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脂砚斋批评本读后感100字

脂砚斋批评本读后感100字

《脂砚斋批评本》是一本由曹雪芹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78.00,页数:7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脂砚斋批评本》读后感(一):《红楼梦》

首先这套的包装我超级喜欢,丘簏书社出版的版本买的很放心。

然后吧,以前每次看红楼梦都没有看完过,我是女的,能把甄嬛传电视剧看N遍的我,按道理来说不应该看不进红楼梦才对。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这本脂砚斋版的。

说句心里话,我可能更适合看没有批评的那种,因为有些批评注释在旁边有些时候有点鬼畜哇,感觉评价的很诡异。当然不是指全本的批评,就是部分。

还有就是,批评本不太适合第一次阅读红楼梦的读者。第一次看只读内容会比较好,分神出来看批评会有种魂魄出去的赶脚。

《脂砚斋批评本》读后感(二):大观园里的尊卑

我现在越发读不下去这红楼了,因为我在这洋洋的字里行间读出来不是鲁迅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吃人,而是那种身临其境般的不可逾越的尊卑。

以前少不经事,行为猖狂思想褊急,总觉世间事无甚了得,自己都可以应付。甚至狂妄到写下“纵有前途如逆旅,我亦敢往一人行。”

当时也确实行了,自己一人瑀瑀独行在这之前不曾见识过的荆棘之路。脚疼了才知道狂妄之非,可受限于阅历,仍未彻底参悟,仍是发声如下语:“天神的愤怒,化作一地的钢针。足底的刺痛,提醒疲惫的精魂。是爱,是恨,催促着,走过这一村又一村。”

恍惚间二十年倏忽之间流逝,当年读过的红楼已破败不堪,而人心依旧,重读过后,便有了开篇那句话——

我现在越发读不下去这红楼了,因为我在这洋洋的字里行间读出来不是鲁迅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吃人,而是那种身临其境般的不可逾越的尊卑。

年纪越大,这尊卑感越强烈,因为终于懂了什么叫现实。

《脂砚斋批评本》读后感(三):一曲红楼梦,美幻女儿国

“红”者,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是一个专写女儿的故事,可谓美轮美奂的女儿国,书中的少女,或冷峻、或聪慧、或泼辣、或娇憨、或高洁,可谓天下女儿种种美态尽收眼底。而书中的男人们,除了“情不情”的宝玉外,其余的要么道学、要么虚伪、要么荒淫、要么卑劣,可谓天下男人种种不堪皆入其中。在那样一个男权的社会中,曹雪芹对女儿美好的赞美和歌颂是惊世骇俗的,然而,即便他也无力改变女儿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命运,最终落得个残红落尽,随水东流。

“楼”者,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贾府表面看起来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但实际上早已入不敷出,金絮其外败絮其中。贾家先祖打下偌大的基业,可叹后辈尽是不肖子孙,吃喝嫖赌荒淫无度,竟无一人能够持家,而真正为家业操持担心者,如熙凤、探春,却受到种种非难,眼看着只能坐吃山空。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梦”者,一部风月宝鉴亦从梦中所有。缘起于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可卿家计长策是梦,香菱作诗也是梦,“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此通灵说,撰此石头记”,“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此书立意要旨”。通过梦幻的描写,曹雪芹暗示了人物命运,讲述了人生哲理,阐释了著述立意,完成了一条贯穿全书的信息链。

故谓之“红楼梦”是也。

《脂砚斋批评本》读后感(四):三十年重读,悟太多

结束得太突然了,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恨之一便是红楼未完!曹卿的后三十回到底还有没有机会重见天日呢?!

同小时候读,这次太多不一样的感受,随便记几笔:

➡️宝黛之间的爱情至纯至美!小时候嫌作者吝啬,东扯西拉总不肯多写二人情话。总在怀疑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是不是唯一的?琢磨宝黛钗的三角关系……重读才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三角恋,宝黛之间的感情是纯粹的唯一的,双向的奔赴[爱心]

除了木石前缘,在宝玉心里,黛玉是一起长大的懂自己的,也是唯一爱慕的。四十回之前,两人还处在“你证我证”的阶段,黛玉不免不放心,两人互剖心事后的场面作者无需多花笔墨,是自行脑补粉红泡泡背景的意思。这么一来,87红楼梦薛宝钗的角色定位不大准确。

➡️红楼梦最大的成就除了丰富的世态人情内容,还塑造了宝玉这样一个有现代思想的人物,温和、谦虚、善良、有才气、有灵性,男女主仆尊卑等级思想在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身上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重新认识宝钗。不论结局宝玉会不会娶宝钗,她在我心里不再是那个藏奸的黛玉情敌。这样一个中正平和、知识渊博、胸怀宽广、朴素持家又貌美如花的宝钗,红楼梦里那些乌七八糟的男性角色,除了宝玉,谁又能配得上她呢?

