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地的成长》读后感锦集

《大地的成长》读后感锦集

《大地的成长》是一本由汉姆生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8.00,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的成长》读后感(一):无法回头

没想到今晚会把《大地的成长》翻完了。 借阅它是因为那天在图书馆我又没找到那不勒斯四部曲,又不愿意空手而归。粗粗翻一翻,好像是一本关于离群索居的书,再翻翻前言,作者靠这本书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就看看吧。 在翻开之前,我完全不抱希望。但它意外好看。 简单,流畅。艾萨克的人生自然而然地进行着,我便也平平淡淡地去看。 看这本书,会有点饿。荒野和平淡让人想起最基本的需求。 也在看到艾萨克的老婆英格无望的中年单恋时不忍地几度掩卷叹息。 艾萨克的儿子艾利修斯会在某些时候让我想到自己,脱离原野,不接地气,并且,无法回头。 艾利修斯最终去了美国,他不抱希望地希望着,“但是我还会回来的,到时候我会带回一只大大的漂亮结实的行李箱。” 可惜但意料之中,“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而艾利修斯的弟弟西维特最终继承了父亲艾萨克的人生,“荒野的人不会为了自己达不到的目标理想而忧心忡忡。对于他们来说,油画、报纸、钻石戒指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是消耗品,浪费金钱罢了。只有土地上种植的东西才是实实在在的,只要你付出了劳动,就能够获得回报。它是万物之源,一切的根本。有人说,这种生活太单调、太凄凉。不会,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体现,成功、希望、目标、坚持。” 蛮好的。 “他就是塞兰拉的领主--艾萨克。 他不知道月份日期,因为这些对他毫无用处。他没有必须在某一天支付的账单。他只需要知道哪段时间会有小牛出生,但他知道秋天的奥拉夫节,那个时间他要收割干草。他还知道春天的烛光节,节气过后三个星期,熊会从冬眠中醒来,这时,所有的种子必须全部种下去。他知道所有自己需要知道的东西。 这是一个庄稼人,全心全意服务于这片土地。一个知晓过去。沟通未来的幽灵,一个曾经开垦荒野,在荒野安家落户的人,存活世间九百多岁",最后他还是一个现代人。” 全书最后一句,“现在,夜幕降临了。”那么我,也该睡了,可惜我,无法回头。

《大地的成长》读后感(二):《大地的成长》有感

《大地的成长》看完了,总想写点什么。 这部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巨著,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剧情,没有澎湃人心的激情,亦没有念念回响的震撼。读完时就仿佛知道了“哦,原来奶酪是这么做的。”“树原来是这么生存的。”“地是这么开垦的。”“房子原来是这么建造的。”这些不曾被知晓了解的知识像是部纪录片娓娓道来,解答心中的懵懂和疑惑,而也正是对人类及社会发展的无知正是推动自己一步一步将整部书看完的推力。 这部书,就像是部科普纪录片。 读完,也让自己清晰地认识到——这就是生活。不止是一无所有的开荒者,也是我们上一辈上上一辈的生活,我们应该去了解去懂得祖辈的生存及这片土地的成长,让现代的文明对自然怀抱应有的敬畏,再往大了说的意义,难怪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没有一定的高尚深刻的意义怎么可能获奖呢? 起初真的是好奇困惑的,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到一个一无所有的地方要如何生存呢? 开垦荒地,种植蔬菜粮食,走很远的山路到村庄以物换物。 简易的茅草屋,捡石头搭石墙,砍树做房梁,一步一步地搭建自己的房子,这让我想到像是小朋友玩的乐高积木,但等搭建完成那些满足感成就感骄傲感肯定是不一样的吧。给房子安上玻璃窗,安上门,做完居住房,慢慢又搭建成了牛羊棚,还有石磨坊,锯木厂……给刷上油漆,添上装饰,渐渐的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庄园,周围是经过开垦的田地,想想那副田园景象就特别向往啊。 男女主角活着,工作就是辛勤地劳作,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同样是人,若有一天我们突然失去所有同样变得一无所有,自己是否也能有创造生活的能力? 起码自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对于种植养殖也一无所知,可人被逼到绝境,不能说不行,兴许被激发出了潜力呢?但要做到主人公这般的肯定是达不到的,哪怕如今最能吃苦的农民怕也及不上,更别提现代的都市人了。这样想想还是蛮佩服韩国明星李孝利和他老公。 很多电影电视灾难片末日片里的人们,最后也是回归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是不是说明有那么一部分的现代人其实还是满渴望满向往过那样的日子,起码我自己算一个,但若真有那么一天,现在开始就要把身体养好,并学会一些切身实用的生存技能啊。

《大地的成长》读后感(三):《大地的成长》

大地的成长

四季的轮回使人惊异也让人赞叹不已,又一个崭新的秋天到来了,她就这样面朝着你静谧般遮遮掩掩地在远处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显现了。

