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榆树村杂记》读后感1000字

《榆树村杂记》读后感1000字

《榆树村杂记》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榆树村杂记》读后感(一):文如其人

果然是一本杂记,近一半的篇幅有在16年版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中看过。

不得不说汪老的散文看着真是十分舒服,就如同他端坐在摇椅里,闲话家常的和你说他回忆里的哪些事哪些人,他的文字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灵气,特别吸引人。

汪老写吃食、人物、回忆皆让我觉得看着甚是满足,唯有写景,特别是泰山哪一篇,看得不是那么引人入胜,可能正由文中汪老自己说的——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汪老的气质便是平和和淡然,如市井的寻常百姓,自是写不出磅礴之境的气势,要写出来了,也就不是我心中的大吃货汪老爷子了!

《榆树村杂记》读后感(二):太多的刻意和渴望会妖魔生活

“随遇而安”与“逆来顺受”,两种个人生存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造成了不同的生命哲学。

我情愿称这种态度为“哲学”,因为它太丰富了,太客观又太主观了。也许一辈子也捉摸不透。

作家的儿子说“老头儿有一种固执的观念,总是把生活中他认为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而把那些不好的东西自己藏起来”。无论藏与不藏,好与不好,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就看个体怎么去看待这些好与不好的东西了。

很赞同汪曾祺的这种书写,不是那种日记的感觉,而是选取个体生活的片段,以一种看似闲散,实则凝聚的文字表现出来。

读完后,我会想去看看菜园,想去找找他画的土豆谱,想去体验一下那种有着闲适自我的生活。作家把觉得这种生活(尤其是创作方面)是任何人无法模仿的,尤其是青年,应该要让自己先锋一些。

确实,青年需要什么都尝试一下,需要去体验生活和情感中的悲欢离合,需要去关心大事情,需要让自己有养活自己的机会。尝试了,实践了,我就知道了原来是这个路儿。

我有时候也在想,人需要大起大落才能感受真正活过了吗?人需要不断面对苦难才能觉得自己真实吗?走了很多路,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思考后,我会觉得这些都是那么真实地跟你在一起过。

没有拥有的东西总是让我充满渴望,充满了活下去的勇气。苦难也好,快乐也罢,平静也好,喧嚣也罢,都应该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曲子。如果我去刻意渲染某种调子,就会闹出很多笑话来,这就像作家所说的滑稽的事情。

太多的刻意就不是自己了。无论境遇如何,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过好自己的生活,我想这是“随遇而安”的真正意义吧。

《榆树村杂记》读后感(三):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标题的两个成语是书中两篇文章的题目,我觉得很好的概括和传达了汪老头的为人处世的状态,而这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汪老头在《无事此静坐》一篇中说道:“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性情温和,恬淡自然,温文尔雅,与世无争,爱吃也爱玩,一位十足的士大夫,真的是一位很有趣的老头啊!

书中有篇目都是汪老头晚年的散文,美食、美景、生活闲趣、人物回忆、故乡记忆,无不体现出汪老高雅而 自然的人生志趣。汪曾祺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语言是轻松、活泼、幽默的,时不时透露出俏皮可爱,我想汪曾祺本人也是非常可爱的一位儒雅的老者。通过阅读一片片散文,可以想见,汪老对生活充满热爱,知足常乐,性情是非常温和的,没有丝毫的市井气,在市井之中、在人间烟火之中,他仍然保持赤子之心,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平淡幸福。

汪曾祺的文章,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很像他的老师沈从文的,这两位作家可谓是我最喜欢的中国现代作家了。我想,汪老并没刻意学习和模仿沈从文,实在是因为他的童年经验和性情追求就是那么的简单自然。汪曾祺在《七十抒怀》中结尾处写道:

我要诚恳地对这些青年作家说:不要这样。第一,不要“学”任何人。第二,不要学我。我希望青年作家在起步的时候写得新一点,怪一点,朦胧一点,荒诞一点,狂妄一点,不要过早地归于平淡。三四十岁就写得很淡,那,到我这样的年龄,怕就什么也没有了。

或许这是他对自己的反思,也是对青年作家的希望。可我却是极喜欢他这样的,能学一学汪老,也是极好的。

汪曾祺画作《家常菜》

慢走赏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