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奋斗1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的奋斗1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的奋斗1》是一本由[挪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5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奋斗1》读后感(一):生活就是混斗

独生子和私生子都无法读懂卡尔·奥韦。

这是小说,可明明是生活。活生生的生活。

有人说写实,却那么的意识流。仿佛就在读另一本《尤利西斯》。

在不惑之年充满了疑惑,在最脆弱即将被生活挤碎的刹那,毅然向自己开刀,在世人的好奇不解唾弃和厌恶之下,解剖自己。连最污秽的器官都不想掩藏。

有人说他絮絮叨叨,一件琐碎小事恁是写得沙石乱飞,就好像看“闪电”的慢动作,急着赶路的人自然就过滤了。只有那些正视生活,感受临在的人类,才会共情进入,才会共振。

活着就是混斗。是的,奶奶的。

《我的奋斗1》读后感(二):生活就是奋斗

以父亲的葬礼为名,最后在和父亲的最后一面戛然而止。这样的自传太真实,但也太冗长了。书本身非常的有趣,长度实在不适合一个嫌自己阅读量不足如我的人,所以也不会再读后面的几本了。

作者热爱观察一切,又有些不乐意被人观察到,总在意着周围的视线。他对周围的一切感触颇深,对学校、对酒精、对乐队、对妻子、对哥哥、对祖母,对父亲。对死亡。对父亲的死亡。父亲一度是他不喜欢的父亲,在离婚之后父亲酗酒无度,还拖着年老的祖母。很难想象来到父亲生前最后生活的地方,看到满屋的污秽是怎样一种心情。然而到了离别之后,他仍感觉父亲就活在他生前在的地方。

祖母常用说不清F音的口齿说生活就是奋斗,生活就是奋斗,即使她有些痴呆了,也继续念着这句话。奋斗到底是什么,是有些敏感的活着,是日常生活的每一部分,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我的奋斗1》读后感(三):达到极致的细节描写

刚买回来时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大部头的一本书,于是在书架搁置了将近一年,四天前终于从书架上取出撕掉封套开始阅读。开篇时说真的并没有多吸引我,甚至心里还有点发怵是否能将这本书读完。却在读到书的中间部分时渐入佳境,且越读越上瘾,四天读完了此书,并且合卷时有万分不舍之感,只期盼后面五本的中译版能竟快出版。

此书带给了我一次奇妙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书中那么多细节、琐碎的描写,而细节琐碎地近乎不可思议的地步,仿佛作者所亲历的都一幕幕地正在我的面前发生着。我似乎可以闻到作者刚到祖母家时屋子里屎尿透出的恶臭味儿;可以听见作者在祖母的厨房中为冲咖啡而等待的烧开水的声音;可以感受到作者因丧父之痛而留下的泪水和那同时极为矛盾的心理......

西方青年在读书时代的经历与中国同龄的经历相距甚远,尤其是我们这代人,所以很难理解并且认同作者那段读书时候的经历,却也读得有趣,个人还是更偏爱书的后半部吧。

《我的奋斗1》读后感(四):奋斗第1期。

1

开头正像柏拉图说的,热爱智慧的人一生都在排练死亡。而克瑙斯高说出来,有一点痛快。

虽然它描述的是自己的8岁。而我的疯狂阅读,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本书写的是挪威。作者他们家是卑尔根的乡绅。而且爸爸还是老师。

在他的笔下,生活就像各种各样风暴狂风和晴日的汇集。一个一个情绪的漩涡,就像抑郁症爆发一样。当然最可怕的也就是这本书占比最多的,就是女人和啤酒。

但到了299页,发生了一个书名显示的事件,爸爸不知道什么原因暴毙。我在想,这tm不是《豹》的主题吗?

只不过人家蓝佩杜萨的发生背景是在1860年。而这本呢,364页,克里斯蒂安桑是个沉落了的城市。

《我的奋斗1》读后感(五):生活就是奋斗

" 生活就是混斗(奋斗)"

这是作者卡尔·奥韦的祖母(奶奶)的口头禅,她不会发F这个音。

在虚与实之间切换,实到如何在阳台外墙掐灭烟头,虚到从路移中看到的天空叙述自己对世界的一物一刻的感受,读到这时我常常想起中学作文作业和考试的要求:不得少于800字,哈哈哈。写16岁那年末他想带酒去参加一个新年夜狂欢party,从70页开始买酒起如何阴差阳错躲蔽长辈看到酒瓶,如何终于在第二天晩上终于到达聚会目的地,就1天,写到了150页,5万字,还以为这个喝醉酒的成人弍估计无法成功了,庆幸终于在千辛万苦后喝到了,然而极其平淡的聚会,真实的生活不就这样吗?

作为作者的同龄人,挺喜欢他的一瞬间实与虚的捕捉,今天 在路上,我试图以卡尔·奥韦的方式观察司空见惯的一切,只做到了1分钟,然而,什么都没发生,书中那奔泻千里的思绪,我没有能力有,这就是作者和读者的区别。

生活就是奋斗,喜欢这句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