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奋斗5读后感100字

我的奋斗5读后感100字

《我的奋斗5》是一本由[挪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 Karl Ove Knaus著作,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6.00,页数:7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奋斗5》读后感(一):雨必将落下

我的奋斗5 雨必将落下,书名源自于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歌《雨天》两行诗:“在每个生命中,有些雨必将落下,有些日子注定阴暗惨淡。” 一句简简单单的诗,但是小说里面的内容却是非常的驳杂交错。本书有几个典型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像是自己,又都像是内心世界的自己,所有的一切透露着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之后这种无奈又变得有奋斗的目标,之后又是顺其自然,被社会淹没,用我们的语言来说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我的奋斗5》读后感(二):这本书的主题,是“梦想”

在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期间读完《我的奋斗5》是一件蛮有趣的事,因为在六部自传中,这一部的主题偏偏是“梦想”。梦想,一个多么遥远且脆弱的词,我们现在通常用的是“生存”。

我的研究生生涯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学校很烂,老师很烂,我也很烂,而且最糟的是,我找不到工作了。我当时的梦想,更准确地说,打算,是读研,读博,留在高校当老师。这也是我当时不遗余力兜售给我父母的观点,借此骗得每个月的生活费,而他们现在觉得我是一个满嘴谎话的自私自利的骗子。但是在研究生的第一年,我就清醒地意识到,此路不通。我能力不够,但我一直都是一个自我怀疑的人,跟本书的作者克瑙斯高一样,所以这点可以忽略不计。更重要的是,我痛恨这个学术体制,我觉得它宛如一个政府机构(它就是),而我是K,永远在游荡,徘徊。我甚至想要通过读博再拖延几年,后来觉得这不过是在折磨自己,最终,走学术道路的计划只能不了了之。所以我,三十岁,一事无成。

让我们再来说说梦想吧。我没有克瑙斯高那么强的执念,他是属于那种天生就知道自己要当作家的人,我不是,或者我不认为自己是。我很容易被别的事吸引注意力,比如说爱情(没错,克瑙斯高几乎用了整整六本书告诉大家,写作和爱情不可得兼),家务(我真的很喜欢做饭,但不能天天做饭)和读书。我读书是没什么目的,纯粹享受式的。比如说上个月,我读了将近10本。当我没那么焦虑的时候,我会放纵自己去读小说,或者干脆随心所欲地去读,想到哪读到哪。相应的,我不喜欢写书评,也不喜欢写文学评论,但我很喜欢读评论,同时也觉得自己写不了评论。我当然想过当作家,但事实上,首先我写的很少,而且都不入流。我从没写过小说,我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写出来没有用。我还有一个胎死腹中的播客,做得很烂,也没人听。不说梦想,我觉得自己甚至没有安身立命的能力。我厌恶工作,与此每天工作,赚一点钱,我宁可在家挨饿。

克瑙斯高很害怕自己的父亲,他的哥哥英韦,则痛很他的父亲,不愿原谅他。我爸妈从没夸过我一句,我的一切,对他们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全是他们的功劳,因为他们在我高三的时候接我放学,因为他们为了我的工作曾连夜搭车去上海交材料,因为他们现在每个月还在给我打钱。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来咒骂我,说我自私,说我怒回家照顾他们,说当时不应该放我出来,说我读书读傻了。我恨他们。

我有点理解克瑙斯高这样害羞,又在意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为何会自虐式的写出这六部曲。没有隐瞒,没有修饰,最龌龊和最美好的东西,都倾倒出来,供每个人观赏。我不知道他夜里会不会做噩梦,梦见人们都看着他,说出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最私密的话。我变态式的在意他们的看法和生活,甚至到不得不主动关闭朋友圈功能的地步。我渴望分享,渴望他人的认可,害怕孤独,又害怕被指指点点。人活着,真的是太操蛋了,还有什么力气,去谈梦想。

《我的奋斗5》读后感(三):卡尔.奥韦落雨如注的青春

第一次听说卡尔.奥韦.克瑙斯高是因为2114年的“未来图书馆”,奥斯陆的未来图书馆外种了1000棵云杉,等待100年后,服务于这100年间被选中的作品印刷,从2014年起,每年都将选中一位作家,将其一部从未出版过的作品封存在奥斯陆的未来图书馆内,而克瑙斯高就是被选中的一员,这其中还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卫.米切尔。这个计划真的很诗意,很浪漫,让人恨寿命有限,那时我就对克瑙斯高有了兴趣,还买了他的第一本《我的奋斗》,挪威除了森林,当然还有作家,毕竟易卜生就是挪威的,2021年克瑙斯高的书已经出到了第五本,第六本即将问世,落幕即将来临,还真让人激动。