上周又去了一趟山里,因为夏天去过一次,那一次后就喜欢上那个地方了,在城里周边其实也还有很多像那样的山,感性距离和地理距离也都不算太远,但唯独哪里的山给我的印象深刻,可能它-它们对我而言的孤寂感相较于其他山的孤独感有些不一样,因此每次离开回到城里的家里第二天还会忆起哪里。

秋天是透明的,秋色也是徜徉着的,伴随着的阳光也很充足,阳光被蓝色的天空怀抱着,站在山上远眺围绕着我的层层叠叠山峦与茂密的树林,它们是那么快活的扎根在大地之上,披装着秋天赠予它们的金色衣裳向着天穹生长。各自都带着骄傲洋洋洒洒的表情展现着自己那独特的一份季节性格。处在这样的融融之意下,不自觉的你也似乎渐渐成为了它们中的一员并参与到它们的轮舞中去。

立基大地的坚实感和抓取感让人的存在振奋,精神也为之鼓舞,生命力无处不在大地之上跳跃与涌动。汉姆生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位把生命力牢牢扎根在大地深处的一位质朴之人,也只有在他那质朴之笔下才能绽放出朴实之花。

之前我对汉姆生这个名字是陌生的,对于他的了解应该归因于间接的一次阅读,当时我正在读《海德格尔与阿伦特的通信集》,我读到阿伦特写给海德格尔的其中一封信,阿伦特带着很热情与激动的心情问海德格尔;“你知道汉姆生”?他的作品真的很不错,我向你推荐,你应该会喜欢的。为什么汉娜会这样说呢?因为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务农为本的家庭中,自自然然海德格尔从小就对大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务农的那种踏实于大地的朴质精神有一种深深的记忆情怀,我想阿伦特是了解海德格尔的,因为汉姆生也是出生在挪威中部后来三岁跟着父亲搬迁到北部的一个务农的家庭,汉姆生同样也对大自然的素朴世界有一种本能的归向喜爱,基于这点的相同,阿伦特希望海德格尔看看汉姆生的作品,这位在斯堪的纳维亚文学中所奠定的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

就这样我第一次认识了汉姆生,也买了他的这本在192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大地的成长》,从我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并翻开阅读时,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这几天我从早到晚只要有时间我就翻开它,这样的勤劳就有点如同书中艾萨克在作为一名远离村庄的拓荒者在翻山越岭的森林深处发现了一片迷人的适宜居住的场域并由之乐此不疲的在那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翻耕土地的那种没完没了不知天日的干劲。

道路之于人而言才叫道路,它不同于动物的道路,动物的道路是感性盲目的,它们的目的是基于本能的冲动,而人的道路是生命往返之间的精神路标,它被我们赋予了希望与肯定。而《大地的成长》中的艾萨克就是这样一位从幽深的隐蔽之所涌流出的大地之子。艾萨克有着大地般宽广的肩膀,扎根大地的坚实力量,粗旷的相貌,和茂密的红色胡子。他离开喧嚣的村庄是为了切近那未显露的田园大地,对于他来说,真正的大地不是那显现着的大地,是藏敝于幽深中的远离去接近。因此,他离开并远离去选择独自一人冒险,因为开拓必须具备远离,冒险需被疏远所承当,他即不逃避也不躲避现实,而是为了揭露,使根基暴露在他的注视之下用他厚实如大地的双手覆盖在天地之间。

艾萨克深入幽暗的森林中用他那猎人般的洞察力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无主田园之地,这是一片没有标记的无主之地,他需要在这片场域上赋予属于艾萨克也就是这个人的劳动的印记。

生命的力量和大地是契合的,后者也给予了前者生长的动力,一切都如艾萨克所想的那样,因为大自然为他备好了一切,就等着让他实现出来,他也做到了。

艾萨克就是这样一个质朴的人,在他心里永远都是做不完的工,计划的图纸每天都在他脑子里盘旋等着他去一个一个的实现,他总有使不完的劲,为劳动而累对他来说就是快乐,闲着反而会让他痛苦,他喜欢这样的成就感––––与大地和自然的融合合一,并把摊开在手掌中的种子半弧线似的抛向肥沃的大地,这就是属于他与大地的语言交流––––存在需要语言,生命道说着语言。

劳作改变着土地的形状但又很有秩序,和他那粗旷的身躯怎么看都总感觉不那么搭调。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谁叫他是艾萨克呢,这个塞兰拉农场的第一人。

女人的本质是奉献,其形式是抵抗。

英格,一个身体有点残缺的女人,从小在不包容世俗的时代环境下长大,心理上多多少少随着成长会变得扭曲、自卑与不自信。毕竟生着兔唇相貌的女人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呢?在这里,我们不仅又要赞叹生命本能的强大,毕竟艾萨克作为一名有着本能属性的人-男人是需要一个女人的,对艾萨克来说:人的本能形态就应该是男人与女人的统一,虽然他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创造他的大地已经在他的男人属性中置入了这一创造本能。英格就是他命中陪着他走到终点的那个女人,英格就这样出现在了他那美丽朴实田园似的农场中,他们第一次的见面没有多少的交流,因为艾萨克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农人,他的一切都表现在他的行为上,每一行为总闪耀艾萨克独有的善良内在质朴之光。英格都看在眼里,她清楚的知道艾萨克的性格,毕竟她生长在村子里,见识也比艾萨克也广,除了英格在说话因为兔唇的关系使得语言表达不清晰外,一切在艾萨克心中都很好,很满意。我想;艾萨克也不会在意这些,他总是很少说话,他的语言都刻入在劳作的愉悦与英格的分享中去了。

