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曾国藩家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曾国藩家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曾国藩家书》是一本由[清] 曾国藩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元,页数:201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一):读《曾国藩家书》,养气

案头置一本《曾国藩家书》(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版),工作间隙,偶尔翻几页, 读着“澄侯四弟左右”“沅弟左右”等语,似乎能想象出曾文正公当时写家书的模样和情绪,至情至真,那种兄弟、家人、朋友的亲情,与当代社会隔膜的家庭关系,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社会,丢掉了太多传统文化的东西。

曾氏家书,我曾购过许多版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买一两本,不怕重复。读《曾国藩家书》,我觉得已经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听一位饱经历练的长者娓娓教导。每一篇家书,所说无非是戒骄、戒惰、有恒、谦谨、自律、平和、自强、健康等平实之语,但这些平实之语,却是一位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的过来人所说的,自有一股正气,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并勉而为之。

中国儒家自孔孟以来,都在讲养气、养心,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养气一事,玄虚无着,似有还无,仁者智者,见解各异。我倒觉得,读曾国藩家书就是一个养气、养正气、养中国传统正气的最方便的法门。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二):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这本书是拥有“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称号的曾国藩,与家人的通信。一共一百六十余封。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学、为政、处事、治军、用人、师友、养生、理财如此多方面。从阅读体验来讲,说教味有点重。不过,当作了解曾国藩这个人的史料,则更有趣味了。

这一百多封的信件里,“勤”这个字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想象一下,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大叔,每天忙完工作事物,闲暇之余还要操心家里大大小小,几个弟弟的读书和仕途,儿子的读书和婚姻,妻妾的吃穿用度。抛开职场的压力,这些生活琐碎比现代中年人所遇更甚。

整本书里,曾国藩处置家庭事务的方法,还有直面家族矛盾,并担当起缓冲带的角色,调节家族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他纵横捭阖能力的另一种体现,普通人如果没有这般本事,能做到他的“勤”也很难得了。

我想现在很多人都自我感觉勤奋,“勤”的定义越来越宽泛。曾国藩又是怎么定义勤的呢?在治学篇里,有一封家书,曾国藩写出一天里要完成的事情:静坐(不拘何时),早起(黎明即起),早饭后作字,读史(二三十史每日读十页),写日记,每月作诗文,夜不出门。如果二十年里坚持做上面的每一件事是勤奋,那么现在很多人是远远达不到的。

仅仅勤奋,不足以完善人格,因为世事无常,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曾国藩深谙道家之法则,对内修身养生,对外为政处事,都有讲究。在修身篇,他劝诫弟弟不要牢骚抱怨,要平和,做人要有恒心,戒骄戒躁。在为政、处事篇的几封家书里,曾国藩用道家思想,教育弟弟和儿子,懂得收敛和谦虚,要以柔克刚,这是因为他年轻时脾气火爆,让他吃了不少亏。

很多道理都是老生常谈,只知道道理,不清楚界限,很容易过犹不及。在具体事情的分析上,曾国藩家书和了凡四训一样,都给出了边界。比如,以柔克刚的解释,我的理解是,柔一定要建立在刚的基础上,所以柔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因为它立场坚定,并不是毫无底线的退让。

在人与人交往中,曾国藩用了“疏疏落落”这个词,比如告诉弟弟,上司的话诸事禀命而行,此外一概疏疏落落。既不过分亲近,也不过分疏远。

此外,还有体现曾国藩道家思想的一篇,是教育弟弟明白盈虚消息之理。他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并以此来教育弟弟,在家族兴盛时不要过于自满,而要时刻为将来可能的衰败做好打算。

可以看得出,在家书里,曾国藩时常劝诫家人小心谨慎。但实际上,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有点好奇,是什么造成了他的这种反差。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三):《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修身篇

所读书籍《曾国藩家书》为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书中除了家书原文外,还有相应解读补充,对读者阅读理解原文有所帮助。 书中将曾国藩家书按内容整理,分为修身、治学、齐家、为政、处世、治军、用人、师友、理财、养生共十篇。 本读书笔记是对修身篇的摘抄整理。

所读书籍《曾国藩家书》为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书中除了家书原文外,还有相应解读补充,对读者阅读理解原文有所帮助。

书中将曾国藩家书按内容整理,分为修身、治学、齐家、为政、处世、治军、用人、师友、理财、养生共十篇。

本读书笔记是对修身篇的摘抄整理。

进德、修业两事可靠

专精有恒,戒骄戒惰

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又恬淡冲融之趣

自立自强,刚柔有度,且倔强二字不可少

以明强为本,且强字需从明字做出(宜自修处求强)

除牢骚,勿长傲多言,不宜非议讥笑他人,宜平和以养德养生

不忮(zhì)不求,克勤克俭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原文:

( 絮叨:此言有些类似与现在的“读书和健身不会辜负你”。进德修业,贴合现在的个人品德修养、学习能力、业务能力等,精进一分是一分,学到一点是一点。自身自主进步是少有的自己可控之事。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事物发展的走向除却自身主观因素,还受到周遭客观因素影响。世界变化万千,总得先尽人事。量变引发质变,好因的积累大概率还是将水到渠成迎来好果。心态积极坚定一点:因上用功,何须问果。)

