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的读后感大全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的读后感大全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是一本由[奥]沃尔夫冈·莫扎特著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读后感(一):我选择这本有以下几个理由:

1、这个是莫扎特的亲笔信,分别写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和爱人的,感觉比由他人写的人物传记能更真实地了解莫扎特。 2、这是个经典译本,是一个音乐学院教授钱仁康先生翻译,非常完美。 3、书中增加了很多注释,作为书信的延伸,信息量非常大。 4、彩色印刷,纸张很好,值得收藏。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读后感(二):莫扎特和他的《安魂曲》

读《我是你的莫扎特》

文/方木鱼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读后感(三):走进莫扎特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是欧洲著名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的书信选集。这本书是以英国著名音乐评论家埃里克•布洛姆1956年出版的《莫扎特书信集》为底本的。由著名音乐学家钱仁康教授翻译的。钱教授的翻译水平没得说,水平很高,文笔流畅,字词优美。可惜的是,钱译的莫扎特书信集是文字版,可读性相对不足,问世以后,知音寥寥,可谓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这次由阳军先生重新编选出版,进行了一些优化,估计会引起读书界的一点的兴趣。

通过编选者阳军先生的努力,这本书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莫扎特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阳军先生化了不少心思,给这本书中的很多书信所涉及的各类音乐专业知识术语,艺术流派及艺术家添加了不少注解。因为书中所涉及的地名、人名、一些图画的名字离现在有一段时间了,翻译起来不并不一定十分准确,因此编者特地附上了英文或者德文原文,这大大有助于对书信所包涵信息的理解。还值得一提的是,编者为本书选配了不少有关莫扎特的图片,这对于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和加强对莫扎特本人和他所处的周边环境的感性认识大有裨益。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给人耳目一些的感觉。每个图片旁都注明了作品的详细资料和收藏地,有根有据,让人信服。在书信的正文边上,还增添了一些花絮性的文字,这些文字方便了作者对信件本书的理解,也拓展了阅读的范围。本书对原来信件进行了重新编辑,按照主题进行了分类,并配上了小标题。阅读起来理解起来更为方便。

书信容易流露人的内心世界、人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了解人的内心,我们更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全部。对于热爱莫扎特以及音乐作者的读者来说,阅读这本书是走进莫扎特内心世界的很好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读后感(四):成为莫扎特

作为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莫扎特从小就被人们称为是音乐天才。出生在音乐家庭,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就成就了后来不可估量的他。但就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真的就没有什么挫折在等着他吗?

莫扎特何以成为莫扎特?答案其实就在《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当中。书中按照亲情、友情、爱情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又有时间的先后,在这本书中,那个被世人高高捧起的莫扎特走下了神坛,他如同每一个为了生活、为了理想孜孜不倦奋斗努力的普通人一样——有快乐有烦恼有目标有痛苦,而这些他也并非都是独自承受:他向父母倾诉,跟朋友讨论,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看到莫扎特从一个幼童慢慢长大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思考与选择。作为可以承载千言万语的书信,因为没有最中心的主题,就如同钻石切割而成的多个横截面,所以读者可以选择任一方面来理解——或者是莫扎特的奋斗史,或者是莫扎特的事业线,又或者是他的梦想结晶。但无一例外,这些都是最真实的莫扎特。

真正的莫扎特,不是天才,更不是神童(当然,一般神童都不认为自己是神童),他对于音乐的绝佳造诣是以不断的练习和无止境的热爱为基础的,对于别人的“误解”,他也很是愤愤不平:“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字埋没我的努力。”

如果说天才的定义是绝佳的天赋再加上绝对的努力,那么还成不了大师。大师还需要独一无二、超脱于众人之上的符号——作品风格。莫扎特不同于贝多芬的激烈与狂躁,也不同于海顿的明亮轻快,更不似肖邦的忧郁深沉,他的音乐作品更加温文尔雅,就像我们透过他的书信所看到的那个千百年以前的他——听从长者的教诲,相信别人的建议,在宫廷中生活而渐渐养成的良好修养,和妻子琴瑟相合的甜蜜与快乐。正如他所言:“如果爱是一种力量,那音乐是一种动力。”那些人生中最美丽珍贵的瞬间,都化成了他笔下的音符,在琴间流淌开来,谱成一曲曲华美的乐章,以至于现在的我们听起来,依然觉得无比幸福,而这就是莫扎特的魅力,也是其成为莫扎特最真实的原因吧。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读后感(五):莫扎特的B面

莫扎特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我们来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之一,遥远而陌生,高居庙堂之上。大概很少有人会了解到作为儿子、朋友、丈夫的莫扎特究竟是怎样。

《我是你的莫扎特》以英国著名音乐评论家埃里克·布洛姆1956年出版的《莫扎特书信集》为底本,由著名音乐家钱仁康教授翻译,堪称是一部书信体的莫扎特自传。

书中将所有书信按亲情、友情、爱情分类,每一类再按时间排序,结构明晰,情感一致。举个例子,作为弟弟和儿子的莫扎特,在写给姐姐和母亲的信时年纪才十几岁,所以信中多是汇报跟随父亲到处旅行和表演的行程以及生活上的见闻感受,语言亲昵,活泼娇嗔,每次信尾都要“吻一千次”。而后来给父亲的信中则几乎全是谈论作曲和音乐方面的问题,态度严肃认真且充满敬意。

在给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莫扎特对家人的依恋和对音乐的热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莫扎特十四岁时,每天演奏小提琴,并创作了四部意大利交响曲,五六首咏叹调,还写了一首经文歌,他把这些写入了给姐姐的信中,并经常发表对自己看过的歌剧、演员的见解。通过莫扎特的社交圈我们也可以对十八世纪欧洲的音乐大师和权贵人物有一个侧面了解。

二十多岁时莫扎特与父亲的书信来往,经常谈论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他明确地表示“我完全不教学生就不能生活,但我对这种工作毫无兴趣”。莫扎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作曲才能,他说:“我是一位作曲家,是命中注定的宫廷乐长,我不可能也不应该埋没仁慈的上帝赐给我的丰富的作曲才能……键琴只是一种副业。”

莫扎特的确是音乐天才,但面对生活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三十多岁时,他饱受贫困生活的折磨,在给多位朋友的信中都谈及借款事宜,表明他的经济上已经陷于山穷水尽的困境,而此时他的妻子又患病状况不佳。

而在最后一部分给妻子的信中,我们又仿佛回到过去,看到了一个被幸福与甜蜜之情环绕的男人形象。莫扎特三十五岁时创作《安魂曲》,但是他没能完成这部作品,因为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在他一封封书信之中,我们慢慢看到一个完整、鲜活、真实的莫扎特。

在他那不为人所熟知的B面,是作为儿子、朋友、丈夫的最真实的莫扎特,也是我们最应该去了解的莫扎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