英格不愧为艾萨克的好帮手,毕竟男与女的天赋能力还是不一样的,在打理家务方面英格做到了一个妻子该有的义务,他们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浪漫交流,虽然对于英格来说也许是重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一个有着身体残疾的女人来说,有个男人能接纳她就已经不错了 ,更何况这个男人对她还很好,她也知足了。

日子一天一天流逝,他们也有了两个男孩,一大一小,之后又多了一个女孩。他们的生活也如四季交替一样并没有比之更新,除了多了几间房屋,更多的牛羊,生活一切照旧。但命运对于英格总是那么突然,那么的不近人情,那几年的服刑对英格来说改变了很多,特别是对周遭世界的重新看法上,包括英格对自身自我的认知上都有些许的启蒙。

但对于艾萨克来讲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彼此深知对方,英格能安然的回来,还带着艾萨克从没见面在特隆赫姆服刑期间所生下的可爱小女儿回家,他把这些都当作是上帝给予的恩赐。艾萨克脱去农服换上崭新红色衬衫并把他那常年都不剃的红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去码头迎接多年未归的英格的愉快心情就够了。

在沉默中被庇护和富足吧。

艾萨克如似大地:沉默的言说就是最好的语言。他那使不完的永恒力量不就是大地的真实写照吗?艾萨克具有农人的冷静,情感简单、稳定和顽固。他心胸豁达,善解人意,老实稳重本分,操持-操劳-操心这个立于大地之上的家,他的沉默之语就是行动的最好的表达。艾萨克有着人的韧劲,也有着孩童般的天真,他也有过与英格之间的争吵,但有什么关系呢?就像他与英格播下的马铃薯,在恶劣快欠收的自然条件下,他安慰自己与英格道:“马铃薯在所有作物中是最顽强的,因此总是能丰收的,在等一等,雨会下来的”。在那一段连着几个星期不下雨的天气下,其他作物都奄奄一息的时候,田地上的马铃薯依旧那么的顽强,而且在烈日之下盛开着一簇簇艳丽之花,这也让他们的心情为之化解开来,相似一笑。这样的幸福盛开在质朴之中又是多么的可贵与难得。

艾萨克越来越离不开英格,英格也越来越离不开艾萨克。

爱情总是令聪明人变成傻子。

此刻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在相异中,也在朝向着相同中流淌。

艾萨克这个老实巴交的大地之子,他的心灵就像是沾满树脂的手指,因为树脂是天下最干净的东西,甚至比黄油、山羊奶和骨髓还要好,它可是天底下最干净的。

艾萨克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挺有意思的。比如有一次艾萨克给孩子们讲起了天使,他说,天使的脚底被无数的星星托着才能飞翔。他也给孩子们讲火石与火绒之间的关系和用处,也讲怎么用手臂去测量月满与月缺,虽然都讲得很平实,但这就是艾萨克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是父亲独有的语言符号。

艾萨克表达爱的方式是大地式的,是静默的敞开。围绕着你的人都涌向你,你也涌流向了他们。

最后不能不说下《大地的成长》中的小老头盖斯勒,他就仿佛艾萨克一家的庇护神一样,给了他们家很多的方向与指引,包括为英格的减刑出谋划策,还有赠予小孩子们的小礼物这些细节,不论是人生指导方面还是农场经营方面都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盖斯勒这个人物角色是从天而降的理性精灵,他的低语之音结出惊异之果。

《大地的成长》没有那么多华丽词藻去表现大自然景色与农场的田园诗歌,它就是质朴无华的人在大地之母的孕育下茁长成长的平凡故事,大地的成长就是人的秩序,生命的旋律。因为人的一生不需要过多的词藻去为他赋意,人的生命作为存在就体现在踏实的扎根与大地之上,只有深扎于大地才能向着天穹生长出收获之花,这也是汉姆生写这本书的质朴意义,大地-等待-农人,他们本为一体,等待如初。

等待———⋯⋯他们的周围不断有大自然的杰作,冬天有布满繁星的天空。可以经常看到北极光,一个带有闪耀光芒翅膀的天空,一片燃烧着的火焰。偶尔出现的,并不是经常性的,有的时候,他们听得到打雷的声音。一般是发生在秋季。人与动物都对雷声有种紧张却庄严的感觉,在家附近吃草的家畜们聚拢在一起等待着。它们低着头为什么?等待结束?人们呢,每当雷声响起,也低着头,这又是为何,在等待着什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