第五本作者给出的主题是梦想,788页的大部头都讲了什么内容呢?故事并不很长,只讲了作者从19岁到32岁的经历,每一个部分都讲的很细致,细致到如何起床,如何上学,如何写作,如何吃饭,有几条街,喝多少酒,一天下了多少雨,我读着读着,几乎有种读谁日记的感觉,一个少年的成长之路,这个少年充满着自尊心,不可一世,懦弱,易碎,缺乏耐心,在边缘挣扎,有时沉默寡言,有时内心丰富,这的确是一个青年该有的风貌,但他同样单纯,柔软,勤奋,矛盾,期待好的结果,渴望得到爱与成功。他怀抱着对写作的极大热情和执着一直坚持写下去了!那么多年,无论是不是在学校读书,都没有放弃过写作和阅读。写作学院,民事役,训练营,不管作者是否愿意承认,他都没放弃想要成为一个作家。

在成为作家的路上有多么曲折呢?作家一度投身到书评创作,文学研究上,想着缺乏天分,难获得成功的自己该成为一个出色的学者。这份曲折犹如卑尔根的雨从未停过,这本书读起来都湿漉漉的,作者读的那些书想必也是潮湿的,怪不得挪威的森林茂密,100年的树定然参天,如同百年写作计划。

作者在写作的道路上遇到了几个对他颇有影响的人,第一个女孩儿,是他创意写作学院的同学,他抄袭或者说借鉴了她的作品,只有她知道,而作者并不敢承认,但他内心是惭愧的,也认为自己是缺乏天分的。接下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名字叫做埃斯彭,埃斯彭影响了作者的文学品味,作者对但丁的研究和乔伊斯的研究都得益于埃斯彭,第三位是托雷,这位喜欢贝克特的朋友,天分不高,却先于作者走向作家之路的朋友,一度燃起了作者的妒火。

作者事无巨细的阐述,表达了一路走来的悲喜,成长和迷茫,上一个写自己真实经历的作家是谁?托马斯.沃尔夫,菲利普.罗斯?用自己的真名来写作,是不是更需要勇气呢?书的内容犹如它的题目——雨必将落下,卡尔.奥韦的青春落雨如注。此外,这本书还是你的音乐种草清单,作家种草清单,我已经开始听the kinks了,并且对《尤利西斯》跃跃欲试。其实有时阅读和写作并不是形式本身,而是一剂良药,让人生免于无聊和孤独的药,有时写作本身并没什么意义,之所以一直写,一直写,那是因为文字治愈了写作的人。我们都不能挥霍我们的生命,还有那么多书要读!

《我的奋斗5》读后感(四):草稿

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两年时间里,挪威作家克瑙斯高写完了六卷本3600页长篇巨著《我的奋斗》,讲述了他自己40年的成长和生活。克瑙斯高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我的墓志铭会这么写着:此地安眠着一个人,他万事能忍。最后他被挤压地粉碎。”

第五卷本主要叙说了作者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二十多岁时努力从事文学创作,不过也算是屡败屡战,连遭退稿的命运,让他的内心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了不信任。看着身边的同伴,已经作品出版,连自己的“徒弟”也有成果,怎么不让人郁闷,对旁人生有嫉妒之心。让自己陷入在爱情、嘴酒之中,不能自拔。幸运的是,身边的朋友不断地鼓励他,支持他,使他能够继续在文学领域里生存下去,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并以此与众多的作家保持联系。

作者的文笔还是极度优美的,特别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写瀑布时,在远处可以听到轰隆隆的啸声,近处则在能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震撼力。水流从高处奔腾落下,撞击着水潭。空气中则弥漫着浓浓的水汽,整个空气显得潮湿而沉重。清澈的水流,真得可以投入其内,畅游之。另外,文中也充满着幽默的气息,如用艾略特(T.S.Eliot)的全名也能说个笑话。 在整个自传中自然也充满了青春的荷尔蒙气息,其对美丽的艺术有着一种奇异的渴望。对于男女的感情,既然过了一夜情,那还有那么害怕呢?自己早就有此想法,而且做了,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有必要为之揪心吗?当把女孩从外面带回家时,应该担心自己的女友,出人意料地在出现在他的房间,这样才比较尴尬呢。 追求爱情必然,有因就有果,不过为何男人在出轨之后,还是有机会让家庭恢复正常,而当女人做了同样的事情之后,就再也走不回来了呢?想想,女人也是可怜,竭力想让家庭温馨,却显得像个局外人。另外作者为写作揪心,没有时间在家居住,就感觉这个家庭不稳。爱情是伟大的,每一个年轻的男女都会进入爱的怀抱。只是,婚姻和同居的选择,在年轻人眼里有了本质的区别和认识,或许当到了三十岁左右,这才是选择的最佳良机。 很高兴,读此书的有些章节竟然会与作者有着同样的感觉,比如读哲学类的书,每个字都认识,每个句子也能明白,然而看起来就是那么费劲。或许有解读,再细细品味,方能明白到底表达的含义。在自传形式的这篇小说里,作者提到了《火》,提到了它的神性,就如同神启一样呈现出来。不过,当有了浇水设备之后,它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以蜡烛等的形式表现,只是有时它还会以上帝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

