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超杀人事件》经典读后感有感

《超杀人事件》经典读后感有感

《超杀人事件》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杀人事件》精选点评: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只看完了第一个故事 看不下去了

●『短篇小说合集』 有丶意思

●超高龄最搞笑,超预告,超长篇,超读书机器很精彩,其他的也很荒诞讽刺,东叔很擅长花式吐槽。只是,这版书本身应了超长篇的主题,减少每页字数,扩大行间距,用较厚纸张,精装封面,从而抬高了价格.......和超长篇宗旨一样的嘛,这样想来,新版的笑系列也是如此,哼哼!

●脑洞挺大,真是个有趣的灵魂啊……

●哈哈哈哈哈风趣又嘲讽

●闺蜜是东野圭吾铁粉,基本是出一本买一本。在她好几年的安利之下,我尝试先从短篇集看起。整部书讽刺性非常强,几乎把作家,编辑,书评人,乃至于读者,讽刺了个遍。对我来说,最好笑的是《高龄社会》,而且这是不能被具象化表达的有趣作品,《长篇小说》也让我捧腹许久,还有不走寻常路的《税金对策》和《理科杀人》,令人啼笑皆非。《猜凶手》和《预告》是传统的悬疑推理加上出人意料的结局,可看性很强。《读书机》则是最具讽刺意义的,最后一页的话可能是作者对当今的环境真实的看法。

●我比较佩服东野的是虽然产量高,作品褒贬不一,但是从来不会旧瓶装新酒的老调重弹,每本书都有耳目一新的创意,并热爱挖掘人性。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

●作者很用心,故事也很有趣值得读者去思考。尤其是”超猜”这一篇更为新颖,不仅在题材上保留了悬疑和推理的风格,在内容上也有曲折反转,是为最佳。

●这并不是一本推理小说,而是一本推理小说界乱象的吐槽合集。逃税、注水、堆概念故作高深、高龄化、书评不实等等……最喜欢第一篇超税金对策和最后一篇超读书机器。(我是一个莫得感情的读书机器……)

●颇具嘲讽味道,讽刺的不仅是推理小学,也包括这个快餐化的时代。书评靠机器,写书靠机器,看书也靠机器。慢慢品读的方法,或许过时了吧。所以,这个年代再难有经典的作品,珍贵的感情。

《超杀人事件》读后感(一):东野圭吾的新作质量略有下降

东野圭吾前期,作品还是很惊艳很有深度的。但是近期的很多作品虽说有些依然很有深度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是注水的内容明显多了不止一点。一些完全没有必要仔细解释可以一语带过的专业名词专业知识往往总是列一大长篇出来占字数,而这些解释就算不读也完全不会影响对后续故事的理解。这本超杀人事件在开始就又重现了一些在天空之蜂,白金数据等之前的作品里面就存在的专有名词注水等等。

《超杀人事件》读后感(二):添加标题

和推理有关的故事合集。故事都简单可爱,有的是吐槽,有的是幽默,有的带一点简单的哲理,引发一些思考。

书中讲述了很多推理小说领域不为外人知的小故事,夸张且讽刺,有人不顾作品内容,有人保持同样的风格、套路几十年不变(而且还有人看),有人只顾厚度or速度不顾文字和质量。

也有最后结尾出乎意料的小故事,比如《超理科杀人事件》(好啦谁还不是为了装13),《超猜凶手小说杀人事件》,转折都很有意思,《超理科杀人事件》明明是自己被骂了,还忍不住笑。

《超杀人事件》读后感(三):东野圭吾的游戏之作

在书店看过一眼,从封底文案来看,还以为是个长篇,其实是几个有趣的短篇。

简单说几个有印象的故事。

1 作者为了避税,把生活中发生的所有高消费,以外出取材的名义写到书里,结果小说写成了缝合怪。

2 著名作家答应了四家编辑,把下部小说放在他们社出,前提是猜出他正在连载的小说中,真凶是谁。一个编辑认为自己猜到了,就去找作家,结果发现真相其实是,作家的稿子之前是老婆代笔的,结果老婆去世后,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写,现在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因为作家不会写作,根本不会有下一本,只给了一叠白纸糊弄编辑,最后一幕是编辑一气之下,按照小说中的杀人方法准备对作家动手。

3 曾经的名家年事已高,写的本格推理小说错漏百出,人物情节环境作案手法杀人动机一团乱麻对不上号,编辑指出问题并亲自修改。最后视角切换,发现原来编辑也是高龄编辑,他改的稿子每次都在重复过去的剧情,好在读者也都是高龄读者,浑不在意。

4 人们发现连环杀人案凶手,按照某位扑街作家的设定作案,于是作家名声鹊起。凶手此时找上作家,说明杀人原因,是为了向曾经伤害过他的女性复仇,让作者按照他真实的杀人方法去写情节,但是面对警方要给出另一套说辞,从而迷惑视线,提高作案成功率。作家为了让自己更火,第一次同意了杀手的要求,但是当杀手再次找他,他良心发现,设计了一个局,表面上按照杀手要求写作,实际上却把杀手约到一个悬崖,准备把他推下去,制造凶手自杀的假象,然而作家被杀手反杀,世人看了他提前写好的书,错把作家当成了真正的杀手。

