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日·牙白!富士山经典读后感有感

知日·牙白!富士山经典读后感有感

《知日·牙白!富士山》是一本由茶乌龙 主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牙白!富士山》读后感(一):因为注入了情感而变得与众不同

可以说这本书体现出了日本民族对富士山的深情眷恋,也体现出了日本民族做事精益求精的风格。全书的结构让人眼前一亮,地图页,包括各种避震区(为了游客安全而研究绘制的躲避喷发的等级区域地图)。如果你是日本文化爱好者,是富士山的喜爱者,我想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富士山”日文谐音相同的词还有“不二”、“不死”的意思。富士山在历史上每300年喷发一次,作为一个非日文化迷来说,我在想这样一座危险的活火山如何让日本人倾注一切的去热爱。从命名为富士山来看,就可以略窥喜爱一二,他们将富士山看做是独一无二的,不死的永恒的山,在我的认知里面,但凡是和永恒唯一挂上关系的,大多是极致了吧。现实中,也可以肯定地说日本人将对富士山的爱发挥到了极致。

富士山、樱花、新干线这些是日本的粗线条的象征。其中的富士山作为日本第一高峰,又与东京相伴,用日本民族的描述来说,就是富士山来自于自然,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与人们生活朝夕相伴的火山。无论你走在日本的哪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富士山的身影。

据书中所述,总结出来富士山有几大妙!

《知日·牙白!富士山》读后感(二):富士山,不只是富士山

一看见标题就下定决心买下了这本杂志。

初回读知日集,感觉很特别。就这一个点展开研讨,从中感受日本文化。

过往对富士山的印象其实很单一,至多只是课本里火山与樱花之类的印象,《牙白!富士山》彻底打开了我的狭窄的眼界——日本的富士文化,原来那么丰富,富士的地位原来那么神圣。

光是想想就感觉美好——一个平原国家,屹立着一座并不太高但足以让三分之一的日本人看到的山峰。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着外衣,随着时空的变化与四周之景融合——繁华的城市、宁静的平原、多变的天气、节日的鲤鱼旗……或许像古人赏月一般,富士山对日本人也有着这样的地位。人们把情感寄托于此,又从中获得信仰。

富士的艺术从中衍生。恋上了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线条明晰、色彩明朗,每一座富士山都显得很特别——《凯风快晴》的赤富士,背后吹着南方来的平稳的风;《五百罗汉寺》的艺妓、武士、孩子趴在寺庙栏杆上眺望远方盖着雪的富士;《神奈川冲浪里》中有力的海浪挽起一波狂澜,富士静静地立在后方……现代喜爱富士的摄影人也绘制出新的艺术。Rocky田中觉得自己是被富士山召唤的摄影家,在不同的季节、时期,他心中总能想象出富士的模样。当灵感降临时,便驱车两小时前往富士山脚下,等待他心中想象的情景。每一次创作都源于一个心跳的瞬间,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现代的富士艺术设计也是充满创意。

与富士一期一会,“怀着感谢的心情,像富士山一样坦坦荡荡地去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志向,这就是日本人能够从富士山领悟到的幸福法则。”

《知日·牙白!富士山》读后感(三):《知日•富士山》:富士山是仰观的山

人类对山的崇拜,自然是由来已久的。大地平坦开阔,高山兀自耸立,仿佛是某种标的,又好像是浑然天成的偶像——纵然人可登攀,“山高人为峰”,可山终究是山,人还是要仰起头,才能一窥其貌。

所以对于富士山,在日本人的情感里,崇拜与敬畏至今仍然深植其中。每年朝观之人仍然络绎不绝——并非是为了赏玩,更多的还是为了祈愿与祝福。

《知日•富士山》是知日系列主题书针对“富士山”展开的一期专题策划。“富士”之名的由来本身其实就很有意思,它原本是取“富士”在日文中的发音“fuji”——“不死”,来自于日本最早的传奇物语《竹取物语》,又名《辉夜姬物语》。在这个故事里,求娶辉夜姬而不得的皇帝最终将不死之药放于富士山顶焚烧,富士山也就因此而得名“不死”(fuji)。后来人们又以“fuji”之音,取了两个吉利字——在东方文化里,给事物以“吉字”命名是很普遍的事情。

除了对富士山基本情况和历史演变的介绍,这本特集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围绕富士山作为一个格外重要的文化符号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展开的。围绕一座山,日本人甚至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种类“富士文学”,这或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而葛饰北斋以富士风景创作的系列作品《富岳三十六景》同样也代表了浮世绘的最高水准。而后世,有关富士文化的发掘与守护同样“薪火相传”。基于此,富士山甚至成为日本文化创造的一个独立坐标,以它为中心,延伸出无限的可能。

其实日本人对“物”的情感到底是深切而凝重的。直到今天,以富士山参拜为主题的团体“富士讲”,仍然时常活跃。同时许多日常用品的设计中,日本人也会将富士元素融入其中。无论是从信仰的角度,还是从设计感本身出发,这种一而贯之的看重,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日本文化里对“主宰物”的珍视。渴望联结,在这样一个由几座不甚富饶的岛屿组成的长形国度上,哪怕是臆想,他们也要拥有自己的主宰与传奇。

