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1000字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1000字

《大地的窗口》是一本由[英]珍·古道尔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一):上帝的视角

030|123,《大地的窗口》。

行文之间,我感受的不仅仅是“大地的窗口”,更像是“上帝的视角”,充满悲悯与博爱。

Jane Goodall与黑猩猩的故事,以前有所了解,却未能深入地学习。26岁踏足非洲肯尼亚,终生付诸于黑猩猩的研究及野生动物/自然生态的保护工作。这种孤独中的坚持,实在让我佩服。

其实,读书之前我一直思索一个问题,“什么使人成为人?”在本书中寻找到了少许的线索,可能是“智与爱”,一种更高级的“智与爱”。为什么会衍生出这一种“智与爱”的能力?可能是有利于基因的传承(按照《自私的基因》所言)。

另外,我一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其实,从意识形态上呼吁仅仅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当然现在仅有这一办法。我想,“科技驱动生产力发展、城市化导致的人口集中、虚拟世界替代真实世界等”才会是治本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因为我看到的是解决公车小偷问题并不是靠治安、靠呼吁,而是纸币的消灭。

过往,是人类的生存问题导致其他物种的生存问题。前者的解决,是根本。

重要的一点,做好我自己,保护野生动物。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二):万物有灵,人类并不特殊

鱼宝出生那一年我们全家一起坐火车去南方,曰哥在车上逗弄弟弟玩儿,顺便给我们科普了一个小知识:人类是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终生保持家庭关系的动物。

虽然不知道曰哥从哪获得的这条信息,但我当即表示了信服。不过,如果放到现在,我可能会在信服的同时提出一点(强词夺理的)质疑:第一,人类并不是一直都保持这种完整的家庭关系;第二,也不是所有的人类都会保持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关系。

很显然,“无父无夫”的母系社会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关系,所以,曰哥那句话最起码是有瑕疵的。如果我们将这种“不完整”的家庭关系也划定在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关系范围之内,那么,很显然,人类并不具有唯一的特殊性。

古道尔博士在她的著作《大地的窗口》中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的种种生存细节。我们会发现,黑猩猩族群俨然就是低配版的人类原始社会:它们终生与母亲和兄弟姐妹保持亲密关系、它们策略性地追求政治权势、它们寻求友谊和同僚关系、它们发动战争并残杀同类……甚至,它们也制造并使用简易工具、有类似语言的交流系统、情感丰富且智力非凡……一些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标志性特征,在黑猩猩身上同样有着显著表现。

人类总是傲慢地标榜自己的特殊性,这种自负常常让我们忘记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我们跟随古道尔博士走进黑猩猩的世界,我们会看到自己的“来时路”,或者,当我们以平等的视角去审视黑猩猩,除了重启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以外,我们也在简化的世界中得以重新审视自己——亲子关系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友情和同盟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勇气和坚韧对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这一切,都会是一部很好的人生教材。

我有时候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是智力吗?或许是,但这绝不是全部。我觉得,也许是宗教启发了我们祖先的原始人性——从敬畏神明开始,人类开始敬畏自然和生命。一种更广博的爱开始形成,在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之前人类首先参悟了“民胞物与”的理念。然后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也促使我们在亲情之外寻求另一种可以维系一生的情感——爱情,并将它完全地纳入到家庭概念之中,最终我们才成为曰哥口中那个唯一终生保持家庭关系的物种。

正如古道尔博士所说:人类最特殊的标识就是人道。而人道,就是基于共情能力的同理心。时至今日,人类并没有完全成为那个“人道的人”(这或许是个终极理想),简单的敌我、主从思维仍然大行其道,我们对自然甚至同类所做的一些事情让人羞愧,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种简陋的野性使我们的“高级”看起来相当的低级。

总之还是那句话:万物有灵,人类并不特殊。希望我们能够放下倨傲的姿态,重新审视自己和万物的关系,知其所来才能识其所在,才能明其所往!

2022.8.18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三):为什么没有保留原书的几十张图片?

