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桥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桥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桥的故事》是一本由[日]中野京子 (Nakano Kyoko)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桥的故事》读后感(一):很好看!

该书分为“奇”、“惊”、“史”、“怖”。。写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桥,其中有的故事很新奇独特,值得推荐~~!

该书分为“奇”、“惊”、“史”、“怖”。。写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桥,其中有的故事很新奇独特,值得推荐~~!

该书分为“奇”、“惊”、“史”、“怖”。。写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桥,其中有的故事很新奇独特,值得推荐~~!

《桥的故事》读后感(二):桥的小故事

这本书是《北海道报》“桥之物语”随笔专栏的集合。分为奇、惊、史、怖四个部分,讲述了30个关于桥的故事。桥的作用是连接两个分割的区域,跨过桥就意味着沟通和进入另一个空间。书中以桥为切入点讲了有很多故事,涉及很多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变革事件,也有文学和绘画作品中虚拟的桥。在不能出门的时候,能读一读这种有各地风土文化味道的故事,也算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了吧。

《桥的故事》读后感(三):《鸣门德国桥》这一篇

刊载在杂志上的随笔集,相当轻松易读。读到一半的时候其实感觉有点浪费时间,鉴于最近有读完强迫症,就想着快快读完完事。

有点应付的心态中,却读到了一篇触动我的《鸣门德国桥》,日本鸣门市有一座德国战俘自愿修建的石桥,见证了一段难以相信的历史。一战期间,近千名德国战俘在鸣门市的阪东战俘收容所生活了三年,收容所的所长从一开始就决定用人道的精神对待战俘,尽量给其自由并建立友好关系,收容所变成了小城区,战俘们发挥之前在家乡的职业特长,开办报社,工厂,开展讲座,举办音乐会和各种文化活动,他们和鸣门市的市民们进行平等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这里的人们成为最早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演奏的亚洲听众。战争结束后,竟有150战俘选择留在了这里,现在日本以“年轮蛋糕卷”著名的西点品牌“Juchheim”的创始人就是来自阪东收容所的战俘。

读完,合卷。

关于种族,关于民族,关于国家,关于历史,关于仇恨,关于对错。该如何面对,该如何行动。

日本民族并没有从这座德国桥出发走向反省,真是极大悲哀!

莫名其妙联想到犹太民族,也许放弃被教义洗脑的优越感,学会包容才是他们的民族课题,高智商并不代表一切。

有这一篇文章,阅读这本书的一天时间就不算浪费吧:)

《桥的故事》读后感(四):如何让我遇见一座桥

桥,通常在中国的山水画里,都是意境的点睛之笔,于山石流水中,架住此界和彼岸。因此,被文人画师着墨颇多。《倚天屠龙记》里,武当七侠的大侠就名:远桥。

桥,也是情感贯穿延续的纽带。白素贞和许仙,一对爱侣挥别于断桥;年少时,曾经赚足我们眼泪的《魂断蓝桥》,甚至彼岸花和三生石为伴的那条永世无法回头的奈何桥,都是有情人的缘和劫。

我喜欢参观各式各样的建筑,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一卷时代和建造者的手记。中野京子用她细腻的女性目光和磅礴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在书中替我们收集了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桥——令人惊奇的、害怕的、感慨的,甚至只隐秘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的,千姿百态的桥。

单纯的去讲建筑会枯燥,但若从历史解构,用桥背后的文化、人物与故事填补,每一座桥都立刻血肉丰盈起来,每一篇文章记录一座桥,也呈现出一部人文与历史交汇的微电影。从日本到欧洲,那些传奇的、著名的桥——与圣诞老人相关的樵夫的蜡烛桥、既是建造者悲剧也是他们光荣的布鲁克林大桥、果戈里笔下的幽灵穿越的卡林金桥,或为奇闻异事,或为温情典故,都出现在这本书里。让人足不出户,去品鉴一座座桥的过去,以及桥上桥下那些曾经动人的瞬间。

千万不要被枯燥的标题骗倒(难道译者也是起名废咩?),这是本太适合在旅行、在春节一个人静静品读的小书了。

《桥的故事》读后感(五):讲桥的段子手

《桥的故事》这部书,是一部关于桥的段子集。中野京子是位讲故事的高手,早稻田大学讲师,专攻德国文学、西方文化史,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文章的风格有百家讲坛甚至评书的味道。她以前出版的《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在豆瓣上得到8.9分的高分,以荤素不禁的风格,描绘高大上的西方名画,这也算是近年的新倾向。

在第二章里,中野京子讲了一个《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如何传到欧洲和日本,最终从一个沙漠故事变成桥上故事的过程。她先讲了一个日本的民间传说“买味噌之桥”,一位穷困潦倒的烧炭翁梦见有位仙人说在这座桥上可以听见有用的消息,结果他果然历尽艰辛到了这座桥,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告诉他,自己也做了个梦,在这个烧炭翁家里地下挖出了财宝。然后卖炭翁马上回家挖地,果然挖出了财宝。她历数了这个故事在欧洲和阿拉伯的几次变化,发现源头在《一千零一夜》,那里的故事中,烧炭翁是开罗人,而那个大大咧咧的人是波斯人(这和我读的版本不同,我读到的一位是开罗人,一位是巴格达人)。但是,沙漠中没有桥,所以这个故事到了河流众多的欧洲和日本,就变成了桥边的故事。实际上这个故事传到日本已经很晚了,故事的核心“买味噌之桥”1933年才建立,算是一则近代的民间传说。

最重要的是,中野京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水乡,桥是人们的信息集散地,在古代,桥甚至发挥着现在网络论坛的作用。在她的笔下,桥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而且也成了故事的中心。在《小官吏的幽灵》这一章,中野京子重述了果戈里的《外套》,她强调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彼得堡横跨丰坦卡河的卡林金桥,而且就此重述了彼得堡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城里有三百多座桥。

这部书是围绕“桥”展开的,因此每个故事都配一张桥的图片。《小官吏的幽灵》配的是卡林金桥,“买味噌之桥”配的也是现在的实景。《透明的桥》讲的是张家界的高山峡谷玻璃桥,文章写作的时候,是2014年,玻璃桥还没有落成,因此只是配上了手绘的想象图。现在这个奇观已经建成了,这也算是书中少有的真实故事,而且是中国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