每个人都有过投稿被接受时的感触,之前必然是怀疑的态度,短篇小说的处女作真的被出版社接受了么?而当确认之后,必然是兴奋异常,高兴不已。这代表自己的写作方向是正确的,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得到了认可,自己可以在写作的道路上进行前行。自然,当自己的积累丰富之后,作品自然而然也会完美地呈现。 不断的努力,胜利必然在前方向你召唤。

《我的奋斗5》读后感(五):对照瑞典文和中文两个译本的读后感

一个住在瑞典的朋友分享的读后感:

“书拿到以后,中午就着咖啡读了十几页,必须得说,树波的文字让这个出名啰嗦的挪威作家的书增色不少!这个作家在瑞典朋友间的名气就是,självutlämnande,这个词的意思我想来想去不好翻译,大概就是超级有表达欲分享欲吧?但是表达分享得的确非常有水平,所以瑞典朋友要么爱他的书,要么就是觉得他啰嗦,还有一部分承认他确实写得不错但是一本看过确实够了。所以我一直没有力气去啃他厚厚的书,就像莫言的书一样大部头。

树波的文字一向是干净利落,所以看书之前有点好奇赌徒怎么处理他的极繁风格(必须承认从瑞典语译文看原作者文字功底深厚,书的节奏感强,非常吸引人,但是也真啰嗦啊),我从图书馆借来瑞典语译本,是瑞典语中文两个译本对比着看的,看了几页就感叹,作者应该感谢树波这支笔,不仅保留了作者的语言节奏感,甚至把这个节奏贯穿得更好了。总觉得树波译的时候,是考虑到朗读的节奏的,有时原本整句的时候切分开,有时零碎短句又会揉成优美长句来让中文读者读起来起伏感极好,不觉得枯燥。毫无翻译腔,虽然才读了十几页,好感叹,原本想着要看的是树波如何译出原作的意思,没想到深深吸引我的是树波一支笔怎么把作品里那种浓郁的北欧风(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等再看多点看看能不能形容出来,就是那种太熟悉的北欧人文自然熏陶出来的味道)用不枯燥的中文抑扬顿挫地传达出来。

换句话说,原著是好书,而译文则更好看(这里的好是容易的意思)!毕竟才读了开头,等读多些再谈感想,感叹一句,翻译真是比写作还难的事情! 忽然很想知道瑞典译者的待遇如何......

想再次推荐一下树波的书。收到书的时候树波问我下咖啡还是下茶,我说下咖啡。没想到一语成谶,真的是龟速地下咖啡,因为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就把这本书坚持成了下咖啡,而且喜欢看一段想想自己怎么翻译然后去看看树波的,总是有惊喜,真的太有收获太享受了。虽然树波是从挪威语译的,我看的瑞典语应该丢失了一点点原著,但是瑞典语挪威语像两个北方方言一样近亲。树波的译文完美地传达出了这个挪威作家的语言魅力。

其实这本虽然是系列的第五,完全可以独立阅读,我就没有读过前四本。估计也不会有力气去读前四。而且就像我的瑞典文学的导师,邻居老太太说的一样,他的书认认真真读一本就够了,但是又确实好!因为他有着照相机般的记忆力而又会不厌其详地记录下来,他本人又是个非常擅长语言的人,当我问到瑞典朋友们为什么觉得他的书值得读,答案很有意思,因为他敢于直面。

而且,想要对挪威或者北欧多一些了解,这是本非常好的书,中文读着非常享受,完美传达出了原著的个人特色,而在瑞典的朋友们,如果中瑞对照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学习材料。莫言余华等等甚至张爱玲的作品瑞典语的版本都开始越来越好了,但是另一个方向的好的中译本太难求了,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瑞/挪译中现代文学作品。

问了老太太一个问题,你能读挪威语原著吗?-可以。那么为什么我不敢呢?-其实你可以,只是要抛却那种想懂每一个字的胆怯,一直向前读你就会发现你其实读得了。忽然好想龟速读完以后去试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