“富士山是一座仰观的山”是一句日本格言,其中蕴含的内敛与虔敬不言而喻。这个民族的特色,或称之为“魂”,其实与富士山也很类似。那是一座活火山,不死、高耸,洁白与熔岩的血红同在。

《知日·牙白!富士山》读后感(四):一种执念,与山有关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便有自然崇拜的情愫,这种对自然万物的情感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至今仍有许多日本人将富士山视为神灵并加以膜拜。但也有不少日本民众对富士山的崇拜源自于这座活火山所具有的精神象征,而并非出于对神灵观念的认同。但无论是处于何种原因,这种对于山的信仰几乎成为了大和民族的一种执念,而这本《知日·牙白!富士山》,便是从方方面面较为详尽地对这座有着“大和民族的象征”之称的山峰进行了介绍。

大量的图片,给读者以非常直观的视觉冲击感;而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方神话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又给读者一种清晰明白的阅读体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收录了攀登富士山、参加宗教庆典活动的实用性指南。因此,这本原本并不算厚重的书,多少也具备了一些实用价值。

大和民族对于富士山的执念,不仅体现在文化信仰等方面,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而这本书中那些接受采访的人,虽然身份各异、工作不同,却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同一个意思:富士山给他们带来力量、勇气和信仰,从他们的表述中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富士山,他们就很可能不会取得日后的成就。其实,如果没有人们对生活的期盼,那么这座山也不过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存在,并不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样的,分明是人们的心中先驻扎了神性,然后才把内心的神性投射在了这座与众生共同生活的山峰之上,因而,富士山才成为了一座“灵山”。

如此说来,人才是当之无愧的“奇迹的创造者”,为什么一座圆锥形的凸起物,就成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呢?是的,富士山的神性是人们赋予它,但正是它的挺拔伟岸以及千变万化,才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然的话,为何人们没有对其他山峰赋予同样的崇敬和感激呢?因为富士山能够带给人们对于人生的领悟,而一旦某个自然存在物影响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人们自然愿意把神性的光环安放其上。

佛教认为,山河大地、草木微尘,都不过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因此它们常在变动之中,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但对于富士山来说,它直接与人的灵魂相连,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地球上的一个不断老亡又不断有新生个体出现的族群,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讲,它又是一种无限的象征。而大和民族对于富士山的执念,也就在族群的不断延续下一直存在下去,虽说佛教里的“执念”是个贬义词,但此处的执念,却能使人生出信心和力量,给予人们坦坦荡荡生活下去的信念。可见,所谓执念,也不一定是个坏东西。

《知日·牙白!富士山》读后感(五):夕不二に尻を並べてなく蛙

阅毕。山岳化灵,福佑苍生。

十六蛙郎站在家门口,望着已被暖黄色浸满的天空,嘴边嘟囔了几句,不情愿的往神社走去。这时,恰巧碰上也赶往神社的泽太蛙前辈。

“你怎么还在路上!这都快迟到了!”泽太蛙惊讶地说道。

“我?我,我只是不明白去的意义。”十六蛙郎满脸委屈与苦涩,”这一直都是父亲的工作,今年要不是他卧病下不来床,这和我一点关系没有,哎。”

“胡说!那可是神山!是蛙族世世代代敬奉的神明!别人想参与颂歌奉仪式还没有资格呢,你怎么还不愿意?!”泽太蛙气得将拐杖狠戳了几下地面。

“不是我不愿,是我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在哪。每日清晨要迎神山方向叩拜祷告,每月廿四要做圣山冢焚香做法,每年岁末还要朝着神山讲诗颂歌,它就在哪,又不会长腿跑掉,咱们累死累活的做这些图个啥?何况神山距离我们相隔百里,来回一趟够我活两辈子了,如此恭敬得对待一个摸不着碰不到的东西,搞不明白。”

“十六蛙郎啊,蛙族身小体弱,还依赖水泽沼地,咱们之所以繁衍至今,靠的是什么?”泽太蛙温柔的强调。

“是大自然的馈赠噻,父亲强调过。”十六蛙笃定地说。

“没错!这馈赠便是源自神山的哺育。远望神山上空的云雾形态,咱们辨识气象变化,应对旱涝之灾;近汲神山流下的清澈溪水,咱们收集粮食虫鱼,满足口腹之欲;心念神山巍峨的壮美之姿,咱们强健内心力量,直面外敌险恶。瞧,天空霞光四射,皆发源自神山雪白的山顶,是这般美景,让蛙族体味到生之渺小活之强大!”泽太蛙说着抚摸了下十六蛙郎的衣服,“仪式的目的是感恩,感恩则是为了蛙族未来的繁荣,我们可指望着身披此衣的你,多向神山诚心祷告,迎接未来的好日子呢。”

十六蛙郎低头看了看穿着的御师服,说:“哇嘎哒!这样的话,咱可不能迟到了!”

“哈哈哈,好,你快去,今天的夕阳格外美丽,明年一定丰收大吉。”泽太蛙笑着说道“对了!十六蛙!你别忘了,颂歌奉里要喊神山什么来着!”

“我记着呢!富士!”

正所谓:夕不二に尻を並べてなく蛙(一排青蛙面向夕阳下的富士山鸣叫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