原文:

原文:

>>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趣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余所以令刻“劳谦君子”印章与弟者,此也。

原文:

(“自助者,天助之”)

原文:

(“愚”指的并不是蠢笨、愚蠢,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愚;“柔”并不是软弱、懦弱,而是“以柔克刚”的柔。想要做到这种“愚”,必须先做到“明”,也就是明白事理之后才能够大智若愚;想要做到“柔”,必须先做到“强”,也就是在有强硬的基础时,才能够以柔克刚。

*为书中注解摘抄*)

( 曾国藩将《中庸》对学者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的要求,归纳为“愚必明,柔必强”,简化为“明强”二字。

“强”必须建立在“明”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弄清事实、分析道理,如果道理确实在自己这边,就可以坚持到底,不屈不挠。但如果并没有弄清道理,只是固执己见,不依不饶,那便不是真正的“强”,而是在“瞎闹”。因此“强”并不是绝对的,一定要在明事理的基础上,决定什么时候应该强,什么时候应该弱,只有从“明”字做出的“强”才能够服人,否则不过是蛮不讲理罢了。

*为书中注解摘抄*

原文:

(一句对兄弟的“吐槽”。曾国藩作为长兄,在与族弟的家书中,给出了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诸多建议,十分中肯。

论点明确立意高,论据充分又实在,行文挚切又不避短,真是写议论文的好手。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做比较好、这样做了有什么好处、不这样会有什么危害、正例子给你看、反例子谦虚谦虚我来上·····当然唠唠军中官场近况和家常也不可少,正是这些近况和家常辅证了家书的真实性,让人觉得内容肯切,接受度高。)

(发牢骚会使人心情变差,充满“负能量”,从而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使事情越变越糟。

*为书中注解摘抄*)

(原文中曾老用“我有几个朋友······”举例子,喟叹世事难解无偿,奉劝人们心平气和。一句“竟不可解”也是让人同叹,已超出我嘴贫的范围。)

(长傲就是性情高傲,盛气凌人,而这种傲慢就有可能导致说话尖刻,言语嚣张。这两点实际上是有些才学的读书人的通病,他们仗着自己有些才华,就喜欢随意发表意见,批评指责。

*以上为书中注解摘抄*

“恃才傲物”大约如此。)

(真正有智慧的人,在遭到他人的批评指责时,既不会不顾一切地进行争辩,也不会清者自清地置之不理,而是会认真地分析、判断他人的评价,反过来反省自己,使自己的品行变得更加完善。

*以上为书中注解摘抄*)

(莫生气、莫生气,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想起来又何必。

他人气我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生气伤肝又伤脾,促人衰老又生疾。

看病花钱又受罪,还说气病治非易。

小人量小不让人,常常气人气自己。

君子量大同天地,好事坏事包在里。

他人骂我我装聋,高声上天低入地。

我若错了真该骂,诚心改正受教育。

要是根本没那事,全当他是骂自己。

左亲右邻团结好,家庭和睦乐无比。)

(“不忮不求,克勤克俭”摘自“喻诸儿”的家书中。背景为曾国藩将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但外国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难以调和处理,恐致激成大变。反复筹思,殊无良策,虽不吝捐躯,但仍恐发生意外,却对诸儿诸事无所禀承,所以略示一二,以备不虞。

信中已提及“余若长逝”则如何如何,算是一封“遗嘱”备份,让后世人读来更觉言中恳切。)

(此封书信写于同治十年,也就是1871年,曾国藩庆祝了自己的六十大寿,他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回顾自己的一生,总结出四条修身经验,希望子侄能以此互勉。

这四条分别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是古代贤者十分看重的品德,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说有德行的人在独处时也会小心谨慎,反省自己平时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小人在独自一人时,则会由于没有了约束而做出一些越轨之事。因此,在独处时仍然能够小心谨慎、严格律己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

“主敬”的敬是恭敬、认真、重视的意思。“主敬”首先体现在待人接物时要恭敬有礼;其次,在办事时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现在我们所说的“敬业”是一个意思。

“求仁”就是说对万事万物都要怀抱一颗真诚的仁爱之心,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心胸狭窄,只想着自己的话,在与人相处时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如果心胸宽广的话,就能够与其他人和谐相处,营造一种友好的氛围,从而使自己和他人都得到益处。

“习劳”其实就是曾国藩经常强调的“勤”,曾国藩认为勤劳是做人的根本,只有勤劳才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只有勤劳才可以使家业兴旺不衰。曾国藩是一直反对享乐的,认为过多的福分反而会招致祸患。

曾国藩所说的这四条可算作他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人生信条,对我们任何人都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这封信写成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病逝于南京任上。由于发病突然,曾国藩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因此这四条劝诫就被认为是给子孙们的遗嘱,值得子孙后代时刻以此自勉。

*以上为书中注解摘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