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事件读后感100字

事件读后感100字

《事件》是一本由[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事件》读后感(一):刺激阅读欲望

对事件概念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借助大量的电影、戏剧、小说、社会文化现象,阐述宗教、哲学、精神分析领域典型事件,包括:作为建构的事件(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基督升天事件,佛教正觉事件;哲学三事件:柏拉图理念论、笛卡尔自我、黑格尔哲学;精神分析三事件:“实在”、“象征”、“想象”。书中还有对2012流行音乐《江南style》的阐释,以及对中国南京彭宇事件(搀扶老人却被判罚)的解读,可见本书关注社会文化视野之广。这是一本魅力十足的书,如同一次奇妙的旅游,虽然未必能完全领会沿途的风景,但畅快或幽深的感觉十分真切。由此产生对齐泽克哲学思想以及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兴趣,刺激了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事件》读后感(二):评《事件》

这本书听了一遍,看了不到两遍,后面估计还会拿起来看,目前理解了,但是还没有整理清楚,包括齐泽克对事件的看法,对生活事件、政治事件、宗教观等,感觉还是需要去再读一遍。截取一段比较印象深刻的话吧:我并非出于某些具体的理由(例如她的嘴唇或笑容)才爱上她——相反,恰恰是因为我爱上了她,她的嘴唇和笑容才显得如此打动我的心弦。这也正是爱情也具有事件性的原因。在循环结构中,若干事件互为因果。(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恋爱中,我们总是让自身的弱点在所爱之人面前暴露无遗:当我们赤裸相对时,对方不经意间的嘲讽笑容与评论就可能让魅力变成了笑柄。爱意味着绝对信任:当爱一个人时,我授予了他(她)能够摧毁我自己的力量,我希望/相信对方不会使用它。)

《事件》读后感(三):献给偶然的“事件”

挺有意思的。事件会以回溯性的方式创造自身的可能性,即自身的原因/条件;事件的实现,回溯性地创造了其必然性:某个事件偶然地发生了,它就会创造一个向前追溯的链条,使得其自身的发展显得不可避免,这么说来,某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其意。此外,事件也有被撤销的可能性:回溯性地撤销某件事,就好像它从未发生过。

到底还是对有关爱情部分的论述印象深刻。爱情具有事件性,呈现着循环关系。我们并非出于具体的理由才爱上某上,恰恰是因为爱上了他/她,对方的笑容才显得如此动人心弦;你并非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特性再去寻找怎样的人,而是恰恰当你找到它时,你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在经过通常很漫长的潜意识酝酿过程之后,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恋爱之中;而爱,还是永恒的例外状态,在爱中,日常生活的所有平衡都被打破,爱使你脆弱不堪,它楔入你的胸膛,打开你的心,然后某个人可以进到里面,把你弄得一团糟,你的生活变得不再是你自己的,你成了爱的人质。

《事件》读后感(四):5/11/22

虽然很早就认识了鼻炎怪人,但真正读他的作品却是第一次,如其在b站的视频,确实很多地方都有深刻的锐评。“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不同的群体有着各自不同期许、愿景;有些行动者能够成功地将这些差异归拢到一个主能指的旗帜之下,该能指并非消除这些差异,而是凸显了这些差异背后的共通之处。”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了社会运动的口号等zz性很强的场合,事实上,在高度资本化的社会中,小到一首看似真情的情歌,也蕴含着狡猾的构建,“一起听过的那首歌”这种模糊的表达,其实正是通过将能指在不同个体中堕入各自的所指,而使得差异在主能指的同化中被消除,在书写其自己的故事时,作者往往也在书写着他人的故事;而在“懂的都懂”“yyds”等泛滥化的梗词之中,其内涵也随着能指的空洞性,从一开始对“懂”的指涉,转变为对“懂”的假装而指向自身/“主体性发生真正转变的时刻,不是行动的时刻,而是作出陈述的那刻。”结构主义下的结构,以一种对已发生之事的一种全然可复现的重述而确立,而这种叙述看似以同一种话语将过去囊括,但这种时间性,恰恰是一种非时间性,这种囊括,只不过是将过去在共时的平面上的加工与伪装的“还原”。/而在齐泽克对于佛教与现象学论述中,我也第一次get到了两者的关联,也算又挖下了一个坑吧。

《事件》读后感(五):事件如何产生

这本书所讨论的事件主要是指政治事件,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对历史观的讨论——我们如何理解与阐释一些散落的事情。同时,这本书也有着只想未来的革命性意图,作者想要为共产主义革命提出一些如何可能的想法。 具体来说,作者的论证以两个要素作为支撑。第一,对称性破缺对于事件的创造,作者在这里主要论证事件是如何事实性地产生。这一部分以大爆炸理论作为对比,作者依据此做出的革命性结论认为我们要以黑格尔的部分肯定性命题展开革命,也就是说,以一些结构内的小变革开始,最后结束于对整个系统的结构性否定。第二,作者从我们对于事件的理解与阐释这个角度来论证事件是如何在人们的观念中得以产生。一方面作者论证了“未知的已知”概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论证了我们对过去的重新理解才使得全新的事件得以产生,在这个意义上,作者认为由偶然性导向了必然性——当一个偶然的事件发生后,是人们的阐释使得它变成了历史上的必然。 文风:显然,这是欧陆风格。我最开始对于事件的定义不甚清楚,感觉作者讲的很多话是很有道理,但又很零碎。不过,越往后读越能够将作者的只言碎语串成一个大的论证——事件如何产生,或者说,政治事件如何产生。这个问题想必是当代很多左翼所关心的问题,但我觉得作者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此外,作者解析了很多电影,我觉得很厉害,我也要多看看电影和小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