虽着墨甚少而摇曳多姿。--- 茅盾《关于《商洛壮歌》》(摘自1975年6月18日致姚雪垠的信)

作者对明末历史背景有充分的掌握,博学多闻,胆大而心细,文笔朴素而生动,《红楼梦》以来,还少见这样好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吸取了西洋小说的写法,而又根植于民族土壤。--- 北京大学教授、美学家朱光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