5 推销员向书评人推荐书评机器,只要按下按钮,就能自动做好小说的内容分析,并完成好评差评任意选择的书评。又向作者推荐专门克制书评机器的写作机器。最后还发明出专门用来让读者不懂装懂的机器。原来书籍早已步入黄昏,市场上关于书的讨论只是虚假繁荣。

(最后这个故事有点星新一的意思。)

《超杀人事件》读后感(四):这封面好吓人

在开始写读后感之前,先说一句东野圭吾yyds,看别的书静不下来,但是看他的书可以耐下心看完,这是这个月第二本。看了评论区的一些评论很有趣,确实像极了写文章写不出来的我。本来以为是一整本、是一整个故事,但其实不是,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多个日本作家难以言说的故事哈哈哈。

很讽刺吧,黑色幽默,其中有几篇印象给我很深刻,这里简单说一下。(证明我看过)

一个是书中所写的内容在不久之后就会在现实生活中重演,不出所料,作者的确火了起来,成了热搜,这个故事好像就是页面上展示的那个,说实话我感觉这个其实可以写成长篇,人物再深入刻画一些,应该是不错的。最后也是emo了,作家内心深处仅有的一点正义感让他做出了组织凶手的选择,想营造凶手愧疚自杀的结局,但是最后却是自己被推下了悬崖,虽说死的不是凶手,但是这个结果和他最后写的结局一模一样,反而成了他的绝笔。

一个是最后一篇,结尾那个,给书评家发明的机器,让大家不看书也能写出书评,知道书的大概内容;又给作家送去了针对书评机的设备,不注重内容好坏,只求过关;也给读者送去了机器,书评机器的迷你版,告诉他们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不可以读,感觉讽刺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的惰性也越来越大,他们心里其实是知道机器的存在会取代自己的,但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了长远的发展。感觉还讽刺了现在真正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是带着功利性去看的书,怎么办,感觉结尾又被内涵到哈哈哈

还有一个,求求了,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作家只为数量不为质量,书越厚显得作家花费的力气、投入的精力越多,何以见得…其实在过程中有小小的迷失自己,到底自己喜欢看那种,但是现在很明确,确实不喜欢那种很冗长、啰嗦的小说,简单明了,回味无穷就够了。

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算是看完就过来记录了,就酱,晚安

《超杀人事件》读后感(五):荒诞故事

想起小时候喜欢看各种故事会,幽默故事,恐怖故事,印象最深的是荒诞故事,至今我还记得一巴掌把自己儿子脑袋打下来,孩子却还喃喃叫着饿的故事,那简直是童年阴影,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吃螺蛳。很多小朋友应该都记得这个故事,就不赘述了。我本以为是个推理故事,本格or社会,万万没想到是荒诞故事,突然想起以前有人说东野对自己长期没有获奖非常懊恼,所以写文来讽刺,我看完觉得空穴未必无风。

《超税金对策杀人事件》

这个故事简直是荒诞之王,赔了夫人又折兵,非常有警示之功效

《超理科杀人事件》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无厘头推理故事,这逻辑……完全是没逻辑啊,我看书怎么了,我不懂装懂怎么了,犯法啊? 还真犯法。卒

《超猜凶手小说杀人事件》

很喜欢这个故事,妻子代笔,写了一半的小说就去世了,凶手还不知道,弄了一个噱头,让大家来找出凶手,才可以继续把推理故事写下去。最后杀人从书中搬到了现实,意料之中

《超高龄化社会杀人事件》

非常巧妙地描述了老龄化社会,作者是老人,编辑是老人,读者也是老人。所以侦探串书,死者死了好多次都不足为奇,大家都有点阿尔兹海默,没事没事。

《超预告小说杀人事件》

为了隐瞒真正想要杀的人,就杀了一连串的人,成为连环杀手,没有动机,就不会被抓住。只是杀人上了瘾,就再也回不去。

《超长篇小说杀人事件》

这里面提到的棒球推理小说是魔球,我还记得须田武志,天才的投球手。上一本刚刚看过,不可为不巧。这个故事里大大讽刺了一把出版社为促进销量的各种方法,当3000页不再吸引眼球,8.7公斤的巨著,还在封皮里加了铁皮,我不禁笑坏了。

《魔风馆杀人事件》

一个想不出凶手和作案手法的作者,最后猝死的故事。我一直想写推理小说,我计划的流程是这样:先想一个作案手法,然后勾画出死者凶手,然后给他们套上各种人际关系,最后再设定一个场景。杀人好难哦,我想不出什么特殊的手法,遂卒。

《超读书机器杀人事件》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整本书的初衷,东野就是为了写这个故事,才在前面做了那么多的铺垫,小说评论家,作都要靠机器。那读者呢,等哪一天读书懒得看书,只需要一个书的内容概要的时候,那小说行业还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吗?

推理故事要暂停一下,看看师太的书,调节一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