➡️发现了尤氏的好!才能不输王熙凤,还比后者仁慈随和,可惜出身不高又遇人不淑,跟了贾珍那个色鬼,在宁府那个淫窝里,真是可惜了啊!

➡️刑夫人更可恨了!原来就不喜欢她的,这回更是留意到了这个女人的贪婪、短视、狠心。对自己的媳妇王熙凤又猜又嫉,对自己的继女毫无关怀只会克扣剥削!难怪从上到下没人尊重她亲近她。

➡️贾母是贾府的顶梁柱,贾母老去,贾府没落,贾母亡故,贾府坍塌!因为高鹗的续和电视剧的演绎,我对贾母很不爱。这次我对贾母完全改观!贾母有见识,有品味,能识人,懂世故,有慈悲心肠。她喜欢的人,媳妇小姐丫鬟们,没有一个庸俗无能的。她对人对事的看法,没有不准的。可惜诺大一个贾府,四代人,没有一个儿孙能接替她的,贾府焉能不败!

➡️贾府的男人们,除了宝玉,没一个好的。贾政勉强靠近及格线,也担不起家族责任。其他的,修仙的修仙,泡妞的泡妞,骄奢淫逸,一个比一个荒唐,可恨度排名:贾珍贾赦贾蓉贾链!

《脂砚斋批评本》读后感(五):红楼梦中人

距离上次初中时期囫囵吞枣般读过两遍红楼已经很久很久了,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之外,我想那每个角色宿命般的跌宕的人生同样一直在吸引着我对它难以忘怀。

最近重新拾起脂摘版的红楼,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中断断续续地读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还是将80回读到了最后。

它依旧让我震撼。

震撼于那些自以为已经铭记在心的情节和文字重新读来依旧有着强烈的情绪触动,震撼于那些细枝末节间描摹出的鲜活人物与草蛇灰线暗示出的结局,震撼于曾经自以为读懂了却总又能发现之前从未注意到的有趣细节,以及那些曾经畏惧于其冗长而只摘读几篇从而错过了的大量诗词佳句。

那个老者伏案写作,椎心泣血,增删批阅数十载,自是不会有半句无用之语的。

或许是年龄和阅历的稍稍增长,对里面的每个人物看法都不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不再一味简单地去争论“宝黛”孰优孰劣,而开始爱着所有那些热情勇敢聪慧却又薄命的女孩子,背井离乡,冰雪聪明,小心翼翼地小性却始终善良温暖的黛玉;在背后默默体贴着所有人的宝钗,英豪侠气才华横溢的湘云,活泼机灵的宝琴,善解人意的岫烟,甚至难得平和淡然的迎春,学诗到痴傻天真无邪的香菱,以及我从始至终爱之怜之的芙蓉女儿晴雯。

甚至对于善良的政老和王夫人,宽容大度的尤氏,以一己之力撑住摇摇欲坠家族的琏二爷,混账糊涂却对自家妹子和母亲掏心掏肺的薛呆子,以及两对乱世之下善良的普通人贾芸小红和贾蔷龄官,都也曾一度让我感叹。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些或令人惊奇令人赞叹,或令人愤懑令人不屑的生命,一个一个地随着衰败的命运线消散,有时总会恍惚,总觉得所有人是真切地在世上活过一遭的,是与其他书中的人物不同,是真真切切在历史上短暂出现,闪闪发光,却又瞬间消散了的,可是清醒下来,又只能说服自己,不过是因为读了一遍红楼梦,便成了梦中人罢了。

故事在80回戛然而止,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又或许可以当作曹老冥冥之中给我们的最后一丝慰藉罢,眼见他楼塌了也太残酷,这从第一章便开始铺垫的繁华一梦,亲手将其撕碎,把曲终人散之时的衰败与落寞一手摊开太让人不忍卒读。一切停在无可奈何之日,将散未散之时也不失为一场梦的绝美收尾。至少还可以幻想香菱从此在宝钗之下过上了向往的吟诗诵读的平淡生活,贾兰在重压之下高中并扛起了一个家族的荣耀……幻想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双双归来,泪尽之后前缘再续,芙蓉花神如以往般聪明俊秀,自由快活。

这世间纷纷扰扰,终是归于一片白茫茫。那些曾经言笑晏晏,花团锦簇的画面慢慢淡去,梦中人醒了,可是她永远爱红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