书的内容本身非常棒,翻译也很流畅,读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唯一的遗憾是原书中的几十张图片都没有收入翻译版。是版权的原因吗?

图片也非常精彩呢,而且少了图片或多或少减损了原书那种冲击力和真实感,读者得全凭自己想象。

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要力荐本书。对于热爱自然,对动物行为研究和野保工作抱有书呆子式的不实幻想,却没有机会深入实地对某个动物种群进行长期观察的读者,这本书能让你了解更多并不美好真相,当然也会让你坚定保护生态和物种多样性的信念,启发你省视人类自身。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四):人性的窗口

有的世界,遥远陌生;有的窗口,似幻实真;有的书籍,言它更是言己。

有的书籍,看似与你的生活、工作、兴趣、专业毫无关系,但就是那么随手一翻,就深深撼击你的魂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真实世界。

《大地的窗口》就是这样一本书。

科学著作、观察黑猩猩、三十年原野研究…光听这几个介绍就会让许多人顿失兴趣,不如把时间精力放在猩猩、人猿等类型的电影,或某某你从来没听过的应该也许大概可能是明星的人推荐的赶热点的书上。

顺便吐槽下:现在买书,各大网购书店平台非要在书名后加一长串”某某在读某某推荐“的营销真是让人倒胃口——如同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上面蹲着几只苍蝇摩拳擦掌、鼓翼而歌的在介绍菜品。

如果你就这么巧了的读了这本书,也许会赞同我对本书的看法。

英国作者Jane Goodall博士,上世纪六十年代受人类学大师路易士·利基指派到坦桑尼亚的冈比国家公园进行黑猩猩研究起长达三十年。

这是一本科学研究观察的书,但同时也是一本纪实传记,一本生动温婉的小说,一个知行合一的典范。

书的结构大致为三个部分。

①第一二三章,介绍冈比、研究中心、研究对象,书的开头你很难想象于传统科研书籍的呆板形象联系起来,作者文笔流畅细腻,徐徐铺开一派欣欣向荣、静谧和谐的大地。

②第四至十七章,详尽的勾勒了黑猩猩族群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涉及它们的生老病死:孩提时代、学习模式、沟通方式、工具制作与使用、团队打猎、争夺地盘、与狒狒的相处等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立体的勾勒了一个与人类十分相近的族群。

“打开人类近亲这扇窗户,不只使我们更加了解黑猩猩在自然界的地位,且更加了解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明了黑猩猩如何运用一度被认为只有人类才有的认知能力,明了黑猩猩及其他不会说话的动物也能做理性思考,也有感情,并且知道痛苦和害怕,会使我们变得谦卑。”

③第十八至二十章,黑猩猩研究的意义、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作者及有识之士在动物保护方面做的努力和成果。就作者的观察研究结果以及揭露的对待动物的暴行,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读完本书,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人类简史》、《活山》。《人类简史》从人类历史纵向检视我们自己,本书是横向的物种对比;《活山》作者终身对凯恩山脉的探索,是一种内向的哲学升华,本书是作者务实的外联拓展,两位女士的文笔都极其细腻温婉。

说到翻译,因为没看过原版,但也觉得非常流畅,特别是一些词语、成语,在中文书籍都出现得特别少,用到这里却非常的恰如其分。也是自身汉语基本功不够的原因,“踽踽独行、燠热、同侪……”多学了几个词,也算是意外之喜。

看其他书友介绍,翻译版不知因为什么缘故未能保留原版的图片,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本书112页“文柯”印成“文阿”,231页“她没有有发挥余地的母爱”疑是多印了一个“有”字,268页“广衾”应为“广袤”。所以少打一星。

然而瑕不掩瑜,力荐此书,它为你多开一扇窗。

人生有许多供我们透视世界、寻找意义的窗口,科学即是其中的一扇。有许多聪明绝顶、洞见犀利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地擦亮了窗上的玻璃——透过这些窗户,我们对于人类过去未知的领域可看得更远、更清楚。

PS:黑体部分为书中原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