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真正的幸福读后感精选

真正的幸福读后感精选

《真正的幸福》是一本由〔韩〕金泰亨(김태형)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正的幸福》读后感(一):不被外物所累,追求真正的幸福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人能通过选择就能实现自己的生活实现幸福,那谁会愿意经历那些各种各样的不幸呢?《真正的幸福》的作者金泰亨是一名心理学家,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你幸福吗?”“我姓曾。”十年前,央视的街头采访造就了一个个“段子”,十年之后,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不知道这些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是否有了关于“幸福”的答案,就连我自己,面对这个问题也不能让肯定的答案脱口而出。 作者认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中,物质主义幸福论占据最高统治地位,是最主流的幸福论。物质主义幸福论宣扬物质或金钱就是幸福。”有钱就没有烦恼,而没钱的烦恼数都数不清楚,但凡能用钱解决的,都不能称之为烦恼。虽然这种幸福论是错误的,但大多数人对此深信不疑,依然过着全力追逐金钱的生活。但是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是否会停下脚步想一想,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过上的幸福生活呢?幸福或是不幸福,与人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幸福会给人带来许多甜蜜和许多利益,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引导自己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比如韩国这种社会,个人为自己的生存负责,只有有钱人才能够摆脱生存焦虑的折磨。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在影视剧里出现,其实现实生活中许多“打工人”和物质生活没有得到保障的人更是饱受焦虑,因为作为个体,韩国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生存付出许多额外的费用,所以大部分人的幸福感很低。 有时候,人们也是经历了许多“幸福骗局”的,让表象蒙蔽了自己,让自己误以为自身处于幸福感中,实际上幸福带给人们满足感,幸福也与自己的目标的实现相关。正如作者所言“幸福与人生整体目标的实现有关,而不单纯是实现生活中的小目标。”确立好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就能慢慢获得幸福感,感受生活中的目标能够赋予人们生活的意义。

《真正的幸福》读后感(二):幸福是什么?读《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 读《真正的幸福》 哲学家亚理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即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 01 关于幸福的理解是快乐还是其他 有时候我们觉得吃了一块糖就好开心,就是幸福了。有时候我们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就觉得好开心了,就是一种幸福了。 但这些真的是幸福吗?它们能持续多久?在这本《真正的幸福》一书中,提到了许多的观点,关于对幸福的理解,从心理学的专家们的角度来解读关于幸福的定义。 不管是弗络伊德的主张即时享乐,还是亚里士多德提倡的自我实现的快乐,都难以一下子去定义幸福。 于是,对于幸福的含义,你在读这本书时或许会有一些新的感受,比如短时的快乐和长久的快乐的感受。 快乐这样的感受很难一直持久,反而宁静而充实的人生更让人觉得拥有了幸福,当这些观念在生活中出现时,你思考过关于自己的幸福的定义吗? 作者是一位韩国的作家,许多的数据是在提出关于韩国人民的社会幸福度的问题,还提到了关于430万韩元的收入上下是人们幸福的门槛。 02 幸福不是单一的物质满足,也不是纯粹的享乐主义 关于作者运用大量数据的过程中,提到了许多关于美国和韩国的国家现状是,人们的幸福生活度跟物质有关。 但是也提到了关于丹麦这个国家幸福与物质的关联度很小,不会因为人们有钱没钱而感觉不到幸福。 而关于韩国更是特殊,并不是因为人们赚了更多的钱,幸福度就更高。因为保持物质的满足,要牺牲更多的时间和健康,以及缺少对家人的陪伴,丧失自尊等等,换取物质。 当用生命中可能拥有幸福的时刻换来的物质满足时,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强。理论上贫穷的人更加幸福也无法成立,因为社会的结构和环境,让贫穷的人无法得到尊重。 作者在运用大量的心理学专家的关于幸福的定义的研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对幸福的定义。但是在韩国的当下生活情境中,人们并不是真的有钱了就活得很快乐和幸福,反而年轻人和成年人的抑郁症患者,在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渐好之后,还增加患病人数。 从这一点来看,人们的幸福程度,和物质满足并不一定成正比。而美国的体制也是如此,人们以特质基础来决定幸福的程度,并且以拥有的财富程度获取社会的尊重,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让人们对幸福的定义更加盲目 。 03 幸福是什么?真正的幸福又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对幸福的理解,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解读,他更加主张,幸福的由来有的时候不一定是由个体决定的,而是创造一个拥有幸福的环境更加重要,个体对幸福的理解,有时候取决于社会环境。 或者有时候像是我们所理解的社会文化,文化环境导致人们以财富来衡量幸福的尺度,但是历史长河中,对幸福的真正意义,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023年,愿你在文字里与自己相遇,见证烟火滚烫,人间美好。

《真正的幸福》读后感(三):告别鸡汤式的伪幸福处方,找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可能是大家都想问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有钱了就幸福了,但研究表明,金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幸福产生影响,但是其影响力并不大,这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错误认识。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我的灵魂渴望的幸福不是稍纵即逝的瞬间,而是在唯一并持续的状态中产生一种感觉。”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瞬间的快乐,而是一种持续的感觉,一时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当乐趣消失的时候,又会变得不幸。

并且享乐会出现“享乐适应”的现象,随着快乐出现的频率增加,人们每次感到快乐的程度会下降,因此人们不得已去寻求更大的刺激,而且越是把获得快乐当做人生最大目标的人,越无法忍受不快乐。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很偶然的,我们无法掌控那么如何,面对这件事情的态度还是很重要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体验到负面情感的频率并没有太大差异,那么区别在哪儿呢?幸福的人体验到的正面情感的频率更高。而正面情感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或快乐,还有理性,精神追求,道德生活等等。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我们要跟着自己的内心去走,诸如此类。这种个人主义的心理学其实是幸福的谎言,我们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可能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而且我们的欲望也常常伪装成所谓的“内心”来欺骗我们。

另一个幸福的谎言是追求“小确幸”,即微小但确实存在的幸福,这的确能够起到某种意义上的心理安慰,但会容易让人安于现状,甚至放弃远大的人生目标。如果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的话,我们还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吗?还是只是把一些微小的自私自利的快乐伪装成幸福。作者告诉我们,如果热衷于追求小确幸,那我们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泛滥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批判这种个人主义的幸福观,这些人不会想着去为社会作出贡献,去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也不知道成就感为何物,很难体验到满足感。他们能经常体验到的唯一的积极情感,只有快乐,因此他们只能把快乐当成幸福。

这让我们想到了去年看的一部非常优秀的剧《警察荣誉》,看完之后让我对身边的警察同志肃然起敬,他们为社会的付出真的让人佩服,而他们帮助老百姓解决了问题的那种成就感,从他们发自内心、洋溢在脸上的灿烂的笑容就能感受到,真的让人感动。就像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人们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怀有利他心,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想提一下,这本书的参考文献一个字也没翻译,感觉不懂韩语的话等于没有这部分了,可能需要改进一下,毕竟咱大众的第一外语也很少是韩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